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塑料限位卡应用技术规程(送审稿)_第1页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塑料限位卡应用技术规程(送审稿)_第2页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塑料限位卡应用技术规程(送审稿)_第3页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塑料限位卡应用技术规程(送审稿)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塑料限位卡应用技术规程DBJ 53 XX-2005主编单位: 云南官房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部门: 云南省建设厅施行日期: XXXXXXXXXXX(送审稿)前言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规范混凝土钢筋保护层限位器(卡)在混凝土构件中的选用、安装和验收,根据云南省建设厅云建标2004854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要求,特制订本规程。本规程包括总则、符号和柱筋、梁筋、板筋、墙筋、基础钢筋限位卡的选用、安装和验收标准等共7章 2个附录。经云南省建设厅授权,本规程由云南官房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请反馈给云南官房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通信地址:昆明市新迎北区白云路258 号官房广场十六楼,总工室, 邮政编码: 650233,电话: 5619888 6160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稿人:主编单位:云南 官房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昆明市中利恒经贸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主要审稿人:目次1.(5)2.(5)3.(6)3.1柱筋限位卡的选用(6)3.2柱筋限位卡的安装(6)3.3柱筋限位卡安装的验收标准(7)4.(7)4.1梁筋限位卡的选用(7)4.2梁底面限位卡的安装(8)4.3梁筋限位卡安装的验收标准(10)5.(11)5.1板筋限位卡的选用(11)5.2板筋限位卡的安装(14)

3、5.2.1(14)5.2.2(15)5.2.3(16)5.2.4(17)5.3板筋限位卡安装的验收标准(17)6.(18)6.1墙筋限位卡的选用(18)6.2墙筋限位卡的安装(19)6.3墙筋限位卡安装的验收标准(20)7.(21)7.1基础钢筋限位卡的选用(21)7.2基础钢筋限位卡的安装(22)7.3基础钢筋限位卡安装的验收标准(22)A(23)B(28)(30)(31)1 总则1.0.1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限位卡的选用、安装和验收,保证钢筋混凝土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塑料限位卡控制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施工和验收。

4、1.0.3 本规程与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2002 和相应的设计规范配套使用。1.0.4 限位卡的应用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符号2.0.1B 156-18 上角标表示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下角标表示钢筋直径。2.0.2Z 306-12 上角标表示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下角标表示钢筋直径。2.0.3Q 4014-20 上角标表示墙钢筋保护层厚度,下角标表示钢筋直径。2.0.4L 256-12 上角标表示梁钢筋保护层厚度,下角标表示钢筋直径。2.0.5J 4012-35 上角标表示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下角标表示钢筋直径。2.

5、0.6B 25f 100 上角标表示板的保护层厚度,下角标表示上部负弯筋使用时的板的厚度,2.0.7B 25 h 100 上角标表示板的保护层厚度,下角标表示板的厚度。3 柱筋限位卡的选用、安装和验收标准3.1 柱筋限位卡的选用3.1.1柱筋限位卡应根据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适用的箍筋直径,按表3.1.1 选用。表 3.1.1柱筋限位卡选用表限位卡型号受力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mm) 适用的箍筋直径( mm)Z306-10306-10Z3012-183012-183.2柱筋限位卡安装3.2.1柱筋限位卡安装的位置间距:距柱上端约 100mm的箍筋上、安装 2 个限位卡在柱的每个侧面距柱下端

6、约800mm的箍筋上应安装 2 个限位卡在柱角受力钢筋附近。在柱的每个侧面距柱上端约100mm的箍筋上应安装 2 个限位卡在柱角受力钢筋附近。在上、 下两端限位卡之间, 每个侧面竖向间隔 1000-1200mm应安装 2 个限位卡在柱角受力钢筋附近。当柱的截面宽度1000mm时,每道宜安装 3 个限位卡。竖向间距1000mm-1200mm安装 2 个限位卡距柱下端约800mm的箍筋上、安装 2 个限位卡3.2.2 柱筋限位卡的安装方法:将柱筋限位卡的 V 形卡咀对准箍筋图 3.2.1柱筋限位卡安装的位置间距的拟安装位置,将卡嘴推入箍筋,使限位卡中央卡腔的爪齿卡紧在箍筋上。当箍筋使用热轧变形钢筋

7、时,推入箍筋后,应转动限位卡,使其中央卡腔的爪齿卡在钢筋的横肋间。3.3 柱筋限位卡安装的验收标准3.3.1 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 5.5.2 条的规定。3.3.2 柱筋限位卡安装的质量标准应符合表3.3.2 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抽查柱的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表 3.3.2柱筋限位卡安装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最下道限位卡距柱下端的距离700 900mm最上道限位卡距柱上端的距离100 150mm尺量各道限位卡之间的距离10001200mm,柱全高限位卡的最少道数3 道

8、目测检查2 个每个侧面每道限位卡的数量4. 梁筋限位卡的选用、安装和验收标准4.1梁筋限位卡的选用4.1.1梁筋限位卡的选用梁筋限位卡应根据受力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 适用的箍筋直径,按表 4.1.1 选用。表 4.1.1梁筋限位卡选用表限位卡型号受力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 (mm) 适用的箍筋直径 (mm)L256-1225L306-18306-12L35356-12L406-12404.2梁筋限位卡的安装4.2.1梁底面限位卡安装的位置间距梁底面限位卡安装在箍筋的下横肢上,梁角两侧受力钢筋附近各安装一个。当受力钢筋的直径 16mm 时、限位卡沿梁纵向的间距应为600-800mm。当受力钢筋的直径

9、 16mm 时,限位卡沿梁纵向的间距应为800-1000mm。4.2.2梁侧面限位卡安装的位置间距:当梁的截面高度600mm时,沿梁的纵向每隔800-1000mm安装1 个限位卡在箍筋竖肢的中部。如图4.3.1梁的截面高度<600mm时,沿梁的纵向每间隔800-1000mm 安装1个限位卡在箍筋竖肢的中部钢筋直径 <16mm时,限位卡间距应为 600-800mm 钢筋直径 16mm时,限位卡间距应为 800-1000mm图 4.3.1梁筋限位卡安装的位置间距当梁的截面高度600mm时,沿梁的纵向每隔800-1000mm安装2 个限位卡的箍筋竖肢的上部和下部,如图4.3.2 。梁的截

10、面高度>600mm时,沿梁的纵向每间隔800-1000mm 安装 2 个限位卡的箍筋竖肢的上部和下部钢筋直径 <16mm时,限位卡间距应为600-800mm钢筋直径 16mm时,限位卡间距应为800-1000mm图 4.3.2梁筋限位卡的安装位置4.2.3梁筋限位卡的安装方法绑扎梁钢筋骨架前,用手锤将梁筋限位卡击入箍筋,限位卡即自行卡紧在箍筋上。当箍筋使用热轧变形钢筋时,卡入箍筋后、应转动限位卡,使其中央卡腔的爪齿卡在横肋间。按限位卡纵向间距的要求,将附有限位卡的和不附有限位卡的箍筋依次套在受力钢筋外,绑扎成钢筋骨架后放入梁模板内。限位卡即自行垫出梁保护层厚度。4.3 梁筋限位卡安

11、装的验收标准4.3.1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和合格条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5.5.2条的规定。4.3.2进行结构实体检验时,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构件数量、检验方法、检验误差、合格条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E 的规定。4.3.3梁筋限位卡安装的质量标准应符合表3.5.3的规定。检查数量: 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梁的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表 4.3.3梁筋限位卡安装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项目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每道箍筋下横肢上的数量2 个目测检查受力钢筋直径800mm梁底面纵向间16mm限位卡尺量距

12、受力钢筋直径1000mm16mm梁侧面梁的截面高度 800mm在梁的侧面中部有1 个限位卡梁的截面高度 800mm在梁的侧面上部和下部各有目测检查数量一个5 板筋限位卡的选用、安装和验收标准5.1 板筋限位卡的选用5.1.1控制板的下部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时,应根据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下部钢筋直径按表5.1.1选用板筋限位卡,其形式如图 5.1.1 。表 5.1.1板筋限位卡选用表限位卡型号受力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 (mm)适用的下部钢筋直径 (mm)B156-1815B206-18206-18B256-1825B306-18305.1.2控制板的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时,应根据钢筋保护层的设计厚度和

13、板的设计厚度、按表5.1.2选用负筋限位卡, 其形式如图 5.1.2 。表 5.1.2负筋限位卡选用表限位卡型号Bf 1580Bf 1590Bf 15 100Bf 15 110Bf 15120Bf 15130Bf 15140Bf 15 150钢筋保护层设计15厚度( mm)板的设计厚度8090100110120130140150(mm)Bf2Bf2Bf2Bf2Bf2Bf2Bf2Bf2限位卡型号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钢筋保护层设20计厚度 (mm)板的设计厚度8090100110120130140150(mm)限位卡型号Bf2580Bf2590Bf 25 1

14、00Bf 25 110Bf25120Bf 25130Bf 25140Bf 25150钢筋保护层设25计厚度 (mm)板的设计厚度8090100110120130140150(mm)限位卡型号Bf30Bf303030Bf303030308090Bf 100Bf 110120Bf 130Bf 140Bf 150钢筋保护层设30计厚度 (mm)板的设计厚度8090100110120130140150(mm)5.1.3同时控制板的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板的厚度时,应根据钢筋保护层的设计厚度和板的设计厚度,按表5.1.3选用板厚负筋限位卡,其形式如图5.1.3 。表 5.1.3板厚负筋限位卡选用表限位卡型

15、号Bh1580Bh1590Bh15100Bh15110Bh15120Bh15130Bh15140Bh15150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15(mm)板的设计厚度 (mm)8090100110120130140150限位卡型号20Bh202020Bh20Bh20Bh20Bh20Bh8090Bh100Bh110120130140150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20(mm)板的设计厚度 (mm)8090100110120130140150限位卡型号Bh2580Bh2590Bh25100Bh25110Bh25120Bh25130Bh25140Bh25150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25(mm)板的设计厚度 (mm)80901

16、00110120130140150限位卡型号30Bh303030Bh30Bh30Bh30Bh30Bh8090Bh100Bh110120130140150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30(mm)板的设计厚度 (mm)80901001101201301401505.2 板筋限位卡安装方法、位置和间距5.2.1板筋限位卡分布钢筋直径 <10mm时, 限位卡纵横间距应为600-800mm,分布钢筋直径 10mm时, 限位卡纵横间距应为800-1000mm图 5.2.1板筋限位卡安装方法、位置和间距5.2.1.1板筋限位卡安装方法和位置:卡在板下部受力钢筋与分布钢筋的交点下,图5.2.1 。5.2.2板筋限

17、位卡间距:当分布钢筋的直径10mm时,其纵横间距应为600-800mm,当分布钢筋的直径10mm时,其纵横间距应为 800-1000mm。5.2.2板负筋限位卡第一行限位卡应安装分布钢筋直径<10mm时 , 板负筋限位卡纵横间距应为600-800mm在距梁侧边约50mm处分布钢筋直径 10mm时, 板负筋限位卡纵横间距应为800-1000mm图 5.2.2板负筋限位卡安装方法、位置和间距522 1 安装方法和位置:卡在板上部受力钢筋与分布钢筋的交点下,如图5.2.2 。5.2.2.2间距:当分布钢筋的直径10mm时,其纵横间距应为600-800mm;且第一行限位卡应安装在距梁侧边约50m

18、m处。当分布钢筋的直径10mm时,其纵横间距应为800-1000mm;且第一行限位卡应安装在距梁侧边约50mm处,其间距应为300-400mm。5.2.3板厚负筋限位卡5.2.3.1安装方法和位置:通常与板负筋限位卡配合使用、安装在负筋限位卡之间,卡在板上部受力钢筋与分布钢筋的交点下,如图 5.2.3 。5.2.3.2间距:通常其纵横间距约为2000mm。第一行限位卡应安装在距梁侧边约50mm处板厚负筋限位卡与板负筋限位卡联合使用,纵横间距2000mm板负筋限位卡图 5.2.3板厚负筋限位卡的安装位置和间距5.2.4板上部钢筋的保护5.2.4.1第一行负筋限位卡或板厚负筋限位卡应安装在距梁侧边

19、约 50mm处,其间距应加密至第5.2.2条所述的间距。5.2.4.2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在板上支设马凳、满铺跳板,防止施工人员踩踏上部钢筋。5.2.4.3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随同混凝土的浇筑修复被踩塌的钢筋。5.3 板筋限位卡安装的验收标准5.3.1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 5.5.2条的规定。5.3.2进行结构实体检验时,板的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构件数量、检验方法、检验误差、合格条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E 的规定。5.3.3板筋限位卡安装的质量标准应符合表5.3.3的规定。检查数

20、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 间;亦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表 5.3.3板筋限位卡安装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项目板筋限位卡板负筋限位卡板厚负筋限位卡板的厚度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方法安装位置卡在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与分布钢筋的交点下。目测检查当分 布钢筋的直径 10mm 时 ,其纵横 间距应 为间距600-800mm。尺量当分 布钢筋的直径 10mm 时 ,其纵横 间距应 为800-1000mm。安装位置卡在板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与分布钢筋的交点下目测检查当分 布钢筋的直径 10mm 时 ,其纵横 间距应 为600-800mm;且第一行限位卡应

21、安装在距梁侧边约间距50mm处,其间距应为 300-400mm。尺量当分 布钢筋的直径 10mm 时 ,其纵横 间距应 为800-1000mm;且第一行限位卡应安装在距梁侧边约50mm处,其间距应为 400-500mm。安装位置与板负筋限位卡配合使用、安装在负筋限位卡之目测检查间,卡在板上部受力钢筋与分布钢筋的交点下。间距纵横间距约为2000mm,且第一行限位卡应安装在距尺量梁侧边约 50mm处。允许偏差8mm, 5mm尺量6 墙筋限位卡的选用、安装和验收标准6.1 墙筋限位卡的选用6.1.1控制墙的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时,应根据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受力钢筋直径按表6.1.1选用墙筋限位卡。表

22、6.1.1墙筋限位卡选用表限位卡型号15202530404050Q 12-18Q 12-18Q 12-18Q 12-20Q 12-20Q 20-30Q 12-20保护层设计厚度 (mm)15202530404050纵向受力钢筋直径12-1812-1812-1812-2012-2020-3012-20(mm)6.2 墙筋限位卡的安装6.2.1墙筋限位卡的位置和间距竖向间距应为600-800mm。横竖间距应为 600-800mm图 6.2.1墙筋限位卡的位置和间距安在墙的每个侧面的钢筋骨架的水平分布钢筋上;横竖间距应为 600-800mm。6.2.2墙筋限位卡的安装方法:6.2.2.1将墙筋限位卡

23、的V 形卡嘴对准安装位置、将卡嘴推入水平分布钢筋、使限位卡中央卡腔卡紧在水平分布钢筋上。6.2.2.2当水平分布钢筋使用热轧变形钢筋时,卡嘴推入水平分布钢筋后、应转动限位卡,使其卡腔的爪齿卡在横肋间。6.2.3墙两侧钢筋骨架的保护:在墙两侧钢筋骨架间应设置“U”形钢筋,其直径宜为6-8mm,横竖间距宜为600mm。6.3 墙筋限位卡安装的验收标准6.3.1墙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 5.5.2 条的要求。6.3.2墙筋限位卡安装的质量标准应符合表6.3.2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

24、%,且不少于3 间;亦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的的墙划分检查面,应抽查10%,且不少于3 面。表 6.3.2墙筋限位卡安装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方法安装卡在墙水平分布钢筋上目测检查位置间距横竖间距应为600-800mm尺量7 基础钢筋限位卡的选用、安装和验收标准7.1 基础钢筋限位卡的选用7.1.1 当基础钢筋骨架下部受力钢筋直径为 20-35mm、保护层设计厚度为 40mm时,应选用基础钢筋限位卡( J4012-35 )。如图 7.1.1 。横向间距应为600-800mm基础钢筋骨架受力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为 40mm时、直径为 12-35mm时,应选用基础钢筋限位卡图 7.1

25、.1基础钢筋限位卡的安装间距7.2 基础钢筋限位卡的安装7.2.1 安装方法:卡在基础钢筋骨架下部上层钢筋与下层钢筋交点下。7.2.2间距:纵横间距应为600-800mm安装 1 个限位卡。当条形基础较窄时,其横向钢筋下不得少于2 个限位卡。7.3 基础钢筋限位卡安装的验收标准7.3.1基础钢筋骨架下部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5.5.2的要求。7.3.2基础钢筋限位卡安装的质量标准应符合表7.3.2的规定。检查数量: 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基础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表 7.3.2基础钢筋限位卡安装的质量标准和

26、检验方法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方法安装卡在基础钢筋骨架下部下层钢筋与上层钢筋交点下目测位置当条形基础较窄时,其横向钢筋下不得少于2 个限位卡检查间距横竖间距为 600-800mm。尺量附录 A 各相关规范中关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条文摘录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其中黑体字条文是强制性条文)9.2.1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表 9.2.1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板、墙、壳梁柱类别C25C45C25C45C25C45C20C50C20C50C20C50

27、一201515302525303030A202030303030二252035303530B三302540354035注: 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环境类别条件一室内正常环境A室内潮湿环境 ;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二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 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四海水环境五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表 3.4.1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

28、JGJ 24 的规定。9.2.2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少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9.2.3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9.2.4当梁、柱中

29、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9.2.5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4.1.6防水混凝土结构, 应符合下列规定:3 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一般项目5.5.2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5.5.2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

30、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 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 10,且不少于3 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 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 3 面。表 5.5.2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 mm)检验方法长、宽± 10钢尺检查绑扎钢筋网网眼尺寸± 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绑扎钢筋骨架长± 10钢尺检查宽、高±5间距± 10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排距±5点,取最大值受力钢筋基础± 10保护层±5钢尺检查柱、梁厚度±3板、墙、壳绑扎箍

31、筋、横向钢筋间距± 20钢尺检查连续三档,取最大值钢筋弯起点位置20钢尺检查中心线位置5预埋件水平高差+3,0钢尺和塞尺注: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 1.5倍的尺寸偏差。10.1.5对钢筋保护层的检验,抽样数量、检验方法、允许偏差和合格条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 的规定。10.1.6当未能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被判为不合格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E.0.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32、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 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 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E.0.2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 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E.0.3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33、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E.0.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 对梁类构件为10mm, 7mm;对板类构件为+8mm, 5mm。E.0.5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定为合格;2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 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 ,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3 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

34、附录E.0.4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 倍。附录 B 塑料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限位卡质量标准1、本标准是编制组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限位卡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成果以及两年中多次对塑料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限位卡(以下简称限位卡)进行试验、检验的结果而编制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2、塑料钢筋限位卡应具有权威检验机构有效的型式检测报告及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限位卡的出厂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上必须标明生产厂家名称、 地址和电话, 必须标明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标准。3、柱筋限位卡的质量应符合表5 的规定。表 5柱筋限位卡的质量标准材料用途特征厚度尺寸允许偏差承载力聚乙烯控制柱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中央卡腔内设有

35、爪齿8mm± 2mm1.8KN4、梁筋限位卡的质量应符合表6 的规定。表 6梁筋限位卡的质量标准材料用 途特 征厚度尺寸允许偏承载差力聚乙控制梁底面受力钢筋保护中央卡腔内设有不小于±2mm3.4KN烯层厚度爪齿12mm聚乙控制梁侧面受力钢筋保护中央卡腔内设有不小于±2mm2.0KN烯层厚度爪齿8mm5、墙筋限位卡的质量应符合表7 的规定。表 7墙筋限位卡的质量标准材料用途特征厚度尺寸允许偏差承载力聚乙烯控制外墙受力钢筋保中央卡腔内不小于 12mm±2mm2.0KN护层厚度设有爪齿聚乙烯控制内墙受力钢筋保中央卡腔内不小于 8mm±2mm2.0KN

36、护层厚度设有爪齿6、板筋限位卡的质量应符合表8 的规定。表 8板筋限位卡的质量标准材料用途特征尺寸允许偏差承载力聚乙烯控制板下部受力钢筋保护层十字形、附有注浆孔± 1mm2.8KN厚度7、板负筋限位卡的质量应符合表9 的规定。表 9板负筋限位卡的质量标准材料用途特征聚乙烯控制板上部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十字形、附有注浆孔尺寸允许偏差承载力3mm2.5KN5mm8、板厚负筋限位卡的质量应符合表10 的规定。表 10板厚负筋限位卡的质量标准材料用途特征尺寸允许偏差承载力聚乙同时控制板厚和板上部受力钢筋十字形、附有注浆3mm2.5KN烯保护层厚度孔9、基础钢筋限位卡的质量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

37、 11基础钢筋限位卡的质量标准材料用途特征尺寸允许偏差承载力聚乙烯控制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十字形、附有注浆孔1mm6.0KN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 规程中指定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时,写法为

38、“应符合 - 的规定”或“应按 - 执行”条文说明1 总则1.0.1明确制定规范的目的。我们曾向各使用塑料限位卡的单位发出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塑料限位卡使用调查表 ,从返回的调查表统计中得出:认为限位卡能有效地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为100%;认为限位卡操作方便、快捷的为100%;认为限位卡提高了工效,表示今后继续使用的为 100%;认为限位卡现行价格合理的为 89.7%;认为限位卡规格型号能满足需要的为86.2%.实践证明,塑料限位卡应用技术, 能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操作方便,安装稳固,提高工效,确保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为了提供统一的塑料际位卡的选用、安装和验收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1.0.

39、2 规定了塑料限位卡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控制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1.0.3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塑料限位卡的应用,必须遵循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对钢筋安装的规定。1.0.4规定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符号本章主要规定了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限位卡的型号规格的表示方法。3 柱筋限位卡的选用、安装和验收标准3.1.1 柱的受力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是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中的强制性条文的规定。3.2.1本条及以下各条中,各种限位卡安装的位置、间距、方法都是总结各使用单位的经验而得出的。3.2.2在限位

40、卡的中央卡腔上设有爪齿,它能使卡在热轧变形钢筋的横肋间,安装稳固、不会位移。故当限位卡安装在热轧变形钢筋上时,本条及以下各条都要求转动限位卡,使其爪齿卡在钢筋的横肋间。3.3.1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 5.5.2 条的规定。3.3.2柱筋限位卡安装的质量标准应符合表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抽查柱的数量的于3件。3.3.2的规定。10%,且不少4 梁筋限位卡的选用、安装和验收标准4.1.1梁的受力钢筋的保护层设计厚度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的规定。限位卡按表 4.1.1 内型号选用。 4.2.3

41、梁钢筋骨架的绑扎成型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将骨架放在梁模板外绑扎成型,然后放入梁模板内,这是常用的方法。第二种是安装好梁的底模和一侧模板后,将骨架置于模板内绑扎成型,然后再安装第二侧模板,这种方法只用于梁的几何尺寸很大、骨架不便搬运时。根据各单位的经验,使用第一种方法时,应选用卡在箍筋下横肢上的梁筋限位卡控制梁底面保护层厚度,本条是根据第一种方法编写的。4.3.2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E 的规定,应对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进行结构实体检验。5板筋限位卡的选用、安装和验收标准5.1 板的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的要求。本节介绍了三种用途不同的板筋限位卡的选用方法。板筋限位卡、负筋限位卡和板厚负筋限位卡下部能否被混凝土填满,形成空洞。我们从调查表中获悉, 96.4%的使用经验是能够填满砂浆的、不会形成空洞的。塑料制成的限位卡置于混凝土构件中,是否会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为此,编制组做了含有板筋限位卡和负筋限位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见下表和照片。试验号限位卡抗压强度 (Mpa)试验单位CY1291对比组,不含限位卡34.8(1.00)官房建筑CY1292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