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计量系统运行技术规程_第1页
供热计量系统运行技术规程_第2页
供热计量系统运行技术规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供热计量系统运行技术规程目次1 总 则 12 术 语 23 供热计量系统运行要求 33.1 一般要求 33.2 热量结算表运行要求 33.3 户用热量分配装置运行要求 错误 !未定义书签。3.4 调节与控制系统运行要求 错误 !未定义书签。4 供热计量系统管理和维护 54.1 一般要求 54.2 设备管理 54.3 数据采集及管理 54.4 人员管理 64.5 运行维护 65 供热计量系统的检定和运行检验 85.1 热量贸易结算表 85.2 户用热量分配装置 10附录 A 热量表运行检验记录 20附录 B 户用热量分配装置工作条件运行检验记录 23附录 C 建筑物热量分配误差运行检验记录 28

2、附录 D 户用热量分配装置运行检验记录 29附录 E 户用热量表运行检验方法 35本规程用词说明 36附:条文说明 37Contents1 Gen eral Provisi ons 12 Terms 23 Heat Measuring System Operation Requirements 33.1 General Requirements 33.2 Heat Trade Settleme nt Meters Operati on Requireme nts 33.3 Household Heat Allocati on Device Operati on Requireme nts 43

3、.4 Regul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peration Requirements 错误!未定义书签。4 Heat Metering System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54.1 General Requirements 54.2 Equipment Management 54.3 Data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错误!未定义书签。4.4 People Management 错误!未定义书签。4.5 Operating Maintenance 错误!未定义书签。5 Test Of Heat Meteri

4、 ng System and Running Test 85.1 Heat Trade Settlement Meters 错误!未定义书签。5.2 Household Heat Allocation Device 10Appe ndix A Heat meter running in spect ion records 20AppendixB Household heat allocation device working conditions operation inspection records23Appe ndixCBuildi ng heat allocati on error o

5、perati on in spect ion records 28Appe ndix DHousehold heat allocati on device operati on in specti on records29Appe ndix E The Method of Household Heat Meter Running Test 35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36Addition :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71 总则为推进和规范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工作, 保障供热计量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保护供、 用

6、热双方的利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集中供热热源、 热力站、 楼栋及热用户的供热计量系统的运行、 维护与 管理。集中供热计量系统的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2术语热计量装置heat measuri ng apparatus热量表以及对热量表的计量值进行分配的、用以计量用户消费热量的仪表。供热计量系统 heat meteri ng and con troll ing system热量计量装置及其相应的调节控制装置总称。热量结算表heat meters for trade settleme nt用于供热方和用热方进行热量结算的热量表。户用热量分配装置 ho

7、usehold heat allocatio n device依据分摊模型把热量结算表测量的热量,分摊到各用户的仪表或系统的总称。检定verificati on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法定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按照检定规程,通过实验提供证明来确定热计量装置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技术操作。强制检定compulsory verificatio n用于热量结算,并列入国家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定点周期的一种检定。首次检定 the first compulsory verificati on用于热量结算,并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安装使用前进行的一种检定。运行检验 running test在实际

8、运行条件下,对热计量装置进行的检验。运行调节控制装置operati on adjustme nt con trol device安装在供热热源、热力站或建筑物入口处,可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控制供热系统供 热量的装置。室温调节控制装置 room temperature con diti oning con trol device安装在室内供暖系统上,可根据采暖热用户的室温要求,自动调节流经散热设备热媒流量及其散热量的装置。3 供热计量系统运行要求3.1 一般要求3.1.1 热计量系统应由房屋产权人、 房管部门、 物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或协议, 委托供热单 位或经供热主管部门认可的能源服务公司进行运

9、行管理。3.1.2 热计量系统的采购、安装、验收、维护、运行检验及热计量装置的送检,应由热计量 系统运行管理单位负责。3.1.3 热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单位应依据热量结算表的计量结果, 定期分析实施热计量的建筑 物及用户热量数据的变化规律,对出现异常计量数据的热计量装置,进行运行检验。3.1.4 投入运行的热计量系统应有齐全的技术资料, 热计量装置及配套设施应满足相关标准 的要求。3.2 热量结算表运行要求3.2.1 集中供热系统中的热量结算点应设置热量结算表。 热量结算表准确度等级不得低于 2 级。3.2.2 集中供热系统设置的热量结算表应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首次检定合格后, 方可安装使 用。3.

10、2.3 热量结算表应按使用情况及运行需要确定检定周期, 检定周期为 3 年。热量结算表的 检定应由热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单位报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3.2.4 热量结算表应进行首次运行检验, 在检定周期内每年应进行运行检验。 运行检验不合 格的户用热分配装置应及时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应及时处理。3.2.5 热量结算表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具备产品合格证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的首次检定合格证, 并应经首次运行检验合格;2 热量表的工作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1)热量表的安装位置和联接方式应方便观察及维护;2)流量传感器的流向标志应与水

11、流方向一致,流量传感器的前后直管段长度应满足 仪表要求;3)热量表的温度传感器应根据标签颜色区分正确安装;4)热量表在规定的工作压力下不得损坏和渗漏;5)热量表可拆卸部件应封印保护,封印应齐全;6)热量表应运行正常,运行数据应能正常切换;7)热量表显示数据应易于观察,显示内容应与产品说明书一致;8)热量表内部时钟应校准一致;9)由市电供电的热量表应配置不间断电源;10)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应在热量表所允许的范围内;11)热量表使用环境的温度、 环境湿度应满足热量表的环境要求, 热量表的防护等级 应高于热量表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的最大值。3 热量表的技术性能应满足计量要求;4 带远传功能的热量表的终

12、端显示应与现场显示一致。3.3 户用热量分配装置运行要求3.3.1 户用热量分配装置应进行首次运行检验, 在检定周期内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运行检 验。运行检验不合格的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处理。3.3.2 户用热量表的运行应符合本规程 的规定。其他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运行应符合 下列规定:1 应具备产品合格证,并应经首次运行检验合格;2 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工作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1)安装正确,工作环境应符合仪表运行环境要求;2)户用热量分配装置在规定的工作压力下不得损坏和渗漏;3)可拆卸部件应封印保护,封印应齐全;4)应完成热量分摊系统调试,数据显示正常;5)热量分配装置安装位置的电磁干扰应在户用热量

13、分配装置所允许的范围内。3 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技术性能应满足计量要求;4 带远传功能的户用热量分配装置,有效数据传输率不小于 90% ,终端显示应与现场 显示一致。3.4 调节与控制系统运行要求3.4.1 供热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单位应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热源、热力站、 用户的运行调节控制装置,应对发现的故障及时处理。3.4.2 调节与控制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具备产品合格证;2 热源及热力站的运行调节控制装置应有单机试运行及调试记录和联合试运行及调试 记录,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性能应满足运行调节的要求;3 水力平衡装置及各类调节控制阀门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便于操作和调试;4 供热系统应达到水力

14、平衡;5 散热器控制装置安装应正确,温度控制器不得被遮挡,操作方便;6 热源及热力站应能根据负荷变化调整供热量, 可实行按需供热、 质量流量综合调节。4 供热计量系统管理和维护4.1 一般要求管理制度, 运行检验制度设置专人负责供热4.1.1 供热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供热计量系统维护制度、 和档案管理制度。4.1.2 供热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单位应按照计量部门规定和生产企业要求, 计量系统的维护。4.2 设备管理4.2.1 供热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单位应具有完备的热计量系统的设备档案和热计量系统的技 术文件,并应对其实行计算机管理。4.2.2 供热计量系统设备档案和技术资料应项目齐全、数据可靠,

15、并应由专人保管。4.2.3 供热计量系统应统一建档管理,供热计量系统设备档案应包括:1 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数量、生产厂家、管理编号、安装 使用地点、状态(指合格、准用、停用等)、服务联系电话;2 热计量装置产品说明书;3 热计量装置安装位置图;4 热量结算表产品合格证、首检合格证、检定周期及最近检定日期、运行检验记录;4 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合格证书及运行检验记录;5 热用户调节控制阀门的产品说明书、合格证书;6 热源及热力站的运行调节控制装置的产品说明书、合格证书;7 调节控制装置安装位置图;8 水力平衡装置的产品说明书、合格证书;9 水力平衡装置安装位置图;10 热计

16、量系统通讯协议,仪表维保协议;11 热源及热力站的运行调节控制装置单机试运行及调试记录和联合试运行及调试记 录;12 热计量系统的其他技术文件。4.2.4 热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单位应记录并保存下列资料:1 热量结算表初始数据及每月或每个采暖期的运行数据;2 户用热量分配装置初始数据及每月或每个采暖期的运行数据;3 调节及控制装置日常维护及维修记录;4 热计量系统日常维护及维修记录。4.3 数据采集及管理4.3.1 热计量数据应采用合适的通讯方式进行远程抄表。4.3.2 热计量数据应实行计算机管理。 热计量原始记录保存时间应大于 5 年。热计量装置的 检定证书、运行检验的报告应保存至热计量表更换后

17、5 年。超过保存期的记录应进行审核,经批准后方可销毁处理。4.3.3 热计量数据的采集及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计量热费按月结算时,应在供热开始时及每月底记录热计量仪表的数据;计量热费 在供热结束后结算时,应在供热期开始及结束时记录热计量表的数据;2 对抄表中发现的热计量装置故障、抄表差错等问题应及时处理, 保证热计量数据正 确;3 热计量装置出现故障期间,热计量数据应按照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并应经供 用热双方签字确认。4 应有专人负责远程抄表系统的维护管理,远程抄表数据应定期进行现场校核,校核 周期不得超过一个采暖期;5 集中抄表系统传输上来的热计量数据,不得更改,应有专人对记录内容的真

18、实性负 责; 热计量数据应定期进行完整备份, 备份周期不应大于一个采暖季, 备份人对备份内容真 实性负责;6 采用手抄器抄取数据时,抄取人员应及时将抄取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中,抄取人应对 记录内容真实性负责;7 人工抄取热计量数据时,抄取人应对记录内容真实性负责,应满足下列要求:1)记录人员要按指定份数和格式用碳素笔或签字笔填写,且字体应规范、清晰;2)记录应真实、可靠,不得随意涂改,数据修改应加盖记录人修改印章;3)记录单上应有热用户的签字,由于客观原因,热用户无法签字时,记录人应对计 量仪表的数据进行现场拍照, 照片上应标有拍照时间, 并应规定具体时间让热用户查询记录 数据,补签记录。8 热计

19、量记录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和受损。4.3.4 数据管理部门应为热用户提供数据查询服务,且宜建立网上查询系统。4.4 人员管理4.4.1 供热计量系统运行、 维护和管理人员应进行岗位技能和安全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后方 可独立上岗。4.4.2 供热计量运行、维护和管理的人员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掌握热计量装置的性能、工作原理、结构及使用要求;2 执行有关热计量系统运行的各项制度,且应正确使用热计量设备;3 做好热计量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和运行记录,保证供热计量设备完好;4 监督管理热计量检测数据,应确保热计量数据准确、可靠;5 不擅自更改热计量装置,不随意拆卸和组装热计量系统。4.5 运行维护4.5

20、.1 供热企业应保障供热设备完好,系统调节控制功能有效;应根据热用户的用热需求, 合理组织供热系统运行。4.5.2 供热计量运行、 维护和管理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1 应建立热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制度;2 应配备对供热计量进行运行检验的设备;3 应制定热量结算表的检定计划,按期送检;4 应制定运行检验计划,并按照检验计划对热计量装置进行运行检验;5 应定期分析、比较热计量数据,保证热计量系统的工作正常、稳定,计量数据有效、 可靠;6 应经常检查用电池供电的热计量装置电池的工作状态,及时更换电压不足的电池;7 应定期进行检查水力平衡阀、压差控制阀、室内温控装置的工

21、作状态,确保正常工 作,及时修复或更换出现故障的阀门或温控装置;8 应定期进行清洗楼栋热力入口处的过滤器和每户热力入口处的过滤器。4.5.3 热用户对计量结果质疑时, 热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单位应与热用户共同现场检查计量装 置、分析原因;当不能查明原因时,可申请计量行政部门进行仲裁。4.5.4 供热计量装置发生故障或计量不准确时,热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单位应及时通知热用 户,并应在 1 周内修复或者更换发生故障的供热计量装置。 1 周内无法修复或更换时,应及 时通知热用户。4.5.5 用热单位或个人应保护热计量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行改装、 拆除、 迁移热 计量装置。 确需改动的, 应经热计量

22、系统运行管理单位同意后, 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 施工。5供热计量系统的检定和运行检验5.1热量结算表热量结算表首次运行前应进行运行检验,投入运行后,每年应进行运行检验。5.1.2 热量结算表的运行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1热量结算表的工作条件;2热量结算表的技术性能;3远传的热量结算表终端显示与现场显示的一致性。5.1.3 热量结算表工作条件应根据热量表的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检查,并应按本规程附录填写记录。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认定为工作条件合格:1热量表各组成部分安装正确,无损坏,无泄漏;2各项封印应齐全;3热量表的显示应无故障符号出现;4热量表的工作环境应满足热量表要求的使用条件。5.1.4 热量结

23、算表技术性能的运行检验,可采用总量检验法或分量检验法。采用总量检验法运行检验时,满足下列规定可认定为技术性能合格,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填写:1运行检验应采用便携式超声波热量表做标准表,其测量误差应高于被检验热量表的 准确度等级,并应有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的合格证书;2标准表与被检验的热量表应安装在同一管线上,标准表与被检验的热量表之间的直管段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3检验应在采暖系统实际运行时进行,运行检验时间不少于2h;4运行检验期间,标准表和被检验热量表的热量累计值,均应大于热量表热量累计值分辨力的100倍;5设置在线检测温度传感器安装孔的系统,标准表的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安装孔内;

24、未设置在线检测温度传感器安装孔的系统,标准表的温度传感器可安装在管道表面,且应与管道表面接触紧密,与管道一起保温,保温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6被检验热量表的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被检验热量表的误差应符合下列公式:Eq E maxeq q Qo 100%Q0)Emax 3( )式中 Eq被检验热量表误差(%);Emax运行检验最大允许误差(%);Qo标准表热量测量值(kwh);Q被检验表热量测量值(kwh); 被检验热量表的误差限(% )。2)被检验热量表的误差限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被检验表准确度等级为1级时,误差限应按下列公式计算:tqp2 4- 0.01 岂 100%( )t q当

25、被检验表准确度等级为2级时,误差限应按下式计算:tqp3 4 0.02竺 100%()t q式中 tmin供暖系统供回水的最小温差(。),取4tmin =3 °C; t 供暖系统的实际供回水温度之差(C);q p被检验热量表额定流量(m3/h);q 被检验热量表实际流量(m3/h )。3)被检验热量表的误差超出最大允许误差时,应进行离线检定或校准;8检定或校准误差不符合要求的热量表,应维修或更换。采用分量检验法进行运行检验时,满足下列规定可认定为技术性能合格,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 填写:1应采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表做标准表,其测量误差应高于被检验表的测量准确度, 并应有经质量技

26、术监督部门检定的合格证书;2检验应在采暖系统实际运行时进行;3标准表与被检验的热量表应安装在同一管线上,标准表与被检验的热量表之间的直 管段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4运行检验期间,标准表和被检验热量表的流量累计值,均应大于热量表流量累计值显示分辨力的100倍;5被检验的热量表的配对温度传感器应插入同一个便携式恒温槽中,恒温槽温度波动应不大于土 0.2 C,温度场均匀性应不大于土 0.05 C;运行检验温度应分别为30C± 1 C和90 C± 1 C;6水温稳定后开始读数,并应先读取供水温度,然后读取回水温度,运行检验不得少 于2个循环,供水平均温度与回水平均温度之差不应大于土

27、0.2 C;7流量运行检验应连续检验30min,被检验热量表的误差应满足下列要求:1)被检验热量表的流量误差应符合下列公式:Eg EGmax( 5.1.6-1 )G gEg 0 100%()G。EG max 3 G( )式中Eg 被检验热量表流量误差(% );EGmax热量表的流量运行检验最大允许误差(% );Go标准表流量测量值(m3/h);G被检验热量表的流量测量值(m3/h); G 热量表的流量误差限(% )。2)被检验热量表的流量误差限计算应满足下列规定:当被检验表准确度等级为 1级时,流量误差限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0.0iqP 100%(5.1.6-4)(5.1.6-5)满足下列规

28、定时,可A.0.2-2 填写:当被检验表准确度等级为 2级时,流量误差限应按下列公式计算:G 2 0.02qP100%q式中 qp被检验热量表额定流量( m3/h);q 被检验热量表实际流量(m3/h)。8被检验热量表有下述情况之一出现时,应进行离线检定或校准:1)被检验热量表的流量误差大于流量运行检验最大允许误差;2) 被检验热量表的供回水平均温度之差大于0.2 C。9检定或校准误差不符合要求的热量表,应维修或更换。远传的热量表终端显示与现场显示的一致性按照下述方法检验, 认定为终端显示与现场显示一致,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1连续读取5个时刻的热量表终端显示数据和现场显示数据;2同一时

29、刻的热量表终端显示数据应与现场显示数据相同。5.2户用热量分配装置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运行检验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1户用热量分配装置首次运行前应进行运行检验;2户用热量分配装置投入运行后,终端显示与现场显示一致性检验应每年进行一次,技术性能运行检验周期按照表执行。表投入运行后技术性能运行检验周期分配装置约束条件检验(年)测量误差检验热量分摊误 差检验周期(月)检验内容检验周期(年)检验内容检验周期(年)温度面积法建筑物长期特性不定期室温82室温陡降8散热器分配 装置(表)双温度传感器室温82 /12*三温度传感器室温散热器平均温度82*/12*集中式用户热量分摊误差8室温散热器平均温度82时间通

30、断面积法水力平衡户间热分摊误差1室温82*/12*户用热量表流量误差供回水温差误差32*/12*流量温度法测量流量流量误差供回水温差误差32固定用户流量 分配比例水力平衡 流量分摊比例系数 热用户流量变化率11.供回水温差误差82固定用户流量户间热分摊误差 热用户流量变化率81.供回水温差误差82注:表中上角标“ *”表示远传抄表运行检验周期,上角标“* ”表示非远传抄表运行检验周期。522运行检验应在实际运行条件下进行,运行检验的用户数量不得少于热量结算点内热用 户总数的25% ;运行检验不合格的用户数量超出检验总数的20%时,应对热量结算点内所有热用户进行检验。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运行检验应

31、包括下列内容:1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工作条件;2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技术性能;3远传的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终端显示数据与现场显示数据的一致性。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工作条件应根据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检查,应应按本规程附录表 B填写记录。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认定为工作条件合格:1装置各组成部分安装正确,无损坏、无泄漏;2各项封印应齐全;3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显示应无故障;4户用热量分配装置工作环境应满足分配装置所要求的使用条件。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技术性能应根据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的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检查,符合下列规定时可认定为技术性能合格:1户用热量分配装置应满足所依据的热量分摊模型所要求的约束条件;2户

32、用热量分配装置各测量量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该分配装置的允许测量误差;3热量分配装置的建筑物热量分摊误差不应大于表规定的热量分摊允许误差,运行检验记录应本规程附录表C填写;表建筑物热量分摊允许误差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热量表其他户用热量分配装置误差(%)± 5± 24建筑物热量分摊误差大于建筑物热量分摊允许误差时,应对热量结算表和户用热分 配装置进行运行检验;5建筑物热量分摊误差应按下式计算:Qi QoEQf 100%(525)Qo式中EQf 建筑物热量分摊误差(% );Qo热量结算表测量的热量(GJ);Qi热量分配装置分摊的每户热量(GJ)。6建筑物热量分摊误差检验应在采暖期进行,

33、每次检验时间不应少于1d。远传的户用热量分配装置终端显示数据与现场显示数据一致性应按照本规程第条检验。温度面积法分配装置的运行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温度面积法分配装置应满足热量分摊模型所要求的下述约束条件:1)建筑物内除厨房、卫生间以外的所有房间内均应设置温度传感器;2)同一栋建筑物内,温度传感器设置位置应一致;3)建筑物特性不应改变。2温度传感器设置位置及设置数量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1)核对所检验用户每个房间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位置及设置数量;2) 对温度传感器设置位置及设置数量不满足要求的热用户进行整改,使其满足要求。 3建筑物特性应进行长期特性检验及室温陡

34、降检验;4建筑物长期特性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运行检验,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1)建筑物长期特性检验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不定期检验,检验宜在夜晚进行;2)用红外热像仪对建筑物进行扫描,拍下出现条形高温区的窗户部位的热像图;3) 拍摄次数应大于2次,每次间隔时间应大于1h;4)对多次拍摄的热像图中窗户部位都有条形高温区的热用户加强管理,改善建筑物 特性。5建筑物室温陡降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1)在运行检验用户中任选一户作为室温陡降检验用户;2)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记录分配装置测量的用户的室温和每户分摊的热量,检测时 间不得少于2h;3) 将测量用户的所有窗

35、户均打开100mm,记录分配装置测量的用户的室温和每户分摊的热量,检测时间不得少于2h ;4)将测量用户的所有窗户关上,连续记录分配装置测量的室温和每户分摊的热量, 检测时间不得少于 30min ;5) 用户开关窗户期间的热量变化不应大于2%,用户开关窗户期间的热量变化按下 式计算:Q2QiEt2 100%tnQi1式中 E t 用户开关窗户期间的热量变化率(%);nQ1用户在开窗户前测量的热量(kwh);Q2用户在开窗户后测量的热量( kwh );1、2 分别为用户开窗户前及开窗户后有效测量时间(h)。6)开窗户前有效测量时间依据开窗户前检测时间确定,有效测量时间的开始时刻取为热用户分摊的热

36、量发生变化的开始时刻,有效数据的结束时刻取为热用户分摊的热量发生变化的开始时刻,测量时间应大于90min ;7)开窗户后有效测量时间依据开窗户后检测时间确定,有效测量时间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的确定方法同本条第6款;8) 用户开关窗户期间的热量变化大于2%时,应进行离线校准。6室温运行检验应满足下述要求,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1)运行检验应采用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作为标准温度计;2)使用的标准温度计应与被检验的温度传感器放于同一高度,并应处于同一室温环 境中;3)室温稳定后开始读数,并应先读取标准温度计的数值,然后读取被检验温度传感器的数值,运行检验不得少于2个循环;4) 各次循环中

37、,室温误差不应大于土08C,室温误差应按下式计算;Tn Tn0 Tnp( )式中 ATn室温误差(C);Tn0标准温度计测量的平均室温(C);Tnp被检验传感器测量的平均室温(C)。5) 被检验温度传感器室温误差大于±0.8 C时,应进行离线校准或更换。散热器热分配表的运行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散热器热分配表应满足热量分摊模型所要求的下述约束条件:1)建筑物内所应用的散热器的形式应相同;2)建筑物内散热器的安装使用条件应相近;3)热分配表安装位置应正确,且与散热器应接触良好;4)热分配表的C值与应散热器的形式相一致。2散热器热分配表热量分摊模型所要求的约束条件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

38、)逐个核对所检验用户的每组散热器的形式、安装使用条件、安装位置及散热器热分配表与散热器的接触状况;2)对散热器的形式、安装使用条件、安装位置及散热器热分配表与散热器的接触状 况不满足要求的热用户进行整改,使其满足要求;C值,重新设定5.2.7 条第 6 款;5.2.7 条第 6 款;TpiTpiTp(5.2.7)3)检查散热器热分配表的热量分摊软件中设定的散热器热分配表的与所检验用户的每组散热器的形式不一致的散热器热分配表的C值;4)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3双温度传感器的散热器热分配表的室温运行检验方法同本规程第4三温度传感器散热器热分配表的运行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三温度传感

39、器散热器热分配表的室温运行检验方法同本规程第 2)三温度传感器散热器热分配表的散热器平均温度运行检验,可采用冷态检验法或热态检验法;5散热器平均温度运行检验采用冷态检验法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供暖系统在冷态下运行,记录散热器热分配表显示的散热器平均温度;2)散热器平均温度差不应大于土0.2 C,式中 ATpi第i组散热器平均温度差(C);Tpi第i组散热器平均温度(C);Tp房间内各组散热器的总平均温度(C)。3) 散热器平均温度差大于土02C时,应进行离线校准或更换;4) 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6散热器平均温度运行检验采用热态检验法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三温度传感器散热器

40、热分配表的散热器平均温度运行检验,应采用二等标准铂电 阻温度计作为标准温度计;2)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安装孔的供暖系统,标准温度计直接安装在安装孔内;未设置安装孔的供暖系统,标准温度计直接安装在管道表面,且标准温度计的传感器应与管道表面接触紧密,并应与管道一起保温,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3)水温稳定后开始读数,应先读取标准温度计的数值,然后读取被检验温度传感器的数值;运行检验不得少于2个循环,检测时间不得少于 30min ;4)标准温度计检测的散热器平均温度与被测热分配表显示的散热器平均温度差不应 大于土 0.5C;5) 散热器平均温度差大于土0.5C时,应进行离线校准或更换;6) 运行检

41、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集中式散热器热分配装置运行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集中式散热器热分配装置应满足热量分摊模型所要求的下述约束条件:1)同一栋建筑物内,散热器的安装使用条件应相近,室温传感器安装位置应相对统;2)所采用的散热器的特性系数应与散热器的形式相一致;3)用户热量分摊误差应满足要求。2集中式散热器热分配装置热量分摊模型所要求的约束条件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逐个进行核对所检验用户的每组散热器的安装使用条件、室温传感器安装位置, 对散热器的安装使用条件和室温传感器安装位置不满足要求的热用户进行整改,使其满足要求;2)检查集中式散热器热分配装置热量分摊软件设定的散热器特性系数,重新

42、设定与 所检验用户的每组散热器的形式不一致的散热器特性系数;3) 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3集中式散热器热分配装置的室温运行检验方法同本规程第527条第6款;4集中式散热器热分配装置的散热器平均温度的运行检验,可采用冷态检验法或热态 检验法;5散热器平均温度运行检验采用冷态检验法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供暖系统在冷态下运行,记录集中式散热器热分配装置显示的散热器平均温度;2) 散热器平均温度不应大于±)2C,散热器平均温度大于 ±)2C时,应进行离线校 准或更换;3) 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6散热器平均温度运行检验采用热态检验法检验时,检验方法同本规

43、程第 条第6款;7用户热量分摊误差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 用户热量分摊误差检验时,检验时间不得少于1天;2)记录被检验的散热器热分配装置在检验期内的测量数据,按照下式计算用户热量 分摊误差:(5.2.9-1)EsiQi2Qsi100%QsiQsimaij fij tpijj 1t . 1bijij310-/( ij1 ij2ij3 )(5.2.9-2)式中 Es在运行检验周期内的用户热量分摊误差;Qi热用户运行检验周期内分摊的热量(kWh );Qs运行检验周期内热用户散热器散热量(kWh );tn热用户室内温度(C);t一一时间(h);tpi 热用户散热器的平均温度(C);f 散热器的散热

44、面积(m2 );3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仅一一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3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i热用户编号,i=1、2.n ;j散热器组数编号,j=1、2.m。10%时,应进行离3) 用户热量分摊误差不应大于10% ;用户热量分摊误差大于 线校准;4) 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通断时间面积法分配装置的运行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断时间面积法分配装置应满足热量分摊模型所要求的下述约束条件:1)同一栋楼内,室温控制器安装位置应相对统一;2)户内散热末端不设置分室或分区控温装置;3)供暖系统应达到水力平衡;4)户间热分摊误差应满足要求。2室温控制器安装位置、末端控温装置的检验应按下述

45、规定进行:1)逐个核对所检验用户室温控制器安装位置、末端控温装置的设置情况;2)对用户室温控制器安装位置、末端控温装置设置不满足要求的热用户进行整改, 使其满足要求;3) 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3室温运行检验方法按本规程第条第6款执行。4水力平衡运行检验和户间热分摊误差检验,应分别在供暖系统稳定后进行,每项检 验时间不得少于 5d。5水力平衡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水力平衡检验时,将热量结算点内所有用户的室内温度设定为同一个最大值,保持分配系统的通断阀开启时间比为1 ;2)记录各热用户室温,按照式下式计算热用户室温差;tni tni tnp( )式中Atni热用户室温差(C);t

46、ni运行检验周期内某热用户的平均室温(C);tnp运行检验周期内热量结算点内所有热用户的平均室温(C)。3)热用户室温差不应大于 1C;4) 热量结算点内有10%以上的热用户室温差大于1C或有1户以上热用户室温差大 于2C时,应对该热量结算点范围内用户进行水力平衡调节,直至满足要求为止。5) 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6户间热分摊误差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户间热分摊误差检验时, 每户应设定相同的室温, 检验时间应与分摊周期相对应;2)按照下式计算户间热分摊误差:Ei乂仝 100%Qi(5.2.10-2)Qi(5.2.10-3)Q0匚 F iFi式中 Ei第i个热用户在运行检验周期内

47、的户间热分摊误差;Qi 第i个热用户运行检验周期内分摊的热量(kWh );Q0运行检验周期内结算热量表计量的热量值(kWh );Fi 第i个热用户面积(m2);Qi 参与热分摊的热用户平均分摊的热量(kWh)。3)户间热分摊误差不应大于3% ;4) 户间热分摊误差大于3%时,应进行离线校准或采取措施保证分摊误差满足要求;5) 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户用热量表运行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工作条件要求同本规程第条,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2技术性能采用分量检验法进行运行检验;3分量检验应满足下述要求:1) 运行检验应采用具有2路流量测量通道的超声波流量表作为标准表,标准表测量

48、 误差应高于被检验表的测量准确度,应有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证书;2) 将流量标准表按本规程附录E的要求,分别安装在被检验热量表所在的供暖立管 的上游及下游处,流量标准表上下游的直管段应满足使用要求;3) 流量运行检验时间不得少于30min,被检验用户的流量等于设置在上下游测点处的标准流量仪表检测的流量差;被检验表的流量误差限的计算、合格判定方法,应符合本规程条第6款的规定。被检验表准确度等级为3级时,流量误差限应按下式计算:(5.2.11)3 0.05qP100%4)被检验的热量表的配对温度传感器应插入同一便携式恒温槽中(附录E),恒温槽温度波动度不应大于 ±).2 C,运行检

49、验温度分别取为30 C ±1 C和50 C±1C;5)水温稳定后开始读数,并应先读取供水温度,然后读取回水温度,运行检验不得少于2个循环,供水与回水平均温度差不应大于±0.2C;6)被检验热量表的流量误差大于流量运行检验最大允许误差的热量表或供回水平均温差大于0.2 C的热量表,应进行离线检定或校准;7)检定或校准误差不符合要求的热量表,应进行维修或更换;8) 运行检验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表填写。流量温度法分配装置的运行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流量温度法分配装置应满足表所示的热量分摊模型所要求的约束条件:表流量温度法分配装置热量分摊模型所要求的约束条件类别约束条件测

50、量流量的流量温度法分配装置固定用热户流量分配比例的流量温度法分配装置1供暖系统应达到水力平衡;2各热用户的流量分摊比例系数应与热量分配系统设 定的数据一致;3热用户流量变化率允许范围内。固定用户流量的流量温度法分配装置1供暖系统应达到水力平衡;2热用户流量变化率在允许范围内;3户间热分摊误差在允许范围内。2测量流量的流量温度法分配装置的运行检验,按照本规程第条第3款的规定进行检验;3热用户水力平衡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运行检验时间不得少于 5d ;2) 水力平衡运行检验时, 设有室温调节阀门的系统,室温调节阀门设定为全开状态; 用于平衡调节的阀门的设定状态不变;3)水力平衡按本规程 521

51、0条第5款第2项第5项的规定进行检验。4热用户流量分摊比例系数的运行检验应按下述规定进行:1)运行检验应采用精确度等级为1级的具有2路流量测量通道的超声波流量表作为标准表,标准表应有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证书;2)将流量标准表按本规程附录 E的要求,分别安装在被检验热量表所在的供暖立管 的上游及下游处,流量标准表上下游的直管段应满足使用要求;GiGo3)分别测量各个热用户的流量及结算热量表流量,利用下式计算所检验的热用户的 流量分摊比例系数:(5212-1)式中 i 流量分摊比例系数;Gi流过第i个热用户的流量(m3/h);Go流过热量结算表的总流量(m3/h )。4)检查分配装置的热量分摊软件设定的热用户的流量分摊比例系数,应重新设定与 热量分摊软件设定不一致的热用户的流量分摊比例系数;5) 运行检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