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散文阅读习惯养成摘要:现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情境创设、品读文字、有声朗诵、互动讨论这几种方式来引领学生理解初衷、营造气氛、体会情感、尝试角色代入、彼此思维激荡。从理性与感性,从字面到内涵,从个人到群体,从背景到当下,从多个角度来读懂散文的境界,并养成散文阅读习惯,在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品味美、感悟美。关键词:散文阅读阅读习惯散文境界散文最显著的两个特征:一是“诗化的语言,二是“形散神不散。前者是指散文的语言风格和诗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其实包含着丰富的意思,而且往往“意不在此“弦外之音。后者是指散文的行文结构看似
2、松散、零碎、随情、随性,但在“形散的背后却有一个纲领、一个脉络在铺陈与支撑。这两个显著特征将散文的意境与境界突显得更加明显了,这也是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着重把握的,即要带着学生、引导学生读懂散文里的境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一、背景介绍,理解初衷散文之所以会“形散神不散,就是因为它本身有着清晰明确的文章脉络,在此根底上刻画出来的境界,自然也不如空中楼阁般虚无飘幻。而散文往往具有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这又与作者的成长环境、写作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要想更好地读懂散文的境界,教师应重视对散文背景的介绍,通过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来读懂文章意境。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
3、修2中?我与地坛?一文为例,这篇散文主要分为两个局部:第一局部写了作者与地坛的故事,第二局部写了在地坛这一大环境下作者与母亲的故事。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地坛解读为“虚化了的母亲,作者透过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是频临绝望的青年,一个是荒芜冷遇的园子,这两者仿佛相互映衬,相互“怜惜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由地坛思考了生命、人生、命运等极其严肃的话题,文章所散发出来的这种宁静的思考、睿智的思维,无一不是与作者当时的境况有关,一个人所走过的地方、所经历过的事情,最终都会沉淀为一种价值趋向与判断标准。在?我与地坛?一文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而这恰恰反映了作者当时
4、的命运。由此不难理解,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那么学生自然就会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从而更好地读懂文章境界。二、情境创设,营造气氛所谓“意境,其实就是读者自主感受到的一种气氛、一种风格、一种情怀、一种“人设环境。因此,要培养阅读习惯、读懂散文境界,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法来营造气氛。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中?想北平?一文为例,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朴素又真挚的情感写出了他对北京那种如同母亲般依偎与眷恋的感情。教师可以在其中选择一段来放大,比方文章倒数第三段中“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带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
5、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等,这些本来平凡无奇的食物却在作者笔下显得灵气、俏皮,当作者写到的“餐桌常客时,更为作者对北平的思念之情增添了一股生活气息,在锅碗瓢盆的叮当声中所奏响的生活之歌更让人觉得踏实与温馨。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文段的特点来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气氛。为了更好地突出效果,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引入图片、音乐等作为辅助工具,如将文章中的内容以动图展示的方式来呈现,当学生的视线跟着这些动图移动,耳旁听着并醉心于场景音乐时,就更容易融入文章的气氛中了,从而读懂文章境界。三、品读文字,
6、体会情感文字是文章构成的根本要素,同时也是读者理解文章的工具,在散文如诗歌般的语言中,它所选用的文字往往更富有灵动的气息,更具有情感的灵魂。因此,要培养阅读习惯、读懂散文境界,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品读散文中的文字,体会作者情感。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中?听听那冷雨?一文为例,在刻画雨声、雨态等时,作者用的文字是“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清清爽爽新新“轻轻重重轻轻等,这些叠词不仅读起来非常具有音律美,而且也散发着一种缠绕的、柔美的韵味与情意。除此以外,“凄凉“凄清“凄楚“凄迷这几个近义词的连用也实现了“1+1+1+1>4的效果,让人读起来不免觉得细腻深切又绵长,这就是文字之美所营造
7、出来的意境以及意境中所渗透与传达的情感。当读者捕捉到作者的情感时,那么就会自然地跟着作者的情感进入文章的境界中,这就是以情切入、由情带着的一种表现手法。四、有声朗诵,角色代入阅读文章除了安静地默读外,还可以出声朗读,这种朗读不是机械地把文字一个个地读出来、一句句地喊出来,而是声情并茂地朗诵、吟诵,当学生发声时,思维就会随着文章走。与此同时,当学生听见自己的声音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融入文章意境之中,从而实现角色代入,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散文阅读习惯、带着学生读懂散文境界的一种方式。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中?别离?一文为例,这是一首关于友谊的散文诗,诗歌本身就是意思浓缩并需要读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
8、力,整首诗歌分为四节,作者的情感也在不断变化。第一节描写了作者与朋友分别前后的感受;第二节透露出作者对于分别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第三节表达了作者所领悟到的分别之于友谊升华的一种催化作用;第四节着重点出了作者对于别离、友谊的一种理性认知。我们可以看出,整首诗歌是以具体描写为开始,以抽象感悟来结束,淡化了离别时的场景与过程,而更多地将笔墨放在深邃的思考之中,这就是诗歌所要刻画的一种意境。实际上,“别离这件事情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讲都不是陌生的,这意味着作者借助诗歌向读者传达的境界也不是陌生的,但如何更好地理解与融入呢?既然是学生不陌生、熟悉的,那么角色代入就是最适合的方法,而这也恰好可以通过声情
9、并茂、反复屡次、富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来实现。五、互动讨论,思维激荡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读懂散文境界的过程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尽可能地以互动讨论的方式来实现学生思维的相互激荡。不管是上面列举到的?想北平?中那极其富有生活气息的“餐桌常客,还是?听听那冷雨?中那极其富有音律之美的“反复叠词,还是没有列举到的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文章中的其他散文,这其中所流露的情感、表达的意思,都需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感悟、主动理解、主动抓取。唯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地让学生读懂散文的境界,而不是机械僵化地“听老师的话。为了防止学生陷入自我思考而思维缠绕的境地,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以“头脑风暴方式来激荡彼此的思维。当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你说你的见解,我说我的看法时,散文中的更多亮点与潜在亮点就会逐一浮现出来。这对学生来讲,就好似拨开云雾见光明一般,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融入散文的境界之中了。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要求学生能在读懂字面意思、理解文章内容的根底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元件参数测试仪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70题)
- 2024年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小学组题库及答案(共60题)
- 2025年度特种钢材进口与国内销售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应急响应个人劳务派遣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库租赁及停车场运营管理合同4篇
- 数字化背景下学校师德师风教育的创新发展
- 数学教育与儿童发展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 二零二五年度铝扣板艺术装饰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采砂场环境保护与修复合同3篇
- JB-T 8532-2023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
- 深圳小学英语单词表(中英文)
- 护理质量反馈内容
- 山东省济宁市2023年中考数学试题(附真题答案)
- 抖音搜索用户分析报告
- 板带生产工艺热连轧带钢生产
- 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
-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教学设计
- 供货进度计划
-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