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洋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青岛韩家民俗村的调研吴梦 葛安琪 李秀凯 周博南 宋明飞(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 海洋民俗文化是指渔民在生产、 生活过程中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 它不仅包括海上生产民俗, 还包含与海上生活相关的礼仪规范、 饮食服饰、 节日庆典以及渔民信仰等诸多方面。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部分传统海洋民俗文化正在逐步走向消亡, 还有部分海洋民俗文化通过一些保护与开发方式得以传承发展。 本文在文献调查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 选取青岛韩家民俗村的海洋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 从调查当地居民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的角度入手, 分析影响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的相关因素
2、, 概述当地海洋民俗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形式与内容所发生的变化, 总结当地在海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关键词: 海洋民俗文化 传承 发展 韩家民俗村一、前言(一)研究背景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蓝色文化作为重要的支撑因素也日益受到重视, 而海洋民俗文化对蓝色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海洋民俗文化是人们从事现代生活的人文历史参照, 在促进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蓝色文化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有助于海洋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高。韩家民俗村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后韩北社区, 该地区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的胶州湾“渔、盐、耕、读”文明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
3、俗文化。韩氏诸姓自明朝初年自滇迁鲁,以军户身份落户韩家村,借助胶州湾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产发展,根据当地的人文资源和环境特色,自明朝中期陆续在村中修建了关帝庙、土地庙、郎君庙、娘娘庙、三官庙、韩氏祠堂、刘氏祠堂等,民国初年还修建了天主教堂,形成了儒教、道教、天主教等多种文化并存的局面,并孕育了独特的胶东古民俗文化风情。(二)研究目的本研究选择青岛韩家民俗村为例进行调查研究, 以期了解当地海洋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 包括哪些海洋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 哪些逐渐消失, 哪些在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同时掌握当地居民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现状, 总结出当地在海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
4、和不足, 提出可行性建议, 并将有关问题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 为青岛建设蓝色文化、提高海洋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三)研究假设本研究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试图了解韩家民俗村海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现状, 把握韩家民俗村居民的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状况, 总结出当地在海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本研究提出了四点假设:(1)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在性别、年龄、居住时间方面存在差异;(2)影响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的因素来自诸多方面,但其中有几个主要因素;(3)推动当地海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因素来自诸多方面,但其中有几个主要因素;(4)在当地海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
5、,部分海洋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部分海 洋民俗文化逐渐消失,部分海洋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四)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国内学术界关于海洋民俗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增加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本研究试图进一步扩大海洋民俗文化的研究对象范围,加深对海洋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可以为海洋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措施提供理论支持。2、实践意义海洋民俗文化是蓝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海洋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很强 的现实意义。青岛海洋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如何传承和发展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提高海洋文化软实力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渔盐古镇的韩家村,拥有古渔
6、场、古盐场等众多历史遗迹,是中国渔盐文化的发祥地。通过调查宣传,能够使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当地居民更加认识到海洋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二、研究综述(一)关于海洋民俗文化的研究现状由于地区性的海洋民俗文化研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专门研究者较少,对地区性海洋民俗文化的研究进行专门探讨的文章还不多。在国内主要的民俗学刊物上, 学者对于地区性海洋民俗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地区性海洋习俗文化的考察和整理;二是对地区性海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具体来说,对于地区性海洋民俗文化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沿海地区祈风与祭海习俗的研究。王荣国在明清时期海神信仰与海洋渔业的关系
7、一文中认为渔民的海神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即平安捕鱼、多捕鱼、捕好鱼,这是 渔民海神信仰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海神祭祀活动只能消除渔民的紧张心理,获得心灵上的宽慰,从而增强漂泊于大海的信心与勇气,去追求海洋渔业的经济利益。叶涛发表山东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较为系统全面地整理分析了山东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其二是对妈祖的研究。 这方面的文章为数较多,但大都从民俗学、 历史学的角度进行探讨。金涛的珠泅列岛古庙宇及岛神信仰是基于作者在这一带从事民俗学田野调查,从民王荣国.明清时期海神信仰与海洋渔业的关系J.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叶涛.山东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
8、J.海洋文化研究,2002,(2)俗学的角度阐述了噪泅列岛地区中各岛的观音、龙神、天后、关帝等海洋神灵信仰。山曼在山东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之比较一文中对山东内陆与沿海特别是渔村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山东民间文化确有内陆与海洋之分,海洋较内陆为开放与活跃,但海洋文化的根还在内陆,在许多方面,海洋文化只能是内陆文化的派生物。由曲金良主编的海洋文化概论中第七章概论了 “海洋与人类文明”、“海洋民俗生活”、“海洋风情与海洋旅游”、“海洋信仰”等内容。其三是对地区渔民习俗的考察、整理、分析。陈有清发表黄海渔民习俗成因,从屈从于大自然的威力、祈求生产丰收、适应海上生产的要求和嘲弄渔霸船主自我娱乐等四
9、个 方面系统分析了黄海地区的渔民习俗的成因。马咏梅于1993年发表了山东沿海的海神崇拜,阐述了山东沿海地区渔民的龙王、天后、秦始皇、藤将军等海神信仰的情况。周星 在海洋民俗与中国的海洋民俗研究中分析了海洋民俗的发生发展以及中国的海洋民俗研究历程。叶涛在山东民俗论纲 中认为山东东部沿海地区,以渔民习俗和外出经商的习 俗为特色。渔民以日照、荣成、蓬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何旭,林红发表渔俗文化浅论,以浙东沿海地区为切入点并结合“中国开渔节”实例,对渔俗文化的生成、发展 及其开发利用作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了浙江地区的渔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二)海洋文化的含义关于海洋文化的概念,在我国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
10、界定。曲金良指出:“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 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 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由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 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毛海莹认为,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由海洋而创造出的物质的、 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文明生活内涵的总和。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海洋文化的含义各有独特理解,但是基本倾向于将“海洋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受海洋影响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三)民俗文化的含义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
11、博厄斯认为,民俗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的民俗就 是这个民族的自传体民族志。徐杰舜认为,民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鲜明的金涛.喋泅列岛古庙宇及岛神信仰J.民间文学论坛,1990,(2)山曼.山东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之比较J.民间文学论坛,1989,(5)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陈有清.黄海渔民习俗成因J.民俗研究,1988,(2)马咏梅.山东沿海的海神崇拜J.民俗研究,1993,(4)周星.海洋民俗与中国的海洋民俗研究J.海洋文化研究,2002,(2)叶涛.山东民俗论纲J.山东社会科学,2000,(3)何旭,林红.渔俗文化浅论J.宁波经济,2005,
12、(5)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毛海莹.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海洋民俗传承与保护一一以浙江宁波象山县浦渔港为例J.文化遗产,2011,(2)时代特征和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的绚丽亮点,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陈启新认为民俗文化的范围应该包括三大方面,即已经消失了或只见于文献记载 与口头传说的民俗;历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民俗,也就是仍然流行在现实生活中但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的习俗;现实生活中新产生的民俗,其中包括被主体文化吸收的外来民俗。(四)海洋民俗文化的含义苏勇军认为,海洋民俗文化是指沿海区域人们在从事海洋活动或海洋性社会活动中产生 的海洋民俗风
13、情,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既包括如血缘组织、 地缘组织等海洋社会组织民俗,又包括如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等的海洋社会制度民俗。笔者认为,海洋民俗文化应主要包括个方面:其一是渔民祭祀习俗,“祭海”是沿海地区的渔民在出海时祈求神祗保佑的典祭活动。“祭海”习俗作为一种海洋民俗文化,是由渔民自发形成的一种信仰、崇拜, 它代表着当地的历史背景、地理风貌、社会形态以及渔民的心理素 质;其二是渔民生产生活习俗,主要包括渔家禁忌和渔家行规等;其三是渔民节日、庆典习俗,主要包括婚嫁礼仪和节日礼仪。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本研究抽取韩家民俗村 21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 210份,
14、回U问卷210份,其 中有效问卷204份,回U率为97.14%,除去无效问卷(没有全部答完的问卷) 4份后,有效回 收率为95.24%。其中男性101人,女性99人;18岁以下3人,1940岁79人,41 60岁47人, 60岁以上71人。被试详细情况见表 4-1、表4-2和表4-3。表4-1被试性别、年龄分布情况18岁以下19-40 岁!41-60 岁60岁以上合计男3421343101女037342899合计37947712004-2被试性别、在本地居住时间分布情况5年以下6-15 年16-25 年25年以上合计男1561961101女1810165599合计331635116200表4-
15、3被试年龄、在本地居住时间分布情况徐杰舜.评陈华文等著浙江民俗史J.文化遗产,2011,(2)陈启新.民俗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苏勇军.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J.海洋信息,2008,(4)5年以下6-15 年16-25 年25年以上18岁以下3000319-40 岁151025297941-60 岁937284760岁以上6335971331635116200(二)问卷编制本研究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填写指导语,第二部分由人口统计学资料组成,主要从性别、年龄、居住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查,第三部分是问题部分,大部分问题 涉及到海洋
16、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的维度,此外还有几个旨在了解海洋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状况的开放性题目。问卷主要调查当地居民对海洋民俗文化重要性的认知、对传承与发展海洋民俗文化的态度和行动意愿,这也是我们问卷设计时涉及到的三个维度。为了研究方便,本研究依据问卷相关问题得分情况将被调查者分为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 识较差组、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组、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组。(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查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报刊以及专业论文,了解海洋民俗文化传 承与发展现状,对海洋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现状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2、实地观察法:本研究以当地民俗展览馆、海中园广场、仿古商业一条街、古钓鱼台 建筑群、居
17、民生活区等地点为观察对象,调查当地的地理环境、建筑、仪式、节日、庆典、 生活等的概况。3、访谈法:本研究通过走进韩家民俗村走访当地居民家庭,调查海洋民俗文化在当地 的传承与发展状况。 重点了解哪些海洋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哪些逐渐流失,哪些内涵跟过去相比有所变化等。4、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填表前向受试者说明调查目 的及填写要求,并强调对受试者资料的保密;为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提高调查表的可信度, 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问卷主要调查他们对海洋民俗文化重要性的认知、对传承与发展海洋民俗文化的态度和行动意愿,这也是我们问卷设计时涉及到的三个维度。(四)研究程序本研究调查小
18、组由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2010级和2011级本科生组成,调查时间分别为2012年8月至2012年10月、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主要的研究程序如下:1、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假设和研究对象。2、编制初测问卷;3、选取被调查者进行初测;4、对初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初测问卷进行修改;5、选取大量被调查者进行正式调查,将调查问卷发放给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填 写调查问卷的要求,问卷采用自评法,即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6、将回收的问卷进行编码并输入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7、撰写调查报告。(五)研究工具本研究根据调查问卷
19、涉及的几个方面,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掌握并分析韩家民俗村当地居民海洋文化意识的基本情况,一般资料分析采用描述一 2统计、X检验、t检验等方法。四、研究结果(一)问卷得分基本情况1、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的总体状况由表5-1可知,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者(总分介于 13至21分)共有56人,占全体 人数28%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者 (总分介于22至29分)共有109人,占全体人数54.5 % ; 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者(总分在 30分以上)共有35人,占总人数17.5%。表5-1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总体情况表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海洋民俗文化保
20、护意识较差5628.028.028.0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10954.554.582.5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3517.517.5100.0合计200100.0100.02、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的性别分析由表5-2可知,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组中男性的人数比例为25.7%,女性的人数比例为9.1%,说明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组中男性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人数比例;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组中男性的人数比例为52.5%,女性的人数比例为56.6%,说明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组中女性人数比例略高于男性人数比例;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组中男性的人数比例为21.8%,女性的人数比
21、例为34.3%,说明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组中女性人数比例高于男性人数比例。表5-2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的性别比较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合计男人数225326101性别中的百分比21.8%52.5%25.7%100.0%总数的百分比11.0%26.5%13.0%50.5%女人数3456999性别中的百分比34.3%56.6%9.1%100.0%总数的百分比17.0%28.0%4.5%49.5%合计人数5610935200性别中的百分比28.0%54.5%17.5%100.0%总数的百分比28.0%54.5%17.5%100.0%3、海洋民俗
22、文化保护意识的年龄分析由表5-3可知,18岁以下的被调查者全部分布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组中;在 1940岁的年龄段,32.9%的被调查者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40.5%的被调查者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26.6%的被调查者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在4160岁的年龄段,51.1%的被调查者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42.6%的被调查者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6.4%的被调查者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8.5%的被调查者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76.1%的被调查者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15.5%的被调查者海洋民俗保护意识较强。由此可以看出,在海洋民俗文化
23、保护意识较差组中1940岁和41 60岁的被调查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被试;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组中6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被试;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组中19- 40岁的被调查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被试。表5-3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的年龄比较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合计18岁以下计数0303年龄中的百分比.0%100.0%.0%100.0%总数的百分比.0%1.5%.0%1.5%19-40 岁计数26322179年龄中的百分比32.9%40.5%26.6%100.0%总数的百分比13.0%16.0%1
24、0.5%39.5%41-60 岁计数2420347年龄中的百分比51.1%42.6%6.4%100.0%总数的百分比12.0%10.0%1.5%23.5%60计数6541171年龄中的百分比8.5%76.1%15.5%100.0%总数的百分比3.0%27.0%5.5%35.5%合计计数5610935200年龄中的百分比28.0%54.5%17.5%100.0%总数的百分比28.0%54.5%17.5%100.0%4、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与居住时间分析由表5-4可知,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组中居住时间在即以下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最高,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组中居住时间在25年以上的被调查者
25、所占比例最高,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组中居住时间在25年以上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最高。表5-4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与居住时间分析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海洋民俗文化 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保护意识较强5年以计数1510833下在本地居住时间中的百分比45.5%30.3%24.2%100.0%总数的百分比7.5%5.0%4.0%16.5%6-15计数70916年在本地居住时间中的百分比43.8%.0%56.3%100.0%总数的百分比3.5%.0%4.5%8.0%16-25计数329335年在本地居住时间中的百分比8.6%82.9%8.6%100.0%总数的百分比1.5%14.5%1.5%1
26、7.5%25年计数317015116以上在本地居住时间中的百分比26.7%60.3%12.9%100.0%总数的百分比15.5%35.0%7.5%58.0%合计计数5610935200在本地居住时间中的百分比28.0%54.5%17.5%100.0%28.0%54.5%17.5%100.0%(二)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组、一般组和较强组的比较分析1、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组、一般组和较强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由表5-5可知,在性别、年龄、居住时间三个因素中,如果仅考虑单个因素的影响,所得F统计量的观测值分别为5.673、7.483、8.564,对应的概率P-值分别为0.004、0.001、0.
27、000 ,均小于0.05 ,因此应该拒绝原假设,认为性别、年龄、居住时间三个因素皆对海洋 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产生了显著影响。表5-5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组、一般组和较强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性别组间2.72321.3615.673.004组内47.272197.240总数49.995199年龄组间11.36925.6847.483.001组内149.651197.760总数161.020199在本地居住时间组间20.656210.3288.564.000组内237.5641971.206总数258.220199(三)相关变量分析1、问卷相关问题总得分的相关变量分析由表5-6
28、可知,相关问题总得分与性别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215,说明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 PT1 =0.002 < 0.05 ,因此当显著性水平 ”为0.05或0.01 时,应拒绝相关系数检验的原假设,认为相关问题总得分与性别之间不是零相关的。表5-6相关问题总得分的相关变量分析(1)分组后的总得分性别Spearman的rho分组后的总得分相关系数1.000*-.215Sig.(双侧).002N200200性别相关系数*-.2151.000Sig.(双侧).002.N200200*.在置信度(双测)为 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由表5-7可知,相关问题总得分与年龄的简
29、单相关系数为0.071 ,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关系,其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彳1=0.315 > 0.05 ,因此当显著性水平 a为0.05或0.01时,应接受相关系数检验的原假设,认为两者总体是零相关的;相关问题总得分与在本地居住时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003 ,说明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关系,其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彳1=0.968 > 0.05 ,因此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或0.01时,应接受相关系数检验的原假设,认为两者总体是零相关的。表5-7相关问题总得分的相关变量分析(2)分组后的总得分年龄在本地居住时间分组后的总得分Pearson相关性1.071-.003显著性
30、(双侧).315.968N200200200年龄Pearson相关性.0711*.340显著性(双侧).315.000N200200200在本地居住时间Pearson相关性-.003*.3401显著性(双侧).968.000N200200200*.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四)对海洋民俗文化整体认识的结果分析1、对海洋民俗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由表5-8可知,在对海洋民俗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上,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海洋民俗节日和庆典、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属于海洋民俗文化,其次分别是海洋民俗建筑、宗教神灵或信仰,只有小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千古流传的神圣仪式、海洋民俗手工艺品属于海洋民俗文化。一方面说明
31、当地海洋民俗文化的形式主要通过海洋民俗节日、神话传说来体现,另一方面说明当地居民对海洋民俗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尚不完善。表5-8对海洋民俗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分析计数百分比个案白分比海洋民俗建筑8514.2%42.5%海洋民俗节日和庆典17128.5%85.5%海洋民俗手工艺品589.7%29.0%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12120.2%60.5%千古流传的神圣仪式6210.4%31.0%宗教或神灵信仰9315.5%46.5%其他91.5%4.5%总计599100.0%299.5%2、了解海洋民俗文化的途径分析由表5-9可知,绝大部分被调查者是通过长辈讲述故事和推荐的方式了解海洋民俗文化, 其次分别是政
32、府宣传、媒体报刊,极小部分被调查者是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了解海洋民俗文 化。一方面说明当地海洋民俗文化的代际传承状况比较好,另一方面说明政府、学校、媒体应该加强对当地海洋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表5-9 了解海洋民俗文化的途径分析计数百分比个案白分比长辈讲述的故事和推荐16054.6%80.0%政府宣传5017.1%25.0%学校教育289.6%14.0%媒体报刊的介绍4214.3%21.0%其他134.4%6.5%总计293100.0%146.5%3、海洋民俗文化得以传承的原因分析由表5-10可知,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海洋民俗文化得以传承的原因是其自身具有历史价 值、经济价值,其次分别是其具有教育价
33、值、能够与时俱进。一方面说明当地居民已经意识 到海洋民俗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说明当地居民对海洋民俗文化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表5-10海洋民俗文化得以传承的原因分析计数百分比个案白分比祖宗遗留,后历史价值13333.3%66.5%发展旅游业,有经济价值12731.8%63.5%蕴藏深厚文化,有文化教育价值9022.6%45.0%与现代文明相交融,符合了时代潮流4611.5%23.0%其他3.8%1.5%总计399100.0%199.5%4、海洋民俗文化衰落乃至消失的原因由表5-11可知,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海洋民俗文化衰落乃至消失的原因是年青一代对海 洋民俗文化不够重视
34、,其次分别是渔业资源枯竭、缺乏政府支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 突、地理环境变迁以及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第一,说明当地海洋民俗文化缺乏继承者和发扬者,年轻一代逐渐丧失对当地海洋民俗文化的兴趣;第二,说明随着渔业资源逐步枯竭,海 洋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第三,说明政府作为海洋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要主体之一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表5-11海洋民俗文化衰落乃至消失的原因分析计数百分比个案白分比缺乏政府支持,民间无力举行民俗活动5716.3%28.5%年青一代对民俗文化不重视11332.3%56.5%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冲突,逐渐被淘汰5315.1%26.5%渔盐资源枯竭导致渔民改变发展方向,遗弃旧业60
35、17.1%30.0%地理环境变迁以及文化自身发展规律使然5214.9%26.0%其他154.3%7.5%总计350100.0%175.0%5、传承发展海洋民俗文化的方式分析由表5-12可知,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传承发展海洋民俗文化的方式是旅游开发,其次是家庭教育,再次分别是学校教授、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社会推广。一方面说明当地海洋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方式得到了大部分当地居民的支持,另一方面说明当地居民比较认可家庭教育这种海洋民俗文化传承方式。表5-12传承发展海洋民俗文化的方式分析N百分比个案白分比家庭教育12822.0%64.0%学校教授8314.3%41.5%旅游开发15426.5%77.0%
36、媒体宣传6711.5%33.5%政府支持8113.9%40.5%社会推广6210.7%31.0%其他61.0%3.0%581100.0%290.5%6、海洋民俗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分析由表5-13可知,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本地居民、企业家在海洋民俗文化传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次分别是政府机构、民俗专家、来往游客。第一,说明当地居民对于自身作 为海洋民俗文化保护主体的角色认同感比较强;第二,说明当地企业家投资建立民俗村以保护海洋民俗文化的举措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第三,说明政府、民俗专家、来往游客在海洋民俗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地位并不突出。表5-13海洋民俗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分析N百分比个
37、案白分比政府机构7119.5%35.5%本地居民12333.7%61.5%企业家10729.3%53.5%民俗专家318.5%15.5%来往游客308.2%15.0%其他3.8%1.5%总计365100.0%182.5%7、当地海洋民俗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由表5-14可知,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当地海洋民俗文化得以发展的原因是商业活动开发,其次分别是文化本身的吸引力、 政府政策支持、年青一代的推动。 一方面说明旅游开发 对当地海洋民俗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说明政府、 年青一代作为文化发展的主 体其在海洋民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显著。表5-14当地海洋民俗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N百分比个
38、案白分比文化本身具有吸引力8532.9%43.8%商业活动开发10841.9%55.7%政府政策支持4718.2%24.2%年青一代奋发图强187.0%9.3%258100.0%133.0%(五)当地海洋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海洋民俗文化中部分事象正在丧失他们在现代社会 中的功能,部分事象仍然在广泛流传, 也有部分海洋民俗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形 式和内涵。1、祭海习俗的发展与演变。以前沿海渔村渔民每年都要到自己所信仰的海神庙祭祀,祈求海神保佑渔民外出打渔一帆风顺、鱼虾满仓。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渔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祭海不再是一种迷信的祭典活动,
39、而是作为一种风俗沿袭至今。祭海的形式、内容也由单纯的祭神变成了欢送渔民出海、预祝渔业丰收的盛大节日。由此可见,传统的祭海民俗随着社会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不仅蕴含着祭神求平安的原始意味,更体现了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宏伟心愿。2、赶海习俗的发展与演变。传统赶海习俗目的在于获得海鲜,赶海工具主要有剔子、蜘钩、蝠钩、蟹耙、拖网、竹篓等。而如今由于传统的赶海习俗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已经 逐渐被开发成以赶海拾贝为主题的特色赶海观海旅游。 由此可见, 赶海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获取食物,还是体验渔家风情的休闲娱乐方式。3、渔家禁忌的传承。由于过去生产力的不发达,渔民在海上抗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渔民的语言和行
40、动中有很多禁忌, 有些禁忌一直流传至今。 比如搬动物品时绝对不能说 “翻过来” 或者 “倒过来” , 而应该说 “调过来”、 “调个墙”、 “正过来”, 吃鱼的时候也不能说 “翻过来” ,而应该说“转过来” ,这是因为渔民认为“翻”字有翻船之嫌。包好的饺子准备下锅时不能说“下饺子”而应该说“煮饺子” ,因为“下”有沉入大海之嫌,对渔民来说很不吉利。由此可见,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 生活方式的扩展,许多渔民已经不再从事传统渔业生产活动, 但是这些渔家禁忌仍然得到广泛流传, 其中所蕴含的期盼平安与丰收的心理不仅留存于海洋渔业生产活动中,而且已经渗透到当地渔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五、结论(一) 海洋民俗文
41、化保护意识在性别、年龄、 居住时间方面存在差异。 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组中男性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人数比例, 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组中女性人数比例略高于男性人数比例, 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组中女性人数比例高于男性人数比例;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组中 19-40 岁和 41-60 岁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最高, 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组中 6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最高, 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组中 19-40 岁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最高;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差组中居住时间在5年以下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最高,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一般组中居住时间在25年以上的被调查者
42、所占比例最高,在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较强组中居住时间在25年以上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最高。(二)影响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的因素来自诸多方面,其中性别、年龄、居住时间、对海洋民俗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以及对自己作为海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体认同是影响海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的主要因素。(3) 推动当地海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因素来自诸多方面, 其中代际传承、 旅游开发是促进海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4) 传统的海洋民俗文化中部分事象正在丧失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 部分事象仍然在广泛流传,也有部分海洋民俗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六、海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不足以及对策(一)海
43、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不足1、扶持海洋民俗文化产业的政策尚不完善尽管蓝色半岛经济区的计划提出已久, 当地政府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配套政策, 海洋民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 税收、 外贸、信贷等方面的政策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现行的政策法规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具体性及适用性差。2、基础配套设施尚不健全目前韩家村民俗村的交通网络不完善, 只有一路公交车通行; 同时也缺乏便利的交通指 示韩家民俗村周围的住宿场所数量少, 条件相对较差, 因此很难留住旅游者; 餐饮业尤其缺乏中档水平的饭店,无法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3、韩家民俗村结合了道教、佛教、孔教的精神内涵,宗教氛围过于浓厚,韩家民俗村过多地将古代众多
44、的宗教信仰、 神话传说糅合到了自己的文化中, 从而冲淡了其自身作为海洋民俗文化的特色,没有将自身的优势展现出来。4、韩家民俗村的整个运作都主要依靠韩平德一人的不断注资,在效益未能迅速呈现的情况下必然无法保证良性发展; 企业规模弱小, 综合竞争力不强, 也会造成海洋民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二)海洋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对策1、充分利用良好的时代背景和政策优势, 深入开发海洋文化资源充分借助发展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机遇, 利用好山东省的七大优惠政策。 加大对海洋民俗文化的教育和宣传, 不仅要让当地百姓了解, 还要让它在其他地区广为宣传。 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合理调整海洋文化的产
45、业结构。2、突出海洋文化特色, 打造海洋文化品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要深入挖掘山东半岛海洋文化的精髓 , 并且通过创新来赋予它新的时代特征和意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 而要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就需要有一批形成规模、 具有竞争力并拥有创新理念的海洋文化企业。 同时企业不仅要重视产业形式多元化, 摒弃文化中的过时成分,用健康的参与性、娱乐性来吸引消费者,更要加快自身海洋文化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是创新进步的最大保障。 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战略优势,也利于民俗文化产业长远发展。3、合理保护和开发海洋文化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要在
46、合理保护海洋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 , 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和自身海洋文化资源的特色, 使二者有机结合。 而非盲目、 过的商业化。 合理保护和开发海洋文化资源,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 摒弃那种以牺牲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盲目开发利用 , 强化海洋文化资源保护力度, 坚持社会、 文化、 经济、 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 王荣国 . 明清时期海神信仰与海洋渔业的关系 J. 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 叶涛 . 山东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J. 海洋文化研究,2002,(2)3 金涛 . 嵘泅列岛古庙宇及岛神信仰 J. 民间文学论坛 ,1990,(2)4 山曼 . 山
47、东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之比较J. 民间文学论坛,1989,(5)5 曲金良 . 海洋文化概论M. 青岛 :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6 陈有清 . 黄海渔民习俗成因 J. 民俗研究 ,1988,(2)7 马咏梅 . 山东沿海的海神崇拜J. 民俗研究 ,1993,(4)8 周星 . 海洋民俗与中国的海洋民俗研究J. 海洋文化研究,2002,(2)9 叶涛 . 山东民俗论纲J. 山东社会科学,2000,(3)10 何旭 , 林红 . 渔俗文化浅论 J. 宁波经济 ,2005,(5)11 毛海莹 .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海洋民俗传承与保护以浙江宁波象山县浦渔港为例J. 文化遗产 ,2011,(2)
48、12 徐杰舜 . 评陈华文等著浙江民俗史 J. 文化遗产 ,2011,(2)13 陈启新 . 民俗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14 苏勇军 .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J. 海洋信息 ,2008,(4)附录附录一:访谈提纲2012 年 8 月红岛街道办事处后韩社区村民委员会访谈提纲一、对当地海洋民俗文化的认知情况1、谈谈您所了解的韩家村的形成与发展历史。2、谈谈您所了解的韩家村的一些传统风俗习惯(如:郎君节、龙母节等) 。3、 谈谈您对村中民俗文化信仰的认识 (郎君庙、 龙母庙等的修建历史以及村民的信仰情况) 。4、韩家民俗村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5、年轻一代的民俗文化信仰情况。二、对当地民俗旅游业发展认知情况1、对当地民俗旅游业发展所持的态度(支持或反对) ,原因是什么?1、旅游业对村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村民收入、村民文化生活等)?2、旅游业对村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环境问题、拆迁问题等)?三、对旅游业给当地海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度房屋租赁安全责任合同
- 14 健康过冬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度快递站点承包合同转让书
- 新技术入股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第13课 多彩的数字世界 教学设计
-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学校书包采购合同范本
- 12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人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
- 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供餐餐具合同范本
- 骨科睡眠护理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复习策略讲座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硫橡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
-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答案精析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 粤剧中国汉族传统戏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传课件
- 202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 DBJ50-T-271-201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 (高清版)TDT 1090-2023 国土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
- 全新养猪代养协议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