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特性_第1页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特性_第2页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特性_第3页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特性_第4页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特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特性    内容提要 技术创新要素在国际间的频繁流动. 既丰富了国际经济合作的模式. 也深化了各国间的国际分工。本文试图对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国际流动特性进行一个探讨. 以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总的来说.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性比较强. 在国际流动中呈现出多维复合特性和分散集聚特性。关键词 技术创新要素 国际流动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是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有关的生产要素的总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伴随着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趋势. 技术创新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

2、 既丰富了国际经济合作的模式. 又深化了国际分工。技术创新要素既具有一般生产要素的特性. 又有其独特的性质。本文试图对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国际流动特性进行探讨. 以便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一、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种类较多. 本文重点关注四类技术创新要素。(一)R&D资金要素任何经营活动都需要资本. R&D资金在技术创新要素国际流动中处于中心地位。它是货币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的资本投入. 流动性很强. 当它流动到国外后. 转换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一项新技术从研制、开发到实现商业目标

3、要经过比较漫长的过程. 一般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技术创新面临的风险较大. 并非所有的创新努力都有结果. 大多数实验是以失败告终的;也并非所有的创新成果都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新技术商业化成功的比例只占很小的部分。面对高投入高风险的技术创新活动. 较为充足的研发资金资源是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成功的必要保证。良好的资金运作. 可为企业研究与开发提供精良的仪器设备及原材料等一系列物质手段上的支持。同时. 借助跨国公司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之间的协同效应. 使得这些物质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从而使得全球化研发的企业比各个部门单独研发更具成本优势。(二)高技能人才要素高技能创新性人才被看作跨国公司

4、的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元素。他们是从事新知识、新产品、新过程、新方法和新系统的构思和创造的专业人才. 尤其是专职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个体。高技能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 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是技术创新活动中最积极主动的最活跃的生产要素. 是促进企业成功的主要力量. 也是影响创新成本的最主要因素。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绝不能仅仅依靠传统金融资本的运作和领先的科学技术. 更必须拥有能够运用这些科学技术并不断创新的专业人力资源。组织技术创新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人力资源投资成为企业、政府和个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非常重要措施。当然

5、. 这里所指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虽然属于人力资源范畴. 其内涵要狭窄许多。我们无法区分普通劳动力和创新型劳动力. 但一般的规律是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其专业化技能水平越高. 实施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越大。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劳动者在市场上具有垄断性。“凭借这种独特的垄断性和经济价值. 处于这个阶段的创新性劳动力可以把自己(而不再是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和知识)作为所谓的固定资本参与到再生产活动中. 成为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的手段. 并参与企业的创新收益分配从而共享企业收益权。”(三)技术要素技术要素内化为生产要素是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在. 技术、知识或信息不仅仅作为消费品而满足人

6、们的需求. 更非常重要的是它们已经成为像劳动、资本一样可以自由流动、具有一定成本和价格、通过交换可以从要素市场上获得的独立的生产要素. 并且参与其他商品的生产过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技术的取得需要付费. 技术的使用需要花费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购买新机器、新设备. 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推广采用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 均属于技术投入范畴。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相关配套的基础技术资源的支撑. 以促进技术难题的解决. 推进研发进程;有些研发活动直接就是对引进技术的再开发。因而. 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不仅包括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投入成本. 也包括技术要素的投入成本。知识经济

7、条件下. 技术的形成方式、应用范围、载体及外在表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内涵和外延进一步丰富和扩大。技术的形成逐渐脱离直接生产过程而向产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技术的应用则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技术既可以物化在工具、机器、设备和装置等有形的实体物质中. 也可以表现为知识形态的信息资料、图纸设计或工艺、方法、规则和软件等而附着在图纸、软盘、光盘等媒体介质上. 还可以存在于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头脑中。技术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四)知识要素当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 对经济发展产生非常重要作用的无形要素已经不能单纯用技术一词来概括。这里. 知识是一个包含了技术但比技术的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

8、早在1958年. Michael Polanyi就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方式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个人的. 由情景限定的. 很难正式表述和交流。但隐性知识非常有价值。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文从实用的角度将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分为了四类:一是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 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二是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 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三是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 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四是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 涉及到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此事的信息。前两类知识

9、可以通过读书、听演讲和查看数据库等方式而获得. 易于编码化而被归为编码化知识(Codified Knowledge)。后两类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 由于其难言性而被归为隐含经验类知识(Tacit Knowledge)。一个人必须通过努力和一定时间的学习才能运用知识和技能. 但不确保通过教学等方式就自动地学会并能够运用。可见. “知识要素”是科学理论、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技能、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知识产权. 以及指南、文档、客户资料等载体中所包含的. 所有可以在生产活动中创造出价值的各种无形资源的总称。其中. 一部分知识和信息可以成为技术贸易中的标的. 主要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此类知识

10、属于前面的技术要素);一部分知识则通过其物质载体人脑. 使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的另一类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要素;还有一些知识则蕴藏在企业和各类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系统、生产系统中。知识要素是一种特殊地位的技术创新要素。它可以无时不在地渗透于生产过程以及其他技术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过程中。从本质上看. 知识要素是最富于流动性且独具特点的。知识具有易转换性、高传输性、可共享性和不被消耗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和信息来源很多. 如图1所示。(二)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性要从总体上评价技术创新要素的流动性比较困难. 因为影响技术创新要素流动的因素比较多. 而且各种技术创新要素在不同的方面. 发

11、挥不同的作用. 表现出不同的流动性。总的来说. 要素的流动性受到要素数量、要素质量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影响(见表1)。要素在某地区的丰裕或稀缺程度影响要素的价格. 要素所有者受利润的驱动必然会将要素转移到能获得更多收益的地区。因此. 要素将从相对丰富的地区流向相对稀缺的地区。换句话说. 如果某地区要素丰裕/稀缺的程度比较严重. 那么要素流动就更容易发生。要素性质包括了要素是通用性要素还是专用性要素. 是同质性要素还是异质性要素。同质性要素质地均匀并有很大可分割性. 要素内部具有广泛的替代性. 如货币资本、部分实物资本和没有技能的一般劳动力。异质性要素则相反. 比如人力资本. 即使同一年龄同一学历.

12、 其技术知识水平、管理水平、创新水平都有差异。技术和知识等也属于异质性要素。一般来说. 同质性要素由于需求量大而稳定. 宜采取大规模集中生产形式. 相对于异质性要素平均流量多而流动范围大。通用性要素用途多. 可采用多种利用方式;专用性要素用途单一. 利用方式缺乏多样性。因此. 通用性要素的流动性相对于专用性要素强。要素流动成本主要受运输成本或迁移成本. 制度障碍因素的影响。  具体到各类技术创新要素. 要素丰裕/稀缺程度是因国家、地区和要素种类而不同的。例如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R&D资金丰裕且流动性强. 而发展中国家的R&D人才丰裕. 就会出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到发展中

13、国家投资R&D以利用当地R&D人才的情况。技术创新要素中高技能人才、技术和信息都属于异质性要素. 专用性也较强. 从这个角度说. 流动性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 在科技发达.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异质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也非常频繁。例如. 在信息社会. 借助现代化的通讯设施. 无形的知识可以便利、快捷、及时地流动. 比有形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更方便。至于技术创新要素的流动成本. 由于传递或运输费用在现代先进的通讯条件下非常低. 总体上相对于其他物质资源较低。高技能劳动者是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能动因素. 对其流动性有一定的自主性. 而且这种自主性比普通劳动者更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14、. 许多属于高技术产业的跨国公司内. 从事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以及从事高技术产品生产与装配的科技工人的迁移、工作变更以及兴办新公司等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 使得高技术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流动更为频繁。因此. 技术创新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性总体上比较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技术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存在一些制度障碍。资本、高技能人才和技术的流动到要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东道国政府通常愿意吸引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投资. 因此给予的鼓励较多. 但要素流出国政府出于保持国际竞争力的考虑. 会在高新技术流出方面设置较多障碍。高技能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时还要受到语言障碍、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的限制. 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流动性

15、比R&D资金、知识和技术相对较弱. 不过其总体国际流动趋势仍是不断加强。事实上. 知识也并不具有无限的可流动性. 而是表现为存在障碍的有限流动模式。知识和信息拥有者的输出意愿和潜在接受者的接受意愿. 以及信息渠道的畅通与否都是要考虑的因素。(三)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国际流动的多维复合特性技术创新要素国际流动的多维复合特性指的是技术创新要素在国际间流动途径和流动方向多元化. 并且要素流动呈现出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复合流动特性。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流动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途径发生。内部途径通过在国外附属机构内或单独建立研究与开发中心实现;外部途径可通过与第三方国外企业组建跨国技术战略联盟

16、(股权或非股权的). 也可以构建虚拟研发网络实现。各类技术创新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方向并非单一的。发达国家R&D资金流向发展中国家与当地R&D人才结合的流动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种。事实上.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也开始积极开展对外R&D投资. 到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研究与开发基地。例如. 印度WIPRO计算机公司在美国硅谷设立了一个全球研发中心;印度软件公司如Infosys和Satyam在中国建立了开发中心;而中国华为公司则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了一个大型研究与开发机构从事软件设计。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人才不仅在本土与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结合. 还采取技术移民等方式去发达国家寻

17、求更好的创新环境。技术、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并非只从技术发展水平高的发达国家流向技术发展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也需要通过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收集有利于创新的各种技术知识、市场知识和组织管理知识。这种目的的R&D投资将促使技术、知识和信息向母国回流。要注意的是. 技术创新要素的流动往往并非单独发生的。它们只有相互结合在一起. 才能形成创造能力。因此. 尽管劳动力和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劳动力将从低工资区向高工资区流动. 资本则向低工资区流动。然而现实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比如尽管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 但是可能因人力资源更加匮乏从而无法吸引外国投资。此外. 有些技术创新要素的流动本身也包

18、含了其他类型技术创新要素的流动。例如. 技术中的有形技术部分. 主要包括技术设备、专利技术、原材料和半成品. 通常随资本的流动而流动;无形技术部分. 主要是掌握技术的人才. 尤其是具有知识产权的人才和高级企业管理人才. 随着劳动力的流动而流动。正如李晓帆(1993)指出的. 正是繁复多样的区域要素流. 使社会化生产的各种过程得以沟通. 使不同区域系统的循环不已的运行得以维系。他们跨越空间的流动. 直接形成区域间的投入产出链. 间接构造动态的产业网络。在区域生产力流动中. 要素的流动最为基本. 在此基础上还会有要素组合形态的流动. 但组合形态的流动仍可分解为单项要素的流动。(四)跨国公司技术创新

19、要素国际流动的分散集聚特性分散和集聚是要素流动两个相反的发展趋势. 但它们同时发生在当今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国际流动的过程中。按照区域经济学的观点. 分散过程就是一定区域的要素或生产力组合有目的地向区域中心以外扩散和转移。这种扩散和转移往往发生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成熟时期。区域要素集聚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已经日渐被规模不经济取代. 要素流动由向区域中心流动逐渐转变为向周边地区扩散。集聚过程则是要素向同一区域流动. 构成特定的区域生产系统组合和规模经济效益. 也被称为极化效益。从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角度讲. 过去发达国家将创新活动集中在母国就能获得集聚效应。但当跨国公司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开展经营活动.

20、在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时.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跨国公司开始将技术创新活动的集中布局转变为分散布局。发展中国家中的一批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成为跨国公司新的国外技术创新目的地。但是. 虽然从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全球布局来看出现扩散的现象. 从全球角度来看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布局则呈现出在少数国家和地区以及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的少数城市集聚的现象。“流动性较强的要素向拥有流动性较低要素的国家流动. 这些国家由于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而成为要素集聚地。”技术创新活动的分散集聚化趋势在90年代后期以来表现得特别明显。以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外的R&D投资变化为例.

21、在1994年. 美国跨国公司在主要的发达经济体或国家(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R&D支出占了海外R&D支出的90%. 到2001年. 这一比例下降到80%。这一变化是由于在欧洲的R&D开支的温和增长和在亚洲(日本以外)和以色列的大幅增长。但2001年和2002年欧洲仍然占了至少60%的海外R&D支出. 其中英国和德国是主要地区。在中国和新加坡的R&D支出从1999年开始加速了. 从2000年开始超过0.5亿美元/每年。到2002年. 它们分别变成美国企业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第二大和第三大的R&D支出国。自1994年来. 巴西和墨西哥占了美国跨国公司在拉美地区的R&D支出的约80%。以色列和南非几乎占了美国跨国公司在它们那个地区的全部R&D支出。从1997年到2002年. 美国企业在海外附属机构的R&D支出增长率达到7.7%。技术创新要素流动中的集聚现象不仅是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 而且由于研究开发资源集聚的滚雪球效应。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