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tcma[美]N·格里高利·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Rrtcma[美]N·格里高利·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Rrtcma[美]N·格里高利·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Rrtcma[美]N·格里高利·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Rrtcma[美]N·格里高利·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Ch1.绪论 一、名词解释 略 二、问答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景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件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一般的,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

2、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略。请结合您目前所搜集的最新宏观经济新闻进行讨论。 4.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

3、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地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5.一般的,人们认为科学的定义是:一种建立稳定关系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物理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来收集数据,证明或推翻一个假设。而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科学。 相对而言,经济学家在实验方面受到很大制约。经济系统几乎无法重

4、复,而经济系统又难以在受控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来证明或推翻自己的假设。经济学家更多的是收集历史数据(这些数据一般是经济自己运行的结果,而非经济学家实验的结果),然后,根据一些科学的方法,比如统计学的,数学的等,来研究其中的规律,证明或推翻自己的假设。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经济学是一定程度的科学。但是,如果从过程可重复性、结果稳定性的角度来看,经济学难以成为科学。 6.由于钢生产过程里的高费用,钢价的增加将会导致汽车的供应曲线的内在的变化。新的均衡将会导致汽车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数量。钢价是在这个问题的外生变量,而汽车的价格和数量则是内生变量。 7.消费者经常会依据自己心目中要求的一种具体功能用

5、途来购买计算机,因此他们要求一种可以按照他们的期望装备良好的产品。对计算机偏好的差异不能在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模型中获得。例如,一个所有个体都相同的假设不能做出从台式机到笔记本需求的预测,因为简单的模型将说明一类计算机被全部更喜欢。 8.可以拓展冰激凌的供求模型来解释。 在基本的供求模型中,我们假设冰激凌需求取决于冰激凌价格P1和消费者收入Y,即: Qd=D(P1, Y) 当我们考虑冻酸奶的价格下降的影响时,冰激凌需求取决于冰激凌价格P1,冻酸奶价格P2和消费者收入Y,即: Qd=D(P1, P2,Y) 由于冻酸奶和冰激凌是替代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该种商品消费量下降,而互补商品消费量上升

6、。因此,如果冻酸奶价格下降,将导致对冰激凌的消费量下降。 而冰激凌的供给则受原料价格决定,即: Qs=S(m1, m2, m3,.) 由Qd和Qs可以得到冰激凌的供求模型,求得均衡价格P1和数量Qd。在该模型中,Y , P2, m1, m2, m3,.是外生变量,P1和Qd是内生变量。 9.一般的,普通理发的收费很少变动。比如:学校理发,有的地方3元/次,有的地方5元/次,(都是普通的男士理发),可以维持几年不变动。 也就是说,理发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粘性,这个特点对于理解市场出清具有重要意义。至于价格对市场出清的影响,相信您已经有了一定理解. 10.(1) a. 价格粘性。杂货店的价格经常

7、在长时间段中保持固定。 b.市场出清。股票交易市场是一种拍卖市场,市场中所谓股票价格不断根据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c.市场出清。在近些年中,计算机制造商更加频繁的经常改变价格出售计算机以适应internet竞争和使用的增加。 d.价格粘性。比萨饼速递很少发生价格的改变是因为他们不想承担与给用户重印和重新分发他们的最新菜单的相关费用。 (2).在缓慢的价格调整中改变后的价格必须打印展示出来而且再版的费用很昂贵,这个原因是相同的。此外,公司可能不愿意改变价格是因为他们相信个人面对频繁的价格变化的时候会改变他们需求行为。在改变价格之前,这些公司喜欢等待较长时间,然后当价格变化时争取有更大增加。 Ch2

8、 习题解答 一、 名词解释 略 二、 选择题 BADCD DABB 三、 问答题 1 答:1991年以前,美国一直用GNP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懂,从1991年起改为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测量一国居民的收 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但要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同类报酬。与GNP不同,GDP不考虑从国外获得的报酬和支付给国外的报酬它是一国在国内实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测量值。GDP是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的产量标准计量,因为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在传统上比在美国重要得多。由于国际贸易在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从1991年以后也开始用GDP作为衡量产量的主要测量,这种转变也可以使美国

9、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比较更加容易些。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开放度越大,用GDP作为测量收入的重要性也越大。此外,由于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的数据较难准确获得,而GDP的数据较易获得;由于相对GNP而言,GDP是经济中就业潜力的一个较好的测量指标,比方说,外国人到东道国投资,解决的是东道国的就业问题,所有这些原因,都表明把GDP作为经济中产生的基本测量指标更合理一些 2 答:因为失业人数是指一个特定时点寻找工作的总人数,所以它是一个存量。失业率的改变(流量)对监控者很重要,而对于美国经济分析来说,失业率(存量)是一个更好的指标,因为描述了劳动市场的精确情形。 3 答:算因为这里虽没有发生市场交

10、换活动,但自己住自己的房子时房子也提供了效用,固而被看作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创造了价值他的房子如果不自己住而租借出去也可以收到房租,这部分房租也应计入GDP总之,不管房子是自己住还是出租,这部分房租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4 答:(a)这个企业为经理买这辆小汽车要作为投资计入GDP,而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这辆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要作为消费计入GDP (b)假若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则该购买支出要计入GDP,若购买进口轿车消费,则该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DP中扣除 5 答:住宅建筑当年建造为私人购买和使用的房屋总值之所以列为投资一部分,是由于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

11、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是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取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DP。 6 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乙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l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

12、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呈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7 对经济分析来说,由于年度性事件引起的经济变量的增加(例如圣诞节抢购)没有作为商业周期中关键改变来解释,因此除去季节性的变化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做这样的调整,观察者可能认为8月份生产的减缓是经济衰退的信号,而实际上这是工人过暑假的原因。如果政府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对这个分析做出反应,结果可能导致经济过热而不是保持稳定的增长率。 8 GDP将下降。因为,计算GDP必须以市场价格计算。当他们结婚

13、之前,双方是雇佣关系,管家出售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这个收入将被计算在GDP中。但结婚以后,尽管管家继续自己以前的工作,而且妻子也继续养活他,但他们之间的支付已经不是一个市场交易的概念。所以,支付额不再计算在GDP之中。因此,他们的结婚将导致整个GDP下降。 9 a是政府购买 b是投资 c是净出口 d是消费 e是投资(存货投资) 10 a)会影响实际GDP,导致GDP下降。 b)会影响实际GDP,导致GDP上升。 c)会影响实际GDP,导致GDP下降。 d)会影响实际GDP,导致GDP下降。 e)会影响实际GDP,导致GDP下降,也有可能导致GDP上升。 f)会影响实际GDP,导致GDP上升。

14、g)会影响实际GDP,导致GDP下降。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到,采用GDP指标来对经济总体进行核算,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GDP指标的局限性也体现出来。它难以与社会福利水平建立一个直接的一对一的关系。比如:e中为减少污染排放而禁止了企业的某些生产方法,这个问题在中国显得比较突出,直接的后果是企业停产或减产,导致GDP下降,但是,从整个宏观环境来看,减少污染对全社会福利水平有好处。又如:让高中生辍学,对全社会福利水平是负的,但对GDP却是有贡献的。另外,父亲与小孩在一起的时间增多,也有利于福利水平提高,但却降低了GDP水平。 11 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而言,他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或者

15、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的。因为,GDP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统计指标,它忽略了很多对社会福利水平相关的因素。比如:环境污染、居民健康、家计劳务等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因素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大,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他们的GDP已经足够大,更有理由来考虑如何改善其他指标的问题。 但是,对于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尽管我们应该重视GDP指标的以上不足,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进一步丰富社会产出,也就是说提高GDP。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社会财富来进一步考虑社会福利水平问题。 四、 计算题 1 答 a. 第一年的一篮子价格为 $150 ($2*5

16、0+$1*50) ,而第二年一篮子价格为 $162.5 ($1.50*50+$1.75*50)。百分比变化为 8.33% (162.5-150)/150). b. 名义支出增加了: 第一年吉米花费了 $250 ($2*75+$1*100) ,而第二年花费了 $337.50 ($1.50*120+$1.75*90) 。 c. 实际支出增加了: 以第一年为基年,吉米在第一年花费了 $250 ($2*75+$1*100) ,第二年花费了$330 ($2*120+$1*90) 。 d. 第一年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为1 ($250/$250) ,第二年为 1.02 ($337.50/$330) 。其百分比

17、变化率为2%,低于CPI变化率。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更适合用来确定基米的生活成本的变化,因为它基于他每年的购买. 2 美国GDP增加$350,因为它只包括美国境内经济活动的收入。美国GNP增加$575,因为它包括了所有美国公司和美国公民的收入。因为有关经济活动都是美国人进行的,所以加拿大GNP不改变。 而由于多伦多的Coca-Cola价值增加,加拿大GDP 增加$225。 本文地址: 复制 URL=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本文为风清云淡532130999转载的他人文章, 腾讯依QQ论坛用户守则及QQ网站服务条款享有相关权利。 第 2 楼: 风清云淡 回帖者:

18、 风清云淡532130999 时间:2006-07-07 14:35:51 报警 3a. 劳动力是65,000 (75,000-10,000). 气馁的工人不算在劳动力中,因为他们没有积极的去寻找工作。 b. 失业率是12.3 % (8,000/65,000)。劳动参与率是 86.7% (65,000/75,000)。 c. 现在劳动力是63,000 (75,000-12,000)。失业率是9.5 % (6,000/63,000)。劳动参与率是84% (63,000/75,000)。 d. 失业率从12.3% 降到9.5%。根据奥肯定律,将增加8.6% (3%-2*(9.5%-12.3%)。这

19、个预测在这种情况下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这个经济唯一的改变是一部分人停止了寻找工作,而产出并没有增加。 4a.第二年的CPI=(2×10+1×0)÷(1×10+2×0)=2 b.第一年对苹果的名义支出:1×10=10 第二年对苹果的名义支出:1×10=10 两年的名义支出没有变动。 c.实际支出是以基年计算的购买的物品的价值。因此: 在第一年,实际支出就是其名义支出。 在第二年,实际支出=10×2=20 d.第二年的平减指数=名义支出÷实际支出=10÷20=0.5 e.在这样的前提下,阿贝的生活支

20、出与获得的福利水平在前后两年都没有发生改变。但如果从CPI指数来看,他的生活成本将翻倍。因为,CPI是拉氏指数,它只关注于红苹果的价格比第一年翻倍,但没有考虑绿苹果的价格下降了一倍(因为,第一年只消费了红苹果)。而在帕氏指数中,生活成本将下降到原来的一半。因此,这个例子说明了拉氏指数高估物价水平,而帕氏指数低估物价水平。 5a.2000年的情况是: 名义GDP:50000×10010×500000=10000000 实际GDP:50000×10010×500000=10000000 2010年的情况是: 名义GDP:60000×12020

21、15;400000=15200000 实际GDP:50000×12010×400000=10000000(以2000年的价格计算) GDP平减系数=名义GDP÷实际GDP=1.52 以固定一篮子物品计算的CPI=(60000×100+20×500000)÷(50000×100+10×500000) =1.6 b.以上计算了两个物价指数,一个是帕氏指数(可变一篮子物品),等于1.52,意味着物价上涨了52%;一个是拉氏指数(固定一篮子物品),等于1.6,意味着物价上涨了60%。 它们产生区别的原因主要在于:拉氏指数确

22、定不同物品价格的固定加权数,而帕氏指数则确定可变的加权数。因此,在例题中,当汽车价格上涨了1.2倍,而面包价格上涨了2倍的情况下,面包与汽车之间的相对价格将上涨,但拉氏指数的加权数固定,不能反映由于相对价格发生变动而导致的购买数量的变动,因此,由拉氏价格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要比由帕氏价格计算的要大。 c.由于拉氏指数倾向于高估物价指数,而帕氏指数则倾向于低估物价指数;而经常使用的GDP平减指数则由于其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书本29面),因此,无论采取哪种物价指数都很难非常清楚、确切地反映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 6中国的统计数据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获得。 以下给出了1990年代以后的统计数据以供参

23、考(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 年份 支出法GDP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净出口 资本形成率 最终消费率 1991 21280.4 13145.9 7517.0 617.5 35.3 61.8 1992 25863.7 15952.1 9636.0 275.6 37.3 61.7 1993 34500.7 20182.1 14998.0 -679.4 43.5 58.5 1994 46690.7 26796.0 19260.6 634.1 41.3 57.4 1995 58510.5 33635.0 23877.0 998.5 40.8 57.5 1996 68330.4 40003.9 2

24、6867.2 1459.3 39.3 58.5 1997 74894.2 43579.4 28457.6 2857.2 38.0 58.2 1998 79003.3 46405.9 29545.9 3051.5 37.4 58.7 1999 82673.1 49722.7 30701.6 2248.8 37.1 60.2 2000 89356.7 54616.7 32499.8 2240.2 36.4 61.1 2001 98618.1 58952.6 37460.8 2204.7 38.0 59.8 URL=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第 3 楼: 风清云淡

25、 回帖者: 风清云淡532130999 时间:2006-07-07 14:36:57 报警 Ch3.NI来去何处 一、 名词解释 略 二、 选择题 1.B 2.B 3.D 4.D 5.C 6.C 7.C 三、问答题 1 一个经济生产的产出主要由该经济的生产要素与技术水平决定。一般的,经济学考虑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土地、资本和劳动三种,进一步的,主要讨论资本和劳动。 技术水平则反映了在给定的投入要素下,能够生产多少产出。 一般的,投入要素增加或技术水平进步将导致产出增加。 2 作为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它决定每种要素的需求量在于这种要素能为它带来多大利润。当企业每多购买一单位的要素带来的

26、利润为正的时候,企业将继续购买这种要素,以获得更多利润。 但是,应该注意到: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种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效应。即:企业继续购买更多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给企业带来的利润递减,直到企业购买的最后一单位要素的成本与其产出相等,即该单位要素所带来的利润为0时,企业将不再购买该要素,因为继续购买将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当企业购买的某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0时,企业不再购买该要素。 3 规模收益不变意味着投入要素都增加n倍,产出也增加n倍。如果一个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规模收益不变,那么,它首先将根据3题中的条件来决定购买的投入要素

27、,然后,以这些投入要素来进行生产;其次,由于3题的结论,企业最后获得的利润为0,即在收入分配上,它出售产品所获得收入全部分配给要素。比如:按照MPL×L来分配劳动收入,按照MPK×K来分配资本收入。(其中,MPL、MPK分别是实际工资和实际租金,想一想,为什么?) 4 简单而言,消费决定于收入。精确的讲,消费决定于可支配收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越多;反之,亦然。 投资决定于实际利率水平,它与实际利率水平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实际利率水平越高,投资越少;反之,亦然。 5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象消费者一样直接购买产品和服务。而转移支付则是政府将政府收入的一部分向

28、特定人群进行转移。 它们的区别是:政府购买计算在GDP中,而转移支付则不计算在GDP之中。 政府购买举例:政府购买军火扩充国家武装力量,政府支付公务员工资提供管理服务。 6 经济体系中的物品与劳务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由经济体系的实际利率来调节的。在有的课本中,可能会引用一个重要概念非意愿存货来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事实上,两者是同一个道理。在经济学中,我们将企业的非意愿存货变动视为企业的投资,而我们知道,投资是由实际利率来进行调节的。因此,归根结底,经济系统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是由实际利率的变动来实现的。 7 政府增加税收: 消费将减少。因为税收减少了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 如果产

29、出固定的话,投资将增加,因为消费减少了。 而投资增加,则意味着实际利率降低。 8 a. Y C(Y T) G = I(r) 如果税收减少,那么消费增加。国民储蓄减少(S = Y C G), 因此投资也会减少。 b.均衡是的投资减少,利率上升。 c.是的,税收减少相当于政府购买增多。总的结果是投资减少,因为税收的减少使得政府必须借更多的钱。 9. S = Y C G 政府将减少消费来增加国民储蓄。这将降低利率。(在投资需求图中,将储蓄曲线向外移。 由于投资线向下倾斜,利率下降。) 10. a.规模收益递增是指如果两个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的百分比引起产出增加更多的百分比。边际产量递减描述的是随着一种要

30、素的增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减少。 b.劳动力的增加使得实际工资减少,因为劳动的边际产量是下降的(递减)。 实际利率将升高,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每台机器搭配有更多的劳动。 c.因为规模收益递增,实际工资将增加。与每个生产要素的增加相比,产出增加的百分比更大,因此并不是每名工人都生产的比以前多。(例如,每个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11. a)将降低实际工资率。因为,随着劳动力增加,每增加单位劳动力带来的收入将下降,而移民潮增加了劳动力,使得企业雇佣的劳动力更多,而劳动力带来的利润将进一步下降,从而导致实际工资率下降。(注意,题目要求用新古典分配理论分析,而非劳动力市场理论分析) b)将提高实际租赁价格

31、。因为地震摧毁了部分资本存量后,资本存量少了,因此,单位资本的回报率将上升,而实际租赁价格应该等于资本的单位回报,因此,实际租赁价格将上升。 c)实际工资和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都将上升。因为,技术进步意味着同样多的劳动和资本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即:单位劳动和单位资本的回报将上升。而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实际工资应等于劳动的边际回报率,实际资本租赁价格应等于资本的边际回报率。因此,它们都将上升。 12. 如果生产函数为规模收益递减,则如果资本和劳动都增加10%,产出增加但增加少于10%。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存在另外一种投入要素,当资本和劳动都增加时,其保持不变,使得这种要素相对而言显得更加稀缺,从

32、而导致规模收益递减。 如果生产函数为规模收益递增,则如果资本和劳动都增加10%,产出增加,并且增加大于10%。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社会化分工进一步细致的原因。因为分工更细,可以使单位劳动的生产效率更高,从而表现为整个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递增。 13. 等量增加政府购买和政府税收,只能保持公共储蓄不变,但是,会导致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减少私人储蓄。 私人储蓄是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因此,当政府增加某一确定的税收量时,私人部门的储蓄也将减少。 如果私人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则私人储蓄减少得更少,从而导致投资下降更少,利率上升幅度更小; 如果私人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小,则私人

33、储蓄减少得更多,从而导致投资下降更多,利率上升更多。 14. 如果消费者增加了未来收入的预期,在当期多消费,则意味着,当期的私人储蓄将减少,进而导致国民储蓄减少;而根据S=I,意味着投资也将减少;而导致投资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可贷资金,即S的减少,因此,市场均衡利率将上升。 15.a) 这种补贴将影响企业投资曲线,使其向右上移动。因为,这种补贴增加了企业投资的回报,促使企业多投资;但没有增加居民投资的回报,因此,居民投资曲线不变。总的来说,总投资将变得更大,从而,总投资曲线向右上移动。 b) c) 这种政策不会影响总投资量。因为,整个社会的可贷资金保持不变(储蓄保持不变),但投资需求上升,导致均衡

34、利率上升。如果要细分的话,则可以认为,利率上升导致投资成本增大,居民投资将减少;而由于有投资补贴,企业投资可以抵消由于利率上升带来的投资成本,因此,企业将多投资;如此,一增一减,最后达到均衡时的结果是:社会总投资没有发生变动。 四、计算题 1.a)公共储蓄将增加1000亿。 b)私人储蓄将减少。由于税收增加了1000亿,所以,私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了1000亿。而根据边际消费倾向是0.6,也就是说,边际储蓄倾向是1-0.6=0.4,当私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了1000亿,私人储蓄将减少400亿。 c)国民储蓄将增加600亿。因为国民储蓄等于公共储蓄+私人储蓄=1000-400=6000。 d)由于经济要

35、达到均衡,必须满足S=I。当国民储蓄增加600亿,则投资应该增加600亿。 2.根据计算可得,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增加50%,收入增加66%,即规模收益递增。 3.a) 根据公式:S=S私+S公=(YTC(Y-T))+ (T-G) 私人储蓄=(YTC(Y-T))= 500010002500.75(50001000)=750 公共储蓄=(T-G)=10001000=0 国民储蓄=750+0=750 b) 在市场达到均衡时,必须满足:S = I 因此,750 = 100050r 求得:r = 5 c) 私人储蓄不变,等于750 公共储蓄=10001250 = 250 国民储蓄=750250=500 d

36、) 此时市场均衡条件依旧是:S = I 因此,500 = 100050r 求得:r = 10 Ch4 习题解答 一、 名词解释 略 二、 选择题 CCDAA B 三、 问答题 1这个问题的前提在于经济决策者更关心的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而不是关注最终的产出水平。因为,在尽可能简单的情况下,社会福利水平与消费量相关,所以,最大化社会福利水平问题就转化为一个消费量最大化问题。而在黄金规则下,意味着达到稳定状态时,有最大的消费量。因此,决策者会选择黄金规则的资本水平。 2应该说,决策者对这两种情况都可能选择,只是看本国情况的不同而定。因为:无论经济从高于还是低于黄金规则资本存量开始,则达到的新稳定状态

37、的消费水平都将高于最初的稳定状态。但如果经济从高于黄金规则资本存量开始,则意味着当期的消费水平会上升,此后逐步下降;而如果经济从低于黄金规则资本存量开始,则意味着可能要减少当期的消费水平以获得远期更高的消费水平。如此看来,如果不选择黄金规则资本存量,则各期的消费水平会有所不同,也就可能造成不同世代的人的福利水平不同。 3假设经济从一个稳定状态出发,如果把国民产出的较大比例用于投资的话,意味着:消费减少,而储蓄、投资将增加。此时,由于人口不会立即增加,那么人均资本将增加,将导致国民产出增加。而人均产出水平也将上升。即:生产率增长。从长远来看,这将增加消费,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如果开始时是

38、从低于黄金规则资本存量开始的,则在开始时,增加投资将导致消费水平下降,从而在短期内使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但长期的社会福利水平将高于最初水平。 4在索洛模型中,更高的储蓄率将导致在稳定状态时有更高的资本存量,从而导致更高的经济产出。反之,亦然。如果增加储蓄率将增加稳定状态时的资本存量,增加新的稳定状态的经济产出,从而导致经济增长。但是,达到稳定状态后,经济将不再增长。 5因为,我们定义人均资本:k = K/L;k = s f(k) (+n)k;而s f(k)又代表储蓄; 因为,题目假设所有的资本收入都用来储蓄,即:储蓄又等于MPK*k 因此,达到稳定状态时:s f(k)=

39、(+n)k=MPK*k 即:MPK=(+n) 至此,本题得证。 6在稳定状态下,s f(k)= (+n+g)k,k= s f(k)/ (+n+g) n越下,则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越大,相应的产出也越高。 对于增长率而言,总产出增长率=g+n;人均产出增长率= g, 因此,在本题中,如果在21世纪,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下降,将意味着总产出增长率下降,而人均产出增长率不变。 由于人口较少,那么当经济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人均产出将高于初始状态的情况。因此,当由初始状态向新的稳定状态转变的过程中,人均产出增长率要

40、高于g;当人口增长率逐步下降,总产出增长率下降,而人均增长率上升。 7在一定的储蓄率下,人口增长率越高,则稳定状态资本越低,导致的产出水平也越低;反之,稳定状态资本越高,产出水平也就越高。因此,人口增长率将影响稳定状态产出水平的高低,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率。可以通过改变储蓄率来改变经济增长率。比如:要达到一定的经济增长率,如果人口增长率高,则要求更高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低,储蓄率则较低。 8如果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递减,那么,当投入要素资本和劳动同时增加z倍时,产出的增加将小于z倍。那么,如果人口增长,那么,导致的结果是:总产出增加,但是人均产出降低。 如果是规模递增函数,人口增长导致的结果是:总产

41、出增加,人均产出也增加。 9如果经济处于稳定状态,储蓄(s * f(k)将比资本折旧(dk)大。因此,资本存量将一直增加,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10 a.人口增长率的增加将降低稳定状态。 b.比较储蓄和折旧(包括人口增长的影响) s*f(k) vs. (d +n)k 更高的人口增长率,使得重新达到稳定状态所需要的人均资本比储蓄高,因此人均资本存量将下降,直到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c.如果黄金规则水平高于原始稳定状态,对于政府来说,用增加储蓄比率的方法到达那个水平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非常昂贵的。政治家们常常不愿意牺牲人们今天的生活水平来使将来公民受益。但是由于人口增长率的增加,人均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已

42、经下降了。因此这将是一次增加储蓄比率并且在稳定状态开始像(b)中描述的那样下降之前达到黄金规则水平的好机会。 11新的稳定状态将由增加的人均资本存量来确定,人均资本存量会一直增加,直到边际产量为零。但是这并不会导致无限的发展,因为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暗示最终接下去增加的资本不会使产出增加。 四、 计算题 1a)Y = F(K, L) = K1/2L1/2, 将投入要素都变成原来的z倍,上式变为:Y = F(zK, zL) = zK1/2L1/2, 因此,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不变。 b)Y = F(K, L) = K1/2L1/2 Y/L = F(K, L)/L = K1/2L1/2/L=(K/L

43、)1/2 即:y = f (k) = k1/2 c) 在稳定状态下,资本存量不再发生变动。即投资等于折旧。 s*y =  k s*k1/2 =  k k = (s/)2 A国的人均资本水平是:k = (0.1/0.05)2 = 4 B国的人均资本水平是:k = (0.2/0.05)2 = 16 A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是:y = 41/2 = 2 B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是:y = 161/2 = 4 A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是:c = 2*(1-0.1) = 1.8 B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是:c = 4*(1-0.2) = 3.2 d) 对于

44、A国而言,s = 0.1,  =0.05, k=2, y= k1/2, c = (1-s)y 年份 k y c i k k 1 2 1.414 1.273 0.141 0.100 0.041 2 2.041 1.429 1.286 0.143 0.102 0.041 3 2.082 1.443 1.299 0.144 0.104 0.040 4 2.122 1.457 1.311 0.146 0.106 0.040 5 2.162 1.470 1.323 0.147 0.108 0.039 6 2.201 1.484 1.335 0.148 0.

45、110 0.038 对于B国而言, 年份 k y c i k k 1 2 1.414 1.131 0.283 0.100 0.183 2 2.183 1.477 1.182 0.295 0.109 0.186 3 2.369 1.539 1.231 0.308 0.118 0.190 4 2.559 1.600 1.280 0.320 0.128 0.192 5 2.751 1.659 1.327 0.332 0.138 0.194 6 2.945 1.716 1.373 0.343 0.147 0.196 2a) Y = F(K, L) = K0.3L0.7 Y/L

46、= (K0.3L0.7)/L = (K/L)0.3 y = k0.3 b) k = s*y  k , 达到稳定状态时,s*y =  k =s*k0.3 k0.7=(s/) k = (s/)1/0.7 代入,得到产出:y = k0.3=(s/)0.3/0.7 人均消费:c = (1- s)y=(1-s) (s/)0.3/0.7 c) k y c MPK 0.00 0.00 0.00 0.00 0.1 1.00 1.00 0.90 0.30 0.2 2.6

47、9 1.35 1.08 0.15 0.3 4.80 1.60 1.12 0.10 0.4 7.25 1.81 1.09 0.08 0.5 9.97 1.99 1.00 0.06 0.6 12.93 2.16 0.86 0.05 0.7 16.12 2.30 0.69 0.04 0.8 19.50 2.44 0.49 0.04 0.9 23.08 2.56 0.26 0.03 1 26.83 2.68 0.00 0.03 d) MPK = 0.3 (K0.3L0.7) /K = 0.3Y/K =0.3y/k 3 a. y = k0.4 b. 0.2* k0.4 = 0.05*k k = 41.6

48、66 = 10.08 y = k0.4 = 10.080.4 = 2.52 c = y i = 2.52 - d k = 2.52 0.05*10.08 = 2.02 c. 0.1* k0.4 = 0.05*k; k = 3.17 y = k0.4 = 1.59 c = y i = 1.43 经济中的政府购买增加使得消费下降。 4 a. A国将发展的更快,因为它的储蓄了产出的大部分来增加资本存量。 b. 稳定状态由s*f(k) = (d +n)k 决定,方程也可以写作f(k) = (d +n)/s)*k 计算每个国家的(d +n)/s),得到A国0.8,B国0.75。用一般生产函数图和下面的方

49、程 (d +n)/s)*k,你可以看到A国的稳定状态值更低一些。 Ch5 习题解答 一、 名词解释 略 二、 选择题 ABCD A 三、 问答题 1a.医学研究是这样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消除一种疾病所得到的社会收益比任何一家公司发现治疗处方时得到的个体收益都要大。在公司的决策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考虑社会收益就是一个外部性例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在做研究安排是仅仅只对直接费用和收益做出反映。因此,在私人公司不会主动进行公益性的研究时,政府就可能需要资助这类研究。另外,政府也可以给公司一些激励,例如减免赋税,使得他们可以将对一些特别疾病研究的社会收益内部化。 b.由私人公司来从事研究的好处是他们

50、将尽力使成本最小化。因此,在他们的研究中常常更有效率。象以前一样,问题在于外部性不会进入公司的决策过程。如果公司在完全治愈一种疾病的过程中看不到经济利益,他们就不会承担研究,即使这项研究可以帮助数千人。在处方药的昂贵费用中利益驱动的因素显而易见。承担研究费用的公司希望他们所付出努力有所回报,病人则必须为此承担费用。如果政府承担研究,然后全部纳税人就承担了这些费用。由于研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因此研发的药品就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了。 2两个模型有相同的生产函数,储蓄,折旧,劳动和资本。内生增长模型没有外生发展过程的假设。相反,它对一群工人的研究结果的发展建模。另外,这个模型也没有假设资本的收益递减

51、。在索洛模型中增加的储蓄可能导致更高的稳定状态增长率,储蓄率不影响稳定状态资本存量。 内生增长模型更实际的考虑了人力资本,更详细解释了目前的经济发展。而索洛模型在资本收益递减的假设中更加实际一点。 3在索洛模型中,只有技术进步才能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率。资本存量的增长和人口增长都不会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率。 4根据公式:MPK = +g+n,或MPK -  = g+n,我们需要比较MPK - 和g+n之间的大小才能确定一个经济的资本是大于还是小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 如果MPK - 大,则该经济的资本小于黄金

52、规则稳定状态;相反,则该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 至于说需要什么数据,可以参考书:103-104面所举的美国的例子。 5储蓄包括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因此,决策者可以通过影响以上两个方面来影响储蓄率。公共储蓄是政府税收收入与政府支出之间的差额。政府可以控制这个差额,从而控制公共储蓄。 私人储蓄多少取决于他们面临的储蓄激励,而这种激励可以由政府颁布公共政策来实现。比如个人所得税激励等。 6一部分学者可能认为,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生产率增长率基本上保持了增长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具体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结果。因为,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比较大,而为了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必须有更高的

53、技术进步增长率来实现。而信息技术弥补了这一点。 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生产率增长率一直在下降。大量闲置劳动力就是一个证明。 究竟哪种观点正确,需要更详尽的数据资料和严谨的推理计算才能得到。 7在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仅仅被外生确定,而且,索洛模型认为,达到稳定状态时, MPK = +g+n,即: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暂时的,即,从不稳定状态向新的稳定状态移动的过程中,储蓄(投资)对经济的作用逐渐变小,而最后经济之所以可以继续增长,是因为外生的技术进步的原因。 而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可以通过研究与发展来获得。并且,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持久不变的。 8a)

54、在稳定状态下,s=(+n+g)k/y,k/y=s/(+n+g),因为等式右边的系数都是确定的,因此,k/y也是确定的。而k*L/(y*L)=K/Y,因此,K/Y也是确定的。 b) 因为,资本回报=MPK* (K/Y),而由a)得知K/Y是确定的,而且,MPK=f(k+1)-f(k),也是确定的,所以,MPK* (K/Y)是确定的。相应的,劳动回报也是确定的。 c) 由a) 、b)两问可知:如果n+g发生变化,则k/y,K/Y,资本回报、劳动回报都会发生改变。 d) 根据提示,我们得知:实际租金=MPK*K/K=MPK。 因为在稳定状态下,人均资本

55、k不变,则此时的人均资本回报=MPK*k也是一个常量不变。 实际工资w=工资总额W/L 即:wL=W w/w + L/L =W/W 其中,L/L就是n,而且从c)中我们得知,劳动总收入将按人口增长率加技术进步率增长,因此,实际工资的增长率就等于技术进步率g。 9a) 在索洛模型中,收入增长率=n+g,与居民受教育程度无关。根据题目意思,此时这两个国家的总收入增长率将是相同的。 b) 因为这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而且,开始两个国家都处于稳定状态,因此,这两个国家居民的人均产出水平在稳定状态下是一样的。但是:因为,Y/L=y*E,因此,E高的国家,人均收入收入水平将更高。 c) 从前面几道习题已经看到,资本的实际租金等于MPK。而从a) 和b)我们得知,在这样的条件下,两国的MPK是相等的。因此,两国的资本实际租赁价格相等。 d) 因为w=f(k) MPK*k,而两国的MPK*k相等,且f(k)也相等,因此,两国的实际工资也相等。但是,此处的w是每个效率单位的工资,而不是每个劳动力的工资,因此,每个劳动力的工资=w*E,显然,E大的,劳动力的工资就高。 10a) 课本中的生产函数为:Y = F(K,(1 u) EL),如果我们假设该函数为规模收益不变,则满足zY = F(zK, z(1 u) EL). 令:z = 1/EL,则可以得到:Y/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