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鸿的篆刻人生_第1页
荆鸿的篆刻人生_第2页
荆鸿的篆刻人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荆鸿的篆刻人生荆鸿出生于 1946 年,他的父亲是著名书法家。儿时的 他在父亲挥毫泼墨之中体会中国书法艺术的美感,并不时地 拿起父亲的印章把玩。书法篆刻神奇的魅力在一点一点地诱 惑他。传统的印章,一般就是刻寥寥几字而已,然而在福建 漳州高 33 米、宽 18 米的云洞岩上却有一幅老子道德经 全文五千多字的世界最大的篆刻作品,完成这一鸿篇巨制的 正是享誉东南亚的篆刻大师荆鸿。 “背叛”大师终成大师 真正将他引上篆刻道路的是近代中国著名文学家、诗人和金 石研究家郭沫若。那时候,荆鸿家与郭沫若的前妻安娜恰好 是邻居。 8 岁那年的一天,小荆鸿又到安娜家串门,正好郭 沫若来探望安娜,看到荆鸿刻的印章挺

2、像模像样,他认定这 个小孩是可造之材。为了栽培他,郭沫若从四川邀来书法家 蓝菊荪授业荆鸿。后来,宗白华、臧克家等名师巨匠也纷纷 来指导。很快,荆鸿显露出非凡的艺术天分。他首先给郭沫 若刻了一方印,郭老看他刻下的“沫若珍藏”四个字,大为 赞赏,随即推荐他给著名作家茅盾、巴金、臧克家、戏剧家 欧阳山和画家关山月等多位名人篆刻。 50 多年来, 他制作的 印章超过 2 万多枚。两万多方印,是荆鸿走向篆刻大师宝座 的基石。中国的篆刻流派众多,高手如云,要想自成一派难 上加难。国画大师、篆刻巨匠齐白石曾说过, “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荆鸿虽师从蓝菊荪先生,但他一直在摸索自己 的风格,始终在探索“背叛”

3、师父的艺术道路,因为那才是 “求生”之路。多年来,荆鸿没有间断地研读甲骨文编 、 上海博物馆馆藏印集等篆刻书籍,对战国的官、私玺, 魏晋南北朝的烙马印及各朝各代的鸟虫篆、肖形印、泥封、 花押,一直到现代以吴昌硕、齐白石为代表的南北两大流派 的艺术特色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博采众长,从而自成一 家。在篆刻创作中,荆鸿将甲骨文、金文、图腾与篆刻结合 起来,用富有意味的形象表现文字,增加作品中传统文化的 丰富内涵。在荆鸿看来,图腾是个广义的概念,简单地说, 就是一种形象美,他将自己这种用富有意蕴的形象来表现文 字的篆刻风格命名为“图腾派” 。为达到这个境界,每刻一 方印,他都会查阅说文解字 、家谱、

4、家徽等大量的史料, 透彻了解造字法以及姓名的渊源等信息,融会贯通,使文化 渊源和美感贯彻其中。 “图腾篆刻要使文字体现建筑的美感, 人体美、运动美、舞蹈美、音乐美,要有自己的节奏。 ”图 腾印派的创造, 使荆鸿很快步入当代篆刻大师的行列。 从“万 家印”到“道德经”因对篆刻的爱好,荆鸿也对姓氏产生了 兴趣。十多年前,荆鸿辞去了报社编辑的工作,驾着一辆由 中巴车改装的“大篷车” ,从北到南,每收集到独特的姓名, 就立刻手拿篆刻刀为途人创作,沿途为 1.3 万陌生人免费刻 “图腾印章” ,后来这批上万枚如图画般生动的印章汇集成厚厚的两本书万家印典 。多年来,荆鸿一直梦想用篆刻 艺术把中国国学形象地

5、表达出来,传播出去。正是基于这样 的想法,他开始了老子道德经全文篆刻创作。这还要从 1994 年的一天说起。 那天荆鸿信手刻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 名非常名”一句之后竟一发不可收。直到1996 年,他整整花了两年时间,将老子道德经篆刻成1109 枚印章。为表达对老子的崇敬,他决定把这 1109 枚印章放大刻在高山 之巅。 1998 年,他又用了八个半月的时间,在老子故里福建 漳州的云洞岩作为道德经篆刻作品的归宿,他将 1109 方印章原样放大镌刻在云洞岩五百平方米大的石崖上,然 后,涂成鲜艳夺目的红颜色。作品气势宏大、形式多样、结 构严谨、刀法苍劲古朴,这些篆刻印章最小的也有 0.4 平方 米

6、,最大的达 2.4 平方米,几乎涉猎了中国篆刻的所有流派 和风格。此后,他又陆续将易经的六十四卦和三字经 刻成印章,但他近几年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要算广州莲花山的 甲骨文石刻。甲骨文最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到现在考古专家 已经发现了 7000 多个甲骨文字。从 2008 年 6 月开始,荆鸿 带领学生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把 5000 多个已经辨识出的甲 骨文字雕刻在岩石上面。荆鸿说,郭沫若先生曾经有愿望就 是能够编撰一部甲骨文的字典,可是,老先生没能实现这个 愿望。荆鸿决定承担起这个重任, 经过几十年的收集和研究, 他已经把收集到的 5000 多个甲骨文字编撰成书,正在准备 出版。将篆刻这门中国的传统艺术走向世界成为荆鸿最大的 心愿之一。荆鸿说:“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成为北京 奥运会会徽时,我和许多篆刻人都无比高兴,因为这是向全 世界推广篆刻艺术的最好时机。篆刻国学经典这个方法最 好,既把国学经典推向了世界, 也同时把篆刻推向了世界。 ”? 荆鸿,文字学家、美学家、篆刻家。从艺 40 余年,先后师 从郭沫若、蓝菊荪、宗白华、臧克家、赵阜、吴兰英等大师。 曾为郭沫若、 茅盾、巴金、欧阳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