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赏析_第1页
《拿来主义》赏析_第2页
《拿来主义》赏析_第3页
《拿来主义》赏析_第4页
《拿来主义》赏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拿来主义?赏析说起鲁迅 ,所有人都不会陌生 ,我们也学过他的很多文章。今天查字典他问我小编要分享他的另外一篇经典之作?拿来主义?赏析 ,大家一起来品味下吧。?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鲁迅先生首先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中国的“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 ,帝国主义除侵略我国领土、践踏我国主权外 ,还实行了文化侵略 ,向我国源源不断地输入了鸦片、电影、宗教及其他“各种小东西。1924年 ,中国革命运动高涨 ,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文化侵略也进一步升级。他们利用报纸等文化形态攻击中国革命 ,美化侵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国民政府对于外来文化 ,奉行一味地拿来、全盘接受的政策 ,

2、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和民族文化沦丧的严重危机。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也存在很大分歧。1929年 ,胡适提出了“全盘西化的观点 ,一度得到了高度的追捧。一些人肆意贬低中国 ,全面否认中国的传统文化 ,认为“全盘西化是中国救亡的必由之路 ,应接收西方社会的一切东西。但是全面否认传统文化就等于砍断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割断了中国文化的源流。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发现 ,一味学习西方文化会变得不伦不类 ,只是一种没有价值的模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 ,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这句话说的是一些觉醒的青年对于外来的东西又“避之唯恐不及 ,对外来的东西全盘否认 ,产生了一味地排外的错误思想。引发鲁迅先生

3、强烈批判的除了以上所说的历史背景 ,还有当时所奉行的“送去主义。例如送古董去巴黎展览 ,去欧洲开画展以“发扬国光 ,送梅兰芳到苏联去催进“象征主义等。在这里 ,鲁迅先生说 ,“活人替代了古董 ,我敢说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真的是一点进步吗?这里是一种挖苦手法 ,是对“送去主义的极大嘲讽。1.“占有 ,即“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鲁迅既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 ,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 ,而成心消灭遗产的“昏蛋。对于这些貌似警惕性很高、革命性很强的“孱头和“昏蛋 ,鲁迅透过外表现象 ,看出了他们的实质。鲁迅清醒地、

4、坚决地反对了他们所代表的错误倾向 ,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清了第一层障碍。2.“挑选 ,即“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鲁迅把旧的遗产区分为三个局部:一局部是对人民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 ,而且“使用 ,使之有益于人民的身体健康;一局部是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 ,那么要一分为二 ,正确地吸取、使用它的有用的方面 ,而去除其有害的毒素;还有一局部是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 ,原那么上要加以“消灭 ,有些那么酌留少许 ,送进博物馆 ,以发挥其对人民的认识和教育作用。总之 ,是要在“拿来之后 ,再根据无产阶级的利益 ,进行细致的鉴别 ,严格的挑选 ,从

5、而决定弃取:“或使用 ,或存放 ,或消灭。而不是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对于那种“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 ,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 ,也就是那些“全盘继承论者 ,鲁迅投以厌恶和鄙夷。这就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清了第二层障碍。3.创新 ,即“主人是新主人 ,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都不是目的 ,目的是为了新文艺的创造 ,为了推陈出新。但是 ,要想很好地推陈出新 ,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因此鲁迅说:“没有拿来的 ,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没有拿来的 ,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的光辉思想 ,贯穿于文化革命的先驱鲁迅一生的言行和著作中。早在五四时期 ,他就一方面和

6、那些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御用文人 ,那些主张尊孔读经开倒车的“国粹主义者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另一方面他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的文化遗产 ,从事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考订、辑录、校勘、评价文化遗产的工作 ,做出了批判继承的光辉典范。至于对外国革命文化的介绍 ,也花去了鲁迅一生中大量的心血。鲁迅从自己参加社会斗争和文艺斗争的革命实践中 ,深感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因此 ,他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分析论证 ,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比方他在?论“旧形式的采用?(见?且介亭杂文?)一文中就曾指出:旧形式的采取 ,“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 ,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 ,恰如吃用牛羊 ,弃去蹄毛 ,留其精粹

7、,以滋养及兴旺新的生体 ,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旧形式是采取 ,必有所删除 ,既有删除 ,必有所增益 ,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 ,也就是变革。在?木刻纪程小引?一文(见?且介亭杂文?)中 ,他又具体地指出:“采用外国的良规 ,加以发挥 ,使我们的作品更加饱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 ,融合新机 ,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不难看出 ,鲁迅关于批判继承的这些论述是十分正确和深刻的。以小见大 ,就近取譬 ,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说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这是鲁迅杂文突出的写作特点之一。有些杂文 ,通篇就是一个比喻。本文根本上属于这一类

8、型。在一篇短短千把字的杂文中 ,如果正面铺开来谈批判继承这样一个重大的内容非常丰富的问题 ,要想谈好 ,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勉强去谈 ,写出来也很可能完全失去了杂文的特色。因此 ,对于杂文的写作得心应手、驾驭自如的鲁迅很自然地回避了这种写法 ,而是巧妙地用继承一座大宅子来做比喻 ,通过论述对这所大宅子的态度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道理。巧妙贴切 ,生动具体 ,深入浅出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比喻手法运用得所以巧妙 ,不仅由于整个比喻是贴切的 ,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孱头“昏蛋“废物自不必说 ,“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之类也无不如此。鲁迅所以善于运用比喻手法 ,是由于他对所要

9、说明的事物和用来比喻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做了细微的观察和揣摩 ,都下了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功夫。因此 ,无论整体的比喻 ,还是局部的比喻 ,都让人赞叹佩服 ,不仅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而且也得到了艺术的愉悦。比喻手法巧妙运用的结果大大增强了鲁迅杂文的形象性。尽管造成鲁迅杂文形象性的因素很多 ,但不能不说 ,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论时事不留面子 ,砭锢弊常取类型。鲁迅杂文中的许多比喻贴切自然 ,乍一看似乎仅仅出之于作者的挖苦才能 ,其实却植根于作者深厚的生活根底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在作者的心目中 ,早已画就了这一类人物的嘴脸。因此 ,形诸笔墨便能得心应手 ,

10、左右逢源。比方本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这类形象 ,鲁迅见得太多了 ,对他们愤怒轻蔑的感情也酝酿已久了 ,所以一写进文章 ,这类人物的嘴脸便马上惟妙惟肖地活现出来。比照的鲜明和反衬的强烈 ,是本文写作上的第二个突出特点。本文名为?拿来主义? ,但一开头却大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好似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正是鲁迅杂文极有章法、极有功力的表现。先破字当头 ,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 ,然后立在其中 ,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 ,正好和“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它们的弊端越多 ,毛病越大 ,越可以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果然 ,

11、在历数了“送去主义的缺乏取之后 ,文章急转直下 ,提出“拿来主义 ,便显得顺理成章 ,很有气势 ,“拿来主义的难能可贵也显得十分突出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等 ,便成了“拿来主义的很好的铺垫。“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写作经验的总结 ,是符合表达的需要和人们的欣赏习惯的。鲁迅行文的巧妙和结构文章的功力 ,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杰出的幽默才能 ,卓越的挖苦艺术 ,往往使鲁迅的杂文机趣横生 ,让读者发出会心的微笑。本文虽然是一篇专谈批判继承问题的文章 ,但作者卓越的幽默和挖苦才能也力透纸背地一再表现出来。作者对于追求时髦的“摩登作风是一向反感的。在?夜颂?中 ,他曾经指出过初学时髦的“摩登女郎脸上的点点油汗 ,使她们在大庭广众之下露出窘态;在?感旧以后?中 ,他曾经把那些叭儿文探专施告密的文章称为“摩登文章 ,而给以高度的蔑视。在本文中 ,作者为了挖苦那些“送去主义的行径和滥调 ,便说“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 ,否那么太不‘摩登’了 ,既挖苦了“送去主义 ,也旁敲侧击了“摩登作风 ,可谓一箭双雕。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对邵询美的挖苦(“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和对国粹家的挖苦(把中国的烟灯和烟枪称为国粹)来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鲁迅杰出的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