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读书笔记_第1页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_第2页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_第3页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_第4页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感知中的城市意象摘要本文介绍了凯文.林奇的著作城市意象的背景和概要,对书中提及的城市意象五要素做了简单的回顾,并指出了城市意象研究的局限性。关键词 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 城市设计 “巴布亚西海湾部落的地图或者那只离家出走的猫之类,现在只能作为更换口味的间隙从永登浦区的63Sky Loungf 西餐厅,到中区的炭火沟韩餐馆之间,一个人望着地铁里各种牌子的韩,偶尔浮现在眼前的记忆”               

2、0;                                       -王梆,映城志  1   概要“至少在过去20多年中,林奇关于城市设计思想的影

3、响力一如柯布西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1著名学者夏铸九如是评价凯文.林奇,由此林奇对城市设计理论的贡献可窥见一斑。凯文.林奇当代著名城市设计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一生致力于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他还因在MIT的出色教育成就被誉为一位杰出的城市设计教育家。凯文· 林奇的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城市设计产生很大影响,他的著作被译成各种文字。他撰写过不少著作,如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City)、地段规划(Site Planning)、好的城市形态(The Good City Form)等。此外他还有大量城市设计实践。其中城市意象是林奇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该书也是后现代时期一部的传世名

4、作。城市意象的研究始于对城市地理学量化研究方法的质疑和批判。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对城市空间组织和内部模型的大量实证研究使人们认识到理论模型的预测与实际观察结果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开始对根据小样本建立的模型运用到达分为区域或把有限的地区性模型无条件推广到其他地区提出了疑问,并且人的行为多是处在一种假设状态的研究,真实生活中往往呈现出非理性状态。这种对量化研究的不满以及对规范模型可接受性的质疑,导致了60年代后期对个体行为的普遍关注,从而形成了风行于70年代的“行为革命”。凯文 ·林奇他便是把研究建立在行为研究的方法之上 ,强调对个体以及对该行为产生影响的个体知觉的研究,主要体现

5、在对个体和集体的心智图研究,借鉴了各项实验研究方法 ,如访谈、画图、情景的界定、描述、重复再现、系列再现等对个体获取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环境心理学引进城市设计。林奇通过多年细心观察和群众调查,对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3座城市作了分析,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path)、边缘(edge)、地域(district)、节点( node)和标志(landmark)五大组成因素。他认为市民就是通过这五大景观因素去辨认城市的风貌特征,因此,城市设计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identi

6、ty)。在分析这五大因素时,他又引入空间(space)、结构(structure )、连续性(continuity)、可见性(visibility)、渗透性(penetration)、主导性 (dominance)等设计特性与之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2  城市意向及其元素在城市意象中,林奇关注的是城市的视觉品质。在对波士顿、洛杉矶、泽西城三个城市进行了多年的心智图研究后,他由此得出城市形象中与外形有关的五个要素。2.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移动的路线( 街道、运输线、运河等) 。对许多人而言, 道路是他们想象图象中的主要元素。人们游走在这些路网

7、中, 游览这座城市, 同时将其它的环境元素加以整理, 建立起相互的关系, 形成人们心中的城市意向。当其它要素环绕周围时, 道路通常在人们意向当中处于支配地位。哪里的主要道路缺乏定义或者容易和其它的混淆时, 那里的整体意向就会不那么清晰。道路能成为城市意向中重要的特征是有某些原因的, 包括经常使用、专门使用的集中、特有的空间特性、正面的特征、接近城市中专门的特征、视觉上显著, 或者在全部道路结构或地形学中它们位置的优越性。2.2 边界边界是不同于道路的线性要素, 它既不用来使用, 也不被看做道路, 它通常用来形成区域中的边界或者连续中的线性隔断( 比如: 岸、铁路隔断、开发区的边缘、墙等等)。它

8、们是横向的参考,而非坐标轴。最强烈的边界是视觉上显著的, 外表上连续的并通常难以逾越的。边界是重要的组织特征,特别当它连接毫无特征的区域时, 就像水域城墙勾勒出了城市的轮廓一样。大多数城市拥有定义非常清晰的边界。伊斯坦布尔的意向, 举个例子来说,是被博斯普鲁斯海峡构成, 它同时为欧洲和亚洲交界城市形成边界。水构成了沿海城市( 比如芝加哥、香港、斯德哥尔摩) 或滨河城市( 比如巴黎、伦敦、布达佩斯) 的一个很重要的边界。2.3 区域区域是城市中的观察者“精神进入”的一个中型到大型的区域, 或者它有可识别的“连续性主题”自然特征, 这是根据肌理、空间、结构、细节、象征、用途、居民、维持费用、地形等

9、得出的。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因素, 但并不足够创造一个“完整的主题单元”, 一个区域仅仅被熟悉城市的人这么认为。创造一个更深刻的意向可能需要更多的线索。区域可能拥有生硬的、精确的分界线, 或者也可能是渐渐消失在周围地域的柔和的不确定的分界线。2.4 节点节点是点性参考,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城市中战略性场所,它是人们行进中来去的强烈的焦距。节点可能是第一个交叉点, 或者仅仅是作为一个专有用途或自然特征的“主题性的集合”。当做出决定和提高注意力时, 交叉点和行进模式的变化是的节点意义功能更加重大。然而当主导性的节点趋向于同时具有“集合”和“交叉”, 就具有双重的功能和自然意义, 譬如公共广场。然而非本质

10、的、有特色的自然形态更能够使得节点记忆深刻。2.5 标识物对于观察者来说, 标识物是作为外部的点参照。一些诸如塔、尖顶、小山是远方的, 作为一个特色可以在远方的各个角度的小一点的环境中的顶部被看见。其它的像雕塑、符号、树木是局部的, 在特定的地点并从某些特定的渠道可以看见。相对于它的背景来说, 有明显的外形和显著的空间位置的标识物, 能更容易的被识别, 对观察者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凯文·林奇认为标志物的一个关键的自然特征是“单一性”:“环境中的一些唯一的难忘的外表”, 通过使它们能从很多地点可视或者与它们附近的要素创造对比度, 那些“显著性空间”能建立标识物元素。一个环境是怎么用的也

11、可能加深一个标识物的重要性, 譬如它的位置在于包括道路节点的交叉处。这一系列要素没有一个是孤立存在的, 所有的联合起来提供出整体的意向。区域由节点构成, 由边界定义, 被道路穿透以及布满了标识物元素有规律的交迭并互相渗透。一批批的意向通常相互交迭并在一系列的层面上互相关联, 来反应地域的尺度。这样, 观察者可以通过意向从街道层面到那些临近地段, 到城市以及更远, 就如身临现场一样。文中通过对意向特性的分析和总结,得出“随着联系的不断增加, 结构也就变得有了刚性, 各个部分在各个方向上都有紧密的联系, 所有的变化都发生在内部”的观点。这指出了城市发展的过程与几种发展形式。 3 

12、; 城市意象研究的局限性首先,林奇将人对城市环境的理解仅仅看作是对物质形态的知觉认识,这与分析动物在迷津中的行为极为相似,即觅路和适应环境。但是城市居民在环境中扮演的角色显然比动物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有研究表示,人们对日常物质环境的记忆是从整体上进行的,而不会局限于一些细小的设计因素。对一环境的回忆首先是在这个环境中做过的事情,然后才是它的地址,最后才是环境的外观和细部。其实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的局限性也就是心智图在研究范围的缺陷。它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中的个体感知再现,这便脱离了人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存在,忽视了形成这种真实存在的环境约束和社会约束,而林奇本人也承认自己在60年代关于

13、居民的理解过于静态化、简单化,忽略了对城市意义的关注。而且,书中对于秩序过分的强调,因为对大多数居民来说,觅路实际上是次要的问题,忽略了城市形态的模糊性、神秘性、多样性。因此后人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方法作出了调试,更为侧重社会和文化差异对环境认知的影响。但是城市意象在那样的环境中做出的贡献仍不容小觑,不失为一本传世佳作。 城市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者印象中始终是部分的、片断的,城市的发展也是由一系列 连续的片断组成的。我把这样的话理解为作者对人本身的探索,一切的片段全因为人的 参与而得以连贯。     凯文引用了苏赞

14、83;格兰对建筑的描述:一切被创造的可见的环境。在他在讨论“环境意 象”这个词时,这个词语是指类似道路、标志物、边界、节点和区域这些具备唤起观察 者强烈意象的特点东西,作者认为环境意象具有可读性,城市是由一系列可认知的符号 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他这样描述“环境意象”:这种意象是个体 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 信息进而指导行为。这样的定义我随即想到的是景观,一切可观之景。然而凯文 林奇似 乎是没有这样想。    &#

15、160;   “一个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备的是事物的个性,即其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 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其次,这个意象必 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最后,这个物体必须 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 形态的关系。”     凯文在第一章里把“环境意向”这个朦胧的词作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解释,而且我们在 第一章的一个附录里,我们可以看到他那些理论参照的

16、来源以及作为人本身的不同感知 方式,那是由人的思维或者文化的背景而决定的。     往后读起来,我记录下了他描述一个城市设计很劣质时用这样一句:“混乱、节点的 不确定性、边界模糊、孤立、连续中断、含糊不清、分叉、缺乏特征与个性等等”“频繁 的改建抹去了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识别特征,元素自身,尽管(有时是因为)它们一遍遍地 修饰,试图表现华丽,但在表面上它们常常缺乏特征。”     在城市意象及其元素一章中,文章详细介绍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大元素:道路 

17、、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它们是怎样构成城市意 象的。在介绍元素时候十分细致,给我触动的是在“标志物”里谈到它很容易被识别而 且被当作重要事物,这涉及到作者谈过的意象性包含的“象征”意味,因此纽约世贸大 厦双子座高楼的摧毁,不仅仅是建筑的消失,而且是象征的消失,人们对城市的认同从 此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白,这一方面可以以“城市意象”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纽约以及美 国人在911后产生的更为深层次的失落。     读到这里我牵扯出来一个问题,中国风水的相地。相地首选山环水抱之

18、地,谓之吉。 我以为这里很大一个原因是“地标”。原始人为了打猎回家后不至于太难找自己的家而选择 了比较容易辨识的地点,定居了之后逐渐演化出了标志性的文峰塔之类的风水地标,正是  “无论是由于悠久的历史还是自身的体验,人们对这种清晰独特的形态渐渐产生了强烈的 依恋,每一处景象都清晰可辨,引起人们潮水般的联想。”         “城市形态首先必须具有它应该表达的最根本功能,即交通、主要用地划分和关 键的焦点,普通人的愿望、欢乐和社区的感觉在此都能够

19、表现得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 如果环境组织清晰,个性鲜明,那么市民能够向它传达自己理解的含义和联系,这里因 此才能成为一处真正的场所。”     上述的句子引我共鸣的是“场所”,与此类似,单纯从建筑本身定义场所远没有引 入人以后定义场所有价值。真正的一处场所,应该具备其基本功能,而且能够凝聚普通 人的愿望、欢乐,具备交流的可能,而且因为其具有清晰的环境组织和鲜明的个性,能 够让人们向它传达自己理解的含义的联系,从而能够承载“生活”。     此外

20、还可以记录这样的句子:      “但似乎正是依赖城市的景观,或是在城市街道漫步的机会,让人很容易不由自主 地感到高兴,这是一种满足、沉着、踏实的感觉。”我觉得这样的高兴便是后来我们提炼出 的“场所精神”。当然不单单是“高兴”还有“肃穆”“庄严”“神圣”更多 的应该是“自由”“轻松”之类的, “大多数人都能够回忆起几种自己喜欢的特殊场景,在生活环境中我们就在努力创造这些鲜明的结构和形状。”我这这句话里又一次看到了我们的责任和工作。      “事实上,我们对环境的需要并不仅仅是其结构良好,而且它还应该充满诗意和象 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