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匮脉学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记姚荷生研究室首席研究员伍炳彩讲座_第1页
学习金匮脉学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记姚荷生研究室首席研究员伍炳彩讲座_第2页
学习金匮脉学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记姚荷生研究室首席研究员伍炳彩讲座_第3页
学习金匮脉学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记姚荷生研究室首席研究员伍炳彩讲座_第4页
学习金匮脉学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记姚荷生研究室首席研究员伍炳彩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金匮脉学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记姚荷生研究室首席研究员伍炳彩讲座金匮要略 398 节条文,涉及脉象有 143 条。许多还涉及脉象的难解条文。脉诊的质量尤为重要。、脉象在金匮诊察中的作用1、辨别病因风-浮脉,寒 -紧脉、迟脉,痰 -弦、滑、紧脉,瘀血 -涩脉病例:一患者舌咽神经痛,在北京宣武医院做了手术,术后5 个月疼痛无解。查 : 舌苔厚、腻,脉涩。温胆汤加通窍活血 汤,治愈。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本虚(血亏)之人,外感风寒。如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曰:寸口脉浮而紧,紧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则为寒,浮则为虚,虚寒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 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返缓,正气即

2、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又如:“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中“脉浮而紧”说明血虚体质是受外感风寒之邪而成。口眼歪斜 - 小续命汤 舌白偏淡、脉浮而不太弦,小续命汤加减2、辨别类型辨别阴阳、寒热(迟数) 、表里(沉浮) 、虚实(有力无力) 八纲。举例: 辨表里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膝汤主之。病例:低烧 38 度 西医诊断扁桃体发炎,静脉注射青霉素 几个月舞效。查:出汗、怕冷,脉浮、数,舌白淡 外感风寒表证 桂枝汤三剂 -去寒银翘散三剂 -清热怕冷是发烧的动力,所以先去怕冷,再去发烧,问怕冷为 主还是发烧为

3、主) 痊愈。黄酒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 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辨虚实 脉数虚者为肺痿,脉数实者为肺痈。 辨寒热及表里 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 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 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兼脉所见)3、辨别表里机转 病情进退:利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 止,虽发热不死。 病情的顺逆 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 脉大 :弦大鼓拨 。劳:虚劳病。脉紧为寒。 病情传经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也,颇

4、欲吐,若燥 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很有指导意义) 儿童退烧,若脉安不快,则不烧 不用加药。若脉快不安躁 动,必然再发烧。在没有体温计的情况下可摸太阳穴。伍老说到外地有个习惯,就是会经常的到当地的医院去走走看看,经常看到有的中医师连脉都不摸,伍老说不摸脉的中 医是外行呀!这话说的很尖锐。昏迷-暑湿-菖蒲郁金汤寸口脉”有不同所指1、寸口仅指两手寸脉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 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寸口与关上、天中并提的,则此寸口仅指两手寸脉。2、寸口包括寸关尺三部寸口脉动者, 因其旺时而动, 假令肝色青者, 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单提寸口,

5、或寸口与趺阳,少阳并提的,则此寸口包括两手 的寸关尺三部、金匮论脉有相对与绝对之分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1、绝对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者, 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绝对,故宜利小便发汗)2、 相对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相对,病在下焦;湿热伤阴,病在下焦。)小陷胸汤是中焦有冋题,关脉相对沉,寸脉相对浮,寸脉浮 是相对于关脉沉而言的,不是说小陷胸汤能治表证。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 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此条的“寸口脉浮而大”当指寸关尺的寸脉,因本节食寸 口与尺中并举的,按照上述寸口脉的运用规律, 故应指寸脉。宿食停

6、滞在下焦,其病应尺脉,尺脉当沉,寸脉相对浮大。涩脉,宿食停留时间长,影响气血运行,出现涩脉。F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B浓血。(此少阳下利,由肾而及于大肠,属下焦血分,涩即见于尺部以应之,尺脉涩而见沉,故于脉浮、数、虚为有热也。) 伍老说,张仲景那个年代,写东西惜字如金,因为那个时候 还没有发明纸张,只有绸缎和竹简,写东西成本很高。四、某些脉象的概念与现在不同 因为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和演变,语言及语义都会发生变化, 所以某些脉象的概念与现在是不同的。1、大脉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此中的脉指洪脉而不是大脉,讲到这,伍老说,现在人阳 明病很多,阳明病多大多是阳明有热,这是因为现在的生活 质量高,过

7、剩的营养身体吸收不了,所以在阳明积热,现在 很多孩子怕热出汗,但是不怕冷,这种症状不是虚证,不能 从虚证论治来看,这是错误的,现在的孩子怕热出汗,大多 都是阳明经有热,用竹叶石膏汤的效果是很好的,还有些症状是晚上盗汗,指纹粗而紫,脉偏大,这类患者用竹叶石膏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 加半夏汤主之。汤基本上是百发百中。)此中的脉浮大,也是指洪脉;伍老接着说,现在饮食已经 成为一个新的致病因素了,古时的脾胃论论的是吃的不 好所致的病,而现在人饮食导致的疾病都是因为吃的太好 了。脾胃论多是脾虚,而现在大多是阳明有热。用小青 龙汤原方的降热效果也是不错的。 )湿家病身疼发热

8、,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 饮食,腹中和无病, 病在头中寒湿, 故鼻塞, 内药鼻中则愈。此中脉当指寸脉浮或寸脉旺)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此中脉为革脉,预后不良)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此中脉指浮大无根一类的脉象) 例: 久咳数岁(慢性肺心病)其脉弦者可治,实大数者死2、弦紧互用“ IIR'弦”指上下,“紧指左右,“弹指”意即紧张度很高的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 附子汤。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 正相搏,即为寒疝。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

9、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此中减当为紧之用)伍老讲到“失精家”所谓失精家,就是房事太多的意思,多 了会出现革脉,伍老还说单相思会死人的(囧) ,居然还提 到了八一桥下很有意思 房事过多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失精家”会出现以下一系列症状。消化道 湿热 头痛 记忆力下降 智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等等3、数脉伍老说,仲景著作中的“数”脉有时不是指脉的快慢,而是 指脉的动态。胸痹之病,喘息咳睡,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池,关上小 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张仲景的原意并不是指脉的快慢,而是指脉的动态,即快又不快,为躁动之象,见于胸痹发作之时。 )4、

10、微脉微”字在金匮中有时指微脉,有时做形容词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 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不解释或微而紧)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 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 则谵语,至夜即愈, 宜大承气汤主之。 热在里,结在膀胱也。微为形容词)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 疲劳汗出,卧不得动摇,加被为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 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微为脉象指阳虚) 五、不同的诊脉部位有以下四种金匮的诊脉部位有以下四种:

11、寸口三部法;趺阳诊法;1、少阴诊法;少阳诊法。独取寸口法(诊外感疾病)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 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伤寒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又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 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脉缓也是指寸口脉;凡是外感都独取寸口的方法来说明, 内伤也用,但内伤常夹用其他诊法,而外感全身概括用扣罢了)2、常用趺阳诊法(病涉脾胃)趺阳脉微细,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 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为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 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

12、,其病难 治。趺阳脉紧而数, 数则为热, 热则消谷, 紧则为寒, 食则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 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 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由于趺阳脉位置比较表浅,故水肿病于寸口脉很沉的情况,亦多兼诊趺阳, 水气病篇中有类似条文;趺阳足背动脉,脉管炎趺阳;3、复杂的病用几种脉象说明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 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 卑,少阴脉细, 男子则小便不利, 妇人则经水不通; 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4、分寸关尺三部以候之(上下阻隔的病)问曰:病有积、有

13、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 也,终不移,聚者脏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诸积大法,脉来 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 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 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 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六、一脉可主多病,一病可主多脉1、一脉可主多病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 差,弦迟者可温之, 弦紧者可发汗, 针灸也, 浮大者可吐之, 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 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 正相搏,即为寒疝。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伍老说,一个人做到心情愉快很难,很多情志病。2、病可以见数脉、肺痈初期为脉微微,成脉滑数。问曰: 病咳逆, 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 吐之则死, 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 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 不出。风伤皮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