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_第1页
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_第2页
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_第3页
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_第4页
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吕泉荣(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 广东 广州 510091)【摘 要】: 本文通过回顾广州海珠区南华西街数字化学习港典型应用示范点建设过程 , 分析了具有南华西特色的社区学习者特征 , 归纳了示范点实践中形成的学习模式、服务模式及管理模式; 探讨了在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战略为导向的大背景下 , 以电大和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 , 创建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模式及通过数字化学习港的实践探索提升电大服务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区的能力的机制。【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港; 学习型社区; 示范; 机制; 模式数字化学习港是在教育部指导和监管下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 , 以市场机

2、制组织资源提供方和服务运营商 , 以连锁方式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及组织管理的新一代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它通过构架公共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提供标准环境、集成适用技术、创建服务体系 , 开展示范应用等方式 , 实现教育的低投入、高产出 (任为民 , 2007)。 1 数字化学习港就像现实世界中的超市连锁店 , 所有超市连锁店都有标准化的商品 , 按一定的规定管理、放置 , 并有严格的监管和上柜准则 (张尧学 , 2007)。 2 因而 , 数字化学习港在某种意义上说 , 是以奥鹏为统一标识品牌的 , 提供教育服务的连锁经营体系。为了使数字化学习港能够充分适应全国不同行业 , 不同学习者

3、的学习需求 , 数字化学习港在全国选取了七个点进行典型应用示范 , 我校推荐的广州市海珠区作为学习型社区的试点名列其中。一、海珠区示范点概况广州市海珠区位于广州中部 , 现有人口近123173万 , 外来务工人员近 50万 , 面积 90145平方公里 , 行政管辖 18个街道办事处。根据教育部 “ 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 ”的建设要求 , 我校选择了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和相关条件的海珠区南华西街作为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进行建设。(一 ) 南华西街概况南华西街是广州市海珠区一条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行政街道 , 辖区面积 111平方公里,有居民 21390多户 , 人口 58390多人

4、, 设 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南华西街通过积极构建社区文化载体 , 构筑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 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社区 , 先后被评为全国街道之星、全国最佳街道、中华第一街、“ 全国示范性的和谐社区 ” , 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南华西街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经构建起了较健全的社区教育体系、文化体系。街道成立了街道合唱团等 52支群众业余活动团队。每年举办多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 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 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在居民家庭中倡导 “五个一 ”工程 , 即每天读书看报一小时 , 每月订一份报刊、杂志 , 每季为社区和邻里做一件以

5、上好事 , 每半年全家参加一次家庭文体活动 , 每年读一本以上好书活动逐步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 已经具备了学习型社区的基本特点 , 并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东省开展“ 爱国、守法、诚信、知礼 ”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示范点。南华西街注重信息技术在社区工作中的应用 , 2001年南华西街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www1nanhuaxijie1net , 将街道介绍、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 , 宣传教育等内容悉数上网 , 既实现了街道管理的公开透明 , 也方便了社区居民和广大群众的信息获取。经过几年的运行后 , 南华西街更提出了建设 “ 数字南华西 ”的远景目标 , 逐

6、步向数字化社区转变。(二 ) 示范点定位及建设概况南华西街良好的社区氛围为数字化学习港的典型应用试点奠定了基础 , 同时也对应用试点提出了挑战。如何将数字化学习港提供的学习服务与南华西街的社区工作相联系 , 并逐步与社区已有服务相整合 , 进而推动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 , 构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 ,探索并实践终身化、网络化和开放式的社区继续教育的新方式是应用试点的最终目的 , 而应用试点的定位、切入点是开展实践探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课题组经过对南华西街的社区教育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 , 认为其社区教育还有三个突出特点:其一是虽然南华西街的社区教育和信息技术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各具特色 ,

7、但这两者没有有效结合 , 社区教育依然是限于面对面的传统教育方式 , 通过各个社区中的文化站开展工作 , 尚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形势 , 也不利于“ 数字南华西 ”的建设。其二是参与社区学习者主要分两类: 老城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 他们的学习需求旺盛但差异明显。其三是广州电大海珠分校已经承接了南华西街部分的社区教育和文化工作 , 南华西街的青年中心就设在海珠分校 , 双方已经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海珠分校同时也是奥鹏公共服务体系成员 , 校内设立了奥鹏学习中心。根据上述特点和应用示范的相关要求 , 我们对于示范点的定位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 认为其定位是通过引入数字化学习港项目的学习服务

8、, 进一步推进南华西街信息化步伐 , 让南华西街的老城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都学会使用互联网 , 享受到数字化时代的便利 ,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素质 , 加快社区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 推动学习型社区向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演变。示范建设的切入点就是依托电大系统及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 面向社区中各类人员,整合各方学习资源 , 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习服务 , 广州电大海珠分校奥鹏学习中心就是提供服务的载体。海珠区政府对示范点建设高度重视 , 指出电大海珠分校要结合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 , 探索参与社区教育的新路子; 结合南华西街社区居民群众生活的实际需要 , 适时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 实事

9、求是地推进数字化社区教育试点工作 , 重点开展对南华西工业区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体现共建社区文明 , 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 使电大教育服务社区、贴近群众 , 为其它街道、社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在海珠区政府及南华西街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整合设在广州电大海珠分校的社区教育资源开放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青年活动中心的资源 , 建立了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 本着因地制宜的方针 , 充分整合文化站工业区分站外来工进修学校、文化活动中心的资源 , 建立了工业区数字化学习中心。两个学习中心的建立为开展数字化学习服务提供了组织基础。两个学习中心成立后 , 海珠分校先后投入115万元 , 用于环境建设、信息化

10、设施建设; 奥鹏总部提供 50台电脑、数字影院设备、教学资源支持。陆续建成了数字化学习港学习体验区书画室、数字影院等 , 为开展数字化学习服务提供了物质基础。二、实践探索示范点一年来根据社区两类主要学习者 老城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同学习需求的鲜明特点 , 在学习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方面积极开展了实践探索 , 初步构建了体现社区特色的基本模式。(一 ) 社区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南华西街目前处于广州旧城改造之中 , 社区学习主要参加者之一的老城区居民是指目前仍居住在未改造的老城区的居民 , 其人数占区内人口的 10% , 这部分居民多数年龄较大 , 已退休或即将退休 , 具有稳定的收入和较好

11、的教育背景 , 易于接受新事物 , 参加社区学习和文化活动的目的是提升生活品质。除了老城区居民外 , 南华西街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 , 有 3000 - 4000人 , 主要集中于街道下属的工业区中。外来务工人员年纪很轻 , 多数人位于 18 - 24岁的年龄段 , 流动性较大 , 工作强度高 , 业余时间有限 , 学习需求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及岗位技能提升。(二 ) 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年龄的差异必然导致学习模式的差异。我们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及学习的内容和性质 , 初步探索了 “多重组合 ”的灵活学习模式 , 即以学习者为中心 , 通过系统组织和个别引导相结合 , 集中学习和灵活学习

12、相结合 , 兴趣学习和技能提升相结合 , 提供了基于学习内容、学习地点、学习方式上灵活多样的有机组合模式 , 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11面向职业技能的学习模式在外来务工的岗位培训、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等方面 , 示范点依托广州市海珠区劳动局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专用资源 ,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 大胆地进行了一些学习模式上的尝试 ,突出混合学习的思想 , 努力实现传统教学与 E2Learning的结合 ,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形成了以真实任务为框架 , “E2 Learning +集中面授 +实践操作 ”三结合的学习模式。21面向居民教育的学习模式由于地方文化的差异 , 南华西

13、街的老城区居民 , 尤其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 基本上听不懂普通话 , 只能以广州方言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这个问题 , 示范点的工作人员采用边播放,边同步解释和翻译的方法 , 帮助本地居民适应普通话版本的学习资源 , 使他们学习必要的生存技能和提升生活品质的方法。服务人员还组织居民们进行观后讨论和交流 , 学习内容不仅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实际 , 还促进了居民之间的和谐相处。(三 ) 服务模式的实践探索通过满足不同对象学习需求差异和适应不同学习模式的具体要求 , 初步探索了 “二元兼容 ”服务模式。所谓的二元兼容模式有两层含义: 一是在服务对象上实现了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二元兼容; 二是在服务内

14、容上实现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二元兼容。针对社区居民 , 侧重提供 “ 兴趣活动定制 ”的服务;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 , 主要提供 “技能培训认证 ”的服务。服务形式主要有: 在社区网站上的学习通知、发放数字化学习体验卡、培训与认证一体化服务等。(四 ) 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为了有效监控示范点学习服务水平 , 实践中初步探索了政府主导 , 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协作的 “ 一体两翼 ”管理模式 , 即以海珠区政府为主体 , 中央电大奥鹏中心和广州电大为两翼 , 通过南华西街社区教育中心、海珠电大奥鹏学习中心对示范点进行管理和指导 , 共建“ 南华西街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中心 ” 。三、实践创新数字化学

15、习港教改项目实施的过程是努力构建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 探索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学习需求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的过程。在数字化学习港一年的建设实践中 , 课题组努力探索学习型社区向数字化学习社区转型的新路子。初步建立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奥鹏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 , 社区与电大联合创办数字化学习社区的运行、管理机制 , 探讨出多层次、多规格、多元文化融合的新型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模式。示范点的建设既以本地居民提升生活品质和素质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外来人群融入社会为目标 , 密切关注政府的政策导向 , 主动将政府主导的一些培训项目 , 如外来工技能培训等项目适时地纳入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 ,

16、 不断提升示范点服务社会的能力 , 同时也以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战略为导向 , 探索中心城市电大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 , 提升电大服务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区的能力为使命。四、社会效应(一 ) 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培训深入社区 ,规模显著示范点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 , 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 累计开展 23种培训项目 , 培训规模达到 112万余人次。培训人群广泛来自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农转居、街道干部、开放教育学生等。示范点的培训从对街道干部的系统培训 , 逐步向社区和工业区全面开放 , 吸引 5 0岁以上的老城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自主前来示范点进行学习和娱乐。(二 ) 数字

17、化学习港示范点已建成南华西街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在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 , 示范点已经纳入社区数字化学习体系的总体布局和建设规划中 , 成为南华西街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区领导、区人大代表等多次视察示范点 , 南华西街街委书记带头体验数字化学习 , 有力地推进了示范点的建设进程。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广州市政府公网及海珠区政府信息公网先后报道了南华西数字化示范点开展的各类活动 , 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三 ) 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营造了居民和外来工学习生活的新氛围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氛围, 在街道有组织的系统培训和宣传下, 示范点率先培训街道干部, 以点带面, 逐步带动社区居民参与数字化学习。

18、示范点与社区教育中心携手开展了计算机技能培训、心理健康调节、书法绘画、安全教育、创卫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 受到了社区干部、居民和外来工的欢迎, 吸引了多批社区居民到数字化学习港进行体验式学习, 营造了居民和外来工学习生活的新氛围。(四 ) 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有力地推进了“ 数字化南华西街 ”的建设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以街道需求为导向,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电脑培训, 促使南华西街的一些老百姓, 包括阿伯、阿婆、孩童, 学会使用互联网, 享受数字化时代的便利。示范点还与街道共同推出网上活动公告、书友博客、在线书展、数字图书等, 为居民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有力地推进了 “ 数字化南华西街”的建设。结束语数字化学习港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 , 在典型应用示范点的建设过程中 , 课题组对项目的认识也随着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