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胶质瘤组织内微血管定量的临床意义_第1页
人脑胶质瘤组织内微血管定量的临床意义_第2页
人脑胶质瘤组织内微血管定量的临床意义_第3页
人脑胶质瘤组织内微血管定量的临床意义_第4页
人脑胶质瘤组织内微血管定量的临床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脑胶质瘤组织内微血管定量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内微血管定量(MVQ)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 组织化学技术在6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对第因子相关抗原进行表达,并计数肿瘤MVQ。结 果:、级胶质瘤MVQ显著高于、级(P<0.05);术后18个月内复发和生存期<3年者M VQ分别高于术后18个月无复发及生存期>3年者(P<0.01);MVQ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生 长部位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2、人脑胶质瘤MVQ与病理分级、术后复发及生存期关系 密切,可作为一项有意义的预后指标。关键词胶质瘤肿瘤血管组织预后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icrovessel Quantitation in Human Gliomas Bu XingyaoZhang XiangLiu Xianzhen 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Xijing Hospital, Xi an)Abstract Obv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icrovessel quantitation (

3、MVQ) in human gliomas. Methods: MVQ were highlighted for factor related antigen by means of immunostaining the endothelial cells in 63 tissue specimens of human glioma. Results: MVQ in gliomas of grade , IV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ade , (P< 0.05). MVQ in the patients who had rela

4、pse within 18 months postoperatively or survived shorter than 3 years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recurrence within 18 months or survived longer than 3 years (P< 0.01). MVQ was not related with the patient's sex, age and the site of tumor (P >0.05).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MVQ c

5、orelates positively to histological grad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period in human glioma and that it would be a significant predicting index of prognosis Key Words Glioma Neoplasm Vascular tissue Prognosis ?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新生血管生成程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有关 。Leen等1研究表明,微血管数量(Microvessel quantity,

6、MVQ)可作为人脑胶质瘤患者 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作者采用对FRag染色的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3 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MVQ,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3例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均来自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 或放疗,首次行脑胶质瘤全切或部分切除,术后辅以化疗和(或)放疗。年龄265岁(平均4 1.8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27例。幕上52例,幕下11例。参照1993年WHO脑肿瘤分类、分 级标准,其中级18例(包括星形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级 15例(包括星形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3例)

7、,级17例(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4例,间 变性室管膜瘤3例);级13例(包括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0例,髓母细胞瘤3例)。随访3 年以上,3年内死亡32例,均为肿瘤复发,其中18个月内复发者21例。1.2微血管染色?5m厚石蜡切片,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LSAB试剂盒为Dako公司产 品,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结合的因子相关抗原抗体为Vector公司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1: 100),微波修复抗原,苏木素复染。每批染色均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1.3微血管计数?在低倍镜下观察切片全部视野,找到肿瘤血管密度最高区域。在高倍镜下(200×)随机 选取5个高倍视野计数微血管

8、,其均值即为MVQ。1.4统计学处理?MVQ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2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均被染成棕黄色(附),阴性对照无阳性染色。全组63例脑胶质瘤MVQ平 均值为52.83±13.22,其中、级胶质瘤MVQ显著高于、级(P<0.05),虽然、 级及、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VQ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多。生存期<3年 及术后18个月复发者MVQ分别显著高于生存期>3年及术后18个月无复发者(P<0.01)。男女 性别、年龄<40岁和>40岁两组间、幕上与幕下脑胶质瘤间,MVQ均无显著性差异(P>0.0

9、5) ,见附表。附FRag免疫组化染色,示胶质瘤级组织内微血管数较多(LSAB法×200)附表脑胶质瘤组织内MVQ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因素例数MVQ(±s)P值年龄(岁)<402851.12±12.78>0.05>403554.20±15.28性别男3653.43±13.42>0.05女2752.03±14.01部位幕上5252.64±12.23>0.05幕下1153.73±13.12病理分级1847.31±10.701552.06±12.511756.16

10、7;14.341357.01±16.35、3349.47±11.35<0.05、3056.53±17.43复发(术后18个月)有2161.47±15.80<0.01无4248.51±13.20生存期(年)<33260.04±17.51<0.01>33145.38±9.803讨论 ?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复杂,与内皮细胞、细胞粘附分子及细胞外基质等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有关。肿瘤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快速生长及代谢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为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提供通道。实体肿瘤若无新生血管,仅能自发生长至直径2mm体

11、积,此为周边血管物质渗透范围所及,其继续生长则有赖于新生血管生成2。肿瘤生 长必须诱导血管增殖,这一过程伴随着瘤细胞或宿主细胞分泌血管生长因子3,而且肿瘤血管生成的 本身具有一定侵袭性,瘤细胞可沿由新形成血管开启的组织裂隙向外侵袭周围组织。肿瘤血 管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常,如扭曲、扩张、动静脉短路、基底膜发育不良、缺乏神经支配和 外膜,使血管挤压变形,血流紊乱,致肿瘤间质压力增高,影响代谢物质的交换,终致肿瘤 局部坏死4。有关肿瘤血管生成程度与临床转归的研究表明,肿瘤血管是造成肿瘤局部 复发、血行播散或远处转移、甚至使治疗失败的关键5。本研究表明,高恶性度(、 级)胶质瘤MVQ显著高于低恶性度(

12、、级)胶质瘤(P<0.05),提示MVQ与脑胶质瘤病 理分级及恶性程度有关,随着MVQ的递增,胶质瘤病理分级及恶性程度逐渐增高,这可能是 胶质瘤大量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促进了瘤细胞的失控性增殖和侵袭性改变。级相邻级别 间MVQ无显著差异,表明病理分级相近的胶质瘤MVQ相差不大,MVQ增多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 程。由于脑胶质瘤的增殖是以局部浸润为主,很少发生远处转移,临床上常以术后复发和生 存期作为预后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8个月内复发及生存期短于3年者故MVQ分别显著高于18个月后无复发和生存期长于3年者(P<0.01), 表明MVQ高的患者术后易复发,且生存期较短。因此,脑胶质

13、瘤患者MVQ增高可视为预后不良 的一项重要指标。?胶质瘤的预后常取决于肿瘤本身的性质、发生部位及治疗是否及时、彻底等因素。MVQ是 否可作为胶质瘤患者一项独立预后指标,尚需进一步采用多变量分析,以确定其意义。鉴于 本研究资料所限,只将患者划分为<40岁和>40岁年龄组,肿瘤部位仅区分为幕上及幕下。虽 然统计结果显示MVQ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尚不能完全排 除MVQ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生长部位的关系。此外,随访中尚发现2例胶质瘤患者MVQ分 别高达65和70,生存期却长达3年以上,而1例MVQ40者,术后存活不足2年。这也说明要全面 评价脑胶

14、质瘤患者的预后,不能仅限于MVQ一项指标,还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和肿瘤恶性程 度、生长部位、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韩豫生校对本文课题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本文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9970752)步星耀(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西安市710032)章翔(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西安市710032)刘先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西安市710032)王煊梁(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西安市710032)景文(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西安市710032)易声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西安市710032)参考文献1,Leen SP,Folker R

15、D,Black PM. Microvessel density is a prognostic indictor for patients with astroglial brain tumors. Cancer,1996;77:362 2,Weidner N. Intratumor microvessel density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cancer. Am J Pathol,1995;147:9 3,Takano S,Yoshii Y,Kondo S,et al. Concentr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16、factor in the serum and tumor tissue of brain tumor patients. Cancer Res,1996;56:2185 4,李月明,李玉魁,张桂芬,等.前列腺癌组织中肿瘤血管生成研究.中国肿瘤临床 ,1997;24(10):728 5,Sukoh N,Abe S,Nakajimal I,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distributions of cathepsin B and basement membrane antigens in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association with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Virchows Arch,1994;424:33 6,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