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新基础教育”扎根性研究新三年发展规划_第1页
语文组“新基础教育”扎根性研究新三年发展规划_第2页
语文组“新基础教育”扎根性研究新三年发展规划_第3页
语文组“新基础教育”扎根性研究新三年发展规划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组“新基础教育”扎根性研究新三年发展规划一、教研组情况分析1 .教研组的发展分析:随着我校“新基础教育”研究迈上了新台阶,我组教师在华师大专家 组的帮助下,在李正涛老师、吴玉茹老师、单云德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教 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被“新基础教育”价值观和研究精神激烈着。随着“重心下移”的教研活动策划和建设,我们经历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教研组努力在“学习型、研究型、共享型教研制度” 的形成和建设上下功夫。每一位成员敢于实践不怕出错(目的是改进),真实研 讨,真实反馈。2 .教研组成员发展分析:本组共有10名语文教师,均为年轻女性教师,其中中级教师3名,组员 年龄结构比

2、较年轻,乐于接受新理念,尝试新实践,逐步的对新基础教育理念 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表面到内部的过程。梯队建设情况分析姓名梯队情况情况分析韩敏第一梯队能主动地进行新基础教育的语文课堂研 究,能协调好组内的事务性工作,有教强 的研究能力,在组内能起到辐射与引领的 作用。张莹 罗力第二梯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比较有经验的语 文教师,尤其是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 计出灵活、新颖的教学活动。在新基础的 语文教学研究上有了较大的进步肖林风吴彦敏 狄晓芳张年土 朱志花张雪姣第三梯队能自己独立备课,掌握基本的课堂教学技 巧。能积极参与“新基础教育”的实践和 研究,善于思考,勤于练笔,勇于向困难 挑战,具有

3、迎难而上的品质吴佳妮第四梯队能掌握新基础教语文教学的基本框架,在 家休产假。3、优势第一梯队课堂有了开放、资源、 互动、 拓展的能力,面对开放后众多的资源如何“收”的有层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实践与体会,教学设计关注课堂中的时空安排、重心下移,设有动态生成的可能和时空,能有意识的对自己成长的阶段特征,包括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障碍和节点进行反思。第二梯队乐于接受新理念,尝试新实践,积极投入“新基础”教育研究,勇于承担一次次的实践研讨课的任务, 在不断的研究中尝试着改变和提升, “ 研究教材,学情分析” 、 “开放教学” “重心下移”的意识不断加强,能设计师生积极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能清晰自己发展变化

4、的过程。第三梯队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踏实,有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情,能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尝试研究, 能按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要求, 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形式,对教学中的问题诊断大致清楚。4、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组内年轻教师比较多, 所以还谈不上提高科研能力, 当务之急是提高他们整体解读教材的能力。单元结构课时划分不清晰,随意性较强。教时与教时之间的前沿后续不明确。分教时的目标制定还不全面,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制定有问题。( 2)教研组内60%的教师,理论的学习还比较被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阻碍实验推进。尤其对部分的理论学习还不够到位,不够深刻,不够灵活,更不用说指导实践了。(3) 研究进程显得缓

5、慢。在研究的过程中,不知如何有效合理地重组教材,于是我们的实践只能停留在模仿再模仿,学习再学习上。(4) 缺乏拓展到其它领域的能力,老师们对目标的理解比较狭隘,仍跳不出教材的框架、固有思维的影响,对学生估计也不够到位。(5) 教研组成员的学科素养、 教学智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专题研究的深入,教研组成员能主动发现问题,但对发现的问题还需在实践与磨练中不断解决。核心过程的推进能力很缺乏,过程中的重心下移往往还不够到位。(6) 研究成果积累不够。虽然我们重视搜集精品课例,但做的还很不到位。 如整理得不够齐全, 尤其是视频资料更少, 造成了老师学习材料的单一性。还有对专题研究的成果提炼意识不强,

6、教师外出学习后的自主内化、实践汇报不够。二、教研组目标1、总目标:(1)打造一支团结协作、个性鲜明、以自我更新为取向的具体“新基础教育” 研究型教师团队。(2)培养主动思维、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 生群体。(3)教研组文化定位:博览群书,合作竞争,教学相长,为“学”为“人”2、分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调整准备阶段(1)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纲要,进一步系统对“新基础 教育”语文教学理论进行梳理与理解。(2)进一步反思和剖析本教研组的运做现状和学科教学现状,进一步认识 教研组的功能定位,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文化氛围(3)进一步解

7、读教师现状,形成研究梯队,提出研究目标。(4)加大教研组的校本培训工作,有效利用名师平台,组织全组老师向单 云德老师认真学习。第二阶段(2013年8月-2014年7月),全面实施阶段(1)进一步深入学习“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成果,通过新基础教育论 “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纲要等理论的学习,让“真实、平实、扎实、 充实、丰实”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与实践的追求。(2)完善语文教研组工作、教研制度。(3)以课堂教学设计为切入口,日常化进行学科教学内容整体性的重组 与加工,按“长程两段”的要求指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整体策划能力。(4)研讨课活动重视“前移后续、人人参与”。课前讨论与课后重建落到 实处。研

8、讨课采用录象形式,有效进行各种课型的“有向开发 -交互反馈- 集聚生成”实践研究。(5)教师形成日常化研究和自觉反思的习惯,积累个案。第三阶段(2014年8月-2015年7月)总结反思阶段根据新基础学习研究的情况,结合每学期的小结,做好各种课型研究的资料积累和总结。三、建设措施第一阶段( 2012 年 9 月 2013 年 7 月)调整准备阶段措施:分层要求,注重多元的理论学习第一、 二梯队教师: 文本资料学习。 充分利用组内两位青年教师参与区青年教师读书班的机会, 调动组员博览群书, 继续认真系统学习 新基础教育论 、“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利用两周一次的校内新基础研讨活动举行

9、学习沙龙,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结合月考工作,撰写读书笔记,促进增强用“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同时,积极参加新基础生态区的系列活动和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充分利用专家组理论引领和共同体的信息交流。第三、 四梯队教师: 精品案例与专家指导材料学习。 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 生态区学校骨干教师体会, 引导老师逐步清晰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根据教学进度学习资料库中所整理的精品课教学课例,逐步学会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同样结合月考工作,撰写读书笔记。第二阶段( 2013 年 8 月 2014 年 7 月)全面实施阶段措施:重心下移,多层互动,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各备课组研讨

10、专题确定后,理论学习材料由每个备课组自主申报,要求选一名实验教师进行导读,并制作好PPE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剖析使教师清晰“新基础教育”理念所在。接着上课评课,由承办的备课组指定教师进行研讨课活动 (必须有助于第一、 二梯队教师与第三、 四梯队教师间的互动) , 根据 “ 教研组新基础研讨听课记录表” , 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进行深度剖析。评课每次都有主评人,并且要求做到有理论支撑,有独特视角,有互动提升;不面面俱到,不作“平面移动” 。最后为重建反思阶段。要求备课组其他成员及时进行反思重建,全组每位教师再进行反思交流。各梯队教师间增强互动,推行“随堂课”、提倡 “邀请课” ,积极开

11、展备课组内的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中心组听课等活动, 发挥第一梯队教师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着力打造第二梯队教师,逐步发展第三、四梯队教师,给其他梯队教师创设更多在课堂教学中研讨锤炼的机会,从而建立起一支呈阶梯型分布、又不断由下向上攀升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第三阶段( 2014 年 8 月 2015 年 7 月)总结反思阶段措施:积累资料,建立优秀教学资料库;立足日常, 完善学科制度建设建立文本资料库。除了关注收集新基础生态区学校间的精品案例和专家点评意见与讲座,教研组研究课案例与反思外,鼓励教师把自己平时设计优秀的教学案例也收集起来, 供全体老师共享。 避免

12、只有本校教师自己钻研上课,实践质量不够高的状态。同时,收集整理每次新基础研讨活动的听课记录、反思,及时反馈,不断提升。建立精品视频库,每位上课教师的课堂实录收集整理,充实资源库供 老师学习、借鉴和交流。加强常规管理制度; 要求每次在教研组研讨之前, 先借助备课组资源,在备课组内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深入解读教材,分析学生的前在和潜在状态,从而找准新知的生长点和教学的着力点,对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有总体的宏观认识。并将研讨课的内容及研讨的主题告知参加其他教师们,使其他研讨的教师也有一个思考研究的时间;听课教师听课前要熟悉教材,从“问题”切入,带着问题听课。研究过程不搞形式主义,以专题研究为抓手,以 “问题”解决为起点, 真实、 扎实进行课堂实践。 在研讨课后,A、 重视反思,首先是自己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是自己找问题、自己找亮点。然后是集体诊断,或在听取专家点评之后进行的反思,它包括对专家点评的新思想、新观点的吸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新认识,与第一次反思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