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请关注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两处变化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和“免疫调节”两节教学内容上的描述与旧教材有很大的变化。就这两处变化,我分别同人教社本部分教材内容的编写者桑建利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生导师)和包春莹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进行了联系,并得到了确认。同时,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在这两部分内容的考查上也与新教材的观点相一致。2010年我就将我们之间来往的电子邮件上传到了教研论坛上,近期经常接到老师们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询问,同时在听课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老师仍是按照旧教材的论述进行授课的。现再次公布我们之间来往的电子邮件,同时附上近两年相关的高考试题,请
2、老师们参考。写给桑建利老师的信桑老师:您好!我是郑州市生物教研室的张俊杰老师,郑州市生物教材初中和高中年级使用的都是人教版的,老师们对该教材的评价很高。在使用过程中,老师们也会提出专业性很强的一些问题,需要向专家请教。据赵占良老师介绍,您是细胞生物学方面的专家,现想就细胞生物学的一个问题向您请教。在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上,高中教材涉及到四种方式,即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内吞和外排(新版本教材称胞吞和胞吐)。对自由扩散、内吞和外排这两种运输方式的描述,新旧教材都是一样的,但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描述是有差别的,具体如下。若按照旧版本教材的理解:1物质(小分子或离子)出入细胞膜是协助扩散还是
3、主动运输取决于分子或离子的性质,而与物质的浓度无关。且协助扩散的例子极为少见,仅见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这一例子(高校细胞生物学教材中也仅列举这一个例子),其它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则是主动运输。2氨基酸、葡萄糖和各种离子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暂不考虑离子通道),不论这些物质浓度的高低,都只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主动运输通过消耗能量既能将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也可以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这时物质既顺着浓度梯度又消耗能量,运输的速度会大大加快。但按照新版教材的理解,结果应是这样的:物质(小分子或离子)出入细胞膜是协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不是取决
4、于分子或离子的性质,而是取决于物质的浓度。氨基酸、葡萄糖和各种离子出入细胞时,若从高浓度的一侧到低浓度的一侧,只需载体,不消耗能量,都称之为协助扩散;若这些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到高浓度的一侧,这时既需要载体又需要消耗能量,称之为主动运输。由此可见,新旧教材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描述是不同的,通过下面这一个例子就可以清楚看到二者的不同:饭后(肠腔葡萄糖的浓度是很高的),葡萄糖是以何种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若按照旧版本教材的理解,葡萄糖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当然是主动运输。此时既顺着浓度梯度又消耗能量,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也大大加快。若按照新版本的理解则是:开始肠腔葡萄糖
5、的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的,此时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仅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此时这种运输方式称之为协助扩散,只有当肠腔葡萄糖的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浓度时,才消耗能量,这时才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请问桑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这两种运输方式?请您能于百忙之中不吝赐教,在此我代表郑州市的高中生物教师向您表示感谢!顺祝工作愉快!桑建利老师的回信张老师:新版教材的论述是正确的,旧版的论述显然不对。对于小分子或离子来说,跨细胞质膜运输是采取被动运输还是主动运输取决于物质跨膜的电化学梯度,并不是某种分子一定是主动运输,而某种分子一定是被动运输。你们可参考一下较新版本的大学教材,
6、会有详细的论述。祝好。桑建利附:相应的高考试题(2010年 全国理综卷)32(9分)请回答: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 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 的过程。(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 (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答案:(1)载体 主动运输(每空1分,共2分)(2)葡萄糖浓度差(1分)同时,老师们还可以再参考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76页中的“四、思维拓展”这部分内容。写给包春莹老师的信包老师:您好!我是郑州市生物教研室的张俊杰老师,很荣幸于2009年在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市)新课程培训
7、期间结识了您。郑州市生物教材初中和高中年级使用的都是人教版的,老师们对该教材的评价很高。在使用过程中,老师们也会提出专业性很强的一些问题,需要向编者请教。下面我就老师们经常提及的有关免疫方面的两个问题向您请教一下。1教材必修3第37页,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该图与旧版本教材的有差异,新教材强调了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必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抗原的刺激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只有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B细胞才能完成向浆细胞的分化(这是您在新课程培训期间强调的)。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旧教材强调的是T细胞呈递抗原的作用,新教材就T细胞呈递抗原这一点没有说明,请问,新教材除了认为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T细胞分泌
8、淋巴因子,还是否认为T细胞具有呈递抗原的作用?2教材必修3第37页第4自然段中的“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少数抗原应怎样理解?是少数种类的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还是同一种类抗原的少数个体直接刺激B细胞?请您在百忙之中能不吝赐教,在此我代表郑州市的生物教师向您表示感谢!包春莹老师的回信张老师,您好!最近太忙,刚刚看到邮件,抱歉! 1、请问,新教材除了认为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还是否认为T细胞具有呈递抗原的作用? 答:目前我没有看到资料表明T细胞具有呈递抗原的作用。T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之后,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会发生变化的,这一信号变化会传递给B细胞。但没有资料表明
9、这一信号是抗原信号。 2、少数抗原应怎样理解?是少数种类的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还是同一种类抗原的少数个体直接刺激B细胞?答:指的是同一种抗原的少数,并不是少数种类。 若有问题,请您参考网上的文章中学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免疫学知识概述 祝好!附:相应的高考试题(2011年 全国新课程)30.(10分)回答问题:(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2)B 浆 记忆 特异性(2011年全国理综)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春季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8.1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
- 6.1 法律保护下的婚姻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 人美 版(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15.神话故事》教学设计
- 卵巢浆液性癌术后护理
- 9 生活离不开他们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 阀盖课程设计答辩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四课时)
- 破拆技术消防课件
-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专题二第1课四、《教育机器人》教学设计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6.1.1 常见的碳单质
- GB/T 915-2010铋
- GB/T 20399-2006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 初中数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之配方法PPT
- XX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安全三级等保建设可行性方案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绘本:公主殿下来的那一天》区级展示课(定稿)
- 执行力、心态管理培训课件
- (最新)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 五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课件第9课-上下结构(二)-西泠印社版(共18张)课件
- 英雄无敌5使用秘籍与英雄代码
- 少儿绘画之《挂在树上的树懒》
- ESC700培训(PPT35页)(PPT 3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