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四 则 运 算单元导语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的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例1是概括加、减法的意义,借助“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引出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例2通过花瓶插花的事例,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认识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3是有关0的运算。在

2、第一学段,学生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明白了这些加减法的含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本例题只是为了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例3时,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分析整理有关知识,最后集体交流,达成一致。这样教学,既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0

3、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是例3的难点,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让学生举出除数是0的除法例子,如5÷0和0÷0,并根据除法的意义说明5÷0不可能找到商,而0÷0的商又不确定,所以0不能作除数。例4教学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虽然三步式题对学生来说是新知识,但是可以让学生结合两步式题计算来进行迁移类推。因此,教学本例题时可以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这样就能很好地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例5通过租船问题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全面理解题意,为分析解决

4、问题奠定基础。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掌握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基础上,熟记含有一级运算、两级运算或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通过认真审题并借助线段图表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掌握从问题入手的分析方法,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并要把三步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两步应用题联系起来。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渗透“引伸”“化归”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

5、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内容简析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讲授加、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1共分为3道小题。第(1)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应用题,第(2)题和第(3)题是由第(1)题变换条件和问题形成的减法关系的应用题。教材力图通过学生熟悉的3个问题,以加法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

6、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法与学法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发现法和知识迁移法,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这样才可以做到突出重点,强化新知,掌握旧知。2.本课的学法应该是以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做适当的引导。承前启后链延学: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如:计算360÷(70-4×16)。学习: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

7、部分间的关系。如: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复习:回顾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如:20+30=50,50-20=30学习: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如: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情景导入:四年级一班的小明遇到这样一道题,根据654+87=741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说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帮助他,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加、减法的意义,这样就可以一起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了!演示课件“加、减法的意义”,出示课题。【品析:以学生熟悉的情景抛出问题,然后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直奔主题,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

8、力,使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去探索新知识。】 故事导入:数学王国的智慧老人今天有新的知识要传授给我们,可是要先通过他的考验,一起来看一下吧!(课件出示口算)45+16= 61-45= 35+20= 55-30= 72-38=73-50= 23+50= 24+19= 43-24= 43-19=你知道这些加、减法算式都有什么意义吗?这就是智慧老人今天要传授给我们的新知识。出示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品析:以旧知识作为铺垫,让学生在口算中回忆加、减法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加、减法的意义做准备。】 游戏导入:请你利用数字5、10、8、13、15中的3个数字组成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游戏结束

9、后,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想到谁加谁等于几,然后再将它们倒过来减。)谈话:是啊,我们以前就已经对加法和减法有一些了解,减法其实是加法的逆运算。接下来,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来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揭示课题,板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品析:由学生熟悉的数学游戏入手,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基础,这样的引入让学生对加、减法的基本知识以及逆运算都有了整体的印象,对顺利展开加、减法意义的教学作好铺垫。】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教材第2页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

10、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提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再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质疑:为什么用加法呢?怎样的运算叫作加法?(小组讨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作加数。加得的数叫作和。学生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814+1142=1956加数 加数 和2.理解减法的意义(1)提问: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教材第3页例1的(2)、(3)题,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并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

11、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小组内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作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作减数,求的加数叫作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品析: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学生对自主交流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1: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的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2、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整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质疑2:观察前面的加、减法算式,你能知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提示:在加、减法计算过程中,减法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加法可以验算减法的计算结果。【品析:引导学生对加、减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1.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师生共同回顾后总结,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时,用减法计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除了加、减法的运算,

13、我们还学习过有关乘、除法的运算,它们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品析: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示例:本节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教材创设的情景中完成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及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课堂教学表现看,学生能在问题情景中,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探讨,总结出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利用加、减法

14、各部分间的关系对计算进行验算时,学生不太明白什么是验算。在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后,教师应组织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验算,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交流验算的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这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

15、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的例2及“做一做”。内容简析本节教材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教材以前研究的是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但是学生没有从字面上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关系式明确地概括说明。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

16、算本质,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法与学法1.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分析、比较由乘法算式转换成除法算式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讨论、互相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除法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学习: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如:因数×

17、因数=积,被除数=商×除数。复习:回顾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如: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延学: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如:计算360÷(70-4×16)。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播放优美音乐,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师生共同欣赏,教师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师:其实,花不仅是植物,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出示主题图)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可以用12根小棒代表

18、12枝花,4个纸盒代表4个花瓶摆一摆。【品析: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故事导入:今天的数学王国非常热闹,原来这里在进行一场口算技能大赛,你愿意参加吗?出示口算: 7×5=9×6=()× 4=3235÷5= 54÷6=32÷()=835÷7=54÷9=()÷4=8师: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乘、除

19、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品析:以竞赛方式引入,以旧知识作为铺垫,直奔主题,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去探索新知识。】 游戏导入: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做一个“手疾眼快”的游戏。请同学们快速从下面的这些数中挑选三个数,写四个算式:2、7、8、11、56。学生独立完成,评选出优胜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方法。【品析:温故知新,由学生熟悉的数学游戏入手,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基础,学生激情饱满地开始新知识的探究。】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乘法的意义出示教材第5页例2(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

20、少枝花?学生独立解决。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 4=12讨论:为什么用乘法呢?怎样的运算叫作乘法? 学生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3×4 = 12因数因数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作因数,乘得的数叫作积。2.除法的意义思考:你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学生讨论并完成改编,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的(2)和(3)题。提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小组讨论:怎样的运算是除

21、法?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学生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12÷4 = 3被除数除数商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作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作除数,所求的因数叫作商。【品析: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1:观察例2的第(2)、(3)题与第(1)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帮助学生明确:在乘法中是已

22、知的条件,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品析:引导学生对乘、除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乘、除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并通过与加、减法关系学习的对比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质疑2: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

23、15;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质疑3: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根据旧知识迁移,讨论并写出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在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品析: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学生对自主交流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1.通过学习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了哪些关系?2.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3.在数学运算中,我们还经常会

24、遇到0,它和我们的数学运算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品析: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还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示例:上完这节课,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教学环节预设及生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这节课总的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成功之处:1.本节课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2.在课堂上,我能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心的交给学生,而我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合作者。3.本节课重视了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充分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乘、除法之

25、间关系的归纳提供了必要的素材。4.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概括出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不足之处: 这节课,由于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我只是纯粹的备教材,忽视了对课堂环节的预设和生成,高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讲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只是单凭教师的讲解,抽象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而没有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导致了学生对于乘、除法间关系的认识理解不透彻,不深刻。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求

26、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页的例3及相关练习。内容简析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有关0的运算,在前几年的学习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认识和经验。这里,重点是总结整理出关系式和把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其中“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1.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

27、么不能作除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概括能力。 2.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法与学法1.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迁移法、类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阅读法、归纳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始终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线。2. 通过由旧知引入,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出了“有关0的运算”,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培养了他们分析概括、归

28、纳整理及看书质疑的能力。承前启后链延学: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如:计算360÷(70-4×16)。学习:理解有关0的运算。如:0×5=0,0÷5=0。复习:回顾加、减法和乘、除法四则运算。如:20+30=50,20×3=60。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喜羊羊要到河对岸的青草地去,可是小河中的石头上有好多关卡,你能帮他渡过吗?课件出示口算情景: 150+0=43-0=25-25=0+50 =0×135=0÷12=让学生快速口算。 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品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

29、发,以动画的形式创设数学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比赛导入:今天我们要进行“我是口算小能手”的测试,评选出我们班的口算能手。出示:100+0=0+568=0×78=154-0=0÷23=128-128=0÷76=235+0=99-0=49-49=0+319=0×29=完成后,试着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提问: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品析: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在系统整理“有关0的运算”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动画导入:智慧老人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可是,他是带着问题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同学

30、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关于0的算式,对吗?那谁能试着说几个?师: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出示课题:有关0的运算。【品析:因为学生原来接触过很多关于0的运算,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己编写算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把学生自己编写的算式与教师事先准备的一起出示,让学生进行分类,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讨论: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你知道

31、哪些有关0的运算? 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说明,然后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品析:这一环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在全班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板书:5÷0= 0÷0=全班辩论,根据教师出示的算式,各自讲出自己的理由。

32、5÷0=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结论: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品析: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但掌握结论,而且理解结论的算理。】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0的运算你最想

33、提醒自己或同伴些什么?你认为自己或同伴的表现怎样?2.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见过小括号,可是你知道吗,在数学运算中,小括号有着神奇的作用呢!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探究。【品析: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示例:本节课是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举出例子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

34、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有关0的运算0在运算中的规律。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被减数和减数相等,差是0。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0作除数

35、没有意义。第4课时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9页的例4及“做一做”。内容简析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本节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和总结。由此,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也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教学目标1.了解括号的产生,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地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3.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教学重难

36、点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法与学法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疑诱导,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承前启后链学习:理解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如:计算256÷(20-4)×16。延学:进一步利用四则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复习:回顾加、减法和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如:20+30-40=10,20×3+2=62。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智慧闯关游戏导入:在开始今天的探

37、究活动之前,同学们要闯过喜羊羊设置的几道关卡,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入新知的探究。关卡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例如:12+23-167×24÷6关卡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例如:36×4+2824×3+30÷5关卡3: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引导学生明确: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品析: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为新课

38、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学习基础。】 童话故事导入:智慧老人来到数学王国,想要进入城内,却被卫兵拦在了门外,说是要通过他们的考验才能进城。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出示一组口算题:26-24+10 24÷8×764+5÷5 8×9-4÷2请学生说一说:前两题属于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后两题属于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谈话:这节课,我们跟随智慧老人再次来到“数学王国”,看看还有什么数学问题等着我们来解决。【品析:首先结合具体式题回顾不带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其次,“智慧老人”这一童话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9、生活情景导入:昨天老师布置了几道数学题,(课件出示)60÷4+2×360÷(4+2)×360÷(4+2×3)小虎看了一眼说:“不用算了,结果都一样。”小丽仔细看了看却说结果不一样。到底谁说得对呢?你来算一算吧!引导学生质疑: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学生讨论)引出是括号“()”改变了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品析:“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具体情景产生认知冲突,回忆以前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计算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教学例4。 (

40、1)出示教材第9页例4的算式:96÷12+4×2。 观察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中包括几种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独立进行计算。96÷12+4×2 =8+8 =16 按照顺序,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2)学习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应该怎么办?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2 =96÷16×2 =6×2 =12 小括号

41、起到了“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计算时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12+4),再计算除法(96÷16),最后计算乘法(6×2)。2.学习带有中括号的算式。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96÷(12+4)×2 =96÷16×2 =96÷32 =3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结: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42、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依次算”的顺序进行。3.阅读教材第9页的“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材料,学生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和大括号的首次使用时间与相应的地点、人名等,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品析:通过学生的独立计算,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与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之间的区别,能够更深地理解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最后的小结能够很好地、系统地把四则混合运算的的运算顺序整理出来,更方便学生记忆。】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1:比较96÷12+4×2、96÷(12+4)×2和96÷(12

43、+4)×2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中的数字和包含的运算都相同,但运算的顺序不同,导致计算的结果也不相同。强调:在计算时,一定要先弄明白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品析:在学生理解了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后,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强化认识。】质疑2:你能试着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归纳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

44、的。【品析:通过讨论交流,把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与应用。】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1.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明确:小括号、中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2.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公园,到那里看看有关租船的问题!【品析:引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提升认知。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示例:四则运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在小学数学知识中占重要位置,可

45、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在课堂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中探索新符号并掌握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我的反思:

46、0;       板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96÷(12+4)×2 =96÷16×2 =6×2 =12 96÷(12+4)×2 =96÷16×2 =96÷32 =3 小结: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依次算”的顺序进行。第5课时租 船 问 题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0页的例5。内容简析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

47、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通过租船问题让学生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全面理解题意,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在多种方案中通过比较、对比,得出最佳方案。教学目标1.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教法与学法1.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

48、习方式,提高参与探索的欲望。2.学法:引导“思”鼓励“问”, 组织小组学习,重视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思考,大胆质疑,不断创新。 承前启后链学习:理解利用四则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解决租船问题。延学:进一步利用四则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复习:回顾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如:360÷(70-4×16)。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导入: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的听力,看看谁反应最快?(播放歌曲伴奏)猜猜,这是哪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几十年来经久不衰的歌曲。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

49、光美,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板书课题:租船问题)【品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审视事物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故事导入:熊大和小动物们想吃苹果,熊二发现河的那边有苹果,就说:“我们去摘吧”。大家都要去,要过河得坐船啊!小朋友,你能帮助他们吗?【品析:由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引入新课,创设与教材情景有关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导入:课前播放优美的钢琴曲,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进教室,谈话: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

50、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品析:带领学生在优美愉悦的情景中,进入本课的具体学习情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探究新知。】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10页例5情境图。1.提问: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租船更省钱呢?分析提示:如果都租小船或是都租大船,价格分别是多少?如果都租小船:32÷4=8(条) 24×8=192(元)如果都租大船:32÷6=5(条)2(人) 5+1=6(条)30×6=180(元)2.引导思考:全租大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大

51、船余下的2人坐小船,5条大船,1条小船。 30×5+24×1=174(元)3.思考:如果不空座位,是不是会更省钱?可以把这2人和一条大船的6人都安排坐2条小船,没有空座。 4条大船:30×4=120(元)2条小船:24×2=48(元)共花:120+48=168(元)【品析: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况下,在算一算、比一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数学方法的灵活性,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对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有更全面的认识。】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1: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明确:先假设都租同一种,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2、。质疑2:判断租船方案最省钱的依据是什么?明确:首先是否有空位,没有空位省钱。【品析: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情景”和“解决”本身,应该更加重视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的理性上。通过表格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在比较中自然的感悟调整方向的确定,形成最终科学和严谨的结论。】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1.这节课,如何解决这类租船问题呢?你还有什么疑问? 明确:租船问题我们先假设,再调整,选择最优方案,最后得出结论。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共同去探究观察物体。【品析: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这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培

53、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去学习数学知识。】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示例:租船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目的是通过租船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在多种方案中通过比较、对比,得出最佳方案。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 步骤一,根据船的租金及限乘人数,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更便宜。步骤二,再假设所有人都乘坐租金便宜的船。如果正好坐满,无空座,那么这种租法最省钱; 如果没坐满,就再调整,调整时要做到尽量让船无空座。本节课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策略和优化思想。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租

54、船问题最省钱方案: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 4条大船:30×4=120(元) 2条小船:24×2=48(元) 共花:120+48=168(元)先假设,再调整最后选择最优方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第212页。知识梳理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3.有关0的运算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与0相乘

55、,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0不能作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复习目标1.巩固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能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复习重难点复习重点:应用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了解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复习难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复习方法先引导

56、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复习过程一、 导入复习1.回顾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2.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3.揭示课题:四则运算。学习完本单元,你都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学生充分说出已有的知识。 【品析:通过介绍引入课题,使学生能很快地回顾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上来。】二、知识整理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边归纳边进行简单的举例:(1)算式里没有括号的

57、: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只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有小括号和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品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归纳,学生便于理解记忆。】三、课堂练习1.计算。34+15×4-20 12×3÷9+56 300-55×12÷20(44+16)÷4×232.仓库有水泥150吨,运了3次,每次运24吨,还剩下多少吨?3.修一条长1600米的路,前4天平均每天修150米,剩下的要在5天内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品析: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这一单元中的知识点,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参考答案】1.74602673452.150-24×3=78(吨)3.(1600-150×4)÷5=200(米)四、总结提升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