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题(有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9/def07d87-d06a-401b-b45c-511af451e9b6/def07d87-d06a-401b-b45c-511af451e9b61.gif)
![日照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题(有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9/def07d87-d06a-401b-b45c-511af451e9b6/def07d87-d06a-401b-b45c-511af451e9b62.gif)
![日照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题(有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9/def07d87-d06a-401b-b45c-511af451e9b6/def07d87-d06a-401b-b45c-511af451e9b63.gif)
![日照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题(有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9/def07d87-d06a-401b-b45c-511af451e9b6/def07d87-d06a-401b-b45c-511af451e9b64.gif)
![日照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检测题(有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9/def07d87-d06a-401b-b45c-511af451e9b6/def07d87-d06a-401b-b45c-511af451e9b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1.关于超市里的热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产区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加快了地面上水的蒸发B.碎冰撒在冻鱼上,是利用冰熔化时降温来保鲜C.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蒸发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D.保鲜膜包裹的蔬菜,减缓了水分的汽化2.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 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甲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3 .天津一年四季分明、美景如画。如图所示的自然美景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春天,
2、冰雪消融A.秋天,大雾弥漫C夏天,露珠晶莹B.D冬天,霜满枝头4 .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时间A. EF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B.在FG线段之间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C. G点表示该物质全部凝固成固态D.在GH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降低5.下列现象涉及到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昆虫上的露珠B.A.窗玻璃上的冰花的“白气”D.壶嘴周围形成6.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园中的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
3、的蒸发,原理是()A.提高了水的沸点B.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D.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7.某护士随手取了一支体温计,体温计曾给一个体温为39c的发烧病人测量过。该护士对体温计做了消毒处理,但忘记了甩几下,直接给一个正常体温为365c的人测量了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A. 39CB. 365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37 CD.无法确定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9
4、.我们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列有关形成 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10.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现象B.蒸发和沸腾都只在液体表面进行C.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蒸发时不吸收热量D.液体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11 .天气炎热,小明从冰
5、箱冷冻室里拿出棒冰以及吃棒冰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液化现象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汽化现象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是凝固现象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升华吸热现象12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B.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吸热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D.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二、填空题13 .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水蒸气 (
6、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附在冻肉上面,增加了冻肉的重量。14 .小梅去北方看雾淞,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寒暑表)如图所示,其量程为 时的气温为 C。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15 .舞台上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其原理是:喷撒干冰时,干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要 (“吸收”、“放出”)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16 .我国民间流传的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其中的 霜”和 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7 .厨房里处处都有物态变化。(1)图甲是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的一块冻肉,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肉表面出现一层白霜,又
7、过一段时间冻肉表面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2)冻豆腐(图乙)是涮火锅必备食材,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内部会出现许多小孔,小 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 (选填“先凝固后汽化”、“先汽化后凝华”或“先凝 固后熔化”)而形成的。此时,餐桌上端来的一盆撒有少量干冰的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如图丙所示,这仙雾是由于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周围空气中的液化形成的。甲乙丙18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温度计的示数为 C。19 .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这时在门窗的玻璃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层美丽的冰花,这层冰花是由于 (填“室内”、“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的结 果。
8、20 . 2020年6月1日起全国开展“一盔一带”行动,要求骑行摩托车时必须佩戴头盔,有时候在骑行时头盔上的镜片会起一层白雾,如图所示,白雾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 名称)现象,当骑行者将镜片掀起时,白雾便很快消失,这是由于镜片表面空气流速(选填“变大”或“变小”),白雾蒸发加快的缘故。三、解答题21 .为了探究空气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小明准备把冰棒放在茶杯中进行观察,小明从 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只冰棒,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 看见冰棒在向外冒“白气”(如图所示);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 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解释上述三
9、种现象中“白花花的粉”、“白气”和“冒汗”的形成原因;(2)请说明空气冷却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22 .气温不断地下降,焦急万分的农场主吩咐他的工人把长长的水管拖进来,对着橘子树 喷水。随着气温的下降,水结成了冰。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些冰保住了橘子。请你根据 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23 .双休日,小明家要来客人,妈妈叫小明提前从冰箱把肉拿出来。小明将肉取出发现表面有一层“白粉”,放在桌子上就去玩了,过了一会儿他经过桌边,发现肉上“白粉”不见了,有了许多水珠。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肉上“白粉”、水珠是怎么出现的?24 .夏季,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过一会儿外壁会出现水珠.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 原因
10、.25 .炖汤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把食物和水置于炖盅内,炖盅浸在大锅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炖盅与锅底隔离,如图所示,请问:(1)大锅内的水沸腾了,而炖盅里的水却始终不沸腾,这是什么原因? (2)当大锅内的水沸腾时,冒出大量的白气”但当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虽继续加热,但白气”减少了许多,这是什么原因? 26 .小龙在煮鸡蛋时发现:鸡蛋放入锅中煮一段时间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内壁布 满了小水珠;将鸡蛋捞出,鸡蛋表面的水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干.请你解释这两个现象.【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 . B解析:BA.向地面吹风,加快了风的流速,加快了地面上水的蒸发,故 A正确,不符合题意;
11、B 错误,符合题B.冰熔化吸热,但是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冰熔化时降温错误,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蒸发吸热降温,有利于蔬菜保鲜,又能为蔬菜补水,故 D.保鲜膜减少了空气流通,减缓蒸发,即减少了汽化,故 故选 B。2 B解析: B甲容器为密封结构,类似高压锅,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液面处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所以甲容器中水沸点超过了100,此时乙试管中的水已经沸腾。故乙试管中的水先沸腾,故 B 项符合题意。故选 B 。3 D 解析: D 【分析】 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要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 判断是否属于凝华现象。A 冰雪消融是固
12、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 不符合题意;B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 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 符合题意。故选 D 。4 A解析: AA EF 段物质处于液态,不是凝固过程,只是温度在降低,不能说明熔点在降低,故A 错误,符合题意;B FG 段温度保持不变,是凝固过程,在FG 线段之间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FG 段是凝固过程, G 点凝固结束,物质全部凝固成固态,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GH 段为固态,由图像可看出,在 GH 线段对应的时间
13、内,温度下降,物质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5 C 解析: CA 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A 不符合题意;B 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B 不符合题意;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吸热,故 C符合题意;D 壶嘴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6 B解析: B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而提高水的温度和加快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会加快水分的蒸发,减少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提高水的沸点,对蒸发的快慢没有影响,故ACD
14、不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故选B。7 A解析: A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原来的读数是39,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9 ,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9 ,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故选 A 。8 D解析: DA 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故A 错误;B 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 错误;C.冬天,窗子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 C 错误;D 寒冷的冬天,人们说话嘴里呼出的
15、“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故D 正确。故选 D 。9 B解析: B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环境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了雾,故A 错误;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B正确;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这是河面上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C错误;D.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外的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D错误。故选B。10 A解析: AA 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现象,只是剧烈程度不同,故A 正确;B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
16、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故B 错误;C.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沸点下进行的,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故C 错误;D 液体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故D 错误。故选 A 。11 C解析: CA 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水蒸气直接形成了固态冰,是凝华现象,故 A 错误;B 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 B 错误;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液态水凝固成了固态冰,故C正确;D 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由于固态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故D 错误。故选 C 。12 A解析:
17、 AA 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而水银的凝固点高,一般选酒精温度计,故A 错误, A 符合题意;B 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由固态熔化成液态时需要吸热,故B 正确, B 不符合题意;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得舞台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故C 正确, C 不符合题意;D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目的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被烫伤,故D 正确,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二、填空题13 凝华霜(或小冰晶)解析: 凝华 霜(或小冰晶)12 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冷库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凝华成小冰晶
18、附着在冻肉上的原因。14 -40C-50C-16液体的热胀冷缩解析:-40 C50c -16液体的热胀冷缩1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 ,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40 ,最高温度是50,故量程为-40 C Y0 C。2 液柱位置在零摄氏度以下,位于-10 以下第 3 个小格,故其示数为 -16 。3 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15 升华吸收液化解析: 升华 吸收 液化123 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由于干冰的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16 凝华解析: 凝华天气特别冷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变成固态的
19、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属于凝华。17 凝华熔化先凝固后熔化升华水蒸气解析: 凝华 熔化 先凝固后熔化 升华 水蒸气(1)12 图甲是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的一块冻肉,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肉表面出现一层白霜,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又过一段时间冻肉表面的霜变成了水,冰熔化成了水,属于熔化现象。(2)3 冻豆腐(图乙)是涮火锅必备食材,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内部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在冷冻时由液态变成固态,即发生凝固,解冻时由固态变成液态,即发生熔化而形成的。45 餐桌上端来的一盆撒有少量干冰的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这仙雾是由于干冰由固态直
20、接吸热升华,而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18 热胀冷缩 -4解析: 热胀冷缩-41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2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在0以下4 格的位置,读作为-4 。19 室内凝华【分析】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冰花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解析: 室内 凝华【分析】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冰花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12 寒冷的冬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冰花。20 液化变大解析: 液化 变
21、大1 镜片上的白雾,是骑行者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2 将镜片掀起时,白雾便很快消失,这是由于镜片表面空气流速变大,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三、解答题21 (1)见解析; (2)见解析(1) “白花花的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冰棒上,是凝华过程;“白气”和“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2) 空气冷却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22 见详解一般来说,当环境的温度在0°C左右时,水果是不会冻坏的,水的凝固点是 0,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向林中喷洒大量水后,当温度降低时,由于水要凝固,同时向外放出热量,所以林中的气温不会降得太低,从而使橘子没被冻坏。23 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 听评课记录2
- 高中教师职评总结
- 语文教师个人总结
- 装修公司项目经理合作协议书范本
- 超龄员工劳务合同范本
- 听评课记录表电子版
- 北湖小学数学试卷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 扇形统计图》听评课记录2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1.2 民族》听课评课记录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
- 干细胞疗法推广方案
- (2024年)电工安全培训(新编)课件
- mil-std-1916抽样标准(中文版)
- 《社区康复》课件-第七章 脑瘫患儿的社区康复实践
- 城乡环卫一体化内部管理制度
- 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1000万吨年煤炭分级提质综合利用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方程练习300题及答案
- 大数据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与创新
- 光伏十林业可行性报告
- 小学综合实践《我做环保宣传员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