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1页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2页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3页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4页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解决解决GDP“是什么是什么”、“是多少是多少”国民收入决定国民收入决定解决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是研究和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是研究和讨论社会经济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社会经济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简单简单”考察考察“两部门(家庭和企业)两部门(家庭和企业)”、“产品产品市场市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o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产品市场产品市场总收入总收入-总支出模型总支出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场IS-LM曲线模型曲线模型

2、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市场总需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模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国际货币经国际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学)济学(国际金融学)产品市场、货币市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本章框架本章框架第一节第一节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第二节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第五节 乘数论乘数论第六节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七节第七节

3、 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第八节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本章重点本章重点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蓄倾向 不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公式不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公式 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 乘数原理乘数原理 含义含义 不同部门各主要乘数的表达式不同部门各主要乘数的表达式第一节第一节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二、均衡产出的决定二、均衡产出的决定三、均衡条件:投资等于储蓄三、均衡条件:投资等于储

4、蓄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四点假设四点假设(1 1)假设经济中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假设经济中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对外贸易。府、对外贸易。l居民居民: :消费和储蓄;厂商消费和储蓄;厂商: :生产和投资。生产和投资。(2 2)投资水平不变。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投资水平不变。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即不考虑货币市场的作用。变动,即不考虑货币市场的作用。(3 3)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因此,)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因此, GDPGDPNDPNDPNINIPIPI。u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

5、提供供给。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4 4)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即只要需求增长,供)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即只要需求增长,供给就能满足需求且价格不变(凯恩斯定律)。给就能满足需求且价格不变(凯恩斯定律)。l 例:例:300300元一双的鞋元一双的鞋, ,只只要你想买,可以买无数双要你想买,可以买无数双, ,而价格不变。而价格不变。原因:原因:1、有大量闲置资、有大量闲置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利用。2、短期分析,价、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当需求变有黏性。当需求变动时,厂商首先考动时,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是改变价格。 根据假设,经

6、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根据假设,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均衡产出(均衡收入)。(均衡收入)。2、均衡产出的决定、均衡产出的决定(一)均衡产出的概念(一)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指与是指与总需求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总需求总需求-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国家)在给定的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国家)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价格水平下,对商品的需求总量。 核算中的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国民收入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国民收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它与总需求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入,

7、它与总需求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总是与总需求相等。总是与总需求相等。注注 意意1 1、均衡是一种不再变动的状态,即当总产出、均衡是一种不再变动的状态,即当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时,企业的生产就会稳定下来。与总需求相等时,企业的生产就会稳定下来。2 2、产出、产出 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生产。产出 需求,厂商库存减少,为了增需求,厂商库存减少,为了增加利润,增加生产。企业总是加利润,增加生产。企业总是根据销路来安根据销路来安排生产排生产,把产出定在与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把产出定在与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二)均衡产出的公式(

8、二)均衡产出的公式-理想模型理想模型 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y=c+iy=c+i注意:注意:1 1)小写字母,代表:剔除价格变动的实际量,)小写字母,代表:剔除价格变动的实际量,不是名义量。不是名义量。2 2)c c和和i i代表居民和企业意愿(计划)的消费代表居民和企业意愿(计划)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而不是需求和投资需求,而不是“核算核算”中的实际中的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当产出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当产出y=c+iy=c+i时,时,y y就是就是均衡产出。均衡产出。 经济中生产的产出量等于总需求时,经济经济中生产的产出量等于总需求时,经济就处于均衡水平。在均衡状态下,企业没有就处于均衡

9、水平。在均衡状态下,企业没有激励增加和减少产出。激励增加和减少产出。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实际产出实际产出=计划支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即:即:y=E+IU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计划产出=计划支出,计划支出,y=E,非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等于零。E表示支出。表示支出。(三)均衡产出的实际等式(三)均衡产出的实际等式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

10、支出。有的支出。y45EO支出支出=100收入收入=100 100100AE=y均衡产出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均衡产出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y45oEIU0 100AE100A15080E=yyEyE, IU0 ,企业会削减生产;,企业会削减生产;当当yE, IU0 ,企业会扩大生产;,企业会扩大生产;当当y=E, IU=0 ,生产稳定下来,实现均衡产出。,生产稳定下来,实现均衡产出。(四)经济均衡条件表达式的另一形式(四)经济均衡条件表达式的另一形式 均衡时:均衡时: E = y E = c + i y = c + sc + i = c + si = s 意义:意义: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

11、资计划储蓄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I = = S,是必然的结果。,是必然的结果。消费与消费函数消费与消费函数储蓄与储蓄函数储蓄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一、消费与消费函数一、消费与消费函数 1 1、消费、消费(consumptionconsumption):一个国家(或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

12、和劳务的所有支出。出。 2 2、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之间的依存关系。u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u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u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个人的偏好u消费者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消费者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u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等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等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因素是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因素是家户收入家户收入凯恩斯关于消费的基本理论有两条:凯恩斯关于消费的基本理论有两条: (1)收入是消费的唯一决定因素

13、,收入高)收入是消费的唯一决定因素,收入高则消费高;则消费高; (2)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心理规律:随着)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以以c c代表消费,以代表消费,以y y代表收入(代表收入(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 c = cc = c(y y) 消费函数是反映消费需求与可支配收入之消费函数是反映消费需求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满足间关

14、系的函数。满足dc / dy dc / dy 0 0,说明,说明y y与与c c正相关。正相关。月收入月收入月消费月消费1 11000010000400040002 21100011000430043003 31200012000450045004 41300013000465046505 51400014000480048006 6150001500049104910u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u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刻画消费函数的变量刻画消费函数的变量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APC):消费:消费总量总量与收与收入入总量总量的比率

15、。的比率。 根据定义:根据定义:APC = c / yAPC = c / y例例 题题 假定某个家庭月收入假定某个家庭月收入10000元,其中元,其中4000元用于消费,其平均消费倾向是多元用于消费,其平均消费倾向是多少?少? 解:解:APC = c / y =4000/10000 =0.4APCAPC取值范围取值范围APC = c / yAPC = c / y APCAPC可以可以小于小于1 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小,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小于收入总量(产生储蓄);于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也可以也可以等于等于1 1,意味着人们把全部收入都,意味着人们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用于消

16、费(储蓄为零); 还可以还可以大于大于1 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大,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MPC):消费:消费增量增量与收入与收入增量增量的比率。的比率。 根据定义有:根据定义有:MPC=c/yMPC=c/y 当消费增量当消费增量cc与收入增量与收入增量yy趋于无穷小时,趋于无穷小时,即:即:MPC = dc/dyMPC = dc/dy例例 题题 假定某家庭原来月收入假定某家庭原来月收入10000元,其中元,其中4000元用于消费。后来月收入增加了元用于消费。

17、后来月收入增加了1000元,消费也相应增加了元,消费也相应增加了300元。这时,边际元。这时,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各是多少?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解解: MPC=c/y=300/1000=0.3 APC = c / y=4300/11000=0.391MPCMPC取值范围取值范围 因为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因为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一部分,MPCMPC总是一个小于总是一个小于1 1的的正数。正数。 因此:因此:0MPC1某家庭消费函数某家庭消费函数 单位:元单位:元月收入月收入月消费月消费MPCMPCAPC APC 1 11000010000400040000.40.

18、42 21100011000430043000.30.30.3910.3913 31200012000450045000.20.20.3750.3754 41300013000465046500.150.150.3580.3585 51400014000480048000.120.120.3430.3436 61500015000491049100.110.110.3270.32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在凯恩斯在通论通论中指出:根据现有的中指出:根据现有的资料,无论从我们所知道的人类本性来资料,无论从我们所知道的人类本性来看,还是从经验中的具体事实来看,我看,还是从经

19、验中的具体事实来看,我们可以具有很大的信心来使用一条基本们可以具有很大的信心来使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心理规律。内容: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内容: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关于消费的基本心理定律关于消费的基本心理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这是凯恩斯的第一基本心理定律,称为边这是凯恩斯的第一基本心理定律,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际消费倾向MPC递减定律。递减定律。这意味着消费函数曲线不再是直线,而是一这意味着消费函数曲线不再是直线,

20、而是一条向条向右上方上升右上方上升但其但其斜率越来越小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的曲线。 y c c = c(y) c = y 450 消费曲线 A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是消费曲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曲线越来越平坦曲线越来越平坦 问题问题边际消费倾向为什么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为什么递减? 回答:回答:在短期中在短期中在获得收入后,人们往往先维持其习惯在获得收入后,人们往往先维持其习惯的生活标准,然后再储蓄;而人们习惯的生活标准,然后再储蓄;而人们习惯的生活标准是不易改变的,的生活标准是不易改变的,因此,当收入变化后,消费变化不大,因此,当收入变化后,消费变化不大,即在收入增加的过程

21、中,收入增量中用即在收入增加的过程中,收入增量中用于储蓄的份额会越来越大。于储蓄的份额会越来越大。消费倾向的性质消费倾向的性质1 1)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且平均消费倾向可)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且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能大于1 1、等于、等于1 1或小于或小于1 1。 0APC1 , 01APC12 2)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且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且边际消费倾向是大于零而小于是大于零而小于1 1。 0MPC10MPCMPCAPCMPC。线性消费函数线性消费函数 c = + y c = + y (1 1 0 0) 是常数,是常数,自发性消费自发性消费。其含义:居民个人。其含义

22、: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yy,引致性消费引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的部分。 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线性消费函数的图象如下:线性消费函数的图象如下: y c c = + y c = y 450 线性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曲线线性消费曲线线性消费函数的特点线性消费函数的特点&该消费函数研究的是短期的行为。该消费函数研究的是短期的行为。 因为从长期来看,没有收入就

23、没有消费,因为从长期来看,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即长期来看即长期来看=0=0。& 原点与曲线上任何一点连线的斜率为平均消原点与曲线上任何一点连线的斜率为平均消费倾向费倾向APCAPC。 很容易看出很容易看出, ,原点与曲线上任何一点连线原点与曲线上任何一点连线的斜率都大于消费曲线的斜率,即的斜率都大于消费曲线的斜率,即APCMPCAPCMPC。 1 1、储蓄(、储蓄(savings)savings):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2 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

24、种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函数的影子消费函数的影子二、储蓄和储蓄函数二、储蓄和储蓄函数 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 消费习惯消费习惯 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 利率水平等等利率水平等等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储蓄的因素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储蓄的因素u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凯恩斯储蓄函数。3、储蓄函数公式、储蓄函数公式 以以s s代表储蓄,以代表储蓄,以y y代表收入,公式为:代表收入,公式为: s = ss = s(y y) 储

25、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 s = y - cs = y - c线性储蓄函数线性储蓄函数储蓄与消费相对应,储蓄与消费相对应,线性条件下,线性条件下,c = +yc = +y,代入代入s = y - cs = y - c s = y (+ys = y (+y),), 整理:整理: s = - + (1-)y s = - + (1-)y (1 1 0 0) 横轴为收入横轴为收入y y,纵轴为储蓄,纵轴为储蓄s s的坐标中,线性储的坐标中,线性储蓄函数图象如下:蓄函数图象如下: y 线性储蓄曲线 S= - + (1 - )y 0 s y 某家庭储蓄表某家庭储蓄表 单位

26、:美元月收入月收入月消费月消费月储蓄月储蓄1900091101102100001000003110001085015041200011600400513000122407606140001283011707150001336016404、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与)与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APS):储蓄储蓄总量总量与收入与收入总量总量的比率。的比率。 根据定义有:根据定义有:APS = s / yAPS = s / y平均储蓄倾向的取值范围平均储蓄倾向的取值范围 平均储蓄倾向也可正可负。一般来说,平均储

27、蓄倾向也可正可负。一般来说,在收入偏低时,平均储蓄倾向可以为负在收入偏低时,平均储蓄倾向可以为负值;随着收入增加,平均储蓄倾向递增,值;随着收入增加,平均储蓄倾向递增,其数值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其数值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1 1 。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MPS):储蓄:储蓄增量增量与收入与收入增增量量的比率。的比率。 根据定义有:根据定义有:MPS=s/yMPS=s/y 当储蓄增量当储蓄增量ss与收入增量与收入增量yy趋于无穷趋于无穷小时,即:小时,即:MPS = ds/dyMPS = ds/dy 不论不论MPSMPS是常数还是变数,它总是一个小于是常数

28、还是变数,它总是一个小于1 1的正数。的正数。 如果如果MPSMPS小于零,便意味着收入增加时人们小于零,便意味着收入增加时人们的储蓄反而减少;如果的储蓄反而减少;如果MPSMPS大于大于1 1,则意味着,则意味着收入增加时储蓄的增量大于收入的增量。这收入增加时储蓄的增量大于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与现实相距太远,显然不符合人们两种情况与现实相距太远,显然不符合人们的经验。的经验。 因此,有:因此,有:0MPS 10MPS 1 MPS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或者说,边际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倾向MPSMPS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率。

29、特别地,当储蓄函数为简单的线性函数时,特别地,当储蓄函数为简单的线性函数时,MPSMPS为常数(为常数(1 1)。)。 当储蓄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当储蓄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MPSMPS将随收入将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且有递增的趋势。的变化而变化,且有递增的趋势。储蓄倾向的性质储蓄倾向的性质u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递增递增, ,且平均储蓄倾向可以大且平均储蓄倾向可以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 0APS10APS1, APS0APS0u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也递增也递增, ,且边际储蓄倾向大于且边际储蓄倾向大于零而小于零而小于1 1。 0MPS1.0MPSAPS。 MPC和和

30、APC都递减,但是都递减,但是MPCMPC ; APCMPC ; APSAPS与与MPSMPS都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都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但但APSMPSAPS0,0c1)表明,平均表明,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倾向( )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边际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以上三种情况都可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能7、储蓄函数、储蓄函数 0+sYd(S00,0s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u现期收入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生命周期理论和永久收入理论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永久收入理论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与区

31、别 从区别上看:从区别上看: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 ,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变量的重要理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理论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由;而永久收入理论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永久收入)问题。自己未来收入(永久收入)问题。 从联系上看:从联系上看: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 :单个消单个消费者是理性预期决策者费者是理性预期决策者, ,因而在如下几点都因而在如下几点都是相同是相同: : 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

32、的依据。 一次性暂时收入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永久收入变动久收入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甚至近于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甚至近于1 1。 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生命周期理论和永久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永久收入理论的共同点的共同点小小 结结 以上这些

33、以上这些假说的共同点假说的共同点都承认消费和收入都承认消费和收入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函数关系,只是对决定消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函数关系,只是对决定消费的费的收入范围理解存在不同收入范围理解存在不同。凯恩斯只强调。凯恩斯只强调现期的收入,而其他理论更加注意过去、现现期的收入,而其他理论更加注意过去、现在和未来预期的收入最终对消费的影响。因在和未来预期的收入最终对消费的影响。因此凯恩斯的消费更看中短期消费,而其他理此凯恩斯的消费更看中短期消费,而其他理论更注重的是长期消费行为的研究,可以说论更注重的是长期消费行为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凯恩斯消费理论的补充和修正。是对凯恩斯消费理论的补充和修正。四、影响消费的其

34、他非收入因素四、影响消费的其他非收入因素利率利率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倾向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倾向不同)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利利 率率 提高利率是否会增加储蓄,抑制当前消提高利率是否会增加储蓄,抑制当前消费,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费,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替代效应和和收入效应收入效应而定。而定。 收入较低时,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体收入较低时,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体现了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现了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收入较高时,利率提高使储蓄减少,体收入较高时,利率提高使储蓄减少,体现了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现了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

35、应。价格水平价格水平 这里的价格水平,是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这里的价格水平,是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货币收入(名义收入)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实际收入下降,若消费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实际收入下降,若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生活消费水平,则平均消费倾向者要保持原有生活消费水平,则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物价下跌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物价下跌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就会下降。 若物价与货币收入以若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相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实际收入不变,照理不会影响消费,但假如消费者只注不变,照理不会影响消费,但假如消费者

36、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则会误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情况就是消费者存在升,这种情况就是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收入分配收入分配 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的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比较大;而收入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比较大;而收入分配越是不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分配越是不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较小。会较小。单单 选选 1.人们

37、在决定消费时,会受到过去的消费人们在决定消费时,会受到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这种观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这种观点属于()。属于()。A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B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C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D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B2、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下面哪种情况可、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下面哪种情况可使消费倾向下降(使消费倾向下降( )。)。A 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B 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C 更多的人想及时行乐更多的人想及时行乐D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B

38、3、人们在工作岁月中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人们在工作岁月中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的观点被称为(费的观点被称为( )。)。A 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 B 生命周期假说生命周期假说C 持久性收入假说持久性收入假说 D 无法确定无法确定B第四节第四节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u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u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分析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分析n 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p假设假设 固定,固定, 为自发计划投资,是常数。为自发计划投资,是常数。p y = c

39、 + i , c = + yp求解,得均衡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公式:国民收入公式:y = ( + i ) / ( 1 - ) 因此,只要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因此,只要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得均衡的国民收入。得均衡的国民收入。 已知已知c=1000+0.8y,c=1000+0.8y,自发计划投资为自发计划投资为600600,则,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多少?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多少? 例例 题题解:解:y(1000600)/(10.8)8000此时,此时,cy-i8000-6007400 sy-c8000-7400600储蓄与投资相等储蓄与投资相等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的图解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的

40、图解 E点决定的收入水平点决定的收入水平是是均衡收入。均衡收入。 y0之左之左:yc+i, 国民国民收入收入总支出,存总支出,存货增加,生产缩减,货增加,生产缩减,从而国民收入减少。从而国民收入减少。Oyc+iy0cc+i45度线度线Eic=yc=y 国民收入的决定机制:存货(数量)调节机制。国民收入的决定机制:存货(数量)调节机制。二、两部门收入的决定:使用储蓄函数分析二、两部门收入的决定:使用储蓄函数分析 n 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储蓄函数:储蓄函数:s = y c = - - + (1- -) y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 = s 联立可得:联立

41、可得:i = - - + (1- - )y 得均衡得均衡国民收入国民收入: y = ( + i ) / ( 1- - )isEi,syy*0储蓄储蓄函数决定收入的图解函数决定收入的图解y2y1 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交于交于E E点,点,相应的收入相应的收入y*为为均衡收入均衡收入 y1 储蓄,生储蓄,生产供不应求,企业扩大产供不应求,企业扩大生产,生产,y增加。增加。 y2y*,投资,投资 储蓄,生储蓄,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减少产供过于求,企业减少生产,生产,y y减少。减少。例例 题题 例如:已知例如:已知s s -1000+(1-0.8)y,-1000+(1-0.8)y,

42、自发计自发计划投资为划投资为600600。均衡收入为多少?。均衡收入为多少?u均衡收入为均衡收入为 y(1000600)/(10.8)8000usi=600,y8000 us0,y5000第五节第五节 乘数论乘数论 乘数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卡恩在在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乘数效应乘数效应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

43、量是自变量增有倍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量的倍数。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应。对投资乘数的认识对投资乘数的认识 若若 c=1000+0.8y,c=1000+0.8y,试计算当自发计划投资为试计算当自发计划投资为600600和和700700时的均衡收入时的均衡收入 y y(i)/(1i)/(1) 当当i i600600时,时,y y80008000 i i700700时,时,y y85008500 投资增加了投资增加了100100,则收入增加了,则收入增加了500500。 可见,总投资增加时,收入增量将是投资可见,总投资增加时,收入增量将是

44、投资增量的数倍。增量的数倍。 若以若以k k表示倍数,则表示倍数,则k k称为投资乘数称为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投资乘数: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资支出变化的比率。4500yc+ic+i+ic+iyyEiy乘数效应乘数效应MPSiyk111为什么投资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的增加?为什么投资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的增加? 当增加的投资用来购买投资品时,实际上是用当增加的投资用来购买投资品时,实际上是用来购买制造投资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因此,来购买制造投资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增加的投资就以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增加的投资就以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

45、形式流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手中,即居民手中,式流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手中,即居民手中,从而居民收入得到增加;从而居民收入得到增加; 居民收入增加后会拿出一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居民收入增加后会拿出一部分收入用于消费,这又使生产要素收入增加,这又使生产要素收入增加,如此进行下去,如此进行下去,一笔投资的增加引起收入多倍的增加。一笔投资的增加引起收入多倍的增加。投资乘数大小的决定因素投资乘数大小的决定因素 k k与与同方向变动,同方向变动,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投资乘数就越大。越小,投资乘数就越大。 如果如果0 0,则,则k k1 1,即投资增加,即投资增加1 1单位,国单位,国民收入

46、也增加民收入也增加1 1单位。单位。 如果如果1 1,则,则k k,即投资增加,即投资增加1 1单位,单位,国民收入将无限增加。国民收入将无限增加。 取值:因为取值:因为0 01 1 , 所以所以1 1k k 。11k p假设消费函数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投资i=50(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为多少?企业非意愿存货为多少?(3)若投资增到)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试求增加的收入。(4)若消费函数为)若消费函数为c=100+0.9y,投资,投

47、资i仍为仍为50,收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到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到100时,收入增加时,收入增加多少?多少?(5)消费函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消费函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n(1) 均衡收入均衡收入y(10050)/(10.8)750nc1000.8750700nsyc75070050n(2) 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5050n(3)若投资增至)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增加250n(yyy1000750250) n(4) 变化后的收入变化后的收入y(10050)/(

48、10.9)1500nsyc1500(1000.91500)1500145050n若投资增至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的收入,比原来的收入1500增加增加500n(y 20001500500) n(5)消费函数从)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变为c1000.9y后,乘数从后,乘数从5(k1/(10.8)5)变为变为10(k1/(10.9)10)第六节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收入决定三部门收入决定l三部门经济:两部门三部门经济:两部门+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有政府就,有政府就必须考虑政府支出必须考虑政府支出g和税收和

49、税收t。l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财政政策工具。移支付)都是财政政策工具。三部门的经济达到均衡时应满足:三部门的经济达到均衡时应满足:y=c+i+g=c+s+t 即:即:i+g=s+t 假定政府税收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动,即:假定政府税收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动,即:t是是定量税定量税(与之相反的是比例税,是收入的函数)(与之相反的是比例税,是收入的函数)税收后均衡收入的一般公式:税收后均衡收入的一般公式:t t:税收:税收( (定量税定量税) y) yd d=y-t=y-t总支出(总需求):总支出(总需求): y= c+i+gy= c+i

50、+g又因:又因:c= +yc= +yd d联立方程联立方程1 1、2 2、3 3解得:解得:y=+y=+(y-ty-t)+i+g +i+g 得出:得出: y=y=(+i+g-t +i+g-t )/ /(1-1-) 方程方程1 1方程方程3 3方程方程2 2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公式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公式习题习题假设消费函数为:假设消费函数为:c=160+0.75yc=160+0.75yd d,t=80t=80,i=100, g=200 (i=100, g=200 (单位均为单位均为1010亿美元亿美元) )。求均衡收入求均衡收入? ? 解:解:yd = yt = y - 80 s = ydc

51、= yd - ( + yd) = - + (1-) yd = - 160 +0.25(y-80) = 0.25y -180, 均衡收入公式均衡收入公式: i+g= s+t, 100+200=0.25y-180+80 解得:解得:y=1600, 即均衡收入为即均衡收入为16000亿美元。亿美元。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二、税收乘数二、税收乘数三、转移支付乘数三、转移支付乘数四、平衡预算乘数四、平衡预算乘数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Government expenditure multiplier)(Government expenditure multiplier

52、)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收入变动对对引起这种变动的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11gykg111100tgiytgiy101gyyy11gykg 二、税收乘数二、税收乘数 (Tax multiplier)(Tax multiplier)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有两种税收乘数有两种: :一种是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一种是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响, ,另一种是定量税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定量税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用公式表示变动对总收入

53、的影响,用公式表示是是: :1tkty111010tgiytgiy11)(0101ttyyyt1tykt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Transfer payment multiplier)(Transfer payment multiplier) 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付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们可支配收入们可支配收入, , 因而消费会增加,使得总支出因而消费会增加,使得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正值,和国民收入增加。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正值,用公式表示是用公式表示是: :1trk,rtt

54、yydgittyyr1ttgirgiygicydgittyr)(01yyy1000000ttrgiytryktr11tr101trtr1010001ttrgiy指政府指政府收入和支出收入和支出同时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tkgkytgggtg111y ,tg111111gg11tygykb 假设消费函数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投资i=50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tr62.5,直接税直接税T250(1)求均衡收入。)求均衡收入。(2)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

55、乘数、税收乘数、转)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假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减少税收;3)以同)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平衡预算)实现这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平衡预算)实现这个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各需要多少数额?个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各需要多少数额?n(1) 均衡收入均衡收入ny(100502000.862.50.8250)/(10.8) 1000n(2)b0.8n投资乘数投资乘数1/(1b)5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5 n税收乘数税收乘数4 ,转移支付乘数转移支付乘数4 ,平衡预算乘平衡预算乘数数1bbTbtrgiay1n(3)y1200, y 12001000200n1)g y /k200/540, n2)T 200/(4)50, 3)g T200 第七节第七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加入国外部门,总支出中应考虑加入国外部门,总支出中应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