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_第1页
物理八年级上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_第2页
物理八年级上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_第3页
物理八年级上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_第4页
物理八年级上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一)三维教学目的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教学仪器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长度单位、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难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等 (五)教学时数:3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让学生观察两图(见课件),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

2、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2.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1) 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是米,。米的代表符号是m。(2)

3、 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 dm, cm, mm, m,nm。(3)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4) 练习单位换算1、1dm= m 1cm = m 2、1m = m 1m = nm 3、64dm= cm = m = km 4、 6.37 ×103 km= m = mm5、253.7cm= m = mm6、2.35769 ×1010 nm = m

4、 = mm 3、长度测量的的工具:刻度尺板书设计:1.2动手做实验(长度测量)一、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观察、实验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 米(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u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2、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作业:见练习卷第二课时3.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分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

5、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18)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让学

6、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并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4.正确

7、记录测量结果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5.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练习1、下图中各物体的长度分别为多少?所用尺的分度值是多少。练习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高练习3:估测生活中常见的长度:a.成年人走路时的步长:b. 课桌高度;c.一支

8、新铅笔的长度:5.误差测量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不同。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

9、。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板书设计:1.2动手做实验(长度测量)二、长度的测量:刻度尺1、长度的单位 米(m)2、正确使用刻度尺(1)刻度尺的刻度: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尺要放正,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3、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求平均值的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第三课

10、时一、复习误差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人为原因和测量工具精确度3、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练习:1、若4次测某物体长度读数分别为6.73cm,6.74cm,6.73cm,6.75cm。则测得物体长度为 cm。2、若4次测某物体长度读数分别为5.75cm,5.74cm,5.74cm,6.74cm。则测得物体长度为 cm。二、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化曲为直例:测出图中曲线 长度可用一细线贴成图中曲线形状,再拉直测量2、滚动测量例:测量运动场周长、测量公路长度可用圆柱体沿运动场或公路滚动,记下滚动圈数,滚动圈数乘以周长就是长度*车辆的里程表就是这个

11、原理3、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一张试卷厚度约为 米。BA:1mm B:100 m C:10m D:1 m 4、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练习:1、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三、认识直方图(见课本)试预想第一次月考本班物理成绩分布情况,并画出直方图。四、测量时间1、测量工具:钟、表2、单位:秒(s)常用: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 s)纳秒(ns)1h=3600s 1min=60s 1ms=10-3s 1s=10-6s 1ns=10-9s作业: 1怎样测量出一页纸的厚度;2怎样测出10层楼的高度3;怎样测出学校到你家的距离。板书设计:一、误差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