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管理导则_第1页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管理导则_第2页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管理导则_第3页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管理导则_第4页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管理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46192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管理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04-13发布              1992-09-01实施  1 总则     为适应电力生产发展,保护环境,加强设备管理,确保电除尘器安全、稳定、 高效运行,特编制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管理导则。 1.1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燃煤电厂锅炉用干式电除

2、尘器及其附属设备的运行、维护和 管理。 1.2 本导则引用标准:     SD 17285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通用技术条件     SDJ 9988 电除尘器施工工艺导则 1.3 本导则包括电除尘器的检查验收、运行、维护与检修、管理及部分调试内容, 供有关人员参照执行。 1.4 电除尘器主要设计参数和设备规范内容列于附录A。 1.5 本导则若与国家标准相矛盾时,就执行国家标准。 2 电除尘器的检查和验收    

3、0;电除尘器的检查和验收在试运行前进行。 2.1 本体部分的检查 2.1.1 敷设保温前,对本体应做严密性检查。 2.1.2 检查同极距和异极距。 2.1.3 检查电除尘器内部各零件有无尖角、毛刺,特别对集尘极及放电极框架,发 现尖角、毛刺应立即消除。 2.1.4 检查放电极、集尘极及振打装置。 2.1.4.1 放电极、集尘极系统所有螺栓、螺母应拧紧并进行止转焊接。 2.1.4.2 放电极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松紧程度适中。 2.1.4.3 集尘极板排的定位悬挂与导向结构良好,集尘极板排下端部与灰斗阻流板 之间的间隙

4、应满足热膨胀的需要,集尘极板排下端在限位槽钢中间应无卡涩现象, 保证振打加速度的传递。 2.1.4.4 集尘极与放电极框架上部、中部及下部的最小放电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2.1.4.5 振打轴安装调整应符合设计要求:侧部振打轴中心线水平偏差不大于± 1.5mm,同轴偏差在相邻两轴承座之间为1mm,全轴长为3mm。 2.1.4.6 支承放电极的瓷支柱应垂直安放在大梁中,瓷支柱上法兰面应等高,允许 偏差小于1mm,防尘罩和放电极吊杆应同心,允许偏差5mm。 2.1.4.7 振打机构应转动灵活,方向正确,各锤头打击位置和错位角符合设计要求, 无卡涩现

5、象,减速箱油位正常。 2.1.5 检查放电极大框架:     框架上横梁槽钢与大梁底面之间距离允许偏差小于或等于5mm;同一 电场内 的两框架应等高,允许偏差小于或等于5mm;同一电场内的前后大框架间距及对 角线应一致,允许偏差小于或等于10mm,用线坠检查,垂直线允许偏差小于或等 于10mm。 2.1.6 检查槽型极板:     槽型极板的布置方式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同排间距    100mm

6、60;   允许偏差    ±10mm     异排间距    60mm     允许偏差    ±10mm     垂直度               

7、60;         不大于5     平行度                         小于或等于10mm 2.1.7 检查烟气隔离部分:     侧墙与集尘极板间的阻流板及灰斗阻

8、流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2.1.8 检查入口烟道导流板、分流板的安装位置及气流分布板与入口烟道底部之间 的距离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1.9 检查绝缘子室:     放电极悬吊绝缘子室、放电极振打瓷轴室应干燥清洁,绝缘子完整无损,加热 装置及热风吹扫装置齐备,电气接线正确。 2.1.10 检查灰斗部分:     灰斗下法兰与插板箱、插板箱与卸灰器间密封应严密,插板开、关灵活,灰斗 加热装置齐备,保温完好。卸灰器转动灵活,方向正确。 2.1.11 检查人孔门:  &

9、#160;  人孔门应开、关灵活,密封性好,有可靠的接地和安全联锁装置。 2.1.12 检查排灰管道、蒸汽加热管道、热风管道及水冲洗管道的阀门和管接头,应 密封良好,开、关灵活。 2.1.13 电除尘器本体内清洁无杂物,进、出口风门挡板应开、关灵活,指示正确。 2.1.14 电除尘器整齐、美观、牢固、不漏雨,保温及防锈保护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2.1.15 电除尘器的梯子、平台、栏杆坚固可靠,照明设施齐全。 2.1.16 效率测试孔的管座及测试平台应按设计图纸规定的位置安装。 2.2 电气部分的检查 2.2.1

10、60;所有电气设备必须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高、低压 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应符合SDJ 879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并 按照制造厂说明书严格进行检查。 2.2.2 电除尘器本体接地电阻应大于1。逐一检查电除尘器各电场外壳、低压配 电装置外壳、控制柜外壳、高压隔离开关接地端及各电机外壳等,上述设备外壳必 须可靠接地。 2.2.3 高压隔离开关或高压隔离刀闸操作灵活,指示位置准确。 2.2.4 检查验收高压隔离开关、放电极悬吊瓷支柱、放电极绝缘瓷轴、套管等设备 的耐压试验记录。高压硅整流变压器低压线圈和低压瓷套管的绝缘电阻不小于300

11、M ,高压线圈、整流元件及高压瓷套管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电场绝缘电 阻不小于500M。 2.2.5 检查振打、卸灰电机,接线正确,绝缘电阻应大于0.5M。 2.2.6 采用高压电缆时,应检查验收电缆的绝缘电阻、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试验记 录,各项指标应符合所采用电缆的技术要求。 2.2.7 检查高压硅整流变压器外观。 2.2.7.1 外壳完好,附件齐全,安装牢固。 2.2.7.2 高、低压瓷套管清洁无损。 2.2.7.3 呼吸器完好,硅胶未受潮。 2.2.7.4 外接线正确,接地可靠。 2.2.7.5 箱体密

12、封良好,无渗漏油现象,油位正常。 2.2.7.6 顶部布置时,下油盘、放油管、阀门等无堵塞现象。 2.2.8 检查电缆头应无漏油现象。 2.2.9 电测量指示仪表按SD11083电测量指示仪表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常 规检验;温度控制热工仪表按JJG18689配热电阻用动圈式温度指示指示位式调 节仪表检定规程和JJG61789数字温度指示仪检定规程进行常规检验。要 求用红色标志标出设备的额定指示值的位置。 2.2.10 控制柜各部分接线正确无误。 2.3 电除尘器分部试运转 2.3.1 转动机械的分部试运转。 2.3.1.1 振

13、打机构的试运转:通电试转确认电机转动方向正确,没发生掉锤、空锤、 卡死现象,锤、砧接触良好,符合SD 17285的有关规定。 2.3.1.2 卸灰系统的试运转:通电检查卸灰电机并确认转动方向正确,无异常声音, 温升正常。 2.3.2 电气试运行。 2.3.2.1 高压控制柜脱开高压硅整流变压器,带假性负载,通电检查主回路及控制 器工作是否正常,检查后恢复与高压硅整流变压器的连接。 2.3.2.2 低压控制设备各控制功能(振打、灰位、检测、卸灰、加热及故障报警等) 分别通电试运,就地与集控操作正常,保护系统动作无误。 2.4 电除尘器的冷态试验

14、    电除尘器试运行前必须进行冷态试验(试验方法见附录B),冷态试验内容包 括: 2.4.1 气流分布均匀性试验:测定各室气量分配及电场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验证 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4.2 振打性能试验:一般由制造厂提供厂内试验塔上测得板排振打加速度分布的 测试结果,特殊需要时亦可在现场进行测试。 2.4.3 冷态伏安特性试验:将试验结果绘制成伏安特性曲线,了解电除尘器及电源 的电气特性。 2.4.4 电除尘器漏风率试验:测定电除尘器本体漏风率,验证是否达到设计值。 2.4.5 电除尘器阻力特性试验

15、:测定电除尘器本体阻力,验证是否达到设计值。 3 电除尘器的试运行 3.1 电除尘器试运行条件 3.1.1 电除尘器本体内确认无人,人孔门关闭上锁并投入安全连锁装置。 3.1.2 各转动机械保护罩、保险销完好,油位正常。 3.1.3 高压硅整流变压器瓷套管无破损,集油盘不漏油。呼吸器完好,硅胶无受 潮。高压控制柜与高压硅整流变压器接线正确。 3.1.4 高压隔离开关处于“电场”位置。 3.1.5 高、低压电气设备接地可靠。 3.1.6 振打系统的自动、手动操作均能正常进行。 3.1.7 灰斗加热装置、灰斗

16、料位指示器及卸灰设备均能正常工作。 3.1.8 报警系统正常。 3.2 电除尘器的启动 3.2.1 锅炉点火前1224h启动放电极绝缘子室、放电极振打瓷轴室及灰斗的加热 装置。 3.2.2 锅炉点火前2h启动各振打装置,并置于连续振打位置。 3.2.3 锅炉点火后期,投粉燃烧稳定,当锅炉负荷达到额定负荷70%或排烟温度达 到110时,按高压硅整流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操作要求投入各电场高压电源。 3.2.4 适时投入卸灰系统。 3.3 电除尘器运行监督 3.3.1 振打系统运转正常。 3.3.2 卸灰系统运转正

17、常。 3.3.3 监视灰斗灰位,卸灰系统无堵塞。 3.3.4 检查人孔门等处漏风情况,严重处应设法消除。 3.3.5 监视高压硅整流变压器、电抗器的温升,油温不得超过80,无异常声音, 高压输出网络无异常放电现象。 3.3.6 各加热装置运行正常。 3.3.7 监视指示器、信号灯及报警系统工作情况。 3.3.8 高压硅整流设备的运行电压、电流值应在正常范围内,当工况变化时应及时 调整。 3.3.9 当锅炉燃烧不正常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除尘器内部发生燃爆现象。 3.4 电除尘器停止运行 3.4.1 停炉

18、前降负荷投油运行时,当排烟温度降到100时,可以停止运行高压硅 整流设备。 3.4.2 锅炉停炉后,待电除尘器内的烟气全部排出后,可停止引风机运行。 3.4.3 电除尘器高压硅整流设备停止运行后,集尘极、放电极振打装置应投入连续 振打位置振打,一般为23h。 3.4.4 振打装置停止运行后,仍应继续排灰,直到灰斗排空时停止卸灰系统运行。 3.4.5 停运放电极绝缘子室、放电极振打瓷轴室及灰斗的加热装置。 3.4.6 锅炉事故灭火后,应立即停止电除尘器运行。 3.4.7 电除尘器停止运行后,应对振打系统、电极系统、接地装置、电控设备及电

19、 场内部积灰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及时消除。 4 电除尘器的运行、管理与热态试验 4.1 电除尘器的运行     电除尘器经过试运行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正式运行时,电除尘器的启 动、停止程序和运行监督与试运行相同。 4.2 电除尘器的热态试验(试验方法见附录C) 4.2.1 电除尘器的热态试验分性能考核试验和性能调整试验。 4.2.2 新投电除尘器运行6个月或累计运行3000h后,必须进行热态性能考核试验。 热态性能考核试验由试验单位、制造厂和使用单位共同进行。 4.2.3 热态性能考核

20、试验前可以进行热态性能调整试验,以获得较优的运行方式。 4.3 电除尘器的管理机构     电除尘器的运行、检修宜设立专门的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4.3.1 编制电除尘器的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及安全规程。 4.3.2 建立运行值班制。 4.3.3 建立培训制度,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 岗。 4.3.4 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管理,做好运行日志、故障记录、检 修记录、调试报告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4 设备的考核制度 4.4.1 设备投入率,

21、定义式为     设备投入率考核内容包括:     a.电场投入率。     b.高压硅整流设备投入率。     c.振打装置投入率。     d.卸灰系统投入率。 4.4.2 电除尘器应定期考核除尘效率(一般在大修后进行)。 4.5 运行人员职责 4.5.1 运行人员应确保电除尘器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 及时排除,妥善处理。 4.5.2

22、0;做好定期巡回检查。 4.5.3 按规定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运行日志及设备缺陷,保持良好的现场环 境。 4.6 电除尘器运行中一般故障及处理方法(见附录D) 5 电除尘器的维护与检修 5.1 电除尘器日常维护范围     检修人员每班应按岗位责任制对所管辖设备系统地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缺陷及 时消除。电除尘器日常维护范围: 5.1.1 各振打系统及驱动装置。 5.1.2 电加热或蒸汽加热系统。 5.1.3 灰斗及卸灰系统。 5.1.4 高压硅整流变压器及电除尘控制室。 5.

23、1.5 各控制、测量、记录仪表等。 5.2 电除尘器的定期维护 5.2.1 定期对控制柜内干燥剂进行复原或更换。检查温度控制、热风吹扫、灰斗加 热和灰位报警是否正常。 5.2.2 定期对高压硅整流变压器,高、低压套管,电缆头及瓷轴、瓷支柱擦拭一 次,并清扫配电柜、控制柜上的灰尘脏物。 5.2.3 定期对控制柜冷却风机加润滑油一次。 5.2.4 定期检查放电极振打瓷轴有无松动、破损和积灰,有破裂损伤必须更换。 5.2.5 定期检查电加热元件。 5.2.6 每年检查一次接触开关及继电器,进行清扫、调整或更换。 5.2.

24、7 每年对高压硅整流变压器油进行一次化验和做耐压试验,五次瞬时平均击穿 电场场强应大于35kV/2.5mm,必要时换油。 5.2.8 每年作一次高压绝缘预防性试验,测量泄漏电流或介电损失角,试验合格后 才可继续运行。 5.2.9 定期对高压硅整流变压器做测试检查,测量绝缘电阻。用2500V摇表测量高 压侧对地正向电阻接近于零,反向电阻应小于高压电压取样保护电阻值(一般为 1000M),高压硅整流变压器一次侧对地绝缘电阻值应大于5M。 5.2.10 每年测试电除尘器壳体、高压硅整流变压器外壳、高压电缆头、各控制柜铁 架钢网门等接地部分,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

25、 5.2.11 每年检查一次电除尘器本体内部,清扫绝缘子保温室,擦拭绝缘瓷轴和聚四 氟乙烯护板,检查电气接头和绝缘子接头,要求接触良好、紧固。 5.2.12 定期对高压隔离开关进行检查调整。 5.3 电除尘器的检修     电除尘器的大、小修与锅炉主机进度相同。 5.3.1 电除尘器小修主要项目     a.处理已断的极线。     b.检查调整个别极距。     c.检查集尘极、放电极积灰情况,

26、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d.检查振打系统各轴、锤紧固情况,保险销断裂损坏应及时更换。     e.检查减速箱及时消除渗漏。     f.检查温度控制系统,更换损坏的温度计。     g.检查烟箱、壳体、灰斗及人孔门处漏风,必要时进行焊补或更换密封垫。     h.检修各管路阀门的泄漏处。     i.清除放电极绝缘瓷支柱、套管、振打瓷轴、电缆终

27、端盒等处积灰,擦拭干 净,更换损坏的瓷件。 5.3.2 电除尘器的大修     大修除上述小修项目外还有:     a.检查放电极、集尘极积灰情况,清除积灰。     b.检查集尘极板排定位装置,更换损坏的极板、极线。     c.全面检查调整极距。     d.检修放电极、集尘极的振打系统和传动装置。     e.清除灰斗及放电极绝缘子室积灰。

28、    f.检修高、低压电源设备和控制系统。     g.检修卸灰系统。 5.3.3 大修后质量检查     大修后质量检查按2.1进行。电除尘器大、小修都应做检修记录、试验记录, 整理技术资料,做好技术分析。 5.3.3.1 质量检查要实行检修人员的自检和验收人员的检查相结合,并做好验收记 录。 5.3.3.2 大修后必须进行伏安特性试验,冷态试验和热态试验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分 部试运转及整体试运行时进行,以对设备进行评级和评价检修工作。 6&#

29、160;电除尘器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电除尘器使用高压电源,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 程中的有关规定,应特别注意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6.1 安全措施 6.1.1 电除尘器运行期间,严禁打开人孔门锁,进入内部工作。 6.1.2 在电除尘器设备上,应明显标明设备的统一名称,运行和检修人员必须按统 一名称联系工作。 6.1.3 电除尘器检修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6.1.4 电除尘器内部检修,需在停炉冷却后除尘器出口温度降到40以下,检查接 地可靠后,方可进入内

30、部工作;如果急需检修,可将人孔门打开,加速电除尘器冷 却。 6.1.5 进入电除尘器前,必须将灰斗中存灰排空。 6.1.6 进入电除尘器前,应按规定在控制盘上取下人孔门连锁系统的钥匙,并在醒 目处挂上“电场内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6.1.7 进入电除尘器前,必须将高压开关及高压隔离刀闸投入到接地位置,用接地 棒对高压硅整流变压器输出端电场放电部分进行放电,可靠接地,以防残余静电对 人体伤害。 6.1.8 进入电除尘器前,必须排除电除尘器内残余气体,保持良好的通风。 6.1.9 进入电除尘器内部工作至少应有两人,其中一人负责监护。监护人应了解除

31、尘器内部结构,掌握有关安全保护措施。 6.1.10 检修用的照明电源应不大于12V。 6.2 注意事项 6.2.1 电除尘器启动、操作高压隔离开关时,如发现异常,就应查明原因,不允许 强行合闸。 6.2.2 在电除尘器内部或外部高空作业时,应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有关规定执 行。 6.2.3 检修人员进入电除尘器内部工作应戴防尘安全帽、穿密封性较好的工作服。 6.2.4 当灰斗装有核辐射料位指示器时,检修人员进入灰斗内工作前,应先将射线 源防护铅盒关闭(转动90°)。更换射线源重新运行时,应请制造厂派人更换或指 导。 6.2.5

32、 高压硅整流变压器不允许开路运行,调试时高压输出回路也不能开路时间较 长。 附 录 A 电除尘器主要设计参数和设备规范内容 (补充件) A1 型号 A2 配用机组容量                         MW A3 配用的锅炉额定蒸发量      

33、            t/h A4 处理烟气流量                         m3/h A5 烟气温度        

34、                   A6 一台炉配电除尘器台数 A7 单台通流面积                         m2 A8 电场

35、风速                           m/s A9 电场内烟气滞留时间                   s A10 

36、同极间距                           mm A11 单电场长度                    &#

37、160;     m A12 单电场宽度                          m A13 极板高度               

38、;            m A14 集尘极型式 A15 集尘极振打方式 A16 放电极型式 A17 放电极振打方式 A18 单台烟气通道数 A19 单台电场数 A20 总集尘面积                    

39、     m2 A21 比集尘面积                         m2/(m3·s-1) A22 驱极速度              

40、;            cm/s A23 电除尘器承受负压                    Pa A24 电除尘器本体阻力            

41、60;       Pa A25 电除尘器本体漏风率                  % A26 电除尘器入口烟气含尘浓度             g/m3 (标准状态) A27 电除尘器出口烟气含尘浓度 &

42、#160;           mg/m3(标准状态) A28 电除尘器除尘效率                    % A29 高压电源设备型号数量规格 额定直流输出电压         

43、0;              kV 额定直流输出电流                        A 高压硅整流设备台数  附 录 B 电除尘器冷态试验 (参考件)  B1 气流分布均匀性试验 B1.1&#

44、160;测量截面选择及测点布置     测量截面选在第一电场进口处、与末端气流均布板距离应大于8d10d(d为 均布板圆形开孔的孔径)或500mm处,测点布成网格状,约1m2布一点。测点应避 开影响测试结果的障碍物。 B1.2 测试仪器及测量方法     测试仪器一般用QDF型热球风速仪。用上、下挂线且可左右移动的测量网格, 按顺序逐点往复测定。 B1.3 气流分布均匀性的评判标准采用相对均方根值法 B1.3.1 计算公式      &

45、#160;              (B1)式中 截面气流速度相对均方根值;         n测量截面上测点总数;         vii点上测出的气流速度,m/s;         v测量截面各测点气流速度算术平均值,m/s。 B1.3.2 评

46、判标准     0.1    优     0.15   良     0.25   及格 B2 振打性能试验     通过振打性能试验,测定振打力在极板、极线及槽板上的加速度值及其分布规 律。 B2.1 测点布置     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选择被测板排(或极线),对新装电除尘器的集尘极板排进

47、 行全面测定时,在每块极板高度方向上每隔1.52m布置一个测点;对已投产的 电除尘器,由于放电极框架不易移动,只对电场进、出口端各一块极板进行测定, 测点布置与上述相同。 B2.2 测试仪器     测试仪器采用YOZ-Z型冲击振动测量仪。该仪器由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 器和冲击电压表三部分组成。 B2.3 试验方法     根据不同被测对象,选择合适的加速度传感器;根据不同加速度传感器的频率 响应,选定电荷放大器上限截止频率以及冲击电压表的量程。     

48、;测定振打力时注意加速度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固定传感器时要用力均匀,使用 仪器时防止过载,要避开强磁场、高噪音及其他振动源的干扰。     此外,振打加速度应由制造厂提供出厂前的测定结果,其指标应符合设计要 求。 B3 伏安特性试验     伏安特性试验目的:了解电除尘器及其电源的电气特性。 B3.1 试验内容     a.测定各电场起晕、闪络时的电压、电流值。     b.测算各电场的板电流密度及线电流密度值。 &#

49、160;   c.考核高压硅整流全套设备供电性能。     d.测定各电场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绘制伏安特性曲线。 B3.2 试验方法 B3.2.1 静态空电场升压试验:     振打系统不投入,引风机不运行,电场处于静止状态、无烟气通入情况下进行 静态空电场升压试验。 B3.2.2 动态空电场升压试验:     振打系统投入,引风机运行,高、低压电气设备投入情况下进行动态空电场升 压试验。 B3.2.3 空

50、电场升压试验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异极距为150mm的供电设备,其最低的闪络输出电压应大于55kV;     其他不同极距型式的电除尘器,其异极距每增加10mm,则输出电压应相应增 加2.5kV。 B4 漏风率试验 B4.1 漏风率,定义为除尘器进、出口烟气流量之差与除尘器进口烟气流量之比, 以下式表示:                &

51、#160;     (B2)式中 除尘器漏风率,%;     qV除尘器进口烟气流量,m3/h(标准状态);     qV除尘器出口烟气流量,m3/h(标准状态)。 B4.2 测定方法:     a.对干式除尘器用皮托管同步测量除尘器进、出口烟气流量,折算成标准状 态下烟气流量,按公式(B2)计算干式除尘器的漏风率。     b.用奥氏分析仪测量除尘器进、出口烟气中三原子气体成分的变化,根据进、 出口烟气中

52、RO2的变化,依下式计算除尘器的漏风率。                      (B3)式中 RO2除尘器进口烟气中RO2成分,%;      RO2除尘器出口烟气中RO2成分,%。 c.用氧化锆氧量计测定除尘器漏风率,以下式表示: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