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复习重点_第1页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_第2页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环境规划1. 定义: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 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 间的合理要求2. 基本任务: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承载能力,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环境保 护和建设活动作岀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与部署。3. 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系统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 步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4. 作用: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

2、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5. 特征:系统整体性综合交叉性区域分异性动态响应性信息集成性政策应用性6. 分类: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7. 基本内容:1.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2.环境评价和预测 3.环境功能区划4.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 决策过程5.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8. 编制过程:编制环境规划的工作计划;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环境预测分析;确

3、定环境规划目标;进行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与审批;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9. 发展过程:探索阶段、尝试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转变约束阶段。10. 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研究、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结合、完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加强环境规划。结论环境规划是我们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和依据,是起指导作用的,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们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划体系中还存在着 很大的缺陷,影响了环保工作的进程,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环境规划体系建设,建立一个科学的、健全的环境规划体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环境规划体系应包括环境

4、规划 法规体系、环境规划行政体系、环境规划技术体系、环境规划管理体系、环境规划理论体系和环境规 划教育体系等多个方面,将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体系,能使环境规划真正起到促进环境、经济与 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11. 城市编制: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主要有以下步骤:1.调查与评价规划区的环境现状,确定主要环境问题和污染状态2.通过环境预测和环境功能区划分等,确定环境规划目标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并 产生污染物的最大容许排放量和削减量3.根据反馈,调整规划,知道最终产生合理可行的城市环境规戈叽12. 方案设计:善用信息,紧指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13. 环境规划目的

5、:达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 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二、环境预测1. 定义:环境预测是通过已取得的情报资料和监测统计数据,对未来或未知的环境进行估计和推测。2. 内容: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疗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 测。3. 类型: 警告型预测:指在人口和经济按历史发展趋势增长,防治管理水平、环保投资、技术手段和 装备力量均维持目前水平的前提下,预测未来环境的可能状况,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限值。目标 导向型预测:指人们主观愿望达到的水平,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上限值。规划协调型预测:

6、指在充分 考虑技术进步、环境保护治理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和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等动态因素前提下,随环境治理达 到的、切合实际的预测。4. 原则:(1)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 (2)科技进步的作用,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与 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是影响环境预测的重要因素; (3)突岀重点,即抓住那些对未来环境发展动态具有最重要 影响的因素(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环境预测涉及面十分广泛,要注意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要求。三、环境决策1. 影响机制:决策风险的影响。决策时效的影响。.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决策机会的影响2. 运行模式:对于最高决策者来说,除了充分考虑影响规划方案决策运行机制以外,还必须建

7、立一套能帮 助自己分析问题的推敲命题,这些命题包括:规划方案是否有必要,规划目标能否实现,规划方案是否可 行,实施后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线性规划和运筹学。四、环境功能区划1、 定义: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环境投资效益两方面的因素,在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前常常要先对 研究区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性质分别制定各自的环境目标,这种对区域内执行不同 功能的地区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的划分被称为环境功能区划。2、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a.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b.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 c.统筹考虑专业用水 标准要求d.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坚固,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e.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

8、力和环境容量f.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 g.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h.实施可行,便于管理。3、目的和内容:在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区的划分,首先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 标,在者是为了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五、环境规格指标1、建立体系的原则:整体性,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适应性,选择性六、空间结构理论1、 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效应 (1)企业的集聚效应;(2)功能区的邻近效应;3)城市社时间的协调效应 (4) 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5)时间的经济效应;(6)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2、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产(2)生活(3)还原(4)信息传递3、我国将环境保护

9、作为基本国策的依据: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确定环境保护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所以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主 要是由于以下四个原因。第一、环境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载体。第二、石油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尽管国土及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资源 占有量很小。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环境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破坏程度大。第三、石油我国的环境现状决定的。一是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二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荒漠化、气候异常、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生态破坏与环环境污染已严重制约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和危害人民

10、健康。第四、石油国际履约责任决定的。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也是环境大国。作为环境大国,不仅要对本国承 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要对世界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要贯彻执行好这一基本国策,首先是认真学习和领会基本国策的精神实质,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与素质;二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加强执 法力度;三是加强环境管理队伍建设,开展环保专业技术教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环保队伍;四是加强环 境保护科研工作,努力提高环保科研技术水平;五是加强环保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资金需求;六是严格实 行环保目标责任制;七是加强环保国际合作。4、环境管理思想方法的

11、演变过程1950-1970年代,把环境当做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1980-1990年代,把环境问题当做经济问题,以经纪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1992年之后,把环境问题当做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玉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5、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阐明了人与环境的本质、2、揭示岀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3、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4.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5、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6、日本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特点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重视直接的和行政管理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

12、标和规划手段七、环境管理概念: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 理。目的和任务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及泵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 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与环境体系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 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的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目的:基于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人们意识到首先必须改变自身一 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 必须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类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以尽快的速度

13、逐步恢复被损坏了的子暗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结构,状态,功能造成 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的,和谐的协同发展下去。对象个人企业政府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环境资源管理和环境质量管理。环境资源管理包括资源的保护及最佳 利用、可更新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等;环境质量管理包括开展区域性综合防治、环境统计、环境质量 现状和预测评价工作等。系统界面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环境标准制定的原则八、其他美国环境规划的特点:

14、以区域性规划为主,近年提岀的绿色社区规划已成为热点俄罗斯:属于协调性环境规划,以资源利用为前提1992年环境保护年度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环境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灰色系统预测中国与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中国:机构设置,政策手段,环境投资美国:机构:每个州都设立环境规划委员会内容与特点:环境立法规划环境目标一采用模型进行环境预测欧盟:机构设置,1990年成立欧洲环保局,特点日本:机构设置:政策、特点澳大利亚:主要管理对策,主要特点环境监测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时序性环境管理的模型方法: 五大预测方法:专家系统方法、因果分析、统计分析、类比分

15、析、物理模拟预测。 四大预测模型:超准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因果关系。专家系统、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实验方法、问卷调查、实地研究、无干扰研究、案例研究、九、全球环境管理:对象:目标:内容:基本原则;重要国际行动;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1. 市场价格法: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 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2. 机会成本法: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3. 防护费用法:环境资源破坏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来推 断。4 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

16、目标和措施所作岀的统筹安排和设计。5. 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6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7 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 气环境质量的措施。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 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

17、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 特征值。11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 水平所作的规定。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 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15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 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岀一系列

18、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 总量。16土地资源: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17固体废弃物: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18土地开发: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 加的需求。19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输送、处理到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 系统。20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 域进行的合理划分。21 集中供热:就是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以利用的燃烧装置集中起来,代替分散的状态。22. 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便增加生态效益及 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23. 浓度控制: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量之目的24. 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 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 空间的合理安排。25.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