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_第1页
工艺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_第2页
工艺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艺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1、总则本规定包括工艺装置布置的 般要求、确定标高、操作平台和道项路或通道的最小宽度及净空、进出通道、通向大气的排放口高度、管道、管沟和窨井、地沟和下水道、铺砌和坡度以及工艺装置内其它的有关目等内容。2、设计2.1工艺装置布置的一般要求2.1.1 主导风向工艺装置布置设计应考虑主导风向。主导风向将直接影响加热炉、 压缩机室及控制室等的位置。从设备上泄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不应吹向 加热炉,故加热炉应位于上风向或侧风向。加热炉烟囱排出的烟气不应 吹向压缩机室或控制室。工艺要求设备的物料流动顺序由工艺流程图确定,凡是真空、重力流及固体 卸料等要求抬高设备时,工艺专业应在工艺流程

2、图中明确注明,设备布 置专业一律按照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的标高要求布置设备。工艺 流程图除提供温度、压力、流体介质和流量外,并应提示关键管道和合 金管道的配管要求,以利于集中组合布置,从而缩短管道。(1)应按照GB50160-1992 (99修订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 防火规范和GBJ16-1987(2001年局部修订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确定生产装置内设备、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间距。(2)对有火灾危险的厂房、框架、设备和管廊,在设备及管道 漏出易着火物料的地方,可采用固定式、半固定式水蒸汽或惰性气体灭 火,其操作阀门应放在事故发生时宜于操作的地方。(3)通向设备的所有道路出入口,也可作为

3、消防设备的通道。 装置内消防车通道的净空不应小于5.5m。(4)易燃、易爆的设备宜与其它的工艺设备分开布置或相隔一 条道路。在特定的条件下,在危险设备的三边设置防爆墙,其敞开的一 边,应面对工厂的空地。(5)明火设备要远离泄漏可燃气体的设备,有多台明火设备时, 应将其集中布置在装置的边缘,并位于上风向。(6)热的设备和管道应位于操作人员不能触及的地方,或采用 切实的防烫措施。(7)凡有腐蚀性质的设备,通常是集中布置并设围堰,地面作 耐腐蚀铺砌及排水系统。必要时,在设备附近设事故淋浴、洗眼设施。(8)装置内要有安全通道,以便发生事故时疏散人员,安全通 道上不得有障碍物及6m以上的一端封闭的狭长地

4、带。(9)装置内应设安全直梯,每段的安全直梯应位于容易接近和 相互之间易见的范围内。操作要求装置布置要为操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操作条件,主要包括:操作 和检修通道、合理的设备间距和净空高度、必要的平台、楼梯和安全出入口,尽可能地减少对操作人员的污染和噪音等。控制室是操作的核心地带,故控制室的位置相当重要。有两种方案:(1) 控制室应位于操作的中心地,而且尽可能靠近主要设备的操作地带。它不应靠近震动设备,因为对仪表有影响,也不要放在有易 燃、易爆介质、粉尘和水汽散发的场所。(2) 控制室应位于装置主要操作区附近,装置边界线的内侧,受污染、噪声的影响较小的地方。设备的安装和检修设备的安装和检修应尽

5、量米用可移动式的起吊设备。在布置阶段要考虑以下几点:(1) 道路的出入口要方便吊车的出入;(2) 搬运及吊装所需的占地面积和空间;(3) 设备内构件及填充物(如催化剂、填料)等的搬运和装卸;(4) 在定期大修时,能对所有设备同时进行维修工作;(5) 对换热器、加热炉等的管束抽芯要考虑有足够的场地,应 避免拉管束时延伸到相邻的通道上。对压缩机等转动设备的部件更换及 驱动机的检修、更换也要提供足够的拆卸区;(6) 设备的端头和侧面与建、构筑物的间距应根据便于拆卸部件和维修设备的需要而定,其所需间距的最小值如下:a相邻两泵的间距750mmb相邻两压缩机的间距1200mmc;.两排泵的间距1800mm

6、d.两排压缩机的间距2400mme!.设备与建筑物墙壁、墙垛或柱的间距750mm外观在满足上述, , , , 条五项基本要求的 前提下,装置的外观则依靠设计人的精心布置。装置的外观往往给参观 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外观整齐还可减少操作人员的误操作。为了外观整 齐,在“布置式样”上要注意如下几点:(1)成排布置的塔,人孔方位一致,最好朝向道路。人孔的标 高尽可能取齐,以便设置联合平台;(2)泵群要排列整齐,推荐以泵端出入口中心线取齐;(3)换热器群要排列整齐,推荐以管箱接管中心线取齐;(4)所有容器或贮罐,在基本符合物流顺序的前提下,尽量以 直径大小分组排列。通常,容器上的配管应垂直上下,不应有歪斜

7、、偏在化工生产中,常见的设备主要有塔、容器、换热器、加热炉、 贮槽、泵、压缩机等。这些设备的布置设计以及这些设备的运输吊装、 固定设计,管廊、贮罐区的布置设计的要求见HG20546-92化工装 置设备布置设计技术规定中的有关规定。22标高表1标高(包括灌浆)注项目距基准点的高 度(室外)mm室外(注)m室内(圭寸闭和开敞式建筑物)m室内外地坪高点-200-0.2000.000注低点-350-0.350-0.150柱脚的底板底面(基础顶面)00.0000.200离心泵的底板底面注00.0000.200卧式容器和换热器底面4000.4000.600立式容器和特殊设备底面00.0000.200设备环

8、形底座或支腿的底面00.0000.200炉子底板的底面炉墙或燃烧室燃烧室底部。炉底需要操作通道的22502.250燃烧室底部。炉底不需要操作通道的10001.000装于滑动底板上的鼓风机、往复泵、 卧式和立式的压缩机等按需要按需要按需要注: 所有标高均按iG.OOOm的基准,与这个标高相适应的绝对标 高由总图专业在设计中确定。 所有用于设备和结构的混凝土支承标高(除斜梯和直梯外)已 包括至少25mm的灰浆高度。 与敞开的建筑物连接的砌面的边缘应同建筑物地面的边同一 标高,并且有向外的坡度,而且这个地面的坡度应从厂房向外坡。 小尺寸的泵,例如比例泵、注射泵和其他小齿轮泵,可以将基 础的顶面标高适

9、当提高。 有腐蚀厂房的室内标高为0.100m,对降雨强度大的地区,室 内标高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2.3操作平台和道路、铁路、通道的最小宽度及净空尺寸本规定对各类设备的操作和检修通道提出了要求,见下表:表2操作平台和道路、铁路、通道的最小宽度及净空尺寸序号项目位置尺寸mm1主要通行道路净空高度(要通过较大的维修车5500注辆)2道路主要通行道路的宽度7000 90003次要道路和泵区的通道的净空高度3300 45004泵区的通道宽度30005次要道路的宽度350070006铁路铁路上面的净空高度(从钢轨顶算起)60007从铁路中心线到露天设备轮廓侧向的净距离24408建、构筑操作平台、人行通道、

10、走廊和操作区净空咼度匸2500注9物斜梯宽度70010的进出通斜梯平台宽度(顺斜梯的方向)>80011道、走道经常操作的通道100012和检修所需的空间设备检修和操作通道180013设备周围仅有配管,不操作的通道宽度(在地 面或楼面上)175014一般操作平台的宽度80015建、构筑物 的进出通 道、走道和 检修所需 的 净空尺寸炉子和楼面供维修用操作平台75016人孔距平台栏杆或障碍物90017斜梯一个梯段间休息平台的垂直间距5500(最大)18直梯一个梯段间休息平台的垂直间距9000(最大)19成对布置的换热器或其它设备法兰之间需要 的最小维修所需的空间450(最小)20下设有易燃物

11、泵的管廊下层梁底至地面350021下设有非易燃物泵的管廊下层梁底至地面300022两层管廊之间最小间距120023沿地面敷设的管墩高度30024平台立式人孔中心线与下面平台之间距离6001300容壳体上人孔平台宽度必须大于900mm或一个25器壳人孔公称直径体加 300mm26人孔中心线向两侧延伸的宽度一个人孔的公称直径27容器人孔法兰面与下面的平台距离2001200顶部沿人孔三个方向平台的宽度75028封头上的29卧式双法兰或单法兰管箱的净距(轴向)绍20030换热器法兰边周围的净空45031立式换热双法兰或单法兰管箱的法兰顶面与下面平台的距离1500(最大)器、沿法兰周边平台的宽度6003

12、2容器、塔类33炉水平和垂直管式炉侧面平台的宽度75034子水平管式炉的端部平台宽度1000注: 对于任何架空的输电线路,净空高度至少应6.50m 平台、走道、走廊和操作区域内任何突出部分的净空高度 都不能小于2.0m,以免碰伤头部。2.4进出通道241对建筑物、构筑物和炉子,装置的操作和维修人员需要经常巡视 或每班至少一次的主要操作或维修的设备、阀门及管道附件的区域必须 设置平台,并有45。或9。的斜梯作为主要的进出通道。243生产装置的框架、大型塔的联合平台其长度小于25m时可设置12个梯子,大于25m应适当增设活动平台。244平台的辅助出口应有直梯,该梯子的位置从主要或辅助出口到平 台任

13、何一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25m,并且平台的死端长度不应大于 6m。对于深度大于1.8m,长度大于6m的坑应设置直梯,以便于操作 和检修。但是这个要求不适用于窨井。表3列出了高出地面3.6m以上设备需要设置的平台、梯子的部 位。表3通道方式序号部位固定的直梯1在容器上所有尺寸的止回阀2在容器上DN80的闸阀和截止阀3玻璃液面计和试液位旋塞4手孔5在容器上的压力仪表6在容器上的温度仪表7在地面以上2.0m和3.6m之间的液位控制器8深度>1.8m和长度>6.0m的地坑平台(平台设在设备卜面)9各种尺寸的控制阀(调节阀)10热交换器组11设备上的人孔12盲板、视镜、过滤器13>DN

14、80的安全阀(在立式容器上)14>DN100的闸阀和截止阀(在容器上)15电动阀16在容器上的取样装置平台(平 台设在设 备侧面)17<DN80的安全阀18在卧式容器上沁N100的安全阀19高出地面以上3.60m的液面控制器(需要在现场观察液面的在容器上的仪表高出地面2.0m或高出地面1.8m的其他平台均应设置专门的通道。(1)在容器上的法兰管口、管廊上管排中的切断阀、容器上的 金属测温点、在管道上的测温、测压点和在管廊上较低管排中的孔板, 不必设置永久性的通道。(2)在装置运转期间或在事故的情况下需要手动操纵阀门时, 应按下述进行设计:a DN150或小于DN150的阀门,手轮的

15、底部不能高出平台或地面2.0m以上。b大于DN150的阀门手轮不管在平台上或地面上均应能很方 便的进行操作。假如这些阀门不能按照上述安装时,则这些阀门就应当安装操作链 条或伸长杆。246平台的标高一般比设备的人孔中心线低900mm。从平台面至操 作阀门的最佳高度为8001200mm,建议不超过1500mm。平台栏 杆外的阀门手轮中心线至栏杆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500mm。247除条中“高出地面3.6m以上设备需要设置的平台、梯子 的部位”要求以外,对于距地面以上2.03.6m范围内的设备、阀门、 仪表、设备的人孔或不设梯子的操作平台,为了操作和检修,应设置一 个2.0m高可移动式的带平台直梯。炉

16、子必须设置下列方式的通道:(1) 烟道鼓风机的维修平台;(2) 对于在地面上难以接近的烧咀,应设置操作平台;(3) 观察门(孔)的平台(除门位于地面以上或低于3.6m的其他平台外),必须用固定的直梯;(4) 集管箱(包括有可拆卸部件)所有的临时平台,只需要设 置平台支架,需用时装设临时平台;(5) 取样点的平台直梯一般应安排在侧向进出。正面进出的直梯用于塔和贮罐顶部 的平台。2410距地面或楼面超过6.0m的直梯,在3.0m开始应有安全护圈。 距地面以上低于6.0m的直梯仅安装顶护圈。若距地面以上不到2.0m 的直梯将不设置顶护圈。对于带有护圈或不带有护圈的直梯,在攀登的自由空间不应有 任何障

17、碍物。不论梯子的斜度多大,在直梯的整个长度的背后必须保持 180mm的净空距离,除非遇到不可避免的障碍物,上述净空距离一定 要保证,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在梯子的抓手处的背面100mm的距离不 允许被占用。在抓手处的上下必须至少保持有40mm的净空距离。而 且在梯子踏板处的背后180mm距离的空间内也不能被占用。在梯子踏 板处的上方必须保持至少150mm的净空距离。位于梯子顶部敞开的通道处,必须设置自关安全门栏。所有平台边和平台开孔的周围,应设置踢脚板。平台的入口处 不设置踢脚板。所有平台和斜梯的敞开边,为了安全必须安装扶手。2.4.16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平台有较小的标高差。标高相差小于350mm

18、的平台,不需要中间踏步;标高相差350530mm的平台, 只需要一个踏步。2.5通向大气的排放口高度紧靠建筑物、构筑物或室内布置的设备放空管,应高出建筑物、 构筑物2.0m以上。除蒸汽或空气介质的放空管外,任何烟囱或连续排放的放空管, 从它的外径边缘水平距离22.0m半径以内所设置的平台,必须至少低 于烟囱的顶部3.6m。 位于烟囱外径边缘水平距离22.0m半径以外 的平台,从水平半径22.0m的末端与烟囱顶部标高线的交点以45。引 伸线向上引出,弓I伸线以下的地区可设置平台。除蒸汽或空气介质外,从释放阀和安全阀排放的出口管道(排放 口)至少应比其出口管道外径边缘算起水平半径10.0m以内的平

19、台或 屋顶高出3.6m以上。从释放阀、安全阀和连续放空管道排出的蒸汽、空气或无毒不燃 的气体的排放口,必须防止位于地面上或平台上的操作和维修人员有可 能烫伤或遭受噪声的危害。2.6管道通常,工艺管道、公用工程总管(生产上下水管除外)和仪表管 道应布置在一定标高的管廊(管架),架空敷设。不影响任何维修和正常操作的通道,短管道可以安装在地面上。 当管道不可避免地要和人行通道交叉时,应在管道的上方装有跨越梯 桥。应使埋地的水管的中心线低于冰冻线以下或采取防冻措施但埋 于地下的管道应有不少于300mm的保护复盖层。当敷设于地面以下的加热保护管道在运行中需要检查时应布置 在管沟里。埋地热管道的热膨胀量应

20、限制在40mm以内,而这种管道所挖 的沟必须用松散的砂回填。266装置中要求经常(至少每周一次)机械清理的管道,弯管处应安 装带有法兰的接头或者应有弯曲半径最少为5倍管径的弯管。对于从一 端清洗的管道,两对法兰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2.0m。而对于从两端清洗 的管道,两对法兰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24.0m。对于需要偶然机械清扫的管道,应装有足够的分段法兰以便拆 卸。从释放压力的装置排放到封闭系统的管道,一般应排放到总管, 而且管道上不应有死角。2.7管沟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装置,原则上不设管沟。 如工程特殊需要必须设置管沟时,管沟内要填砂。在布置阶段,对大型管沟的走向和位置要预先统一规

21、划。大型管沟分为可通行管沟和半通行管沟。可通行管沟的最小宽度为 1.5m,深度约为2.5m,管沟内通行宽度0.60.7m。如采用横贯管沟 断面的支架时,支架底至沟底的净空应不小于1.8m,这样不必打开盖 子即可在沟内检修。如不采用横贯管沟断面的支架,用双层悬臂支架时, 下层支架底至沟底的净空应不小于0.8m,以便安装和检修。通常管沟应有混凝土壁,敞开的顶部用格子板或平板复盖,底部 用碎石铺填。对有酸或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和水泥铺砌的区域内的沟底 应铺砌平整,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应加防腐面层。但是,管沟内不宜敷 设酸碱腐蚀性的管道或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在铺砌的底面上,应考虑 管沟的排水,地沟的坡度一

22、般为0.51.0%。管沟的最小宽度应是600mm。管子的凸出部份与沟壁之间的最 小间距为100mm ;而管子的突出部分与沟底最高点之间的最小间距应 是 50mm。管沟应加盖板。在有铺砌区域的管沟应当使用与地面同样高度的 盖板与钢筋混凝土板复盖。而没有水泥铺砌的区域,沟盖板的顶部应高 出地面100mm。建筑物内的地沟应采用与地面同标高的盖板复盖。在铺砌区域内的窨井,应当使用与地面相同高度的盖板复盖。而 在无铺砌区域内的窨井盖板的顶部应当至少高出地面100mm。在盖板 上应当有一个最小为600X600mm的开孔作为人孔。2.8地沟和下水道装置内需要设置地沟时,则地沟应加盖板。地沟水汇集到集水池 后

23、,靠重力流或泵送至排水管网。地沟宽度一般为200400mm,沟 底面坡度一般为0.51.5%。排水量不大的地沟也可以在沟内设上水篦 子,直接排至下水管网。对于石油化工类型的装置,应当设置地下的油一水阴沟系统, 这样可将铺砌区域排放出的油、废水、雨水和消防用水收集,并且进行 回收以便进一步输送到装置的界区以外。对于特殊要求的生活和化学废 水的排污,应当分别通过管道输送到装置界区外的下水管网。已经处理 过的化学及生活用的废水,可直接送入油一水阴沟系统。工艺区域应设置挡水和排水系统,并且应当把污染的雨水与未污 染的雨水分别排放。从不同的区域(例如不同防火防爆区域、完全封闭的工艺厂房、 炉子和设备群等

24、)分别来的排放暗沟管道,必须经有密封入口的窨井, 才能与排放系统相连接。当排放管不可能单独地排放到下水井时,排水 应采用专用疏水器或水封密封。285通常,在全部水泥地面或者无水泥铺砌区域内独立的或者是成对 的容器和热交换器,应当装配有一个DN100的油一水排放接头作为有 组织的排放之用。但是对于处理“清洁的介质”如合成氨厂)的装置, 则这种排放接头可以省掉。排放接头将承接在停车阶段从大容器中排放的流出物,使之得到控 制,以防止淹没污水设施。对于铺砌区域内的容器和热交换器,当停车时要求仪表排净和有组 织排放分开,应当分别安装有单独的排放接头。在地面上的铺砌区域,铺砌区的沟底和泵、压缩机室的地面应

25、当 有排水沟。对于下列情况不需要排水沟:(1)半开敞式的压缩机室混凝土地面;(2)控制室和配电室地面。常压酸贮槽和酸泵周围的区域,应当铺砌地面、设置挡水堤和进 行防腐处理。带有压力的贮酸设备应装有单独的排放点。当泵没有设置排水设施时,基础顶面应坡向埋在基础内的排水管 并引至排水沟或窨井入口。从开敞的冷凝液系统和开敞冷凝液系统的蒸汽疏水器来的冷凝 水应排放到下水道。当区域的位置远离下水道时,疏水器允许单独就近 排放冷凝液。2810当土壤吸收不了正常的雨量时,在这个地区的周围所有未铺砌 的区域应坡向界区外。在装置界区范围以内的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和 铺砌区域之间的无铺砌区域应有排水管,以便使预期的最大降雨量的 50%送到界区的排水沟中。位于易燃烧和易爆炸的危险区域内,例如炉子周围的窨井应当 设有密封盖,并且放空管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