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_第1页
《望岳》教学设计_第2页
《望岳》教学设计_第3页
《望岳》教学设计_第4页
《望岳》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望岳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望岳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理解诗的意境,背诵此诗。3、情感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板书设计】望岳杜甫远望绵延高耸近观神奇秀丽热爱细看胸怀浩荡、眼界开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登过泰山吗?站在泰山之巅,俯瞰群山,感受如何呢?唐代大诗人杜甫却

2、另有一种感受。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望岳。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三、齐读本诗二遍(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停顿正确。)四、理解此诗的意境讨论:1、这两联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

3、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2、这两联望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

4、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3、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分析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模仿着写两组对偶的句子。

5、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五、课上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2、填空:望岳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3、背诵这首诗。六、学习小结(学生自己归纳)望岳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2、体

6、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关于杜甫及望岳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望岳,能说说板块的题目吗?这一册板块项目与12册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12册把泰山做为中华文明,泰山是一种文化)2、叙述板块题目(体会泰山是一处名胜,更是华夏文明中的一种)二、简介作者及作品三、师生共同赏析研读古诗1、(1)配乐朗诵望岳(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指导学生朗读(4)教师范读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1)巡视。随机指导。(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品悟诗句,赏析。设问:(1)诗题为望岳,但全

7、诗却不风一个“望”字?(2)全诗视望,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远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顶所见)4、引导学生思考: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一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思维拓展(作业)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六、板书远望近望望岳凝望惊叹、赞美、陶醉、豪迈愿望七、课后小结:望岳教学设计篇3一、教学目标:1、导入新课,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会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3、讨论诗歌,体会诗句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8、。4、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风格。二、教学过程:(一)以问置疑,导入新课1、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不计其数。要说山,最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那么,请问,“五岳”分别指那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2、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泰山的诗句,其中唐代的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被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如何描绘和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3、板书课题,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二)讲授新课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知识。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当时,他的父亲在山东做官,杜甫借省亲之机去

9、山东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觉得他是一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在这首诗中,你能看出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吗?如果没有,那么,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1)学生默读诗歌,老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眦”等。(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老师总结并评价后,集体朗读诗歌。(3)老师指导学生明确诗歌体裁:五言古诗。3、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基本掌握诗句含义。老师逐句朗读诗歌,学生集体复述句义,再读诗歌。4、细读诗歌,理解前六句诗描写泰

10、山景色的特点。(1)诗题是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实有虚。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区别。(2)试以两句为一组,学生分组讨论哪些诗句是写景?前六句诗具体描写了泰山景色的什么特点?老师指导点拨,学生发言。5、讨论诗歌最后两句,体会诗句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1)讨论作者从想象登山的过程和登顶俯视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豪迈之情)(2)由情入理,引导学生讨论诗歌蕴含的哲理。学生独立思考,老师适时点拨。(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3)感悟诗歌气势磅礴、雄放健拨的风格。6、品味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11、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总结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1)学生讨论回答: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那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明确:写景抒情;虚实相生;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2)课堂小结:如何学习古诗?(解题读诗释义悟情明理诵诗)7、背诵古诗。8、当堂检测,布置作业。(1)当堂检测。(2)布置作业:比较这首诗与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的不同风格。三、教学反思:这首诗的教学环节井然有序,体现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师生学习中的平等对话。既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逐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美中不足的是,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本人能力所限,还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