![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0/109c8f6e-acf6-4f08-81ea-5336bffd9428/109c8f6e-acf6-4f08-81ea-5336bffd94281.gif)
![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0/109c8f6e-acf6-4f08-81ea-5336bffd9428/109c8f6e-acf6-4f08-81ea-5336bffd94282.gif)
![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0/109c8f6e-acf6-4f08-81ea-5336bffd9428/109c8f6e-acf6-4f08-81ea-5336bffd94283.gif)
![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0/109c8f6e-acf6-4f08-81ea-5336bffd9428/109c8f6e-acf6-4f08-81ea-5336bffd94284.gif)
![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0/109c8f6e-acf6-4f08-81ea-5336bffd9428/109c8f6e-acf6-4f08-81ea-5336bffd9428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从 ? 的定义出发,给出了 ? 的定义以及分析的意义。 ? 传递研究 ? 的传递和转换规律, 系经典热力学在从热静力学向热动力学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 研究新领域。阐述了静态的 ? 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了 ? 传递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指出 ? 传递的学科属性及其应用。关键词 :热力学; ? ;? 分析; ? 传递1 引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只是从数量上说明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 总量守恒关系, 它可以发现装置或循环中哪些设备、 部位能量损失大, 但未顾及 到能量质量的变化, 不能发现耗能的真正原因。 而热力学第二定律阐述了孤立系 统熵增原理, 从能的本性
2、的高度, 规定过程发生的方向性与限制, 特别是指出了 能量转化的条件和限制, 指出能量在转移过程中具有部分地乃至全部地失去其使 用价值的客观规律。 为提高火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减少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排放物 对环境的影响,人们对火电机组的热力系统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 从热力学观点, 所从事的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为能量分析与 ? 分析两类方法。 传统 的研究主要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分析, 它们从能的 “量”方面评价热力设 备和系统, 而近年来广泛开展的 ? 分析法则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 它们从能的 “量”与“质” 2个方面进行评价 。后者既能辨别 ? 损的性质,即内部不可逆性 与外部
3、排放性,也能揭示 ? 损的分布规律 ,从而能很好地指明系统性能改进方 向。2 ? 的概念及其定义表征物质所含热量多少的状态参数之一的焓, 只表达了单位质量物质所含热 量的多少,但并未表明热量质量的优劣。能源是有级别的,相同的热能量,其有 效作功的能力并不相同。 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 稍高于环境温度的锅炉排出的 烟气,尽管其量很大,但其热量很难加以利用。热力学中用物质的另一个状态参数 “ ? ”来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所含热量的可 用性,可以定义为:在无其它 (除环境介质外 )热源的条件下,稳定流动的工质从 初始状态经可逆过程变化到与环境介质处于热平衡时所能作的最大有用功, 称为 工质在该初始状态的
4、热力 ? 。热力 ? 和压力、温度、焓、熵一样,是工质状态参 数之一,它对应于某一温度的值是单一的热力 ? 区别于热量 ? (热量作功的能 力)和机械 ? (机械作功的能力 ),热量? 和机械 ? 都不是物质的状态参数。 众所周 知,在实际热力过程中, 系统物质的熵的总和是增加的, 但是系统物质的 ? 的总 和则是减少的。将? 分析应用于锅炉设计的目的在于发现锅炉设计方面在能源利 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这是国家节能政策的需要。? 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平衡思想和第二定律的 ? 概念的基 础上的,它以? 平衡为工具, 通过研究循环中能量转换与利用的效果, 分
5、析其影 响因素,揭示产生 ? 损失的部位、分布与大小,找出薄弱环节,探讨提高能量转 换与利用效果的途径。2.1 ? 平衡与 ? 损失 能量守恒是一个普遍定律,能量收支应保持平衡。 ? 能量中可用能部 分,它收支一般是不平衡,实际转换过程中,一部分可用能将转变成不可用 能, ? 将减少,称之为 ? 损失。这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 平衡是 ? 与? 损失(不可用能)之和保持平衡。? 平衡考虑了能量数量,还顾及了能量质量。考虑 ? 平衡时,关键是 需要记入各项 ? 损失才能保持平衡。其中,内部不可逆 ? 损失项热平衡中并 无反映。两种分析方法有着质区别。两者相互之间又存着内联系, ? 平衡是 建
6、立热平衡基础之上。2.2 ? 分析与 ? 效率通常热量平衡和能量转换效率并不能反映出 ? 利用程度,我们引入了 ? 效率概念。 ? 效率与能量转换效率由类似定义,所不同是, ? 效率是收益 ? 与支付 ? 比值。有了 ? 效率概念,我们就可以针对某个热力系统建立 ? 平衡关系式, 并对其进行 ? 分析,达到以下目:( 1)定量计算能量 ? 各项收支、利用及损失情况。收支保持平衡是基 础,能流去向中包括收益项和各种损失项,各项分配比例可以分清其主次。(2)计算效率,确定能量转换效果和有效利用程度。 (3)分析能量利用合理性,分析各种损失大小和影响因素,提出改进 可能性及改进途径,并预测改进后节能
7、效果。3 ? 传递理论分析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传递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国内外的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 大 多数研究集中在于对 ? 传递理论本身的研究, 而对此理论在工程上的应用研究相 对较少,而对于此理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则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我国的一些学者 还是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997 年,吴双应通过阐述 ? 效率法在余 热回收换热器的热力学性能分析中的局限性。 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换热器性能的 概念一 ? 传递有效度, 得到了一般计算式。 讨论了传热单元数, 冷热流体热容量 比和流型对换热器 ? 传递有效度的影响。 这可以说是开了 ? 传递理论在电力系统 中应用的先河。
8、 2007 年,张友利从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出发,基于非平衡热力学 和 ? 平衡理论, 对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过程的 ? 传递基本特性进行研究, 探讨 实用而完整的外部流动对流换热的 ? 传递方程和 ? 传递规律,导出外部流动强制 对流换热 ? 传递系数传 ? Nusselt 数等新的表达式并进行数值计算。这对 ? 传递 在在对流换热中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 年,项新耀基于对燃烧系统 ? 转换元和输 ? 元组成及传递结构的分析,建立燃烧系统通用烟传递模型。 2008 年,张友利通过导出结垢前后换热器传热单元数之间的关系, 并引人传 ? 有效度 的概念,对考虑污垢时的换热器 ? 传递性能
9、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洁净状态下的传 热单元数和冷热流体热容量比对结垢前后换热器的 ? 传递性能的影响。 最后得出 了污垢对逆流影响最大,其次是交叉流,对顺流的影响最小的结论。 2008 年, 华北电力大学的陈海平教授建立了电站锅炉 ? 传递分析模型。参照工程 ? 传递评 价准则,提出了 ? 传递过程, ? 流密度,? 阻等评价指标,并且定义了 ? 传递系 数,完成了对IOOMW机组锅炉的?传递分析。通过与常规的传热及?分析比较, 认为? 传递分析可以提供新的技术评价信息, 从而对能量传递过程有更完整和全 面的动态分析 。 2009 年,陈海平教授又通过对热 ? 传递规律的研究,获得了对 流受热
10、面的热 ? 传递规律, 提出了 ? 流密度、娴密度降低率、 ? 损率等评价原则 且定义了无因次热流密度、无因次?流密度的概念,并以IOOMW机组锅炉的后 屏受热面为例进行 ? 传递分析,通过与常规的传热及 ? 分析比较, 得出了在传递 过程中, ? 密度总是小于热流密度的结论引。 2009 年,华北电力大学的张明智 教授借鉴推导无相变逆流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度的方法, 导出了无相变换热器中流 体及换热管中、外壁的温度分布, 同时得出了换热过程中蒸汽至管外壁及管内壁 至给水的传 ? 系数,从? 传递的角度讨论了无相变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为 优化换热器结构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4 ? 传递理论在未
11、来的发展方向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依据的烟分析理论无论是其科学性 还是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无疑要比任何其他能量分析法更优越在我国经济 飞速民展,工业生产规模和产值成倍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异尖锐的今天, 假若我们仍然只用热效率这个指标来评价用能水平,那么,纵然浪费能量的 现象可以得到有效扼制,但是能质浪费严重的状况将会依然存在。如何合理 利用 ? 和提高 ? 效率便成为能源建设和能源设备改选的重要课题。 ? 的合理 利用和提高 ? 效率,原则上是使能源能量的质量与用户需要的能量的质量相 匹配,尽量做到高质能高用,低质能低用,让不同质的能物尽其用。因此, 降耗节能目标的实现 ,还需使用能的
12、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紧密结合,今后的研究主攻方向应该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而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 研究的目的是赶上或超过世界潮流,应用研究的主要目的则是使 ? 分析走出 研究室,使之在工程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I】B.M.布罗章斯基。?方法强及其应用【M。王加璇编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209225【2】夏兴兰,等。柴油机可用性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7, 2(19):1 7。【3】毕小平,等。直喷式柴油机缸内过程的能量可用性分析【J】。内燃机学报,1999, 16(I) : 917。【4】于淑敏,等。低温废热高效回收系统及其评价 【J】。热能动力工程,2002,17(99) : 285-287。【5】李荣晖,等。输油泵站的?平衡与能量平衡【J】。节能,2001,:22-25。【6】徐剑风,等。火电厂热力系统?分析【J】。能源工程,2001,(5) : 21 24。【7】龙敏贤,等。?分析法对回热式制冷系统的优化 【J】。新能源,2000, 22(11):31 34。【8】陈林根,等。热力循环的生态学品质因素 【J】。热能动力工程,1994, 9(6): 374375。【9】赵君,等。?分析的发展与应用平【J】。新能源,2000, 22(1) : 39 43。【10】 Rosen M A. Seco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租赁合同的担保合同
- 商砼购销的合同
- 采购合同的主要类型
- 物流公司承运合同
- 网络营销执行作业指导书
- 平面设计软件应用作业指导书
- 公司给员工的劳动合同
- 2025年南京货运从业资格证500道题目答案大全
- 电力分配合同(2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课时分层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9
- 2025年纪检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保险公司柜员年终工作总结
- 2025年南瑞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02(原卷版)
- 桥梁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新版)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2024年)
- GB/T 44892-2024保险业车型识别编码规则
- 四新技术培训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24版上册期末测评(提优卷一)(含答案)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真题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