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_第1页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_第2页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_第3页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_第4页
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与两角相等【重点解读】证明两线段相等或两角相等是中考命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其综合证明难度有所降低,但增加了探索的思维过程解决 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所学几何概念、公理、定理、性质、判定,正确添加辅助线, 进行几何证明的叙述1.怎样证明两线段相等证明两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和涉及的定理、性质有: 三角形两线段在同一三角形中,通常证明等角对等边;2证明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形包括平移型、旋转型、翻折 型;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4线段中垂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

2、距离相等;5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6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证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3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圆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这条弦;圆的旋转不变性: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 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4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等量代换:若a=b,b=c,贝U a=c;a _ b等式性质

3、:若a=b,贝U a-c=bc; 若 ,贝U a=b.此外,也有通过计算证明两线段相等,有些条件下可以利用面积法、相似线段成比 例的性质等证明线段相等2.怎样证明两角相等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和涉及的定理、性质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证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同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圆心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

4、的夹角;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11)通过计算证明两角相等;(12)等量代换,等式性质2【典题精析】例1已知:如图,分别延长菱形ABCD勺边AB AD到点E、F,使得BE=DF,连结EC FC求证:EC=FC总结:通过证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两线段(或两角)相等是常用的方法, 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及图形找到对应的三角形和满足全等的条件,图形有的翻折全等,有的旋转全等,有的平移全等,有的是三者的综合形式,该问题是翻折型全等例2已知:AB是OO的直径,C是O0上一点,连接AC,过点C作直线CDL AB于点D, E是AB上一点,直线CE与O0交于点F,连结AF,与直线CD交于点G.求证:

5、/ACD=/F;AC=AGAF.总结: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时,如果没有三角形全等,我们常找与它们都相关或都有联 系的线段或角作为桥梁,实现线段之间的转化或角之间的转化,从而证明它们的等量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母子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成比例的线段要熟悉例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0,过点A的切线与CD的延长线交于E,且/ADEN BDC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若AE=6, BC=12 CD=5求AD的长.3例4已知:如图,正ABC的边长为a, D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至E使BE=CD连结DE交BC于点P. 求证:DP=PE 若D为AC的中点,求BP的长.总结:添加辅助线是几何证明和

6、计算中常用的方法,通常有作平行线、作垂线、连结两点、 延长线段相交等,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考:若将条件正ABC改为等腰ABC AB=AC结论DP=PE是否仍成立?若将条件正ABC改为等腰ABC CA=CB结论DP=PE是否仍成立?例5已知: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 DGL CE, G是垂足,求证:G是CE的中点;/B=2/ BCE.总结: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其特殊性质有: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通常有以下变形形式:已知等腰和高、已知顶角平分线和高、已知等腰和底边中线特殊三角形与线段和角的相等、线段和角的倍半关系

7、有着密切关系例6如图,OO的内接ABC的外角/ACE的平分线交OO于点D, DF丄AC,垂足为F,DE丄BC垂足为E,给出下列4个结论:CE=CF/ACB=/ EDF;DE是OO的切线;A.B.C.D .总结;一般的,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可根据条件寻找三角形,证三角形全等;无三角形 全等时,可找与之相关连的线段或角,探索等量关系;证明弧相等,可以转化为证明弧所对 的圆周角或圆心角相等,即转化为证明角相等的问题;其中,定成立的是(4B. AB2CD C. ABEB+FCD. EFAF是斜边在ABC中,/A. 2AB=ACB=2/。,则()B. 2ABAC C. 2ABAC D.不能确定在OO中

8、,如果AB = 2CD,那么弦AB与CD的大小关系是(A. AB=2CDA. EF=EB+FCC. EFEB+FC在RtABC中,与EB+FC的大小不能确定BC上的高线,且BD=DC=FC=1贝U AC的长为(A. .J B.D.56.如图,AB是OO的直径,DC切OO于C, AD丄DC,垂足为D, CELAB,垂足E7.已知:如图,人。是厶ABC外角/EAC的平分线,交 的外接圆于点F.求证:FB=FC若-I - -川_丨寸;,求FB的长.8.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 BD垂直相交于H, M是AD上的点,MH所 在直线交BC于N.在以上前提下,试将下列设定中的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

9、作为结论 组成一个正确的命题,并证明这个命题.AD=BCMLBCAM=DMBC的延长线于点D.延长DA交厶ABC6怎样证明关于线段的几何等式【重点解读】线段的几何等式,主要涉及线段的倍分关系式、和差关系式、比例式、等积式等证明线段倍分关系的定理和方法有: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探索、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式, 一般转化为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采用的方法通常有折半法、加倍法、比例法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式,一般思路将线段加长或截短,转化为证明线段相等,利用等量代换或等式性质证明线段比例式的一般思路是:把比例式中涉及的四条线段放入两个三角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

10、相似,且所给线段是对应线段,则问题得证;如果找不到两个三角形,或者找到的三角形不相似,可考虑将四条线段中的某些线段进行等量代换,再按上述方法探求证明; 如果明显没有等量线段可替换,可找中间比证明线段等积式的一般思路:先看等积式是否满足有关定理(射影定理、圆幕定理), 如果满足,则结论成立;如果不满足,可把等积式化成比例式、或替换部分后化成比例式, 再按比例式的证明方法证明证明过程中常用的定理和性质有:比例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射影定理、圆幂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例1已知:E为平行四边形ABCC中DC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DC连结AE分别交BCBD于点F、G,连接AC交BD于

11、0,连结0F求证:AB=20F.总结: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式,常联想用中位线定理例2已知:ABC中,/BAC=90,AB=AC AE是过A的一条直线,BDL AE于D, CE!AE于E,求证:若B、C两点分别在AE的异侧,BD=DE+CE若B C两点分别在AE的同侧,其余条件不变,则BD与DE CE的关系如何,证明你 的猜想7例3如图,ABC內接于圆,D是弧BC的中点,AD交BC于E,AB _ AD求证:二例4已知:如图,等腰ABC的顶角为锐角,以腰AB为直径的圆交BC于D,交AC于E, DF丄AC垂足为F总结;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已知条件中的特殊条件更要发掘其内涵,注意条件之 间的内在

12、联系的运用.例5已知:BC为圆0的直径,ADL BC垂足为D,过点B作弦BF交AD于点E交半圆0于点F,弦AC与BF交于点H,且A为弧BF的中点.求证:AE=BEAH- BC=2ABBE.例6如图,O0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为H,点P是生上一点(点P不与A C两点 重合),连结PC PD PAAD点E在AP的延长线上,PD与AB交于点F,下列四个结论: /EPC=/APDAD3= DF- DPCHJ= AH BH正确的有_求证:二一二E二一 _D8巩固练习;1._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ZDAB=60 ,E为AB的中点,F是AC上的一动点,贝UEF+BF的最小值为.已知:0ABC内的一

13、点,过点0作EF、GH QP分别平行于BC AB CA交AB BC CA于点P、E、H、Q F、G,HQ FG PE贝屁+忑*AB=_ .2.选择:如图,将ADE绕正方形ABCD勺顶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厶ABF,连接EF交AB于H,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AE丄AF B. EF:AF=::1 C.7 一I I D. FB:FC=HBECPA=PB+PCPA- PE=PB- P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BC交O于点E,交O 1于点D,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个AD/ BEAC- BC=DC CEAC- AE=BC- BDA.1B.2C.3D.4求证:AF - AG=DF EG.A.3个B.

14、2个C.1个D.0个如图,已知O与O亠外切于点C,AB是两圆的外公切线,切点为A、B,分别延长ACAD为O丨的直径3.已知:如图,设D E分别是ABC外接圆的弧AB AC的中点,弦DE交AB于点F,交AC于点G,B H Q C第题如图,正ABC内接于O有如下结论:O,第题点,PA与BC交于E,9第3题10.7.如图, ABC 中,/ C=90,/ A=30 作正 ABE 和正厶 ACD DE 与 AB 交于 F, 求证:EF=FD,分别以 AB AC 为边在 ABC 的外侧4.OO的两条割线AB AC分别交OO于D B、E、C,弦DF/ AC交BC圆于G.求证:AC- FG=BC CG;若CF

15、=A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5.如图,已知直线AB过圆心0,交OO于A、B,直线AF交OO于F(不与B重合) , 直线I交O0于C D,交AB于E,且与AF垂直, 垂足为G,连结AC AD求证: /BAD=ZCAGAC-AD= AE- AF.在问题中,直线I向下平行移动,与O0相切,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画出变化后的图形,并对照图,标记字母;问题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6.已知:AB是OO的直径,弦CDL AB于M,点E是ACB上一动点.如图1,若DE交AB于N,交AC于F,且DE=AC连结AD CE求证:/CEDMADE一一 ;=NF- NE如图

16、2,若DE与AC的延长线交于F,且DE=AC那么_=NF NE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18 .如图,以厶 ABC 的边 AB AC 为斜边向外作直角三角形 ABD 和 ACE 且使/ ABD= /ACE M 是 BC 的中点。证明:DM=EMBMC9。如图, ABC 中,ZC 为直角,/ A=30,分别以 AB AC 为边在 ABC 的外 侧作正 ABE 与正厶 ACD DE 与 AB 交于 F。求证:EF=FD10. 如图,正方形 ABCD 中, E、F 分别为 AB BC 的中点,EC 和 DF 相交于 G,连 接12AG 求证:AG=ADB f C11. 已知:

17、 如图 2,AABC 中 AB=AC D 为 BC 上一点, 过 D 作 DF 丄 BC 交 AC 于 E,交BA 的延长线于 F,求证:AE=AF!AZB GDC图图213具体应用方法分类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明例 1、如图 1,已知 C 在 BD 上,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E、AD 分别与AC CE 交于 P、Q求证:CP=CQ二、利用等腰三角形定理及逆定理证明例 2、如图 2,已知:在厶 ABC 中, AB=AC 在 AB AC 上的线段 AD=AE 求证:FB=FCFE=FD三、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证明例 3、如图 3,已知 ABC 为 Rt , D 为斜边 A

18、B 的中点,DEL AC 于 E, DF 丄 BC 于F。求证:AE=CE BF=CFBC D图1AB图314四、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等距离证明例 4、如图 4,已知: ABC 中,AB=ACAD 是底边 BC 上的中线,/ B/ C 的平 分线交于 I ,求证:I 到 AB BC CA 的距离相等。阳4五、利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等距离证明例 5、如图 5,已知: ABC 中,/ A=90, DABC 内一点,且 AB=AC=B,/ ABD=30求证:AD=DC六、利用两二角形面积相等,等底必等咼,等咼必等底证明 例 6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七、利用等量公理:证明它们等于同一线段或分别等于两条相等线段例 7、如图 7,锐角 ABC 中,/ B=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