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2018年9月概述1.建设项目背景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新疆温宿县北东55°方向的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以北。行政区划隶属新疆温宿县管辖。煤矿始建于1995年,1997年投产,原隶属于温宿县国有企业,2017年转为占股私营企业。原生产能力为0.03Mt/a,2006年5月开始进行矿井0.09Mt/a技术改造,以0.09Mt/a能力生产至2015年9月停产,停产至今。现将进行本矿井的改扩建工程,从0.09Mt/a改扩建至0.45Mt/a。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位于新疆温宿县博孜墩矿区内,新疆温宿县博孜墩矿区规划有5个井田(破城子煤矿,规模为0.45Mt/a;克孜勒布拉克煤矿,规模为0.45Mt/a;博孜墩煤矿东井,规模为0.45Mt/a;博孜墩煤矿西井,规模为0.45Mt/a;泊尔孜煤矿,规模为0.60Mt/a),规划矿区总规模为2.40Mt/a。本矿井位于矿区东部。2016年1月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新疆温宿县博孜墩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新发改能源[2016]159号)(见附件);2015年12月18日,矿区总规环评也取得自治区环保厅下发的“关于新疆温宿县博孜墩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新环函【2016】1434号)(见附件)。同时,本矿井亦为新疆“十三五”煤炭规划矿井,其矿井的开发建设符合矿区总体规划及新疆“十三五”煤炭规划的发展要求。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温苏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由我院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接受委托后,我院项目组人员在仔细研究了本工程的设计资料,对项目区进行了现场勘查、公众调查后,结合工程特点和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通过对工程相关资料和区域环境资料的分析,依据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会产生一系列的污染源及污染物,并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对项目区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及生态环境均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根据本项目开采工艺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本次环评重点关注:矿井生产抽排地下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矿井涌水的处理、综合利用,分析项目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提出本煤矿污、废水处理复用方案;针对原煤在地表储存扬尘及场内道路运输扬尘对项目区环境空气污染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关注矸石堆放场及矿井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区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出切合当地实际的生态治理与恢复措施,原矿井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以新带老”环保措施。通过分析论证以上各种影响,落实防控措施,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4.项目可行性判定(1)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开采规模为0.45Mt/a,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年修订)对井工矿生产规模的要求。(2)本项目生产规模为0.45Mt/a,属中型煤矿,机械化程度100%,污废水综合利用率100%,煤矸石综合利用率100%,沉陷土地复垦率达85%,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开采工艺和资源回采率均符合国家建设高产、高效、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生产矿井的产业政策要求。符合《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中指出:应“禁止新建煤层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发展干法或节水的工艺技术,减少水的使用量;大中型煤矿矿井水重复利用率力求达到65%以上”。本项目所产原煤平均含硫量为0.3%,属低硫-特低硫煤。采取将井下排水、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全部复用的措施以减少水的使用量,本项目产品及资源利用符合该《技术政策》相关规定。(4)井田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资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没有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项目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100%,生活污水全部回用,本矿计划建设配套选煤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率100%。项目建设符合《关于加强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和煤矿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5.评价结论本项目属煤炭采掘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落实设计文件及本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可实现达标排放,各项指标基本可满足清洁生产要求,对当地环境不会造成大的污染影响,同时本项目建成后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对推动当地经济以及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本环评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本环评报告书呈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审批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将作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依据。1.总则1.1编制依据1.1.1国家环境保护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1.1.2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3年6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版)2009年8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修订版)(2013年3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7年1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1.1.3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法规(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2)《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国发592号)2011年3月5日;(3)根据2018年4月28日公布的《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修正;(4)《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2012年7月3日;(5)《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号)2012年8月7日;(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7)《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第18号)2005年6月7日;(8)《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4]24号)2004年2月13日;(9)《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发[2001]4号)2001年1月;(10)《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18日实施;(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09号“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2005年10月14日);(12)《煤炭工业环境保护暂行管理办法》(煤炭工业环境保护办公室);(13)《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14)《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16日;(15)《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1.1.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1月1日;(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3年10月1日);(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2005。);(4)《中国新疆水环境功能区划》(新政发[2002]194号);(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准入条件》2017年1月;(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2015年3月1日;(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规定(试行)》(新环评价发〔2013〕488号);(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06年12月1日;(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发[2014]35号);(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新政发〔2016〕21号);(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新政发〔2017〕25号)。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8);(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0)《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446-2008);(11)《建筑、水体、铁路及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1年;(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规范》(GB50433-2008);(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采选工程》(HJ619-2011)。1.1.6项目有关文件(1)《新疆温宿县博孜墩矿区克孜勒布拉克井田勘探报告》,乌鲁木齐华世盛达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新疆“十三五”煤炭规划建设生产有关工作方案的复函(发改能源[2017]1484号)。(3)《新疆温宿县博孜墩矿区总体规划》(新发改能源[2016]159号);(4)《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8.2;(5)《新疆温宿县博孜墩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5.12;(6)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1.2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如下:1.2.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于规划的博孜墩矿区的东部,属于中小煤矿开采区,煤矿周边没有集中居住的人群,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规定,该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属于二类功能区。1.2.2水环境功能区划(1)地表水环境井田内无地表水系,井田内的沟谷均为干沟,每逢雨季或冰雪消融期常形成洪水。位于井田西部的库尔归鲁克河是一条常年性河流,与工业场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8km,该河由东北向西南沿地层倾向径流。河水流量受控于无名冰川雪融水及大气降水,经水文观测,年迳流量达3亿立方米,枯水期流量2m3/s~3m3/s,洪水期流量约7m3/s。对河水进行分析化验,其PH=6.9、矿化度=159mg/L、总硬度≈115.89mg/L、水量充沛,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库尔归鲁克河流量尚可,水质较好,经加氯消毒常规净化工艺处理后完全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可考虑作为未来矿井的供水水源,矿井供水水源有保障。通过收集阿克苏地区及温宿县水利厅相关资料,库尔归鲁克河无水文站设置,也无相关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划分,为此温宿县环保局对新疆温宿县博孜敦矿区及周边的四条河流进行了综合性调查,库尔归鲁克河的具体使用功能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饮用水功能。根据《新疆水环境功能区划》划分原则,结合河流的具体使用功能,并与温宿县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将库尔归鲁克河均划分为Ⅱ类水体,执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2)地下水环境项目区位于煤炭开发区域,周围没有地下水保护区,地下水环境按Ⅲ类功能区进行评价。1.2.3声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规划的博孜墩矿区,属于改扩建项目,并且噪声影响范围内无固定人群居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有关要求,执行3类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1.2.4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项目区位于II产品提供功能区—01农产品提供功能区—52阿克苏绿洲农产品提供功能区。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项目区位于Ⅲ天山山地干旱草原—针叶林生态区,天山南坡干草原侵蚀控制生态亚区,托木尔峰和天山南坡中段冰雪水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1.3分析时段划分根据项目的建设特点评价时段划分为建设期、运营期及闭矿期。1.4评价工作等级1.4.1水环境等级地表水(1)温宿县博孜敦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依据温宿县博孜敦矿区总体规划环评内容可知:流经矿区的四条河流巴依里河、克其克库孜娃依能河、穹库孜娃依河、库尔归鲁克河的具体使用功能均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饮用水功能,四条河流均划分为Ⅱ类水体,执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2)据温宿县环境保护局温环字[2015]12号关于对“新疆温宿县博孜敦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批复可知:流经矿区的四条河流均划分为Ⅲ类水体,执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3)水功能区划井田范围内无地表水体,项目取水水源为位于矿区西部的库尔归鲁克河是一条常年性河流,与工业场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8km。通过收集阿克苏地区及温宿县水利厅相关资料,库尔归鲁克河无水文站设置,也无相关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划分,为此温宿县环保局对新疆温宿县博孜敦矿区及周边的四条河流进行了综合性调查,流经矿区的库尔归鲁克河的具体使用功能均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饮用水功能。根据《新疆水环境功能区划》划分原则,结合河流的具体使用功能,并与温宿县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将流经新疆温宿县博孜敦矿区库尔归鲁克河划分为Ⅱ类水体,执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本项目生活污、废水预计每天约163.65m3,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的要求,经过处理后用灌溉季节全部用于灌溉绿地、浇洒道路等,非灌溉季节全部作为防火灌浆用水水源。该煤矿井下正常涌水量约636m3/d,经过处理后全部用于生产系统降尘洒水、防火灌浆井下生产降尘用水。在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有调节池,可以储存事故状态下的生活废水,因此本项目的生产、生活排水均不会与河流发生水利联系。矿井水性质是SS浓度较高、有机浓度较低的无机废水,生活废水中主要成分为SS、COD、BOD5和氨氮等,属于低浓度有机废水,须预测污染因子数小于6个,因此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根据上述判据可知,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Ⅲ级。地下水(1)划分依据①根据附录A确定建设项目所属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煤炭开采:煤矸石转运场Ⅱ类,其余Ⅲ类。②建设顶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1.4-1。表1.4-1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注: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2)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1.4-2。表1.4-2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环境敏感程度项目类别ⅠⅡⅢ敏感一一一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3)煤矸石转运场:类别为Ⅱ类。本矿矸石周转场布置在矸石周转场位于副井工业场地南约300m处,矸石排弃量0.009Mt/a,矸石的松散容重为1.8t/m3,矸石周转场按2年的排矸量,占地面积为1.00hm2。掘进矸石用于项目区平整场地铺路等。运营期矸石堆存在临时矸石周转场,后期待出现塌陷坑时用于填地表塌陷区填埋。矸石采用汽车运输,矸石周转场为荒草地。煤矸石周转场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及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不在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不在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不在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煤矸石周转场地表层主要是洪积沉积地层,是新构造运动的产物,以砾卵石为骨架,充填细、粉砂岩。且分布连续、稳定,包气带厚度为0-30m,Mb≥1.0m,渗透系数约为1.6×10-5cm/s从导水裂隙带高度看,穿透不到第四系地层中,与煤系含水层无直接间接联系,在井下排水疏降作用下,向下部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微弱。本项目位于博孜墩矿区,井田周边没有集中的居民,不是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由上可知本项目煤矸石周转场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故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本项目排放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及矿井排水,生活废水产生量为163.65m3/d,矿井正常排水量为636m3/d,总计排放量为799.65m3/d,排放强度小。本项目排水主要是矿井涌水及生产生活废水,矿井水性质是SS浓度较高、有机浓度较低的无机废水,生活废水中主要成分为SS、COD、BOD5和氨氮等,属于低浓度有机废水,须预测污染因子数小于6个,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本项目的正常的矿井涌水量约为636m3/d,排水规模为小,勘探区开采后冒落带最大高度A3为29-36.25m、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包括冒落带高度)A3为172.31m。从导水裂隙带高度看,穿透不到第四系地层中,与煤系含水层无直接间接联系,在井下排水疏降作用下,向下部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微弱。因而地下煤开采后井下排水对此层水基本无影响。本矿开采后,矿井排水最终形成的降落漏斗影响半径为2548m。影响范围内无居民饮用水源取水井分布。矿井开采对其无影响。由上可知本项目其它区域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故本项目其它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因此本项目整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4.2环境空气等级根据工程特点和污染特征以及周围环境状况,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规定的方法,选取锅炉烟尘、SO2、NO2为候选因子核算,计算公式及评价工作级别表(表1.4-3)如下: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mg/m3;C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表1.4-3评价工作级别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根据估算模式SCREEN3筛选计算所得锅炉烟气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及占标率等见表1.4-4。表1.4-4锅炉烟气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及占标率项目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mg/m3)占标率(%)工业场地锅炉TSP0.00029850.03SO20.0015010.30NO20.0039391.97由表1.4-4中的估算模式计算结果可知:工业场地锅炉房的污染物NO2最大占标率为1.97%,最大占标率Pmax<10%,确定本0.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1.4.3生态环境等级项目总占地15.87hm2,小于2km2。本项目位于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根据生态导则煤炭上调一级,确定本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别见表1.4-5。表1.4-5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别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20km2或长度50~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1.4.4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确定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见表1.4-6。表1.4-6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项目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噪声级增高量影响人口评价工作等级指标3类5dB以下变化不大三级1.4.5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1.4-7。表1.4-7风险评价评价工作级别分类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根据《重大风险源识别》(GB18218-2009)对改扩建建项目涉及的各种物质进行物质危险性及储量的判定(详见环境风险评价),确定本项目无重大危险源。主要风险表现在矸石周转场因滑坡引起的垮塌等地质灾害风险。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关于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确定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1.5评价范围1.5.1水环境评价范围(1)地表水评价范围本项目地表水评价范围是矿井段上游500m至下游1500m。(2)地下水评价范围=1\*ROMANI类区主要由工业场、矸石周转场组成,井田主要煤层均赋存于侏罗系下统塔里其克组,其岩性主要由砂砾岩、粗砂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从现有生产矿井观测,在煤层顶底界均未发现强含水层存在,均以弱含水层及隔水层为主。从导水裂隙带高度看,穿透不到第四系地层中,与煤系含水层无直接间接联系,在井下排水疏降作用下,向下部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微弱。因而地下煤开采后井下排水对此层水基本无影响。=2\*ROMANII类区评价范围包括项目建设、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并涵盖了关注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由于井田属中高山地形地貌,无生产用取水井和老窑分布,无常住人口,井田范围内无集中或分散式供水水源。按照地下水流场、水文地质界线等条件以实际影响的范围为主。评价范围以井田境界区段为界外扩1000m。1.5.2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以锅炉烟囱为中心,半径为2.5km的圆形区域,总面积为19.625km2。1.5.3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井田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敏感性,本项目评价范围面积为19.32km2。1.5.4声环境评价范围工业场地厂界外1m和公路两侧200m以内的范围。1.6评价标准1.6.2环境质量标准(1)水环境本项目地表水执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具体见表1.6-1。表1.6-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限值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pH无量纲6~9挥发酚mg/L≤0.002氟化物≤1.0氨氮≤0.5石油类≤0.05化学需氧量≤15五日生化需氧量≤3砷≤0.05硫化物≤0.1高锰酸盐指数≤4溶解氧≥6总磷≤0.1本项目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中Ⅲ类标准,见表1.6-2。表1.6-2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3≤250(2)环境空气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详见表1.6-3。表1.6-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环境噪声矿井周围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见表1.6-4。表1.6-4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等效声级dB(A)昼间65工业场地场界夜间55(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中的重金属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表1和表2中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和管制值。详见表1.6-5。表1.6-5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基本项目)单位:(mg/kg)项目(重金属和无机物)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筛选值60655.71800080038900管制值140172783600025008220001.6.3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锅炉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标准》(GB13271-2014)中表2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粉尘无组织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新改扩标准,具体见1.6-6。表1.6-6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类别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标准值备注单位数值废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标准》(GB13271-2014)新建锅炉烟尘mg/m350通过烟囱排放SO2300NOX300《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新改扩标准颗粒物mg/m380有组织排放限值1.0(监控点与参考点差值)(2)水污染物生活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6-7。表1.6-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限值(单位:mg/L,pH值除外)污染物pHSSCODcrBOD5NH3-N标准限值6-9701002015矿井排水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煤炭工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控制要求,具体详见表1.6-8及表1.6-9,井下洒水水质标准的执行《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中的井下消防、洒水水质标准,具体详见表1.6-10。生活污水用于地面降尘洒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控制要求,具体见表1.6-11。表1.6-8采煤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序号污染物日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PH值除外)现有生产线新建(扩、改)生产线1pH6~96~92总悬浮物70503化学需氧量(CODcr)70504石油类1055总铁766总锰(1)44注(1):总锰限值仅适用于酸性采煤废水表1.6-9煤炭工业废水有毒污染物排放限值序号污染物日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1总汞0.052总镉0.13总铬1.54六价铬0.55总铅0.56总砷0.57总锌2.08氟化物10表1.6-10井下消防洒水水质标准限值序号项目标准值1悬浮物含量标准不超过30mg/L2悬浮物粒度不大于0.3mm3pH值6-94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L表1.6-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序号项目冲厕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1pH6.0~9.02色(度)≤303嗅/4浊度(NTU)≤510105205溶解性总固体(mg/L)≤1500150010001000—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10152010157氨氮(mg/L)≤1010201020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1.01.01.00.51.09铁(mg/L)≤0.3——0.3—10锰(mg/L)≤0.1——0.1—11溶解氧(mg/L)≥1.012总余氯(mg/L)接触30min后≥1.0,管网末端≥0.213总大肠菌群(个/L)≤3(3)环境噪声本项目工业场地厂界外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见表1.6-12。表1.6-12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排放标准标准名称执行等级及标准值适用范围《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厂(场)界外1m处施工现场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相关标准,具体见表1.6-13。表1.6-1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项目噪声限值dB(A)昼间夜间标准7055(4)固体废弃物本项目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为井下矸石,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2013修改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集中处置-填埋塌陷区。1.7环境影响识别及污染因子筛选1.7.1评价工作内容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在不同的工程行为中对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此采用关联矩阵法进行识别,结果见表1.7-1。表1.7-1环境影响识别矩阵分析表环境要素工程要素土壤植被环境空气水环境职工居住环境地面声环境施工期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和填筑及弃渣△△△△△△△△△房屋建设△△△△△工业场地平整△△△△道路运输△△△△△△△施工“三废”△△△△营运期生产、生活排水△△矸石△△△△△△△锅炉烟气△△△△设备噪声△△工业场地的煤尘及扬尘△△△△△服务期后地表塌陷区△△△无用建(构)物△注:上表中的符号“○”表示有利影响,“△”表示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表示有较明显的不利影响,“△△△”表示有很明显的不利影响。从表1.7-1中识别结果可知:(1)项目实施时对土壤及植被的影响工程要素最多,但影响程度除施工期的场地平整、基础开挖建设及运营期的矸石排放所产生的影响较明显外,其他的均较轻,因此减轻或防止对土壤及植被的不利影响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控制施工期永久及临时占地范围;固废的合理处置及综合利用。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工程要素相对较少,但影响程度大。(2)从影响时段看,施工期影响最明显,营运期次之。从工程要素看,以排矸、排水、煤尘及扬尘污染影响最大。1.7.2污染因子筛选(1)水环境的污染因子根据矿井涌水的污染特征,监测因子选取pH、SS、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AS、F-、溶解性总固体、Pb、Cd、Hg、CODcr等。地下水:水质、水位及资源;污染因子选取pH、NH3-N、CODcr、SS。(2)环境空气污染因子工业场地采暖锅炉燃煤排放的污染物选取SO2、烟尘、NOx;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为煤尘及二次扬尘(以TSP来表示)。(3)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因子矸石的排放、污水处理站污泥、锅炉灰渣及生活垃圾。(4)声环境影响因子运输及锅炉房风机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等级声级Leq。(5)生态环境影响因子采煤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主要是工程占地对土壤、植被的影响以及造成的水土流失变化;土地利用及变化。1.8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1.8.1评价工作内容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现状监测和类比分析的方法对本项目矿井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水环境等进行评价和分析。按照项目开发建设的重点时段预测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的变化,从生态整体性和稳定性的角度分析评价煤矿开发对评价区域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1.8.2评价重点根据工程所处区域的环境状况、工程分析以及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结果,对生态环境、地下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固体废物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其中对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地下水环境、固体废物、声环境进行重点评价,对其它专题进行一般评价。评价重点关注:矸石堆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求提出切合当地实际的生态治理恢复措施;分析项目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提出本矿污废水处理复用方案;此外,针对锅炉烟尘及矸石场及场内道路扬尘对项目区环境空气污染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1.9环境保护目标1.9.1环境质量目标根据现场调查及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现状,并结合评价区各项环境功能区划,确定了项目开发建设的主要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为:(1)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使矿井开采不造成对当地的土壤、植被、野生动物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2)控制设备噪声、交通噪声及爆破噪声,保护项目周围及工业场地内的行政办公环境质量;(3)控制矸石周转场扬尘污染及煤炭在采、装、贮、运过程中产生的煤(扬)尘污染,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现状;(4)合理处置固体废弃物,减少矸石周转场占地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9.2环境保护对象(1)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项目北边界外紧邻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0年6月,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国办函〔2014〕5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河北衡水湖等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同意调整河北衡水湖、内蒙古图牧吉、甘肃祁连山和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划。调界后,温宿县博孜墩矿区库尔归鲁克煤矿北部划入保护区范围内,温宿县博孜墩矿区其它矿井不在保护区范围内,文件下达后,温宿县博孜墩矿区总体规划将矿区范围重新进行了调整,本矿北部紧邻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公益林根据自治区林业厅《关于<温宿博孜墩矿区总体规划>的复函》(新林办[2015]265号),矿区范围内涉及国家公益林360hm2,其中:一级国家公益林352.1360hm2,二级国家公益林7.9360hm2。根据林业厅的复函,在矿区开发过程中,允许使用Ⅱ级以下保护林地,允许使用一级国家公益林以外的林地。井田边界外分布有国家一级公益林,国家一级公益林与矿井相对位置关系见图1.9-1保护目标图。(3)托木尔自然遗产提名地托木尔自然遗产提名地位于本矿井的西北部,直线距离约8km。矿区与托木尔自然遗产提名地位置关系图见图1.9-1。根据《新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发布稿),本项目不在水源涵养区,主要分布在水土保持区和防沙固沙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9-1,保护目标分布见图1.9-1。表1.9-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环境特征环境保护目标名称位置生态环境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紧邻项目区北部0.2km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采伐天然林、保护天然林、冰川、草地等主要保护目标不受影响国家一级公益林井田边界外森林生态系统禁止开采托木尔自然遗产提名地本矿井西北部8km处自然遗产地防止对托木尔自然遗产提名地产生影响环境空气项目区行政福利区项目区内行政福利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86-2012)二类区要求声环境项目区行政福利区项目区内行政福利区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3类。1.10评价工作程序1.10.1评价总体构思项目环境评价总体工作思路及主要内容见图1.10-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图1.10-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1.10.2评价技术方法本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采用以下技术方法:(1)环境现状评价主要采用资料搜集、现场踏勘、现场监测、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2)工程分析主要采用物料衡算、类比分析、查询参考资料、工艺全过程分析等技术方法。(3)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主要采用数学模型和类比调查等技术方法。(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及类比调查等方法进行分析。2.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1工程概况2.1.1现有工程概况开发历程(1)矿区总体规划本井田位于新疆温宿县博孜墩矿区。2015年12月,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新疆温宿县博孜墩矿区总体规划》,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矿区东西长约30km,南北宽0.58km~6.50km,面积为35.99km2,共划分为5个井田,矿区规划总规模为2.4Mt/a,本井田为规划的克孜勒布拉克煤矿,规划规模0.45Mt/a。2015年12月18日,矿区总规环评也取得自治区环保厅下发的“关于新疆温宿县博孜墩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新环函【2016】1434号)。(2)井田开发现状现井田分布的生产矿井1处,探井一处,废窑5处,分述如下:①现有生产矿井现矿井始建于1995年,1997年投产,隶属于温宿县国有企业,原生产能力为0.03Mt/a,2006年5月开始进行0.09Mt/a技术改造,现建有主平硐、副平硐和斜风井,井田内开采A3和A5煤层,在+2372m水平以上两煤层基本已开采完,仅西部+2372m~+2417m之间有长约800m未采;+2372m~+2277m水平间A3煤层仅西部800m左右未采,东部已采空,A5煤层西部1600m左右未采,东部已采空;+2277m水平以下未采。现回采工作面位于A3煤层+2417m~+2372m标高,工作面斜长75m,采用伪斜柔性掩护支架炮采工艺。现有井筒特征如下:主平硐:位于井田东部,井口标高+2277.44m,总长450m,采用半圆拱形断面。井口段长50m净宽3.4m,净断面9.95m2,水泥块砌碹支护,砌碹厚300mm;其余段净宽2.6m,净断面6.80m2,锚喷支护,喷层厚100mm。副平硐:位于井田中东部,井口标高+2375.93m,总长318m,沿A5煤层底板布置,采用半圆拱形断面。井口段长30m净宽3.4m,净断面9.95m2,水泥块砌碹支护,砌碹厚300mm;其余段净宽2.6m,净断面6.80m2,锚喷支护,喷层厚100mm。斜风井:位于井田中偏西部,井口标高+2532.2m,井底标高+2480m,倾角37°,总斜长87m,沿A5煤层底板布置,采用半圆拱形断面。净宽2.2m,净断面5.42m2,锚喷支护,喷层厚100mm。②探井和废窑4号探井:建于2000年5月,施工完成了255.40m探巷。井口标高为+2372.29m,采用平硐方式沿A3、A5号煤层由东向西掘进,目前A5煤巷长度达350m,A3煤巷长度达870m。1号、2号废平硐:分布于西部的冲沟西侧,以平硐方式分别沿A5、A3煤层向西掘进,采长均为50m。3号废平硐:分布于中部的冲沟东侧,井口标高+2383.03m,以平硐方式沿A3号煤层向西掘进,开采A3、A5煤层,采长80m。4号、5号废平硐:分布于西部的冲沟东侧,以平硐方式分别沿A5、A3煤层向西掘进,采长分别为20m、30m。表2.1-1克孜勒布拉克矿井地质调查表矿井名称煤层编号巷道长度(m)建井时间闭井时间井口坐标(m)X、YH:4号探井A3西870m2000.5X:4629813.63Y:14485886.142372.29A5西350m1号废平硐A5西50m50年代60年代X:4629797.75Y:14484385.312552.142号废平硐A3西50m50年代60年代X:4629734.15Y:14484374.152518.583号废平硐A3西80m50年代60年代X:4629839.74Y:14485899.342383.03A5西80m4号废平硐A5西20m50年代60年代X:4629693.57Y:14484556.532450.565号废平硐A3西30m50年代60年代X:4629708.32Y:14484591.962528.33(3)地面已有建(构)筑物及设施本矿井为0.09Mt/a机械化改造矿井,其设有三个工业场,即主、副平硐及斜风井工业场,主工业场地内有矿井办公室、任务交代室、职工宿舍、招待所、食堂、会议室、锅炉房、浴室;斜风井场地有风机房。经验证,大部分设施可充分利用。2015年9月矿井已停工生产。现有工程环评手续现有工程未办理环评手续。现状开发环境影响回顾分析(1)现状污染源调查①废气原有0.09Mt/a项目产生的有组织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场地热源设备产生的烟气。原0.09Mt/a煤矿锅炉房内设2台CLSG0.35-90/65-AⅡ及一台RFL-840锅炉,矿井所配自然通风及热风炉烟气均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燃煤锅炉烟尘、SO2及NOx排放量分别为5.28t/a、2.26t/a及1.15t/a。井田内由于锅炉吨位不大,SO2、NOx及烟尘排放总量较小,锅炉排放的SO2、NOx及烟尘对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表2.1-2现有生产矿井锅炉污染源及烟尘产生及排放情况污染源数量型号/面积耗煤量(t/a)烟气量(万m3/a)烟尘SO2NOX排放浓度mg/m3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m3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m3排放量t/a热水炉2CLSG0.35-90/65-AⅡ2502751200.336851.883500.96热风炉2RFL-84030033016005.286852.263501.15根据《新疆温宿县博孜墩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4年11月14日~19日委托乌鲁木齐京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本矿井的监测数据可知,井田中SO2、NO2及CO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且计算所得评价指数均较低,也说明井田所在区域大气环境未受明显的燃煤烟气影响。本矿井的监测数据可知,PM10日浓度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井田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受人为影响较小。监测点SO2、NO2及CO小时均值监测统计结果见表2.1-3,PM10、SO2、NO2及CO日平均浓度监测值统计结果见表2.1-4。表2.1-3矿区各监测点SO2、NO2及CO小时均值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m3监测点位编号及名称克孜布拉克煤矿SO2浓度范围0.008~0.024评价标准0.50评价指数范围0.016~0.048超标率%0最大超标倍数/NO2浓度范围0.019~0.037评价标准0.20评价指数范围0.095~0.185超标率%0最大超标倍数/CO浓度范围0.6~1.5评价标准10评价指数范围0.06~0.15超标率%0最大超标倍数/表2.1-4监测点PM10、SO2及NO2日均值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m3监测点位编号克孜布拉克煤矿PM10浓度范围0.044~0.052评价标准0.15评价指数范围0.293~0.347超标率%0最大超标倍数/SO2浓度范围0.005~0.013评价标准0.15评价指数范围0.033~0.087超标率%0最大超标倍数/NO2浓度范围0.005~0.009评价标准0.08评价指数范围0.062~0.112超标率%0最大超标倍数/因项目2015年已停产,现无锅炉废气产生。②污废水0.09Mt/a正常矿坑涌水量为284.86m3/d,矿井涌水经简单沉淀后外排目前矿井已停产且看管人员不在本矿居住,因此现无生活水产生。③声环境现生产煤矿已停产,声环境仅为自然声声源。④固体废弃物现0.09Mt/a生产煤矿已关闭,仅有看管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在低洼处填埋。⑤生态环境目前工业场地(含生活办公区域)总占地面积约为1.85万m2,由于开采多年,场地内占用土地地表原生植被基本被破坏,暂时无形成地表塌陷或裂缝。2.1.2扩建工程概况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克孜勒布拉克煤矿建设性质:井工煤矿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温苏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规模:0.09Mt/a改扩建至0.45Mt/a。项目占地:矿井占地面积为15.87hm2。服务年限:45a。工程投资:本项目建设总资金为50795.96万元,原有投资11000万元。项目组成本矿为改扩建矿井,副平硐及副井工业场地均利用位于井田中南部境界外的现有场地,地面设施全部新建;设计新掘主斜井,主井场地位于井田东南部境界处,西北距离原有副平硐约830m,地面设施全部新建;回风平硐及风井场地均利用位于井田中部偏西的原有平硐及场地,地面设施全部新建。原有行政福利区位于主、副井工业场地之间,距离西北的副井工业场地约500m,新建地面供热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其它地面原有设施均加以利用。矸石周转场位于副井工业场地西侧约380m处。本矿现有库容量为5t的爆破材料库位于原有行政福利区场地西侧约180m处,北距副井工业场地约380m,不满足爆破材料库外部安全距离要求,需重新选址新建。矿井两回供电电源均引自工业场地南侧的克孜布拉克35kV变电所。水源引自库尔归鲁克河。各场区之间均通过道路相互联系。具体项目组成见表2.1-4。表2.1-4矿井建设项目组成表工程类别项目名称工程特征或基本情况备注主体工程井巷工程主斜井新掘,井口标高+2187m,井底标高+2000m,方位角180°,倾角25°,斜长495m。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净宽4.0m,净断面12.64m2。表土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350mm;基岩段采用锚喷支护,支护厚度100mm。装备带式输送机,敷设消防洒水管路、照明、通信电缆等。主要担负矿井提煤任务,兼作进风井和安全出口。新建副平硐利用原主平硐作为副平硐,垂直煤层底板岩巷布置,井口标高+2277.44m,总长441m,采用半圆拱形断面。井口段长50m,净宽3.4m,净断面9.63m2,水泥块砌碹支护,砌碹厚300mm;其余井筒段断面偏小,断面由现净宽2.6m,净断面6.80m2扩至净宽3.4m,净断面9.95m2,锚喷支护,喷层厚100mm。担负全矿井的辅助提升及人员运输任务,兼作安全出口,主要进风。井筒内布置有消防洒水、空压管路。利用原有改建回风平硐利用原副平硐作为回风平硐,井口标高+2376m,总长318m,沿A5煤层底板布置,采用半圆拱形断面。井口段长30m净宽3.4m,净断面9.95m2,水泥块砌碹支护,砌碹厚300mm;其余井筒段断面偏小,不满足通风要求。断面由现净宽2.6m,净断面6.80m2扩至净宽3.4m,净断面9.95m2,锚喷支护,喷层厚100mm。担负矿井一、二、四、五、七、八采区的回风任务。利用原有改建场地工程工业场地工业场地主要由行政福利区、辅助生产区及煤炭储运区等三大功能分区组成,占地面积为11.41hm2,场地平整土方量中挖方为4.80万m3;填方为6.87万m3。矸石周转场矸石周转场位于副井工业场地西北侧约380m处,场址距离工业场地较近、便于排弃。本矿矸石排放量为0.009Mt/a,矸石周转场存期为2年,容量为14.7×104m3,占地面积为1.0hm2。新建爆破材料库拟建的爆破材料库位于行政福利区场地西南侧约590m处。占地面积为0.8hm2。新建矿井救护队本矿区矿山救护任务由阿克苏矿山救护队(新疆矿山救援基地第三中队)提供救援服务,本矿根据需求,仅建立辅助矿山救护队,并按规程要求配备辅助矿山救护队设备及救护队指战员的救护装备,以便当煤矿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及时救护。新建辅助工程矿井综合修理车间主要承担本矿井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原则上不加工制造较复杂的零配件。车间设有电气修理、铆煅焊、矿车修理工段、机加工工段等。车间配有普通车床、刨床、钻床、交(直)流弧焊机等主要设备,并设置LD型5t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一台作为起吊设备,厂房面积为648m2。同时还设有综采设备中转库,承担本矿井机电设备大、中修和综合采设备的维护、保养及修理,车间配有支柱试验机、液压校直机、剥皮机、扣压机等主要设备,并设置QD20/5t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一台作为起吊设备,厂房面积为540m2。新建木材加工房由于矿井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木材使用量较少,故本次设计不再考虑木材加工房的建设,煤矿生产过程中所需木材可就近从社会上采购。新建计量室计量室配有SCS-150电子汽车衡,主要承担煤炭汽车外运的计量任务。计量室面积为12m2。新建煤样室及化验室煤样室、化验室主要承担本矿井原煤及产品煤的采制样、化验任务。煤样室及化验室面积约为200m2,建议结合矿区总规考虑,本矿井可不设。新建高位翻车机站高位翻车机站主要承担副平硐矸石卸载任务,型号为GFY-1/6型液压高位翻车机。高位翻车机站设有液压传动高位翻车机一台,同时设有TX-6型销齿推车机和ZDY-6型阻车器等操车设备,高位翻车机站面积为18m2。新建配套及公用工程库房器材库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建筑面积330.0m2,跨度12.0m新建器材棚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建筑面积110.0m2,跨度12.0m;新建消防材料库建筑面积40m2。新建油脂库建筑面积60.0m2新建供配电系统地面35kV变电所主井场地10kV变电所:钢筋砼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89.8m2;副井场地10kV变电所:钢筋砼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51.8m2;风井场地10kV变电所:钢筋砼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51.8m2;新建配套及公用工程道路运煤道路煤道路出主井工业场地南侧大门后,向南行进420m接行政福利区进场道路(原有),折向西南500m,再折向南1.90km接场外道路。路线全长为2.80km(该道路已纳入温宿县农村公路规划内)新建货运道路该道路起点为工业场地西南侧货运大门,终点为副井工业场地南侧大门处交叉路口,长度为1.40km。新建排矸道路矸石周转场位于副井工业场地南约300m处,该道路设计起点接风井道路,终点为矸石周转场地,道路全长65m。新建风井道路该道路设计起点为货运道路与副井相接的交叉路口,向西北行进与风井场地相接,路线全长约1.0km。新建环保工程污水再生复用系统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12.5m3/h,拟采用“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净化方法。新建矿井水处理站矿井水处理站设计规模Q=50m3/h,拟采用“予沉→混凝→微陶瓷过滤→消毒”净化方法,新建锅炉烟气治理2台SZL10-1.25-AⅡ型热水锅炉,安装布袋除尘器并采用双碱法脱硫。新建产品方案及流向本矿井各煤层的煤具有特低水分,特低灰,低挥发分,特低—低硫、特低磷、高热值等特点。可广泛用于煤化工、热力发电,工业锅炉和民用生活等方面。目前,主要供给新疆金特和钢股份有限公司和拜城金晖兆丰能源焦化厂。总平面布置本矿为改扩建矿井,副平硐及副井工业场地均利用位于井田中南部境界外的现有场地,地面设施全部新建;设计新掘主斜井,主井场地位于井田东南部境界处,西北距离原有副平硐约830m,地面设施全部新建;回风平硐及风井场地均利用位于井田中部偏西的原有平硐及场地,地面设施全部新建。原有行政福利区位于主、副井工业场地之间,距离西北的副井工业场地约500m,新建地面供热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其它地面原有设施均加以利用。矸石周转场位于副井工业场地西侧约380m处。本矿现有库容量为5t的爆破材料库位于原有行政福利区场地西侧约180m处,北距副井工业场地约380m,不满足爆破材料库外部安全距离要求,需重新选址新建。矿井两回供电电源均引自工业场地南侧的克孜布拉克35kV变电所。水源引自库尔归鲁克河。各场区之间均通过道路相互联系。矿井地面总布置详见图2.1-1。矿井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5.87hm2,矿井建设用地见表2.1-5。表2.1-5矿井建设用地表序号矿井建设用地项目单位用地数量用地类别备注1工业场地hm211.41工矿用地及未利用地含围墙外用地2爆破材料库hm20.80未利用地含围墙外用地3矸石周转场hm21.00未利用地租赁用地4道路hm22.56未利用地5水源地hm20.10未利用地合计hm215.8工业场地平面布置(1)工业场地为减少工业场地土方量,充分利用地形,工业场地分台阶布置。工业场地主要由行政福利区、辅助生产区及煤炭储运区等三大功能分区组成,各区均单独布置。行政福利区:位于副井工业场地东南部约500m处,主要由原有矿井办公室、任务交代室、职工宿舍、招待所、食堂、会议室、浴室、中心广场以及新建锅炉房、污水处理系统等设施组成。该区为全矿行政管理和生产指挥中心,是矿井对外联系的窗口和职工上下班必经之地,现有设施基本满足矿井的行政和生活需求。整体布局相对较为独立,远离生产设施,配有绿地,环境美观清净。辅助生产区:位于副井工业场地内,以原有副平硐为核心,承担着人员、材料、设备的上下井任务。为满足本矿生产需要,设计新增灯房浴室-井口等候室联合建筑、材料库及材料棚、副井空气加热室、消防材料库、电机车库、空压机房、高位翻车机房等建(构)筑物,利用10kV变电所,原有机修车间位于副平硐西北侧。副井空气加热室、消防材料库、电机车库、高位翻车机房、机修车间、空压机房、这些设施基本都与副平硐井口联系密切,因此设计本着运输便捷、降低能耗、管理集中的原则,以副平硐为中心,尽量集中联合布置在副平硐周围。煤炭储运区:位于主井工业场地内,以新建主斜井为核心,承担着原煤的储存和外运任务,采用直线式布置。主要设施有新建主井井口房、带式输煤机栈桥、原煤仓、主井空气加热室、计量室、矿井水处理系统及供水系统等设施。矿井建设用地见表2.1-6。矿井工业场地布置见图2.1-2、3、4。表2.1-6矿井建设用地表序号资料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工业场地征地总面积hm211.41含场地外边坡用地,原有场地2工业场地占地面积hm28.56实际用地面积,含原有场地其中:(1)行政福利区用地面积hm23.63(2)主井工业场地用地面积hm21.60(3)副井工业场地用地面积hm22.88(4)风井场地用地面积0.453建筑系数%34.50含原有建筑4场地利用系数%56.705绿化系数%20.006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其中:填方万m36.87挖方万m34.80(2)竖向布置①副井工业场地:所在区域地形坡度较大,原地面标高在+2250~+2300m之间,最大坡度近33.3%,绝大部分场地所在地坡度约15.0%,总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工业场地竖向布置形式采用台阶式,本着与地形坡度相适应、满足平面布置需要和运输要求的原则,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土方力求做到就近挖高填低,填挖平衡,避免长距离搬运。平整场地采用连续式平土方式,平场坡度不小于5‰。经初步计算,工业场地土方工程量中填方为3.1万m3,挖方量为2.2万m3。工业场地各主要建(构)筑物标高为:10kV变电所建筑物四角室外平场标高为+2274.00~+2274.50m。材料库及材料棚、门卫室、给水泵房、高位翻车机房等建筑物四角室外平场标高为+2275.00~+2275.80m。综合车间、给水净化车间、灯房浴室-井口等候室联合建筑、矿井水给水泵房、主井空气加热室、电机车库、消防材料库、机修车间等建筑物四角室外平场标高为+2276.00~+2276.80m。副平硐空气加热室和空压机房四角室外平场标高为+2277.00m~+2277.40m。②主井工业场地:所在区域地形坡度较大,原地面标高在+2150~+2200m之间,最大坡度近26.0%,绝大部分场地所在地坡度约20.0%,总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工业场地竖向布置形式采用台阶式,平整场地采用连续式平土方式,平场坡度不小于5‰。经初步计算,工业场地土方工程量中填方为3.17万m3,挖方量为2.1万m3。工业场地各主要建(构)筑物标高为:10kV变电所、主井空气加热室等建筑物四角室外平场标高为+2187.00m。给水系统及矿井水处理系统等建筑物四角室外平场标高为+2165.00~+2175.00m。原煤仓四角室外平场标高为+2155.00m。③风井场地:所在区域地形坡度略大,原地面标高在+2365.0~+2375.0m之间,最大坡度近20.8%,最小坡度为15.5%,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风井场地竖向布置形式采用台阶式,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平场坡度不小于5‰。经初步计算,土方工程量中填方为0.6万m3,挖方量为0.5万m3。各主要建(构)筑物标高为:10kV变电所四角室外平场标高为+2375.00m;制氮机房四角室外平场标高为+2375.50m;通风机房四角室外平场标高为+2374.50m。④场内排水项目所在区域为干旱的内陆性气候,年降雨量约为4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2400mm。为使场内地表雨水及融雪水迅速排除,设计在场内道路一侧设矩型雨水沟,雨水顺平场坡度,把场内雨水汇集至沟内,然后排入围墙边沟内。最后将汇水疏导至工业场地外地势较低处,场内排水沟防洪设计频率1/25,排水沟纵坡按2%设计,设计排水沟为C30号现浇混凝土,矩形断面:上底宽0.4m,下底宽0.4m,深均为0.4m。⑤场内运输为满足矿井生产、生活、消防及救护等方面的需要,本矿工业场地内采用带式输送机、窄轨铁路及道路相结合的运输方式。原煤自主斜井井下经带式输送机运至主斜井井口房后,通过带式输送机向南进入原煤仓,最后通过汽车外运;矿井生产期间产生的矸石通过蓄电池机车牵引矿车由副平硐运至副平硐硐口,再至液压高位翻车机卸载后,由汽车排弃到矸石周转场地。矿井生产期间下井的坑木、材料、设备等运输任务均通过汽车运往副井工业场地。本矿原有运输设备可满足生产、生活、救护方面的需要。⑥美化及绿化工业场地的绿化,根据煤矿的特点和条件,着重以防止和减少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为主,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尽可能布置绿化,并适当考虑美化效果;加大绿化覆盖率,确定本矿工业场地内绿化系数为20%。选择树种时,考虑其生长速度,抗有害物性能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因地制宜优先选用当地树种,并根据长远要求考虑快长树和慢长树结合,落叶树和常绿树兼顾。办公楼和主要道路的绿化布置考虑衬托建筑艺术和美化环境的要求,适当增设花坛、花架和雕塑等设施。(3)其他场地布置①风井场地风井场地:主要由原有的回风平硐、新建扇风机房、制氮车间等设施组成。该区独立成区,对周围环境影响小。②矸石周转场矸石周转场位于副井工业场地西北侧约380m处,场址距离工业场地较近、便于排弃。本矿矸石排放量为0.009Mt/a,矸石周转场存期为2年,容量为14.7×104m3,占地面积为1.0hm2。本矿掘进矸石用于回填工业场地及修路,生产期间矸石主要用于回填塌陷坑。矸石采用汽车运输,矸石周转场为荒地,四周无村庄等敏感目标,矸石的堆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③爆破材料库本矿现有库容量为5t的爆破材料库位于行政福利区场地西侧约180m处,北距副井工业场地约380m,根据《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的规定要求,“容量为5t的炸药库与人数大于50人且小于等于500人的居民点边缘、职工总数小于500人的工厂企业围墙之间的安全距离为330m”,故该爆破材料库不满足外部安全距离要求,需重新选址新建,拟建的爆破材料库位于行政福利区场地西南侧约590m处。建议建设单位尽快与当地公安主管部门联系、沟通,以确定新建爆破材料库的选址问题。④矿山救护队本矿区矿山救护任务由阿克苏矿山救护队(新疆矿山救援基地第三中队)提供救援服务,本矿根据需求,仅建立辅助矿山救护队,并按规程要求配备辅助矿山救护队设备及救护队指战员的救护装备,以便当煤矿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及时救护。2.1.2.6煤层(1)含煤地层及含煤性库—拜煤田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塔里奇克组(J1t)、阳霞组(J1y)、中侏罗统克孜努尔组(J2k)。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塔里奇克组(J1t),由河流相及泥炭沼泽相沉积形成的碎屑岩含煤建造,其中以泥炭沼泽相沉积形成的碎屑岩含煤建造为主。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粗砂岩、中砂岩及煤层,地层平均厚度54.44m。该地层在井田内稳定发育,在垂向上显示出两个比较完整的沉积旋回结构:即由河流相沉积的砂砾岩或粗砂岩开始,向上演变成泥炭沼泽相沉积的煤层而止,两个旋回构造所包涵的岩性在井田内十分稳定。下侏罗统塔里奇克组(J1t)的含煤特征下侏罗统塔里奇克组(J1t)共含煤层3层,煤层编号由上至下依次为A5、A4和A3。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砂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灰黑色粉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其中A5煤层属于稳定的中厚煤层,属于全区可采煤层;A4煤层属于不可采煤层,钻孔揭露的最大厚度为0.50m;A3煤层属于较稳定的中厚煤层,属于全区可采煤层,从钻孔所揭露的煤层的情况来看,A5和A3煤层变化不大,属于稳定—较稳定的煤层,A4煤层为薄煤层、煤线或尖灭,全区不可采。(2)可采煤层井田内下侏罗统塔里奇克组(J1t)所含各煤层的厚度、结构、间距、顶底板岩性等特征简述如下:①A5煤层赋存于下侏罗统塔里奇克组(J1t)的顶部。煤层厚度在5.62~10.18m之间,可采厚度在5.62~9.51m之间。煤层顶板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砂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灰黑色粉砂岩和炭质泥岩等,底板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和炭质泥岩及灰白色含砾中砂岩、中砂岩等。A5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全区稳定,变化不大,煤层的厚度在走向上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在倾向上有增厚的趋势,属于稳定的煤层。②A3煤层赋存于下侏罗统塔里奇克组(J1t)的中部。煤层厚度在2.09~5.67m之间,可采厚度在2.09~5.67m之间。煤层顶板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砂砾岩、中砂岩,灰黑色粉砂岩和灰白色细砂岩等,底板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和炭质泥岩及灰白色细砂岩。A3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全区较稳定,变化不大,煤层的厚度在走向上和倾向上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属于较稳定的煤层。综上所述,该井田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属于稳定—较稳定类型,即Ⅱ型。煤质(1)煤的工业分析A3号煤层:自然光下呈沥青光泽,呈粉状或碎粒状或块状,宏观煤岩类型为暗亮煤。有机质组分占92.5%,无机质组分占7.5%。其中有机质主要为凝胶化组分达91.5%,其次为半凝胶化组份占1.0%,不含丝炭化组分和稳定组分。无机质主要为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硫化物甚微,煤岩类型为亮煤,变质阶段为IV阶。A5号煤层:黑色,呈粉碎粒状,具沥青光泽,主要为暗煤。有机质组占91.6%,无机质仅占8.4%,其中有机质主要为凝胶化组份为89.0%,其次为半凝胶化组份占2.6%,未见丝炭化组分和稳定组分,无机质主要为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煤岩类型为亮煤,变质阶段为III阶。水分(Mad):A3煤层在0.76%~0.58%之间,平均0.71%,为低水分煤;A5煤层在0.33%~0.62%之间,平均0.48%,为低水分煤。灰分(Ad):A3煤层在10.2%~5.17%之间,平均7.20%,为低灰煤。A5煤层在7.72%~2.95%之间,平均5.3%,为低灰煤。挥发分(Vdaf):A3煤层在13.13%~11.21%之间,平均11.74%;A5煤层在11.3%~15.96%之间,平均13.58%。(2)煤中的有害元素①硫含量:A3煤层全硫(St.d)最高达0.88%,最低为0.3%,平均为0.48%;A5煤层全硫(Std)含量最高为0.65%,最低为0.2%,平均为0.38%,两层煤均为特低硫煤。②磷含量:A3煤层平均含量为0.002%,A5煤层平均含量为0.003%,均为特低磷煤。③氟、氯、砷:各煤层含量均较低。(3)煤的工艺性能①煤的发热量(Qgr.d)A3煤层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热值为35.25MJ/kg~36.52MJ/kg,平均热值为36.25MJ/kg;低位发热量(Qgr.d)热值为32.11MJ/kg~34.61MJ/kg,平均热值为33.65MJ/kg。A5煤层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热值为33.76MJ/kg~36.65MJ/kg,平均热值为35.6MJ/kg;低位发热量(Qgr.d)热值为31.86MJ/kg~35.57MJ/kg,平均热值为33.7MJ/kg。②粘结性各煤层粘结指数为零,不具粘结性。③煤灰成份A3煤层煤的灰成份主要为二氧化硅,含量为50.31%,其次为Fe203和AI203,含量分别为15.25%和17.23%。其余成份含量较少。A5煤层煤的灰成分主要为三氧化二铁(Fe203),含量为30.97%,其次为二氧化硅(Si02)和氧化钙(GaO),分别达25.63%和1435%,其余成分含量较少。(4)煤类及用途井田内各煤层煤类均为11号贫煤,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低灰熔融性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炼焦配煤、热力发电,工业锅炉和民用生活等方面。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根据新煤行管发【2011】425号文“关于新疆拜城恒泰煤业有限公司恒兴煤矿等七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本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2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