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设计表_第1页
课程教学设计表_第2页
课程教学设计表_第3页
课程教学设计表_第4页
课程教学设计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教学设计表设计者_张胜河_ 单位(学校)_龙湾屯中心小学_ _课程名称品德与社会授课班级三、1 三、2总学时数38新授课32实验课练习课0复习课6测验讲评教科书书 名编 著 者出 版 社版 别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王玲、胡玲、贾美华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参考书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教师用书三年级上册王玲、胡玲、贾美华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与学活动事例贾美华、林跃进河北人民出版社课程标准(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

2、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

3、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学生要以自己的实际生活、真实生活有机的融合,改变脱离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使学生们通过切身生活体验,学会生活,体验道德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目标阐述一、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4、。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

5、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

6、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新课程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回归生活。这一改革理念针对以往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生活的倾向,体现了新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根本性变革。教材以“主题课题”形式呈现,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通过体验、探究、合作、反思等,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教学对象分析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而且地处偏远地区,家庭经济条件落后。受这些条件的限制,学生见的市面很小,家庭教育也跟不上,所以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又受思想束缚,课下调查、访问等任务很难做到。所以,教学中不能全部依靠教材,

7、但又不能脱离教材。根据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归生活,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进行教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或概图)相信我能行夸夸我自己我的兴趣爱好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温馨的家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一家人说说心里话我在家能做什么我们都是好邻居爱在校园我和同学爱我们的老师我爱班集体我为学校自豪我们的村庄看看我们的村庄访访村子里服务的人朴实热情的农村人共同建设新农村周次章节顺序知识点学习目标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建议计划学时自查分析编号内容重点难点计划完成情况课时教学任务知能训练学业评价课程服务特殊说明8.25-8.31通览教材,编制学期教学计划(课程教学设计表),提前备课,学期教

8、学准备。(1)9.1-9.71.11自己找优点1、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发现自身的优点,并发扬自己的优势。2、 体验在同学面前夸奖自己的自豪感,从而增强自信心。3、 努力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感受其中的乐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细心发现并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2在同学面前夸自己1.21让同学帮我找优点2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1.31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2猜一猜:盒子里的个性(2)2.11兴趣激励人成长初步认识兴趣爱好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感受兴趣特长为你带来的益处。3、懂得兴趣爱好是靠平时养成的,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发现自己真正的爱

9、好,并从这样的爱好中挖掘积极的成分,作为自己的信念,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去追逐梦想,进而从中受益。帮助缺乏爱好的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兴趣爱好。2找出自己的兴趣爱好3交流各自的兴趣爱好2.2兴趣特长的益处多2.3兴趣爱好怎样养成(3)3.11故事“难忘”的掌声的启示、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2、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3、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能正确认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坚强的意志直面困境,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克服畏难心理2

10、自己学习和生活中是怎样克服困难的3克服困难需要有坚强的意志3.21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法宝2交流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3克服困难的谚语(4)4.11从寓言故事中懂得的道理知道人是各有所长的,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2、寻找生活和学习中的榜样,向榜样学习,弥补不足,使自己进步。3、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同时要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客观的认识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为自己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向榜样学习、进取,改正不足,完善自我。摒弃骄傲自满的毛病,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改正自己的不足。2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4.21寻找身边的榜样2致榜样一封信4.31找出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不足2“相信我能行”主

11、题班会的设计和准备特长图片展(5)5.11不同的家庭有同样的爱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疼爱。2、细心体味家庭的温暖,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3、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关心。让每个同学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要考虑到班里可能有来自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或没有父母的学生,课上可以适当说明有些同学是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在一起生活的,他们对我们的爱同样是深厚的。由于年龄较小,学生往往难以真正体验和理解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要注意引导,让他们从一点一滴中渐渐意识到家庭的温暖,品味现在的幸福生活。2不同的家庭有同样的温暖3自己家的体验4新中国的孤儿有了

12、幸福的家5.21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景象2交流自己家人相亲相爱的故事(7)6.11怎样分担家人的困难1、学会关心家庭,愿意分担家人的困难,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2、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和长辈的辛苦,尽可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3、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给父母长辈添麻烦。4、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和爱,让我们的家庭充满欢乐。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给家长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求学生必须克服依赖和惰性心理。克服独生子女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特点,让每个人都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这需要父母和家人的大力配合。2为爸爸妈妈编专刊6.21谁是家人的“小麻烦”2谁是家人的“小参谋

13、”,怎样做6.21母亲节的来历2让家人开心的窍门3做家里的“欢乐鸟”(8)7.11和爸爸妈妈说点心里话1、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及时交流。2、正确处理自己与家中长辈之间的矛盾。3、积极为自己争取在家中劳动、锻炼、学习等机会,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向家长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主动向父母争取自我锻炼的机会。妥善应对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虚心改正自己的错误,必要时,耐心向长辈说明自己的原因,但一定要实事求是。需要家长和孩子进行换位思考,方能达到效果。2怎样让爸爸妈妈理解你的想法7.2和爸爸妈妈交流要讲究方法7.31理解爸爸妈妈的心意2爸爸妈妈对你唠叨时你会怎样做(9)8.1夸夸我家的好邻居1

14、、感受并认识邻里间的交流、交往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性。2、知道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一些常识或基本要求。3、对邻里交往中的行为是否文明有一定的辨别能力。4、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对自己的家居环境有责任感,爱护家庭周边环境。要从平常的小事中体验到邻里关系对人的普遍影响。注意不同的居住环境,邻里关系的侧重点不同。时刻提醒学生树立团结、互助、谦让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北京的居住环境千差万别,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2邻里相处的学问8.3你怎样为邻里添欢乐(10)9.1有同学的好处1、 使同学懂得和自己在同一学校学习的伙伴,才可称作是自己的“同学”。2、 感受同学之间的亲密和友爱之情,体会真情相待、互相理

15、解、讲信用的可贵。3、 学会关心、帮助、尊敬、理解,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同学之间互相关系、帮助、尊重、友爱以及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故事同学之间怎样做到言而有信9.21和同学之间的故事2怎样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9.3同学之间要言而有信才能更长久亲密(11)10.11自己眼中老师的形象1、 感受到校园中,老师和工作人员对我们的爱,知道学生为什么要爱老师。2、 从小懂得要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知道永远爱老师、尊敬老师是做人的应有的好品质,是我国的传统美德。3、 对老师有礼貌、关系老师、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4、 不忘老师的教育之恩。5、真诚感激老师的爱,学会向老师标的爱。向老师表达爱爱老师到永

16、远2为什么爱老师10.2向老师表达我们的爱10.31名人和先辈尊师的故事2自己尊师的事例(12)11.11夸夸我的班集体1、 使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懂得集体生活是民主平等的。2、 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荣誉感。3、 关系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遵守活动规则和纪律。我为集体做什么我为集体做什么2集体荣誉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得来的11.2我为集体做什么11.31集体活动真快乐2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13)12.1今昔对比,我们学校在发展1、 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成就,感受学校的变化和发展,产生自豪感,激发对学校的爱。2、 直到学校的组织机构,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17、。3、 直到学校的荣誉是靠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获得的,愿意为学校添光彩。我以学校为荣我以学校为荣12.2自己喜爱学校的景像12.31学校所获得的荣誉2为学校自豪(14)13.1村庄里方便人们生活的公共设施和标志1、 通过了解村庄的环境,使学生懂得生活环境和设施与人们的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农村的变化与发展,增进对于自己居住的村庄的情感2、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社会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促进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的提高3、 知道农村的一些基本特点,认识村庄里的各种设施,了解农村的环境,形成对农村的感性认识懂得生活环境和设施与人们的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农村的变化与发展,增进对于

18、自己居住的村庄的情感懂得生活环境和设施与人们的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农村的变化与发展,增进对于自己居住的村庄的情感13.2村庄里为全村人服务的机构13.3欣赏并画出村庄的美景(15)14.1寻找村庄里为我们服务的人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村庄里不同人的劳动,感受他们的劳动根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尊重并珍惜它们的劳动成果2、 通过学生观察、了解、访问身边的村子里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3、 了解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并感谢他们通过观察村庄里不同人的劳动,感受他们的劳动根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尊重并珍惜它们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14.2为我们服务的人怎样为我们服务14.3应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16)15.1远亲不如近邻1、 通过对自己所住村子的所见所闻,感受村子里人和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和谐关系2、 通过调查访问,感知农村人的爱心、热情和朴实的性格3、 培养学生观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4、 使学生明白,要构建和谐农村需全体村民的积极参与、通过对自己所住村子的所见所闻,感受村子里人和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和谐关系2、感知农村人的爱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