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内蒙古通辽市2018 年中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 1 O 16 Fe 56 Zn 65Al 27 Cu 64Cl 35.5 Ca 40 Mg 24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用2B 铅笔涂黑。) b5E2RGbCAP1.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天然气用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活性炭用于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
2、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p1EanqFDPw解答:1/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解: 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XDiTa9E3d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甲烷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RTCrpUDGiTD、活性炭用于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
3、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5PCzVD7HxA故选 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jLBHrnAILg2. 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B. 三种微粒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 三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2/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D. 三种微粒都是原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核电荷数质子数
4、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解: A由图示的情况可以看出三者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外都有10 个电子,故 A说法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可知第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应该有 8 个电子,其最外层电子数是6,第二种微粒属于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是8,第三个微粒的原子核外应该有13 个电子,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3,故 B 说法错误; xHAQX74J0XC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它们不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故C 说法错误;LDAYtRyKfED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及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可知第一个图示为阴离子;第二个图示为原子;第三个
5、图示为阳离子,故 D说法错误; Zzz6ZB2Ltk故选: A3/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粒结构示意图含义、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dvzfvkwMI13. 氧气的制取及有关性质实验,图示正确的是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时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部;B、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试管口不能放塞子,应放玻璃片,便于排空气;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一些水或沙子;D、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所选择的物质应燃烧不能生成气体
6、解答:解: A、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时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部,图示操作错误;B、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试管口不能放塞子,应放玻璃片,便于排空气,图示操作错误;4/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燃烧后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操作正确;D、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又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无法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故错误;故选: C点评: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工具,了解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实验,得出正确结论4. 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 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室内起火时,应立即
7、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C. 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D. 用工业用盐 亚硝酸钠)烹调食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C、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D、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解答5/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解答:解: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从而隔绝氧气起到灭火的原理,故正确;B、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所有门窗,会使氧气充分,燃烧更加旺盛,故错误;C、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故错误;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烹调食物,故错误故选 A点评
8、: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rqyn14ZNXI5. 下列有关物质的类别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合金钛合金、不锈钢、生铁B碱类烧碱、纯碱、熟石灰C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D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气体的干燥除水);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EmxvxOtOco专题:物质的分类6/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钛合金、不锈钢、生铁都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烧碱、熟石灰属于碱,纯碱是
9、碳酸钠属于盐;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都能吸收水分,因此都可以做干燥剂;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SixE2yXPq5解答:解: A、钛合金、不锈钢、生铁都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烧碱、熟石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都能吸收水分,因此都可以做干燥剂,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 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干燥剂和酸碱盐的分类等,综合性强,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
10、 6ewMyirQFL6. 化肥碳铵 2AgNO3加入过量铜粉,过溶液溶液滤考点:物质 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11/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lzq7IGf02E解答: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
11、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zvpgeqJ1hkB、NaOH和 Na2CO3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NrpoJac3v1C、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1nowfTG4KID、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fjnFLDa5Zo故选: D点评:12/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
12、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tfnNhnE6e510. 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种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所示变化关系的是HbmVN777sLA.甲B.乙C.丙D. 丁 V7l4jRB8Hs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据图可以看出,开始时pH 小于 7,后来 pH 大于 7,说明是将碱性溶液加入酸性溶液中解答:解: A、甲是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混合,故错误;B、乙是碱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故错误;C、丙是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故正确;13/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
13、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D、丁是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的混合,故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二、填空与简答题 本题包括 3 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11. 5 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2018 年 1 月份我国北方被雾霾笼罩,多个城市达中度污染,其中主要污染物为 PM2.5。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m的颗粒物。 83lcPA59W9 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系统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填字母序号)a. CO2b. COc. SO2d.可吸入颗粒物 我们身
14、边出现了许多油气混合动力公交车、出租车,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产生,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名称是,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mZkklkzaaP2)在旅途中一些方便食品颇受青睐,自热M饭就是其中之一。自热 M饭的发热成分主要是生石灰、铁粉、碳酸钠、活性炭等,发热过程是将其投入水中即可。则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自热 M饭中的配菜一般有肉类和蔬菜,自热M饭的饭菜可以提供的主要营养物有。AVktR43bpw14/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a. 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 ORjBnOwcEd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
15、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2MiJTy0dTT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分析:1)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去分析解答gIiSpiue7A2)自热M 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据此写成反应方程式解答:解: 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uEh0U1Yfmh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会形成雾霾;故错误;b、一氧化碳是气体污染物,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
16、染的罪魁祸首;故错误;c、二氧化硫是气体污染物,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故错误;15/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d、可吸入颗粒物是固体污染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故正确;故答案为: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甲烷; CH4+2O2CO2+2H2O2)生石灰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OCaOH) 2;M 饭可提供糖类,肉类可提供蛋白质和脂肪,蔬菜可提供维生素,IAg9qLsgBX故答案为: CaO+H2 OCaOH)2;abcd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
17、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 WwghWvVhPE12. 6 分)1)根据右图中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P 点的含义是。 t2 时,将 30 g 的 a 物质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16/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将 t2 时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是 填写物质序号并用“”或“”连接)。 asfpsfpi4k2)“五环”也能应用在化学中。如图所示,每个环代表一种物质环内物质不能重复),两环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
18、生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ooeyYZTjj1 空环中物质的化学式为。 写出一种即可) 环中物质两两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环中物质碱和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BkeGuInkxI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是否饱和;17/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
19、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情况;2)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PgdO0sRlMo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解答:解: 1) P点的含义是 t1 时, a、 c 的溶解度相等故填: t1 时, a、c 的溶解度相等 t2 时, a 的溶解度是 50g,将 30g 的 a 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只有 25g 能够溶解,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 75g3cdXwckm15故填: 75gt2 时, a、 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bc,降温到 t1 时, a
20、、b 仍然是饱和溶液, 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因此 b 的质量分数大于 a 的质量分数; h8c52WOngM因为 t1 时, a 的溶解度大于t2 时 c 的溶解度,所以a 的质量分数大于c 的质量分数,因此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是ba cv4bdyGious故填: bac2)空环中物质可以是稀硫酸,因为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钡、碳酸钠、氧化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硫酸的化学式是H2SO4J0bm4qMpJ918/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故填: H2SO4氢氧化钡属于碱,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和 水 , 属 于 中 和 反 应 , 反
21、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BaOH)2+H2SO4BaSO4+2H2OXVauA9grYP故填: BaOH) 2+H2SO4BaSO4+2H2O碳酸钠属于盐,氢氧化钡属于碱,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 沉 淀 和氢 氧 化 钠 , 反应 的 化 学 方 程式 为 : Na2CO3+BaOH)2BaCO3+2NaOHbR9C6TJscw故填: Na2CO3+BaOH)2BaCO3+2NaOH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pN9L
22、BDdtrd13. 5 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1)铝可以制成铝箔,这是利用了金属铝具有良好的。2)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可以用稀酸清除铁锈,写出清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湿法冶金提取铜的国家,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现有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向 100 g 某稀盐酸中加入19/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该混合物,混合物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DJ8T7nHuGT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若混合物为 Zn、Al ,则 m可能是 0.2 gb. 若混合物为 Zn、Cu,则 m=0.2 gc. 若混合物为 Fe、
23、Al ,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7.3%d. 若混合物为 Fe、Cu,m=0.1 g ,则混合物中 Fe 的质量分数为 50%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QF81D7bvUA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大多数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据此解答3)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20/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4)因为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锌都小,所以
24、相同质量的铝与盐酸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多解答:解: 1)铝可以制成铝箔,这是利用了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4B7a9QFw9h3)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ix6iFA8xoX4)若混合物全是铁,则铁的质量为5.6 g ,则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Fe+2HCl=FeCl2+H2可计算出此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等于 0.2 g ,同理可计算出 5.6 gAl 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
25、 0.2 g ,5.6g锌 与 盐 酸反 应 产 生 氢 气 的质 量 小 于 0.2 g , 铜 和 盐 酸不 反应 wt6qbkCyDEa、若混合物为 Zn、Al ,m可能等于 0.2g ,故 a 正确;b、若混合物为 Zn、Cu,则 m等于 0.2g ,故 b 错误;c、当混 合物为 Fe、Al 时,因相同质量的铝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比铁消耗盐酸的质量大,而 5.6 g 铁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7.3 g ,所以混合物为 Fe、 Al 时,消耗盐酸的质量大于 7.3 g ,根据质量分数公式 可知所 需盐 酸 溶质 质 量分 数一定 大 于 7.3% ,故 c 正 确; Kp5zH46zRk2
26、1/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d、若混合物为Fe、Cu,m 为 0.1g ,生成 0.1g 氢气需要铁的质量是2.8g ,则混合物种铁的质量分数100%=50%,故d 正确;Yl4HdOAA61故答案为:1)延展性;2)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Fe2O3+6HCl2FeCl3+3H2O; 3 ) Fe+CuSO4FeSO4+Cu; 4 ) acdch4PJx4BlI点评:相同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的多少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有关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小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以及 qd3YfhxCzo三、实验与探究题 本题包括 3 小题,每空 1 分,共
27、 16 分)14. 3 分)下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根据图像信息,回答问题。1)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 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2)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3)曲线上 C点表示。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值的关系22/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pH值大于 7,盐酸的 pH值小于 7,以及 pH值的图象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进行分析;3)根据 C点的 pH 值进行分析解答:解: 1)根据 PH
28、值的图象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pH 值是由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 在减小至小于7,可以得出原溶液是碱性的,加酸进行中和反应,变成中性然后变成酸性,所以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 2 的乙图所示进行的; E836L11DO52)通过推导可知,原溶液显碱性,所以酚酞的颜色开始是红色的,加酸后,红色会逐渐的褪去,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红色变为无色; S42ehLvE3M3)根据图象可知, C 点的 pH 值是 7,溶液呈中性,原溶液是碱性的,加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曲线上C点表示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pH 为 7501nNvZFis故答案为: 1)乙;2)红
29、色变为无色;3)盐酸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pH 为 723/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点评: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5. 6 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1) 实验室若用 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所需要的装置组合是 填装置序号);也可以用碳酸氢钠 NaHCO3)固体加热分解 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jW1viftGw93)F 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
30、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4) 实验室若检验 CO2应选择装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考点:24/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xS0DOYWHLP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从 A 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由于试管口没放棉花团,所以只能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去分析;LOZMkIqI0w2)从大理石 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 主要成分HCl),二者接触即可发生
31、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去分析;ZKZUQsUJed3)从碳酸氢钠 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去分析;4)从当 F 装置通入二氧化碳后,随着瓶内气体的增多,压强增大,瓶中的水会被压入量筒中,通过量筒内水的体积确定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去分析;dGY2mcoKtT5)从通常用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可把石灰水放在G装置中,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去分析 rCYbSWRLIA解答:解: 1)A 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由于试管口没放棉花团,所以只能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2、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25/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 故 答 案 为 : 2KClO32KCl+3O2 ;FyXjoFlMWh2)大理石 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 主要成分HCl),二者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为B,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D;TuWrUpPObX3)碳酸氢钠 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
33、CO2;故答案为: 2NaHCO3Na2CO3+H2O+CO2; 7qWAq9jPqE4)当 F 装置通入二氧化碳后,随着瓶内气体的增多,压强增大,瓶中的水会被压入量筒中,通过量筒内水的体积确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答案为: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中;llVIWTNQFk5)通常用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可把石灰水放在G装置中,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GCO2+CaOH)2=CaCO3+H2OyhUQsDgRT1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
34、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及灵活运用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MdUZYnKS8I26/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16. 7 分)张宁和刘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通过学习知道,碱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离解出 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呢?请你帮助他俩完成实验探究。 09T7t6eTno【提出问题】 Na2CO3属于 填“酸”、“碱”、“盐”),为什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进行猜想】1)Na+使酚酞溶
35、液变红。2)水分子使酚酞溶液变红。3)使酚酞溶液变红。【设计实验】1)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不成立。2)刘明同学认为实验没必要做,他的理由是。3)实验滴入 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滴加CaCl2 溶液至过量,振荡, e5TfZQIUB5出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提示: CaCl2 溶液呈中性)4)由实验、得出猜想3)正确。27/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张宁对此结论有些质疑,于是他查阅资料。【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中, CO2-3和 H2O发生如下反应:CO2-3+H2O=HCO-3+OH-【得出结论】 Na2CO3溶液中使酚
36、酞溶液变红的粒子是。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提出问题】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进行猜想】根据碳酸钠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分析;【设计实验】1)氯化钠中含有钠离子,可以探究钠离子能否使酚酞变色;2)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大量水分子,所以实验没有必要做;3)主要从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可以得出,碳酸根离子减少,使红色逐渐消失;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s1SovAcVQM4)氢氧根离子能够使酚酞变红,所以可以判断在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解答:28/3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
37、商业用途解:【提出问题】碳酸钠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属于盐;【进行猜想】碳酸钠溶液中存在钠离子、碳酸根离子、水分子;【设计实验】1)向氯化钠溶液中加酚酞不变色,说明氯化钠溶液中的粒子都不能使酚酞变红;2)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大量水分子,在实验1)中得到验证,所以实验2)的探究是多余的;3)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现象为红色逐渐消失,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GXRw1kFW5s4)我们知道只有氢氧根离子才能使酚酞变红,所以由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可以判断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UTREx49Xj9故答案为:【提出问题】盐;【进行猜想】 CO32【设计实验】1)探究 Na+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酚酞试液中就有水分子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3)白色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4)OH点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腾讯服务合同模板
- 2025企业实习生劳动合同样本
- 2025自然人借款合同
- 2025市中心商业区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特种车辆雇佣合同协议
- 电动液压租赁合同协议
- 玻璃运输装卸服务合同协议
- 电池电解液采购合同协议
- 玉米秸秆定购合同协议
- 电动送料机采购合同协议
- 双盘摩擦压力机的设计(全套图纸)
-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原地面高程复测记录表正式版
- 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
- 品质周报表(含附属全套EXCEL表)
- 商铺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MQ2535门座起重机安装方案
- 一针疗法高树中著精校版本
- 第六课-吸烟者的烦恼-《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课件
-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与坐标复习教案(新)湘教
- 吊篮作业安全监理专项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