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省级子课题开发与实施中有效策略_第1页
编者按在省级子课题开发与实施中有效策略_第2页
编者按在省级子课题开发与实施中有效策略_第3页
编者按在省级子课题开发与实施中有效策略_第4页
编者按在省级子课题开发与实施中有效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者按:在省级子课题<同川滋育仁美>开发与实施中有效策略、方法、途径的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学校领导充分重视 ,从子课题的确定,子子课题的分解、研究,他们作了大量的调查和指导。每个学期我们每个子子课题组都制定一个研究重点,并认真实施。比如在子子课题<同川滋育仁美>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的策略、方法、途径的研究的研究中,我们的课题组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9月22日上午,初一、初二四位班主任老师上了精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来自市各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负责人、中心组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课后,听课老师们对我校在省级子课题<同川滋育仁美>开发与实施中有效策略、方

2、法、途径的研究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所作的探索和研究表示肯定。此外,朱林生老师的研究成果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策略已发表在苏州教育与研究09年第9期。现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浅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吴江市同里中学 朱林生综合实践活动主张以学生的生活为课程的逻辑起点,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强调体验与实践。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是推动其深入发展的重要策略。为此,我们进行深入广泛的探索和实践。一、“整合”的依据1、校本课程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体相同。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学校组织下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具体实施。从中看出,学校教师和学生既是校

3、本课程的实施者,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者。由于二者实施的主体相同,我校统筹考虑,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通过进行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高效地完成校本课程同川滋育仁美的开发,并把校本课程 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从而推进课程改革进程。 . 2、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共有。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的选择都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所在的社区为依托的。在某一特定阶段,一所学校所具有的校内与校外的课程资源基本上是固定的,学生的发展水平也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且教师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素质也基本是确定的。因此,就这一阶段而言,一所学校无论是实施校本课程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

4、动都会因受学校本身所具有的课程资源的限制而只能共同利用现存有限的课程资源。因此,我校就充分利用这共有资源把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以提高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率。3、校本课程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特征相似。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不同于各学科课程领域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张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具有生成与开放等特点。校本课程大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换言之,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

5、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些特征与校本课程建设的特征相似。,我校几年来就根据这一相似特征把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在二者实施具体过程中,首先学习校本课程,进行理论研究;接着讨论校本课程,挖掘新的课题;然后进行方法指导,讨论前期工作;最后走出校门,实施调查研究。就这样利用这一特征,进行整合实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得到了较好地实施。二、“整合”的方法1、以活动为载体,形成校本课程。依据规划将任务进行分解,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生成校本课程,达成整合目标的最关键一步。校本课程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

6、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生成诸多的实践项目与内容,这些内容加以整合、优化、总结、系统化,就是诸多的微型课程,这些课程因为在该校该地生成,具有极强的校本性,构成了校本课程的雏型。我校自课程改革以来,认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积累了许多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资料。如悠久的同川文化、金松岑、抗日烽火中的同文中学、校园人文等同中校史文化和同里景点、同里名人、同里桥文化、同里古建筑等同里旅游文化成果资料都编进了我校的校本课程同川滋育仁美。 2、以校本课程为园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形式”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很自然的产物。也就是说,课程形成以后,就成为学

7、校的一种资源,学校要建立校本课程的资源库,其中包含了知识和方法。但对于后来的学生来说,它是进行选择性学习的课程。在以校本课程为园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努力改变“照本宣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要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几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 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中,采用“阅读讨论研究”的方法进行。即师生首先一起阅读校本课程,然后针对校本课程内容进行讨论,进一步探讨问题,产生新课题,最后根据新课题走出校门,进行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已在亲身感知、思考、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

8、3、以研究成果为基础,完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生活的与日俱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样既能确保每位学生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又能持续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不断深化。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我们不应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课程也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是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应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是一种过程,必然要求在其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我们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发现,现有的校本课程还有待于完善。因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包括社会研究、自然研

9、究和自我研究。而我校的校本课程仅局限于社会研究,其它两个方面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再如,同里旅游文化部分还可以增加许多内容,如同里旅游的昨天、今天、明天的发展情况、美味的同里特产、同里古建筑中的巷弄、明清街、许多桥的历史背景、有意义的桥联以及有趣的传说故事等。我想我们应该一方面认真实施校本课程,从中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挖掘成果资料,产生微型课程或邹型。从而充实到校本课程中去,使之趋于完善。三、“整合”的意义1增强课程活力。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整合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和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紧密结合、有机结合,两者整体规划,协调组织共用资源,互为载

10、体,同步研究,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和校本课程建设的联动共进,从而高效地实现师生发展。它不仅能有效地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更能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水平和价值。确实如此,我校的校本课程同川滋育仁美是在学校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实施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后来的学生对校本课程实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很自觉地在校本课程这一园地里耕耘,并能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校本课程。正因为它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所以受到学生亲睐。总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确实是好的策略,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建设校本课程及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样所生成的课程是做出来的,不是编出来的,更具有

11、活力和生命力。2促进师生发展。在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教师既然是指导者,那么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学生才能有一杯水。教师要先学一步,把校本课程融会贯通,并在指导课题组活动前,先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居高临下地指导学生,这是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同时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是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此外,把学生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得到的成果资料汇编成校本课程时,教师又是一次提高的机会。由此可见,在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过程中能提升教师研究意识,增长知识,强化能力。从而实现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过程中收获更大。

12、首先在校本课程学习中学到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访谈、书面调查、请教专家、网上搜索、实地考察、体验生活等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总之,二者整合可以达成以下目标:(1)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满足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2)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社会责任感以及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合作友爱的品格,使其人格修养、文化品位、道德素质得以提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地生活。(3)学会创造。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独立思考与探索,让学生用科学方法学习,用生命激情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创新意识与动手实践能力。3彰显办学特色。学校特色发展在课改背景下应有新的发展,课程改革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综合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发展,有必要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并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彰显办学特色的最好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建设整合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实际,有意识地在项目、主题选择上有所侧重,发挥学校条件优势,形成并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