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记承天寺夜游3记承天寺夜游【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解衣欲 睡 (2)盖竹柏影也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 .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一处)(1)念无与为乐者。(2)怀民亦未寝。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2)何夜无月?何

2、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 深长。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具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5 .文中“闲人” 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 理由。示例:闲人一一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人一一【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3、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 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 ,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选自东坡志林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ne n么时:这时候。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怀民亦未寝 (2)庭下

4、如积水空明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 (4) 思欲就亭止息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进则死敌,退则死法。4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 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苏轼小传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

5、,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镭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彳专)注涂潦:泥沼雨水。畚镭:箕畚铁锹。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徙知徐州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盖竹柏影也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D.富民争出避.水7 .用现代汉语

6、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8 .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课外阅读】2016河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东坡还宅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 ,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 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听之,日:“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 ?,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 、 ?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

7、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 B21其直B22。注邵民瞻:人名。东坡:苏轼的号。五百缗:五百贯钱。倾囊:尽出其所 有。偿:偿还。卜:选择。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得日:过了几天。徙 倚:走过去斜靠着。B10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 。?诀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 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B21索:求取

8、。B22直:同“值”,价钱。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闻妇人哭声极哀 (2)东坡亦为怆然,(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4) 竟不索其直10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四处)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 也。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12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13 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9 / 10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课内精读14 (1)想,打算。(2)大概是。(3)共同,一起。(4)语气词,相当于“罢了”。15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

9、能力。一般来说,只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读懂了句子,停顿是不会有错的。当然,掌握一些划分停顿的方法也是必要的。如主谓之间 停顿,动宾之间停顿,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停顿,等等。答案(1)念/无与为乐者。(2)怀民/亦未寝。16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时候要遵循逐字逐句翻译的原则,紧扣关键词语“空明” “何”“闲人”等,尽量直译出来。答案(1)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2)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 罢了。17 解析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错在文章没有写水,水不属于庭中景物。18 示例: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

10、远大的抱负,但受诬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比较阅读19 (1)睡觉。(2)形容水的澄澈。(3)曾经。(4)靠近。20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在把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的基础上 : 还要注意句式,如本句是省略句,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全。答案于是(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21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正确断句要做到: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 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习惯用语进行判断。答案进/则死敌,退/则死法。22 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参考译文乙我曾经借住在惠州

11、嘉佑寺,(一日,我)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觉脚力疲乏,想到亭 子里休息。远望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梢,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过了很久,突然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于是(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人们能领悟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会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会 死于军法,这时候不妨先好好歇息一下。23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 ,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 的意思以及词语的古今义。答案(1)只是。(2)调任。24 解析D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A项,“盖”古义是“大概是”,今义是“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B项,“闲人”古义

12、是“清闲的人”,今义是“与事无关的人”;C项,“是”古义是“这里”,今义是一个判断动词; D项,“避”的意义古今没 有太大变化,都是“躲开、回避”的意思。25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根据语境,注意“相与”是“共同,一起” 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2)根据语境可知,这个句子没有主语,可在翻译时补出主 语,注意“卒”是“最终”的意思 ,“其”是“这”的意思。答案(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苏轼)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26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甲文中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 ,但 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睡不着的情

13、况下和张怀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赏月,可见作者 的苦闷心情。乙文中苏轼为了徐州城的安危 ,路过家门也不回去,最终保全了徐州城,从中 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的好官。答案甲: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乙:苏轼勤于政事 ,爱护百姓。参考译文乙(苏轼)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 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危害徐州城,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

14、”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于是)率领兵卒拿着箕畚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雨水日夜不停 ,没有受损的 城墙只有三块。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 了这座城。课外阅读27 (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最终。28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一般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断句。这个句子的意思 是:“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了,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 的原因。”可以据此来断句。当然一些关键词也是断句的标志,如“此” “宁”等。答案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

15、此吾之所以泣也。29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我们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如(1)句中的“何”翻译成“为什么” ,(2)句中的“以”是介词“用”的意思,“所得”意思是“所买的”。答案(1)东坡询问老妇人为什么悲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30 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意思对即可)31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夜与邵步月”的意思是“夜里和邵民瞻在 月光下散步”,题干中提示联想 记承天寺夜游 相关情境,那就是苏轼和张怀民“相与步 于中庭”,组织答案时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答案示例一: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二:苏轼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参考译文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所宅子 ,花了五百贯钱,东坡尽出其所有也只能勉强偿还而已。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已经过了几天了。(一天)晚上(东坡)和邵民瞻在月光下散步,偶然来到 一个村子,听到有一位妇人哭得很悲伤,东坡走过去斜靠着倾听,说:“奇怪,(这妇人)多 么悲伤! 难道有难以割舍的大事伤了她的心吗?我要问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妇人,(老妇人)看到东坡二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东坡询问老妇人为什么悲 痛到这种地步。老妇人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