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城的发展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_第1页
浅析大学城的发展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_第2页
浅析大学城的发展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_第3页
浅析大学城的发展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_第4页
浅析大学城的发展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述(一)大学城“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我国大学城的出现和兴起,是在知识经济、科教兴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教育产业化、 地方高校发展本身的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几大背景的共同推动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通常指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被称为“大学城” University Town 。大学城既具有城市的一般性,又有其独特特征。 1高素质人口密集区。大学城以人才为主导,聚集了大量高智力、高学历人群。 2第三产业比重大。大学城吸引了大量商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的聚集,甚至旅游业

2、。 3集聚效应明显。大学城对体育、餐饮、住所、商业等统一配置,统一服务的后勤社会化运作方式。 4具有特殊性。大学城吸引了各地的学者和学生,与所在地区的发展互相融合,成为大学、居民、企业混合的城镇。 5环境较好。大学城聚集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对环境污染较小。大学城聚集了假设干所大学,可以充分地发挥对城市,乃至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1 促进资源共享。首先,大学城有利于高校资源共享,如图书馆共享、教师互聘等。其次,校企互补,高校为企业提供技能培训,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时机。 2推进知识科技创新。大学城集聚了众多高校师生、企业科研人员以及先进的实验条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充分有利的条件。

3、3 产生集聚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及增长极经济效应。大学城对城市乃至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由集聚带来规模经济,出现区域增长极。 4 优化区域城市结构。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中心地带集聚效应减弱。大学城建设由城内城向边缘城、卫星城发展,缓解主城压力,优化区域结构。(二) 区域城市化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农村分散的人口、 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地进行空间上集聚而逐渐地转化为新型的城市经济要素以及已有城镇通过集聚和扩散作用自身发展并且带动周围地域转变为非农的城市经济要素的过程。是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集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 城镇规模扩大、 城镇产

4、业结构逐步升级的过程, 同时还伴随着城市物质文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的过程。地理学在研究中注重人地关系, 综合研究经济、 社会、 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在城市化研究中关注区域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变化和单个城市地域变化两个方面。大学城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中作用明显,我国在城市化建设中应更好地利用这种促进效应, 既发展了高等教育, 又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区域城市化具有两重性, 既有城市化的一般特征, 又具有其特殊性, 是一定地域空间内的城市化。 用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化理论相结合是解决特定范围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问题的一般方法, 不仅需要从一般城市化研究上着手, 也要从特定区域

5、上把握城市化发展, 从而采取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城市化模式。 事 实说明大学城发展在区域城市化中有重要作用。二 我国大学城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大学城的产生背景我国大学城的出现和兴起,是在知识经济、科教兴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产业化、 地方高校发展本身的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几大背景的共同推动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总的来说, 我国大学城产生的初衷是利用集约化的方式来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中高校对规模扩张的需要。(二)我国大学城的发展现状。大学城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其原因主要是:科教兴国大前提,高校扩招大背景,城市化加速大契机。与传统办学模式相比较,大学城具有" 社区管理政府化、教育资

6、源共享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 "等特色, 研究者普遍认为, 大学城建设有利于" 扩大高等教育供应, 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办学质量" ,它闯出了一条"集约化 " 发展之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带来了蓬勃生机。2. 我国大学城的空间布局(1)我国大学城的区域空间布局的区位因素,聚集关联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我们不难发现, 大学园区的分布也不是遍布所有地区, 而是具有聚集趋势, 集中分布于少数几个城市。 规划因素, 大学园区的建设如果不与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相协调,就难以在城市和区

7、域中发现并选择优越的区位, 难以充分依托现有的和规划中的区域和城市交通信息网络系统, 其结果, 必然是因先天不足而使发展受到限制。 地价因素, 高等院校拓展校区空间, 扩大办学规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担由于我国目前多数院校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因此在大学选址都要考虑地价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城市地位因素、 文化因素、 交 通信息因素等。(2) 我国大学城的空间布局模式, 大学城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城市社区,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一般都建立在城市中或城市周围地区。但由于其组成、规模、功能、高校层次、学科类型等不同以及其所依托城市的规模、用地条件、基础设施、结构及高等学校原有的空间布局等因素存在较

8、大的差异, 导致大学城及其所依托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城内城模式( 见图 1) 指位于所依托城市市区内部的大学城, 这类大学城往往是在原来市区高校布局比较集中的基础上, 再通过人为的规划建设而成。这类大学城可以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 高校集聚的基础、 浓郁的文化氛围、 高校与产业的紧密联系等, 通过新的规划 , 扩大学校规模以及增强高校与产业的结合。 其建设速度较快, 投资相对较少, 目前与城市的互动效果较佳。城市边缘区模式( 见图 2) 是指大学城建设在城市的边缘地区 , 它不仅可以利用城市边缘地区廉价的土地, 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城市人文精神 , 与城市中心的联

9、系较方便, 又可以利用城市中心的设施和服务。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大学城都属于这一类, 例如南京仙林大学城、无锡大学城、 深圳大学城、杭州下沙大学城、滨江大学城等。卫星城模式( 见图 3)指从地理空间上与其所依托的城市呈现独立关系的大学城 , 常常以大城市的卫星城的形式出现, 如上海松江大学城、 福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等。(图1城内城模式)(图2边缘城模式)(图3卫星城模式)(一)大学城对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机制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当规模过小时,生产的成本高而利润低;而规模扩大到一定范围,单位费用随之下降, 称规模经济。 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和大型

10、公共设施建设, 都会考虑规模效应。 大学城建设也不例外, 通过多所大学、 科研机构和企业聚集实现规模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区域城市化产生深远影响。根据经济学的原理, 当地理上的紧密接近能够产生外在利益时, 就出现了聚集经济效益, 表现为需求聚集和供应聚集两个方面。 多所大学、 科研机构以及高科技产业企业在大学城范围内聚集,就会产生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需求。大学城输出的不仅是物质产品, 更主要的是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以及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 空间上的接近、 地理上集中, 不但使得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还会引起激烈的竞争。如美国的硅谷、北京的中关村地区等。但是大学城的

11、聚集效应并不是大学城开发建设之初就可以显现出来的。增长极理论认为发达地区或增长极核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 发达地区资金、物资、能量、信息、人才等相对集中,发展也较快,当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劳动力、资金、技术、设备、信息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从发达地区向外扩散, 流向落后地区, 从而促进外围地区发展。 而大学城拥有资金、政策、高校等资源、科技等优势资源,不可防止的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极核。 科技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大学城是科技的摇篮, 这使大学城在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领导地位, 大学与企业合作, 为高新技术成果能够迅速商品化、产业化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当我国经济的

12、进一步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加大,大学城在区域发展中的极核作用凸显,成为区域发展的原动力。(二)大学城对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影响的表现1. 大学城影响区域人口结构的变化大学城是高层次人才聚积的地方, 我国大学城的发展, 迅速扩大了城市人才总量,提升城市的人口素质,改变城市的人口结构。随着高校扩招,大学师生总数占市区总人口的比率不断增加, 城市的人口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由于大学城大量师生聚集, 形成了一个巨大而稳定的消费群体, 这就必然吸引周边大量农业人口进城从事服务活动, 转化为非农人口, 使城市人口比例增高, 加快了区域城市化。2. 大学城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学城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

13、供稳定的人才资源, 这将强烈吸引力高新技术企业在大学城周边地区集聚, 由此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簇群, 并在大学城不断发展壮大, 形成生产力。 从大学城的功能来看, 大学城尤其是以研究型大学为核心的大学城, 其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功能与教学科研功能同等重要, 集产学研为一体。 凭借着大学城优越的科研条件以及良好的人居环境, 周围地区必然聚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从事高新技术的研究及科技成果的转化, 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在大学城内的科技研发区进行“孵化” 。而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受到大学城密集的高素质劳动力以及前沿科技研究的吸引, 在大学城的周边地区集聚, 由此 而构成高新技术产业的一股强大力量,推动

14、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3. 大学城带动区域房地产的投资大学城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结合, 较大得益还在于土地价值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大学城建立之初位于城市边缘区,周围是一片荒芜,随着大学城的建设,城市边缘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备, 以学生为主要消费群的商业服务设施也同时兴起, 带动了大学城周围地块的地价大幅攀升。 以上海松江大学城为例,根据相关资料,在筹建大学城之前,新城区是大片的低洼农田,当时的地价大约是2 万/ 亩,而在大学城筹建之后,以大学城为中心的城南区地价涨到 36 万/亩, 城北区涨到 40万/亩, 城西部地区涨到 38 万/亩, 而商业用地则涨到 50 万/ 亩, 同

15、时受到土地价格升高的影响, 大学城周边房产的价格一直不断攀升,一般房产价格则由原来的 1700元/平方米上涨至28002900元/平方米,甚至更高。由于大学城集聚了大量的师生, 少则几万, 多则十几万, 并且一年十个月是长期居住在大学城内的, 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巨大而稳定的消费群体。 而与学生的需求较为密切的餐饮、商场( 店 ) 、书店、通讯、体育休闲、文化娱乐、药店、公交等行业发展最为火爆。 他们以大学城内的师生作为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在周围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商业街、学生街。 按照大学园区师生5 万人算, 每人每年的日常开支 5000 元计算,那么 5 万规模的大学园区一年就消费 2.5 亿元,

16、再加上大学城内教师及科技人员的消费, 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这对当地第三产业发展来说将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量。 而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也相应的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时机,为当地居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5. 大学城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大学城的建设受到先进建设设计的影响, 在校址的选择和建设风格上均与其它的建筑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由于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大学城选择大多在城市的周边和卫星城, 选址一般都依山或伴水或靠近当地的风景胜地,大学城成为旅游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些校区甚至成了旅游景点。 打造大学城特色旅游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一个亮点。大学城所具有的独特的容纳力与开放性, 对一个地区文化氛围的形成及社会风气

17、的转变, 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大学城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城的发展,有利于提升该区域文明程度,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大学城的兴建, 不仅可以为该区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创造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同时, 大学城拥有区域最先进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 可以举办各种培训活动, 为该区域培训各行业人才,有利于提升区域的文化水平。7. 大学城拉动区域教育产业发展教育产业的发展, 往往受到教育发展水平的制约。 大学城的发展无疑将对教育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 有利于走出用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办高等教育的误区由于大学城天然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