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_第1页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_第2页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_第3页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在众多高性能减水剂中, 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具有减水率高,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掺量低。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外加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 13 。本文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试验合成了一代号为 NKY的聚羧酸系减水剂。1 现有的合成方法根据现在公开报道的文献, 可以把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简单地归结为两类:一是先缩合后共聚;二是先共聚后缩合。11先缩合后共聚所谓先缩合后聚合就是先将脂肪族羧酸单体,通常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与聚乙二醇醚进行缩合反应,在聚醚上引入活性双键,缩合成分子量在200至 30

2、00 之间的活性大单体,然后由该大单体与各种羧酸单体共聚而得。THirate等人网采用不同链长的甲氧基聚乙二醇醚与甲墓丙烯酸缩合,再由该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共聚而得一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很好的外加剂。MKi-noshitam等人先合成了甲基封端的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然后与丙烯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得水溶性共聚物,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 001 0 2,便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清华大学的李崇智 3 则用过量的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部分酯化,得到系列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再与 ( 甲基 ) 丙烯酸及 ( 甲基 ) 丙烯磺酸钠共聚,所合成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

3、动度1h 基本无变化。华东理工大学包志军等的6 合成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四口烧瓶中依次按配比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和甲基丙烯酸,加热搅拌,并升温至 110C,反应 5h,得到大分子单体 (MAMPEC);第二步同时滴加 MAMPE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经共聚反应后得成品,该产品在 08掺量,时的减水率达 251。国内的研究者大多采用此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官能团的摩尔比率可任意调节, 分子设计多样性。 但缺点也是很多的, 其一是功能性大分子单体的合成难度大, 未形成商品化生产, 如何保证双羟基的聚乙二醇只有一个羟基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比较困难, 工艺复杂,控制不好则会交

4、联成网状高分子而失去流动性。 其二 ( 甲基 ) 丙烯酸活性较大,极易发生聚合,所以在缩合反应时,必然要加入阻聚剂。此时,若阻聚剂含量过小,则聚合在第一步就会发生,使得一部分单体酯化不完全,产物分子量、侧链都会相对减少, 这必然会影响到流动性; 若阻聚剂量过大, 在第一步中虽然能充分起到阻聚作用, 但过量的阻聚会影响之后的聚合, 使得产物的转化率和分子量都会降低,从而减小流动度。 另外,该方法中间产物需经分离提纯后转入第二个反应釜进行共聚合反应,工艺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成本较高,影响了该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1,2 先共聚后缩合先共聚后缩合是指第一步将一种或几种羧酸类单体在溶液中均聚或共聚成

5、高聚物,分子量由几千至几万不等, 第二步由该高聚物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醚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在高分子主链上引入聚醚侧链。Grace公司用烷氧基胺作反应物与聚羧酸接枝,由于聚羧酸在烷氧基胺中是可溶的,酰亚胺化比较彻底, 反应时,胺反应物加量一般为 -COOH摩尔数的 10-20 ,反应分两步进行,先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高于 150,反应 153h,然后降温到 100130,加催化剂反应 153h 即可得所需产品 7 。国内的研究者采用此种方法的不多,文献中只见有同济大学的王国建 8 等采用该途径,具体步骤如下:在带有搅拌器和冷凝管的三颈瓶中,加入配方量的丙烯酸、 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以醋酸乙

6、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加热回流反应 6h,得到黄色共聚产物。在共聚产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端羟基聚氧乙烯基醚及适量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反应过程中常压蒸馏出醋酸乙酯和水的共沸物反应 46h,得到棕黄色接枝产物。 在接枝产物中加入适量的醋酸乙酯, 并在常温下滴加浓硫酸进行磺化反应,滴加结束后反应 2h,得到深棕色磺化产物。再加入一定量的 Na0H 溶液快速搅拌直至磺化产物完全溶解,得到最终产品。该合成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 所有反应在一个反应釜中完成, 且操作方便,成本低。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最大的难题是难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溶剂作为聚合反应的介质。如以水为溶剂, 则难于保证所有单体都溶于水, 另

7、外水也是活性较大的链转移剂, 而且由于缩合反应是一可逆平衡反应, 反应本身要生成水, 大量水的存在不利于反应进行。 采用有机溶剂尽管能解决上述问题, 但同时也抹杀了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成本低, 同时,对环境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污染, 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也是该方法没有被国内众多研究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该合成方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由该方法合成的减水剂较之萘系减水剂的竞争力会大大提高。2 聚羧酸减水剂 NKY的合成途径本文在第二类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原材料本身作为聚合合成反应的介质, 不添加任何有机溶剂,经试验合成了代号为 NKY的聚羧酸减水剂

8、,其合成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合成的减水剂集高性能化以及经济性和环保性于一体。21实验用主要原材料甲基丙烯酸:化学纯,上海五联化工厂;单官能团聚醚:自制;甲基丙烯磺酸钠:工业品;引发剂:分析纯,上海久意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催化剂:化学纯,上海五联化工厂;链转移剂:化学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泥:海螺普硅 425 级,比重 3 15;砂:南京产河砂,比重263,细度模数 2 75;石子:南京产碎石,比重2 72,粒径 5-20mm。22 合成方法在四口瓶中加入单官能团聚醚、引发剂、链转移剂,在氮气保护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滴加完毕在5090反应 14h,升温至 105150,加

9、入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5-8h ,此过程不断除去缩合而成的水分,用碱调节pH值至中性,即得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3 NKY 混凝土性能试验31减水率与掺量的关系图 1 为 NKY、日本同类产品及萘系高效减水剂三者的减水率随掺量而变化的情况,图 2 则是在同一减水率下三种产品的掺量比较。由图 1 可见,NKY与日本产品性能接近, 相同掺量下减水率略低于日本产品。掺量为 91时,减水率为 10;饱和掺量为 03,此时减水率为 30;最佳掺量为 02 -0 3,减水率为 20 30。而奈系产品掺量在17时达到饱和,最大减水率为26。由图 2 可见,要达到相同减水率, NKY的掺量略大于日本

10、产品, 两者均远低于奈系产品的掺量。减水率在 10时, NKY与奈系掺量之比为 1: (3 4) ;减水率在 18时,掺量之比为1:6;减水率在 26时,掺量之比为 1:(7 8) 。这说明了在高减水率的要求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应用成本将会低于奈系减水剂成本。图 1 不同掺量下的混凝土减水率处图 2 同一减水率的掺量32 抗压强度比按照 GBJ81-85规定的方法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混凝土配合比及拌合物部分性能见表 1。各龄期下掺不同减剂混凝土的强度比较见图3。表 1混凝土试验配合比及性能编水砂水水泥小石中石减水剂减水坍落度胶号率3333品种掺量率mm比(kg m)(kg m)(kg m)(k

11、g m)10.550.41833307281092-9020.440.41463307451118FDN1.4209030.440.41463307451118NKY0.23209040.390.41283307641146NKY0.303088与空白组相比,达到相同坍落度时,掺减水剂组由于降低了水的用量,混凝土强度均明显增加,强度增加幅度与水胶比的减小幅度接近线性关系。4#与 1#相比, 3d 强度增加 59, 7d 强度增加429,28d 强度增加 342,说明 NKY的加入并没有延缓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掺 FDN(20)和掺 NKY(3#)相比,减水率同为20,坍落度都为90mm时,强

12、度却有较大的差别, 掺 FDN混凝土 28d 强度为 385MPa,而掺 NKY混凝土 28d强度为 434MPa.图 3不同试验编号的混凝土抗压强度4 结论(1) 用原材料本身作为共聚反应的介质,不添加任何有机溶剂进行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高性能化与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统一。(2) 本文所述方法合成的减水剂性能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对混凝土后期强度有所提高,但不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发布时间:【 2010.06.30】商品混凝土、 工程混凝土、 预制件混凝土等, 现已大量使用外加剂。 怎样经济、 高效的使用外加剂,不单是节能、低成本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同

13、时是我国外加剂今后发展的导向问题。因我国外加剂市场资源相对充沛,买方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外加剂的性能受买方技术要求的支配。外加剂的技术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怎样科学、合理的使用外加剂,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对外加剂生产工程应用,作一些浅析。一、外加剂应用现状,按市场使用目的来分1、以满足商砼运输、泵送为目的的外加剂。这类外加剂主要表现为掺量低掺量在1一 1.5 左右。其特点是相对减水率较低,但缓凝保塑效果较好。购方使用这样的外加剂一股给的水灰比都较大,或所用水泥蓄水量较低。其购价也较低。水泥用量及混凝土集料成本较高。与不掺外加剂的空白混凝土相比增强不大。2、以满足商砼要求,有减水要求的外加剂。

14、这类外加剂掺量一般在22.5 ,购方所使用的水泥蓄水量较大,或品种较多。商砼集料价位适中,可选用一部分质差价低的材料。商砼强度与空白相比有所增强。3、以满足市场需求,供应高强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为使用目的的外加剂。这类外加剂掺量一般为 2.5 3,这类外加剂水灰比较低,购方对沙、石含泥量、细度、粒径、石粉含量、吸水等都有要求。同时对外加剂的减水率和易性、泌水率、增强性、保塑性、商混外观等有一定要求。这类外加剂具备了同强度要求下,调整、改变配合比,选择集料的可行性。4、以满足特种工程需要的外加剂。这类外加剂一般为多品种复合的外加剂或聚羧酸类减水剂,这类减水剂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设计施工需要,可生产

15、高质、耐久高强的混凝土。综上所述,外加剂是按市场需求分类,在实际中,外加剂供应商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生产外加剂。满足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研究外加剂技术性能是外加剂厂的主导发展方向。二、外加剂生产应用中的几个模式1、复配型外加剂复配厂从合成减水剂厂及其它所需材料厂家购进原材料,进行功能性的叠加复合,加入载体后,供应给商砼站、工程使用单位。这类厂投资少、见效快,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在外加剂行业中占技术差异60以上。这类厂的较大,究其原因是复配组方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商砼知识、原料采购方面的差异。2、合成复配型国内部分减水剂主料合成厂拥有自己的复配技术,可把自己的产品进行调整、复合,然后直供商砼

16、站或程中使 :用。这类厂在行业中占有 30左右。技术上的差异在于合成工艺、配方、原料及所掌握的同类产品中先进程度的工艺配方。单一产品的厂家和多品种产品厂家也有一定的差异。3、复配使用型这类企业大多属于商混站自建外加剂复配厂,白配白用,可节省部分外加剂使用资金,以增强企业商砼的竞争力。经济效益较好。也有施工单位自建外加剂厂的,目的为了节约资金和保证工程质量。这类企业由于自产白用对商砼集料相对熟悉,技术较简单。使用中可用外加剂解决商砼配合比问题,同时也可用调整商砼配合比解决外加剂的问题。在行业中商砼站建外加剂厂的不足 10。这种模式是今后发展的趋势,也正是因此使的复配型企业经营更加困难,技术要求更

17、高。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小型、多品种合成厂。4、生产经营、科研型在国内有少数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的外加剂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上位于前沿,有开发新产品、完成特种工程所需外加剂供应的能力。是外加剂行业中新产品、新技术的代表性企业,也是我国外加剂发展方向所在。三、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中的性价比简而言之就是以最少的价格获得最高质量的外加剂或商砼。性价比有广义的性价比和狭义的性价比之分。广义的性价比以较广泛的范围来综合评定某种外加剂。如高性能混凝土所使用的高性能外加剂,价格一般都较高,单方混凝土成本也较高,但构成的建筑使用寿命则有大幅度增加。无论外加剂或商砼若按使用寿命计算,建筑成本则很低,实际上这类外

18、加剂及商砼则单价并不高。国内重要工程建筑都以追求建筑的耐外性为目标,对外加剂质量也有严格要求,价位相对也较高,追求高性能外加剂,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建设高质量工程建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高性能外加剂在普通商砼中销售也遇到了困难,市场竞争激烈,关注近期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生产、使用一般性能的外加剂成为了普通现象。由于外加剂材料成本、工艺等因素使减水率在水剂占有1425以的外加剂、萘系减主导地位。使一些高性能的外加剂少量进入这一市场。狭义的性价比狭义的性价比分为以下几个方面:A、减水剂品种间的性能价格比较。如萘系、蒽系、木质素类、氨基磺酸盐类、脂肪族及三聚氰铵类、糖密类等。B、各成品的不同生产厂家的对

19、比。一般按外加剂掺量乘价格进行比较。C、掺不同外加剂生产同质量混凝土单价的比较。这种性价比以降低混凝土单方成本为目的。其中需要按外加剂性能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性价比。要获得好的性价比,同一品种外加剂需要好的配合比,集料、拌合水,检验方法,生产工艺等来配合。影响减水剂性价比发挥的因素有:水泥水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外加剂的减水率、保塑性。同一外加剂,使用不同品牌的水泥在同配合比下会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于:水泥配料、工艺等因素,影响因素的有水泥生产时的助磨剂品种,特别是以提高水泥近期强度为目的的超早强型助磨剂。水泥存放期和温度也是影响外加剂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实证明近期、高温水泥使用泵送剂

20、时达到正常状态时的技术指标要增加2530的掺量。拌和水,检验用水能影响到减水剂及混凝土性能的还有水,其中水温是一个原因,在南方地区暑季施工时问题较突出。温度较高的水使混凝土水化加快,外加剂有效成份迅速衰减。表现为减水率低,塌落度损失快。水处理剂也是影响外加剂的重要原因,有的水在使用时要加入一些处理剂其中酸性水处理剂在自来水中用量很少,但对外加剂影响很大。了解水源水处理时使用的成份对提高外加剂使用质量有很大帮助。同时水的成份,特别是地下水,水质对外加剂发挥好的性能有一定影响。沙石及其它物料沙石的一些常规技术要求指标对外加剂和混凝土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此不再重述。外加剂的配伍。外加剂的组配生产要按各

21、地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组织,不能用“萘系减水剂水葡萄糖酸钠引气剂”这种方法统吃天下。不合理的配方也是外加剂性价比低的一个因素。四、外加剂应用中的技术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对水泥适应性的标准从水泥净浆流动度上看在规定掺量范围内,同一外加剂对多个水泥品种净浆流动度相差在 20 30mm范围内为适应。 如果说对某水泥相差较大表示对该水泥适应性较差。该减水剂但混凝土试验较好,表示适应性方面存在着一些差距, 有减水组份或缓凝组份,没能发挥全部作用的现象。需进行复配技术的调整,也有的减水剂水泥净浆表现较好,一般为 W C=0.29 流动度在 220 以上。但混凝土试验效果差,表现为初始塌

22、落度低。原因有: A 减水组份量不够; B 缓凝组份量不足; C 混凝土试验加水,加外加剂方法不对; D混凝土试验量不足,搅拌机内水泥垢吸水,搅拌时间过长等; E 也有配合比集料问题如含泥、含石粉量大,风化裂纹沙、沙率大、石子级配和形状等因素; F 水泥畜水量、温度出厂时间,拌合水等等。调整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发挥最大减水率是外加剂应用中的首要问题。塌落度损失与控制塌落度损失是指初拌混凝土,初始在200mm以上, 1 小时后在 160 180mm左右范围内的技术调整。与塌落度损失有关的因素有:初始塌落度值。一般来讲初始塌落度值越大,经时损失越小,初始值越小,损失越大。也越难控制。原因在于水泥、

23、掺合料、沙、石等有个水系的物理扩散,吸收的过程。也就是胶凝材料的湿润过程。这一过程一般从水和外加剂拌和后 23 分钟开始, 20 分钟左右逐步减小。在水泥净浆试验中或混凝土试验中一种外加剂的最大减水率往往表现在 3 分钟左右过后而减小。但也有的外加剂和水泥品种不会发生这一现象。控制塌落度损失首先对外加剂而言要有足够的减水率对水泥要适应;混凝土中各集料要符合要求,水灰比一定要合理,初始塌落度值,扩展度一定要在合理范围内。举例:某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初始要求 120mm,一小时后要 100mm,这样对外加剂及配合比设计起来很难。因为按现有混凝土检测表准在初始120mm时,这样的用水量很低,加上外加剂的

24、作用则用水量更少,不可克服的湿润现象很快会使水份吸收。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如果我们把这一要求设计为空白基准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我们通过外加剂就能完成满足这一技术要求。但要指出的是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加入外加剂后初始塌落会增大。如果我们想通过水灰比控制某项技术指标,换一种做法则更具有技术实施的灵活性,在水灰比、配合比不变的条件下,一小时后要塌落度80mm,初始塌落度可提高,那么就易做到了。外加剂使用的组方随着外加剂, 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加剂的组份也越来越复杂,和以前的外加剂相比,性价比越来越高。外加剂在现代生产中采用多组份的原则。A、减水组份多元化减水组份的组织一般在 2 种以上的减水材料,有的泵送剂采用三元、四元复配技术,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