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_第1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_第2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_第3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_第4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机加工实训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职大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APJ(国) 2012年10月22日编号:0001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机加工实训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法人 代 表:董刚技术负责人:刘景良 评价项目负责人: 何桥2012年10月22日评 价 人 员姓名资格证书号从业登记编号签字项目负责人何桥 评价组成员 何桥 报告编制人 何桥 报告审核人 刘景良 过程控制负责人刘景良 技术负责人 技 术 专 家姓 名:刘景良 签 字30目 录机电学院机加工实训车间安全现状评价第一章 概 述1.1安全评价的目的安全评价的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寻求最低事故率

2、、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本次安全现状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评价确认该厂是否满足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2)通过评价为该厂提出消除、减弱事故隐患的对策与措施,为事故隐患治理提供依据,提高该厂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的经营。1.2安全评价的过程与范围1.2.1评价范围 受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的委托,职大安全评价机构承担了本项目的安全现状评价工作。本次评价的对象为车间内各场所安全现状,评价的范围包括该车间安全管理、电气安全和防火防爆安全等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安全评价。并对车间内各方面安全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结论。确认其安全生产条件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

3、定的要求。1.2.2评价过程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1.3安全评价的依据1.3.1法律、法规和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4)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6号(5)生产过程安全卫

4、生要求总则GB12801(6)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8)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七号(10)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国务院发布,1996年6月1日)1.3.2主要标准、规范(1)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天津市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2)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1995(7)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8)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4674-1984(9)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10)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95(1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2)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88(1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14)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1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6)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381185(1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8)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范(GB43871994)(1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

6、B50831999)(20)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1997)(2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22)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1226690)(23)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1987)1.4评价单位概况1.4.1评价单位基本情况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实训车间,位于天津市北辰区丰产北道2号,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占地500平方米,现有员工100余人,其中;工人65人,工程师10人,高级工程师5人,技术人员20名。该厂经营机加工,模具制造等金属加工项目。1.4.2工厂位置所在图下面的红圈是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实训车间的位置1.4.3工厂总

7、平面图1.4.4建(构)筑物基本情况建筑名称结 构建筑面积()耐火等级火灾类别1.4.5自然条件该车间位于天津市,天津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气温 12.5平均最高温度 26.2(7月)平均最低温度 -4(1月)绝对最高温度 39.9绝对最低温度 -18.3平均相对湿度 70.4全年日照平均天数 189平均年降雨量 550650mm全年最多风向 西北风、西南风最大积雪深度为 25cm地震基本烈度 8度天津境内交通发达,经过或位于天津各级公路很多,并且天津海运、空运和铁路运输也相当发达。 1.4.

8、6安全管理状况第二章 安全评价2.1厂址及总平面布置安全评价2.1.1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对厂址及总平面布置进行安全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12266-90标准要求,编制本单元安全检查表2-1表2-1 厂址、总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 序号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标准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备注1.厂址1.1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规划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建设前期规定进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2.0.11.2厂址宜靠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并应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港口连接,应短捷且工程量

9、小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2.0.41.3 厂址应具有满足生产、生活及发展规划所必需的水源和电源,且用水、用电量特别大的工业企业,宜靠近水源、电源。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2.0.51.4不得在地震断层和设防裂度高于9度的地震区不得选址建厂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2.0.112总平面布置2.1总平面布置,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卫生、施工及检修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4.1.12.2总平面布置应符合生产

10、流程、操作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构筑物等设施,应联合多层布置;厂区、功能分区及建构筑物的外形宜规整;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应紧凑合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4.1.22.3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4.1.62.4总平面布置,应防止有害气体、烟、雾、粉尘、强烈振动和高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4.1.72.5总平面布置应使建筑群体的平面布置与空间景观相协调,并应结合城镇规划及厂区绿化,提

11、高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整洁的工作环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4.1.93生产设施3.1 产生高噪声的生产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其周围宜布置对噪声较不敏感、高大、朝向有利于隔声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堆场等,其与相邻设施的防噪声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噪声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厂区内各类地点及厂界处的噪声限制值和总平面布置中的噪声控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规定。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4.2.53.2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设施的布置,应保证生产人员的安全操作及疏散方便,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

12、87-934.2.73.3有防潮、防水雾要求的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段,其与循环水冷却塔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3.9条的规定(即循环水设施的布置,应位于所服务的生产设施附近,并能使回水具有自流条件,或能减少扬程的地段。沉淀池附近,应有相应的淤泥堆积、排水设施和运输线路的场地。)。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4.2.83.4凡加工区易发生伤害事故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12266-904.4.13.5凡易造成伤害事故的运动部件均应封闭或屏蔽,或采取其他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的防护措施。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1226

13、6-904.5.13.6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位置应安全可靠,并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头、手、臂、腿、脚有合乎心理和生理要求的足够的活动空间。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12266-904.6.13.7安全防护罩、屏、栏的材料,及至运转部件的距离,按GB 8196(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GB 8197( 防护屏安全要求)执行。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12266-906.1.43.8机械加工设备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应设有安全标志或涂有安全色,提示操作人员注意。安全标志和安全色按GB 2894、GB 2893和GB 6527.2执行。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12266-908.1 注:表中“”为符合

14、相关标准项;“×”为不符合相关标准项;“”为部分符合相关标准项。2.1.2厂址及总平面布置评价结论2.2防火防爆安全评价2.2.1运用安全检查表对防火防爆进行安全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编制表2-2:表2-2防火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标准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备注1.前期准备1.1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九条

15、1.2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竣工,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中华人民共和消防法第十三条(一)2.防火检查2.1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中华人民共和消防法第十六条(三)2.2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中华人民共和消防法第十六条(五)2.3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消防法第十七条(三)3.消防设备3.1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消防法第十六条(二)3.2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禁

16、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消防法第二十四条3.3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栓口离地面或操作基面高度宜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栓口与消火栓箱内边缘的距离不应影响消防水带的连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4.3.33.4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条水带的长度不应大于25.0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4.3.63.5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1.1.3

17、3.6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1.1.43.7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3.1.143.8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宜选用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当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存在不同火灾种类时,应选用通用型灭火器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4.1.23.9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

18、.1.13.10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1.23.11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得上锁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1.33.12灭火器不宜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1.43.13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1.53.1

19、4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确定,并应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1.34.室内外防火设计4.1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产品标准,应当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 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消防法第二十七条4.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妥善处理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的矛盾,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9951.0.34

20、.3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9953.1.114.4建筑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和疏散指示标志及出口,并且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9953.1.155.防火管理5.1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防法第十七条(一)5.2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消防法第十六七条(二)5.3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

21、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消防法第十八条6.应急救援及演练6.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法第十六条(一)6.2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消防法第十六条(六)6.3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消防法第十七条(四)注:表中“”为符合相关标准项;“×”为不符合相关标准项;“”为部分符合相关标准项。2.3.2防火防爆评价结论2.4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评价2.4.1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安全评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

22、产法、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编制安全管理检查表: 表2-4 安全管理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标准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备注1.安全投入1.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1.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1.3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三条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法律、法规和国

23、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三条1.5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和电气线路绝缘必须良好并配备漏电保护装置,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电动工具应当采用保护性接零或者接地,保护性接零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应当分别敷设。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一)1.6各种机械的外露传动、转动和施压等部位,应当有安全防护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四)1.7生产经营场所需用临时性的电气线路应当由电气专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敷设,使用完毕应当及时拆除;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三)1.8机械设备的检修、故障排除、清理

24、等作业,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停机并切断电源,悬挂警示标志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五)2.安全教育培训2.1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2.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2.3对新录用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一)2.4对歇工半年以上重新复工的从业人员进行复工培训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25、三)3.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3.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3.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3.3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3.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职责,每年至少一次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股东大会报告

26、安全生产情况,接受监督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五条3.5从业人员一百人以上不足三百人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七条4.应急救援4.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五)4.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4.3生产经营单位应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的事故应急措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注:表中“”为符合相关标准项;“×”为不符合相关标准项;“”为部分符合相关标准项。2.4.2

27、安全生产管理评价结论2.5生产工艺安全评价2.5.1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对生产工艺进行安全评价 依据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4674-1984、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38118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编制生产工艺安全检查表:表2-5 生产工艺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标准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备注1磨削机械1.1磨消机械上所有回转件,例如:砂轮、电机、皮带轮和工件头架等,必须安设防护罩。防护罩应牢固地固定,其联结强度不得低于防护罩的强度。磨削机械安全规程2.4.11.2砂轮防护罩一般由圆周构件及两侧构件组成,应将砂轮、砂轮卡盘和砂轮主轴端部罩住

28、。磨削机械安全规程2.4.21.3砂轮的护罩的最大开口角度必须等于或小于2.4.4.1-2.4.4.5中规定的数值。开口角度应以砂轮主轴中心为顶点延长到罩的外壁上开口端部来测量磨削机械安全规程2.4.31.4砂轮防护罩上修整用开口处必须设有防护装置。以防止飞出的颗粒、火花造成的危险。磨削机械安全规程2.4.71.5磨削机械的砂轮主轴应有旋转方向的标志,标志应明显并可长期保存。磨削机械安全规程2.51.6手持磨削的磨削机械上应设有工件托架,其位置应能随砂轮磨损独立进行调整,工件托架台面高度应与砂轮主轴中心线等高,并有足够的面积能保证被磨工件的稳定。工件托架靠近砂轮一侧的边棱上应无凹陷、缺角等缺陷

29、。磨削机械安全规程2.61.7平面磨床工作台的两端或四周应设防护挡板,以防被磨工件飞出。磨削机械安全规程2.71.8带有电动、气动或液压夹紧工件装置的磨削机械应设有联锁装置,即夹紧力消失时应同时停止磨削工作。磨削机械安全规程2.81.9使用磨削液的磨削机械应设有防溅挡板,以防止磨削液飞溅到操作人员和周围地面上。磨削机械安全规程2.91.10砂轮在使用前必须经使用者目测检查或音响检查有无破裂和损伤。磨削机械安全规程3.1.11.11砂轮孔径过大时允许使用缩孔衬套。衬套的厚度不得超出砂轮的两侧面,不得小于砂轮厚度的二分之一。不准使用缩孔衬套安装直径大于磨削机械允许使用的最大直径的砂轮。磨削机械安全

30、规程3.3.21.12砂轮与砂轮卡盘压紧面之间必须衬以柔性材料制的衬垫(如石棉橡胶板等),其厚度为1-22毫米,直径比压紧面直径大2毫米。磨削机械安全规程3.3.31.13手动进给的磨削机械禁止利用杆杠等工具增加工件对砂轮的压力。磨削机械安全规程3.151.14干磨及修整砂轮时应佩戴防护用具。磨削机械安全规程3.161.15使用手动砂轮机和磨削工作速度超过60米/秒的磨削机械应附加防护挡板,以保证周围人员的安全。磨削机械安全规程3.171.16采用磨削液时,不允许砂轮局部浸入磨削液中,当磨削工作停止时应先停止磨削液,砂轮继续旋转至磨削液甩净为止。磨削机械安全规程3.191.17磨削液应清洁无杂

31、质,无害操作者的健康,不降低砂轮的强度。磨削机械安全规程3.211.18不准在温度低于0以下的地方使用磨削液。磨削机械安全规程3.201.19磨削机械的砂轮主轴转速应定期检查,并做记录。磨削机械安全规程4.42起重机械2.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8条2.2吊钩表面应光洁,无剥裂、锐角、毛刺、裂纹等。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GB3811 2.1.42.3钢丝绳在卷筒上,应能按顺序整齐排列。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GB3811 2.2.32.4起重机工作时,臂架、吊

32、具、辅具、钢丝绳、缆风绳及重物等,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18的规定;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GB3811 5.1.1.2.g2.5使用单位应根据所用起重机械的种类、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的具体情况,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安全技术要求细则、操作规程细则、绑挂指挥规程、检修制度、培训制度、设备档案制度等。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GB3811 5.2.22.6使用单位必须对本单位的起重机械、重要的专用辅具建立设备档案。(日常使用、保养、维修、变更、检查和试验等记录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GB3811 5.2.2.2c2.7起重机无论在停止或进行转动状态下与周围建筑物或固定设备等,均应保持一定的间

33、隙。凡有可能通行的间隙不得小于400。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GB3811 5224注:表中“”为符合相关标准项;“×”为不符合相关标准项;“”为部分符合相关标准项。2.5.2生产工艺安全评价结论、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与评价3.1 主要危险物质分析3.1.1氧气瓶、乙炔气瓶气焊作业中涉及到氧气瓶和乙炔气瓶,气瓶属于压力容器,如果使用不当或违反其安全操作规程会引起安全事故。该车间有1套气焊设备,气瓶最大使用量为氧气瓶1瓶、乙炔气瓶1瓶,未构成重大危险源。以下为氧气瓶与乙炔气瓶的安全技术说明:氧气安全技术说明标识中文名:氧、氧气英文名:oxygen分子式:O2分子量:32.

34、00CAS号:7782447危规号:22001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无臭气体溶解性:溶于水、乙醇熔点():218.8沸点():183.1相对密度(水1):1.14(183)临界温度():118.4临界压力(MPa):5.08相对密度(空气1):1.43燃烧热(KJ/mol):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506.62(164)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助燃燃烧分解产物:闪点():无意义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极限(V):无意义稳定性:稳定引燃温度():无意义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

35、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消防措施: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毒性接触限值:毒理资料: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对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

36、重者可失明。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防护工程防护: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个人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避免高浓度吸入。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贮运包装标志: 5,11 UN编号:1072 包装分类: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储运条件: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

37、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源、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乙炔气安全技术说明标识中文名:乙炔英文名:acetylene分子式:C2H2分子量:26.04CAS号:74862危规号:21024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熔点():81.8(119kpPa)沸点():83.8相对密度(水1):0.62临界温度():35.2临界压力(MPa):6.14相对密度(空气1):0.91燃烧热(KJ/mol):1298.4最小点火能(

38、mJ):饱和蒸汽压(KPa):4053(16.8)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闪点():无意义聚合危害:聚合爆炸下限():2.1稳定性:稳定爆炸上限():80.0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银、汞引燃温度():305最小点火能(mJ):0.02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消防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

39、碳、干粉。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美国 TVL-TWA ACGIH 窒息性气体。毒理资料:动物长期吸入非致死性浓度本品,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尸检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肺充血和脂肪浸润。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注意。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40、。如呼吸困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防护工程防护: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

41、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贮运包装标志:4 UN编号: 1001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储运条件: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气体、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3.2主要危险因素辨识该车间共有磨床3台,

42、刨床3台,冲压机1台,磨削机2台,加工车床3台,起重机2辆。根据对该车间所使用设备及生产过程的综合分析,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1)物体打击; (2)机械伤害; (3)烫伤; (4)电击及触电伤害; (5)火灾或爆炸在危险;(6)起重机械伤害等危险因素。3.2.1物体打击在机械操作过程、作业过程、工件吊装过程和运输过程,以及机械维修过程等都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物体打击方式:物体打击是指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物体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造成物体打击的原因有:1、工作过程中工件未夹牢固(如打孔作业);2、工件、材料在搬运过程中出现失误、违章(如运送松散工件未捆绑);3、抛光打磨过

43、程中的物屑飞溅,防护装置失效(如角磨机砂轮碎裂);4、机械操作、手工作业过程中因保护装置失效或操作失误(如在工件整形作业中,由于操作失误,造成手部砸伤);5、设备故障(如冲压机床传动皮带断裂,打伤工人);3.2.2 机械伤害该车间生产过程中有打磨机、冲压机床、车床、磨床、铣床、折弯机等机械设备,运动外露部分有可能发生擦伤、卷入伤害、撞击伤害等机械伤害。机械伤害的危害方式:机械伤害主要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等形式的伤害。例如:在冲压加工过程中,由于人的失误或磨具的缺陷等,导致工人在作业过程中手部砸伤。机械伤害原因分析:1、机械因素:设备设计不合理,安全防护装置不到位,安全保护装置缺少或失效。2、操作者本身因素:违反操作规程,安全意识不强,未穿戴保护用品;过度疲劳等。3、环境因素:照明度不够或光线刺眼,工作场地导致设备布置不合理,噪声等。4、管理因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严密,安全制度、法规不齐全等。5、意外伤害(多由人的失误导致)。3.2.3电击及触电伤害生产过程中的电气设备、电线、电缆发生短路、漏电、过流等而导致人员触电,引发火灾,电气爆炸或损坏设备。电气事故在企业安全事故中占有很大比重,是企业安全生产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