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_可再生能源添彩建筑节能_第1页
小荷才露尖尖角_可再生能源添彩建筑节能_第2页
小荷才露尖尖角_可再生能源添彩建筑节能_第3页
小荷才露尖尖角_可再生能源添彩建筑节能_第4页
小荷才露尖尖角_可再生能源添彩建筑节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在我国,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三倍以上,下面引用的一组数据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其中,北方城镇建筑采暖和农村生活用煤约为1.6亿吨标煤/年,占我国2004年煤产量的11.4%;建筑用电和其它类型的建筑用能(炊事、照明、家电、生活热水等折合为电力,总计约为5500亿度/年,占全国社会终端电耗的27%29%。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建筑节能更是到了刻不容缓的紧要关节。同时,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应用,还刚刚起步,在建筑方面的应用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前景一片光明。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从立

2、法到颁布实施只用了两年,可以说是中国立得最快的法律之一。表决时仅有两人投了弃权票。一部法律一般要经过三次审议才能通过,而可再生能源法二审就通过了。超乎寻常的顺利通过,充分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受到国家权威部门高度重视。新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范了政府和社会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包括中长期总量目标与发展规划、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开发、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优惠上网电价和全社会分摊费用、设立可再生能源财政专项资金等,在中国能源与环境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该法将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将使中国可再生能

3、源在能源结构中逐步占有重要地位,改善中国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增强国家能源安全,通过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将有效地减缓矿物燃料特别是煤炭带来的环境问题,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建设部2006年9月4日印发。对专项资金使用原则、支持重点领域、使用范围、补助形式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专项资金使用的原则为:政府公共财政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推广机制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建筑能效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为: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供热制冷

4、、光电转换、照明;利用土壤源热泵和浅层地下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地表水丰富地区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沿海地区利用海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其他经批准的支持领域。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示范项目的补助;示范项目综合能效检测、标识,技术规范标准的验证及完善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的集成及示范推广;示范项目专家咨询、评审、监督管理等支出;财政部批准的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的其他支出。专项资金以无偿补助形式给予支持。财政部、建设部根据增量成本、技术先进程度、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确定每年的不同示范技术类型的单位建筑面积补贴额度;利用两种以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项目,补贴

5、标准按照项目具体情况审核确定;财政部、建设部综合考虑不同气候区域及技术应用水平差别等,在补贴额度中给予上下10%的浮动;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能效检测、标识、技术规范标准验证及完善等项目,根据经批准的项目经费金额给予全额补助;其他财政部批准的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的项目补贴方式依照相关规定执行。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为促进我国太阳能光热利用、浅层地能热泵技术及产品发展,提高系统优化设计水平,使其与建筑紧密结合尽快达到规模化应用。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

6、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带动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建设部与财政部2006年8月25日联合制定该意见。意见中明确,“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条件成熟的城市或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建筑小区和公共建筑进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重点实施技术先进适用、运行稳定可靠、经济合理、推广价值大的项目。通过示范,总结经验,形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集成技术体系和相关技术标准、配套政策法规、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建成与建筑结合的可再生能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材料、产品体系,使可再生能源在建政策 筑中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推进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意见明确,国家将重点在八个技术领域中支持可再生能源

7、的示范工程、技术集成及标准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这八个技术领域包括:一是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采暖空调、光电转换、照明。二是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地区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三是沿海地区利用海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四是利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五是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六是农村地区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进行供热、炊事等。七是先进适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设备及产品产业化。八是培育相关能效测评机构,建立能效标识、产品认证制度及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在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方面,意见明确,国家将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

8、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安排使用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时,加大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及技术含量高、推广价值大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设备研发和产品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并要求各级建设、财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影响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的问题,通过地方财政补贴或利用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城市配套费资助等方式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给予支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6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会议指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发展可再生能

9、源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发电、沼气的开发利用。总的目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供电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行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通过自主创新,走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节能建筑发展道路。要重点研究开发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以及有关的建筑施工技术与装备。要广泛的利用建筑智能技术,改善生产、生活和公共活动场所的环境质量,节约建筑的使用能耗。全国人

10、大常委、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切实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法律颁布实施的同时,各项配套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相继出台,与法律基本上同步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一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开发利用规模迅速扩大,社会投资空前高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已进入较快发展阶段。今后,要继续完善各项配套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有效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保证可再生能源法的有效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德铭: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可再生能源法的贯彻落实工作,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更好、

11、更快发展。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使用不同种类的能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差别巨大,但这往往被传统的建筑节能所忽视。建筑节能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也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品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高品质能源来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将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通则。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家三大节能战略之一,也是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转变的重要内涵。建设部非常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并作为一项全局性、平台性的工作全力推进。在国务院领导下,我们着力从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抓好新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二是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和改造;三是加强建筑用能系统运行管理,

12、努力形成较为完整的建筑节能工作局面。新建建筑执行节能设计标准情况有效大的进步,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要以示范先行,要组织示范项目的申报及评审,要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示范规模,并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得到长足发展。 高层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课题“十五”期间,科技部、建设部在863、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中,研发和示范了许多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为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20

13、06年,财政部和建设部启动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日前公布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课题是: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的技术经济评价、新型建筑室内热湿负荷调节系统的研究、太阳能供热、制冷、通风系统与建筑接口技术研究、太阳能集热建筑模块的研究与开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工程。1、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目标:针对不同建筑气候区、不同资源分区、不同建筑类型的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的适应性问题,提出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内容: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方案;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的能量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和指标

14、体系。主要指标:完成基于不同建筑气候区、不同资源分区、不同建筑类型的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方案的设计,建立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和指标,开发成功相应的评价软件;集成方案和技术经济评价体系能够满足示范工程的应用要求,可再生能源技术新增投资不超过40%,新增投资回收期8年;完成2个以上的综合评价分析软件或软件模块,形成2项以上技术经济性评价标准,编制2项以上的设计指南或图集。2、新型建筑室内热湿负荷调节系统的研究研究目标:以降低建筑室内热湿负荷为目标,开发出与建筑室内建材或构件集成的新型室内热湿环境调节系统产品。研究内容:建材化蓄能、调湿材料;构件化蓄能、调湿材料;具有相变蓄能调温功能的采暖制冷末端;

15、其他新型蓄能调湿技术;热湿调节系统优化与技术经济评价。主要指标:开发成功系列蓄能、调湿建材或构件,除满足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和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使用年限和结构、防火、卫生等性能要求;相变蓄能材料的相变温度满足室内设计温度要求,与混凝土相比,蓄热能力提高50%以上,新增建筑造价<150元/m2;调湿材料在室温条件下、相对湿度在30%-70%时,饱和吸湿量>450kg/m3,材料价格<45元/kg,对环境友好;申请相关技术专利10项以上;形成2项以上的标准或规范,编制2项以上的设计指南或图集。 课题、 太阳能供热、 制冷、 通风系统与 建筑的接口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开发成功以太阳

16、能为主的建筑复合 能量系统、 设备, 掌握相关建筑接口技 术, 满足建筑采暖、 制冷和通风系统的 相关技术要求。 研究内容: 以太阳能为主的建筑复合能量系统 与设备;太阳能除湿空调技术;太阳能 与热泵联合供热与制冷技术 相关的建 ; 筑接口技术。 主要指标: 建筑复合能量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 ,其中太阳能空调热力 , 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 ;太阳 能与热泵联合供能系统 ;申请 相关技术专利项以上 复合能量系统 ; 分析软件或软件模块项以上 形成项 ; 以上的标准或规范,编制 项以上的设 计指南或图集。 主要指标: 开发成功系列真空管型 金属平板 型集热模块及其接口技术, 满足新建或 既有建筑围护结

17、构的各项性能指标, 使 用寿命年, 集热性能符合国家集热 器相关标准, 其中平板型集热器按照标 准测试方法, 当归一化温差等于时 的瞬时效率 ;开发成功基于空气 集热、 天空辐射的被动采暖降温建筑技 、太阳能集热建筑模块的研究与 开发 研究目标: 围绕太阳能集热模块与建筑围护结 构的一体化与同寿命问题进行攻关, 使 建筑模块的集热性能在符合国家集热器 相关标准的前提下, 满足新建或既有建 筑围护结构的各项性能指标, 使用寿命 年。 研究内容: 太阳能集热模块及建筑接口技术; 太阳能集热建筑构件化技术 基于空气 ; 集热、 天空辐射或其他途径的被动采暖 降温技术;高性能平板集热器技术;中 高温太

18、阳能空气集热器及其检测技术。 程 研究目标: 在不同建筑气候区, 选择不同类型 的建筑进行示范建设, 并通过集成技术 推广平台的建设, 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 技术在民用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中的应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工 术及产品, 该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建筑节 能指标 以上, 新增投资不大于建筑 总投资的 ;建立空气集热器性能和 质量检测平台,并提出性能预测方法; 申请相关技术专利 项以上, 形成 项 以上的标准或规范,编制 项以上的设 计指南或图集。 用水平。 研究内容: 示范建筑的建设、验收、管理及检 测;建筑能源系统运行监测与控制;集 成技术推广平台建设。 主要指标: 建设不同建筑气候区的

19、示范建筑, 示范建筑单体面积每座在 平方米左右,总示范建筑面积 平方米以上,重点示范应用可再生能 源与建筑的集成技术;示范建筑应采 用主动和被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成套 技术,建筑设计应超过示范地点的最 新节能设计标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 使 用 能 耗 中 的 贡 献 率: 住 宅 建 筑 、公共建筑 ;示范建筑可 再生能源技术的新增投资不超过建筑 总投资的 ;对示范建筑进行连续 一年以上的运行监测;建成可再生能 源集成技术研发、展示、检测和应用 的网络平台,并进行一年以上的试运 营;形成 项以上的设计、 施工及验收 的标准或规范, 编制项以上的设计指 南或图集。 J SX X 07 /2 00

20、7 21 T 专题 opic 案例 北京 国际寓所 恒温恒湿:该住宅号称常年温度 控制在 ,室内相对湿度 ,而这样的条件是通过特殊的 外围护结构、 天棚辐射采暖和制冷系统 来达到,而不是传统的空调。 新鲜空气:通过新风系统, 新鲜 空气从地面以米秒, 立方米小 时的速度注入空气中, 并且带走所有的 气味和脏空气。 可调节的光照:通过外遮阳来调 节光照,隔绝噪声。 应用 镀膜玻璃:即绝热玻 璃, 隔音隔热, 并且能隔绝紫外线的辐 射。 中央吸尘系统:每户使用带有计 量的集中中央吸尘装置, 使用中基本无 设备噪声。 天棚采暖和制冷系统:通过屋顶 和地板采暖和制冷,不占用室内空间, 无风感和气流感,

21、 也避免了传统空调的 耗能和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持续发展的理念, 营造自然和谐、 健康 舒适、 安全环保的居住环境, 具有高起 点设计、 高度的舒适性、 充分的环保性、 高效的节能性、 居住便捷性、 安全耐久 性和人性化管理等 个特性。 综合应用 了 项 “四新” 技术, 与传统住宅相比, 具有以下项领先优势 回收利用旧资 : 源、太阳能应用、建筑节能、节约水资 源、 洁净的室内空气、 洁净的水环境、 多 样化的绿化系统、 安静的声环境、 废弃 物使用和管理、 引导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方面。 整个小区住宅采用膨胀聚苯板外墙 保温体系,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外墙采用混凝土多孔砖。 膨胀聚苯板

22、厚 度 ,采用机械锚固、粘钉结合的 固定方式, 并选用保温性能良好的中空 玻璃铝合金窗, 有效的加强围护结构的 保温隔热性能 并满足生态住宅建筑节 ; 能的要求。 房屋采用倒置式屋面,屋顶绿化。 屋顶种植佛甲草, 有效增加屋面的保温 隔热性能, 使温度变化曲线平缓, 满足 按民用电价 元 度计算, 每年可节 约电费元。 工程年可收回投 资, 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并且还广泛利 用太阳能光电技术,使用太阳能草坪 灯、 太阳能楼牌号照明系统、 小区指示 系统、太阳能时钟等,节能、环保、外 型美观。 杭州金都华府 不用开空调, 夏天的室内温度比普 通住宅低至少 摄氏度, 冬季则要高出 摄氏度以上; 通

23、过采用厚度不同的中空玻璃结构 和隔热阻断式铝合金型材, 降低声波的 共振效应, 使住户能享受到静谧的室内 空间;屋顶还别出心裁地栽有绿色植 被, 既保持了住宅的湿度, 绿化了城市 的第五立面, 也大大增强了住宅屋面的 保温性能 金都华府运用了自保温系统、 隔热 阻断式铝合金型材、单户式新风系统、 变频、变压供水系统等科技住宅手段, 充分体现了“环保”和“节能”两大主 题。 这套隔热系统的利用, 还能有效地 减少能耗, 减少因空调和暖气产生的环 境辐射;中水系统的运用, 可以对生活 污水进行处理,实现再利用和循环利 用 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亦能为住户减 ; 少很多负担。 上海万科朗润园 朗润园项目

24、是上海市第一家一级生 态型住宅创建小区。 该项目位于闵行区 七宝镇中心,总建筑面积约 万平方 米, 由万科专利户型 层花园洋房, 以及 层小高层组成,多层低密度 小区采用全地下车库, 全框架结构, 综 合绿化覆盖率 以上。 万科朗润园坚持“以人为本”可 更舒适的需求。 西山墙垂直绿化, 有效 保证夏季隔热。 根据试验证明, 采取种 植屋面、 西山墙垂直绿化, 夏季室内最 高温度可比室外下降。 除了采用节能措施外, 充分利用太 阳能是朗润园项目的一个重要措施。 利 用太阳能聚热真空管技术实现单身公 寓、 会所集中供热。 单身公寓和会所太 阳能集热系统每年可节约度电。 长春亚泰花园杏花苑 为了确保节能效果和工程质量, 杏 22 J SX X 07 /2 00 7 花苑住宅外墙在东北首家采用了美国 欧文斯科宁的新型成套保温材料和工 艺,其它部位做法也严格按照节能要 求进行实施。 在外墙上, 采用陶粒空心砌块和挤 塑聚苯板保温系统组成的复合保温墙 体,与东北传统 厚的红砖墙相 比,外墙厚度减薄 毫米。由于墙体 厚度减薄, 节能住宅比普通住宅增加了 使用面积。 外窗上, 使用单框双玻中空平开上 旋塑钢窗,这种外窗较普通的平开窗 比, 其在开窗通风时能够较好的阻止冷 空气直接扑入室内。 而屋顶则采用高密 度的 厚的阻燃 板保温层;地 面一层的室内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