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第一次阶段测验_第1页
公共管理学第一次阶段测验_第2页
公共管理学第一次阶段测验_第3页
公共管理学第一次阶段测验_第4页
公共管理学第一次阶段测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1.  公共政策的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试题满分:1 分第 1 空、  满分:1 分  2.  公共政策的( ) 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  试题满分:1 分第 1 空、  满

2、分:1 分  3.  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政治实体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试题满分:1 分第 1 空、  满分:1 分  4.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试题满分:1 分第 1 空、  满分:1 分  5.  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可分为

3、以下三个阶段:限制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试题满分:1 分第 1 空、  满分:1 分  6.  根据公共政策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试题满分:1 分第 1 空、  满分:1 分  7.  所谓,就是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高度关注的已经得到初步建构的公共问题正式成为纳入讨论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试题满

4、分:1 分第 1 空、  满分:1 分  8.  是针对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良性发展的各种原则、规范和指导意见。  试题满分:1 分第 1 空、  满分:1 分  9.  是在传统科层制、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出现的第三种公共管理改革模式,这种治理体系中将公民置于中心位置。  试题满分:1 分第 1 空、&

5、#160; 满分:1 分  10.  公共政策的执行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种: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试题满分:1 分第 1 空、  满分:1 分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1.  政府属于(        )。 A. 第一部门B. 第二部门C. 营利性组织D.

6、第三部门      满分:1  分2.  1887年,美国学者(     )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之研究一文,这成为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A. 古德诺B. 斯坦因C. 泰勒D. 威尔逊      满分:1  分3.  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即(         )决定了公共政

7、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定了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排斥私人意志。 A. 公共性B. 动态稳定性C. 权威约束性D. 目标指向性      满分:1  分4.  下列哪个是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称谓(      )。 A. 第一部门B. 第二部门C. 营利性组织D. 第三部门      满分:1  分5.  (    

8、   )是政策规划阶段的最后一步,是通过特定程序和行为使政策取得合法的地位。 A.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B.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C. 公共政策的论证D.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满分:1  分6.  政策方案的提出者和支持者依据自己的立论对方案进行可行性等方面的阐释,从而使方案决策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评估择优,这就是(       )。 A.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B.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C. 公共政策的论证D. 公共政

9、策的合法化      满分:1  分7.  在众多的政策执行理论中,(       )强调政策的执行是一个管理过程。 A. 行为理论B. 管理理论C. 系统理论D. 交易理论      满分:1  分8.  公共政策在实施中,有的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正效应,有的可能给社会带来负效应,有的可能给社会同时带来正效应和负效应,还有的政策可能尚需要时

10、间才能显现其效应。这体现了公共政策的(        )。 A. 功能多极性B. 动态稳定性 C. 权威约束性D. 目标指向性      满分:1  分9.  下面哪一项不是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 A. 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B. 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和经验C. 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D. 公共服务以顾客为导向     &

11、#160;满分:1 分10.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 A. 亚当·斯密B. 凯恩斯C. 胡德D. 史帝文·科恩      满分:1  分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1.  政策规划要经历什么样的程序?2.  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12、2)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3.  简述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及特点。 1.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由于百政府公共组织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活动领域,因此它的作用是非常广泛和具体的,其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社会,个人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

13、组织无论是从横向还是从纵向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日益显示出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一、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忧虑的增加,树立环保意识,杜绝破坏环境的行为逐渐成为国民的自觉行动,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也成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开展的重要领域。二、扶贫救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我国目前扔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响,扶贫救困成了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活动重要领域。三、社会公益,近几年,我国的志原者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活动领域和服务项目也逐渐拓宽。2.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活动特点一、双重性,双重性是指非政府公共组织既具有官方性,又具有民间性二、广泛性,广泛性是非政府公

14、共组织作用的突出特点。三、针对性,针对性是指非政府公共组织建立的目的往往是明确和单一的。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1.  公共政策有哪些特征,对我们制定政策有哪些启示?(一) 首先,政策内容丰富化首先,随着政府经济职能的膨胀,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西方国家放弃了强烈放任自由的自由资本主义政策,改变了政府的传统的“守夜人”的地位,转而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地介入社会经济活动。其次,随着政府社会职能的扩展,政府大大强化了社会公共管理权威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在人类事务等等方面,政府公共政策的内容亦随着人类事务的日益增加而在

15、日益丰富化。例如,外层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公海的共同开发和利用问题、人类遗传和人体研究问题、核能的和平利用问题、防止和克服种种危机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是不会完结的,关于这类问题的政府公共政策亦相应不会终止。(二)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多元化 (三) 政策问题复杂化可以这样认为,现代社会有什么样的特征,现代公共政策就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是因为,现代公共政策以现代社会的一切问题为诉求和行为对象,而现代社会是复杂的社会,现代社会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现代公共政策也因此相应具有了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 政策问题具有相关性。相关性是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的政策视野之一。按照系统论

16、的观点,任何因素(因子)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之中,任何系统都与另一些系统密不可分。因此,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构成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就人类的认识水平而言,人们可以观察和理解现实世界诸多事物的相互关联性,如野生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科技开发和整体工业水平相关,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内涵和持续发力相关等等。据此,公共政策的价值标准,就不能只是考虑现实直接的、直观的政策后果,还必须同时考虑未来的、间接的、潜在政策影响。当然,由于认识水平和现实条件的局限性,每一项公共政策都很难同时周全地判断所有相关的政策因素。但是,问题的相关性应当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种思维定势。2. 政策目标具有多重性。公共政策在思

17、维特征和行为上是一门选择科学。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征,公共政策的目标选择也随之具有了多重性。例如,抑制通货膨胀与加快经济增长都是政府的政策目标,但两者之间显然存在难以兼顾的矛盾。实践证明,抑制通货膨胀必须减少货币投放量,而加快经济增长正好相反。经济快速增长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但减少失业也可能造成通货膨胀。而最糟糕的情况是,由于公共政策摇摆不定,有可能造成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同时出现,也就是所谓“滞胀”现象。在诸如实现社会均富与激活和保持社会原始内在发展动力的关系、“大炮与黄油”等一系列公共政策问题上,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都会因为政策目标的多重性而陷入困境。在出现政策选择难的情况下,

18、政策选择的首要价值标准在于兼顾与兼得,其次是判定轻重缓急。3. 政策问题具有动态性。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静止状态是相对的,运动发展状态才是绝对的。这一规律在公共政策问题上表现为政策问题经常地、迅速地、有时可能是激烈地变动。发展节奏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价值标准多元化以及动态变化性是现代社会的三大特征。与此相联系,现代政府的公共政策问题亦形成了较强的动态性。在这里,“政策问题”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指政策环境或政策对象的变化,二是指政策本身包括政策制定系统的变化。在本世纪以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政府公共政策的环境基本上是稳定的,表现在既定的公共政策所涉及的主体、客体以及相关的政策因素在相当

19、的时间长度内基本上是不变的。但在现代,尤其是当代条件下,情势已经大不相同:首先,原先设定的政策条件可能会突然发生某种变化,致使原定政策脱离实际。例如,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和谈进程,由于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突然去世而急转直下。其次,即使政府最充分地考虑到了几乎所有的政策因素,但由于未能准确地判断变化的速度,也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实际效力。例如,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都可能造成有关国家外交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偏差。第三,许多问题本身具有极强的变动性,如果估计不足,将有可能出现政策滞后。例如,如果对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估计不足,将有可能对本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开发、教育事业

20、的推进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灾难性的消极影响。2.  评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五、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山东省出台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 山东省教育厅于2009年12月11日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主要规定如下: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学科单元测验。小学不组织期中考试。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由各

21、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厅组织,同级教研机构命题。普通高中各门课程按模块设置,采用学分管理,实行模块考试和学分认定考试。高中三年级下学期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统一组织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规定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规定要求考试成绩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及时准确记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并公布名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排队并公布名次,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或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规定要求严格规范各种学科竞赛、考级等活动。义务

22、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行和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任何统一考试、竞赛或其他考级考试等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参与社会证书、等级认定考试所获得的奖励与证书不得作为刚性指标量化赋分与升学挂钩。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与学科竞赛有关的有偿补习、培训辅导等活动。普通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除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以外的任何考试和培训。试分析此项政策针对的问题是什么?该项政策实施有什么意义?上传附件文件操作案例分析题【共l题,20分)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2010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10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0

23、%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01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01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

24、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上海市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

25、,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要求: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13年1月题目案例中主要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的招募、任用等方面的动向。(5分)具体如下:其一,公务员招募时面向基层,由逐步扩大有

26、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参考比例到全部从基层工作人员中考录。其二,录用时注重向扎根基层、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尤其是“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其三,做好选调与招录相结合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其四,在公务员任用方面,推进公务员的基层锻炼计划,要求增加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历和体验。其五,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职位,引入聘任制,实行合同制管理。(10分)    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于部培养选拔链;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迫切问题;有利于加强在职公务员的基层工作体验;有利于引

27、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流人才到基层去,熟悉基层、了解民生、锻炼成长;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分)义务教育真正免费了    自2007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将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即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秋全国城市也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这样一来,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由消费者承担部分成本的现象终于解决了,义务教育终于实现了国家买单。    请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

28、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我国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是资源配置,即公共财政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即国民基础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或服务,它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因此,义务教育应主要由政府来提供。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国家对育的重视,国家分步骤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生免收学杂费,国家对义务教育的买单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职能。(15分)我国公共财政还有一重要职能就是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的绝对差异和不公平是存在的,政府通过财政

29、手段可以完成收入的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国家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活费,正是公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侧面反映。(5分)山东省出台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    山东省教育厅于2009年12月11日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主要规定如下:    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学科单元测验。小学不组织期中考试。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厅组织,同级教研机构命题。普通高中各门课程按模块设置,采用学分管理,实行模块考试和学分认定考试。高中三年级下学

30、期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统一组织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规定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规定要求考试成绩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及时准确记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并公布名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排队并公布名次,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或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    规定要求严格规范各种学科竞赛、考级等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行和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任何统一

31、考试、竞赛或其他考级考试等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参与社会证书、等级认定考试所获得的奖励与证书不得作为刚性指标量化赋分与升学挂钩。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与学科竞赛有关的有偿补习、培训辅导等活动。普通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除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以外的任何考试和培训。试分析此项政策针对的问题是什么?该项政策实施有什么意义?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分析参考:    政策问题:    这项对省域内中小学校考试类别、考

32、查形式、考试结果呈现、考试结果运用、考试管理等的政策规定,折射出普通中小学校学生评价和考核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考试过于频繁,学生学业负担过重;(3分)片面追求选拔性学生评价,忽视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3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奥数、英语以及各种各样的竞赛、等级和证书考试,成了学生和家长的又一大负担;(2分)存在着以学生分数评价教师和学校的现象。(2分)    实施意义:    该项政策如果得到很好地落实,可以加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考试的命题与方式,控制考试的规模与次数,促进正确运用考试结果,最大限度地

33、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    从而进一步拉动考试改革和学生评价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发现、改进矫正、激励导向功能,引领学校、教师、家庭、社会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质量观、人才观,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10分)(此部分阅卷教师参考此答案,酌情给分,不要求和参考答案完全一致)我国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底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

34、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会议指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对于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把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经费管理紧密结合,注意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积极稳妥

35、做好工作。要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请结合案例及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实际,分析此项公共政策针对的政策问题是什么?并谈谈在执行此项政策时应注意什么?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1、针对的政策问题: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尚未实现,影响了教育事业发展。(3分)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问、区域间教师工资差距不断拉大,教师流动加剧,义务

36、教育的发展校际问、区域问越来越不均衡,严重阻碍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和均等化进程。尤其是如何保障农村地区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问题越发凸显。(3分)同时在城镇不少中小学校存在着乱收费的现象。(2分)一些中小学校内部激励机制不到位,论资排辈,收入分配上没有向一线教师倾斜,教师干活没有积极性,急需建立以岗位业绩为核心的分配、任用机制。(2分)2、政策执行时应注意:国家财政所负担的比例和地方财政配套的比例一定要落实到位,要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距,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3分)将整个政策的执行置于非常公正、公开、透明的监督环境当中来。(2分)指导中小学校建立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的具体方案,一切以调动教师

37、的工作积极性为目的。(3分)做好政策解释工作,政策执行中的校际、地区交流工作。对政策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评估。(2分)四、论述题G 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

38、,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规模的扩大度、市场占有率等,偏重于经济效益。F 分析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P40 答: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政府职能的越位,主要是指政府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和管了不该管的事情,过多的参与了本来可以通过市场进行的私人产

39、品的生产与供应。这样,既破坏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也消弱了政府的正常职能。政府职能错位,主要是指政府内部发生的职能混乱现象,即你干了我的事,我越了你的权。政府职能的缺位和不到位。政府职能的缺位是指本来应该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政府职能的不到位,主要是指一些政府的职能只能体现在文件上、书本和口头上,而在实践操作和执行中远远没有实现。F 分析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学化的必要性和基本对策。P90答: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的必要性。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公共管理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趋势。第一

40、,公共政策的本职属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第二,个人认知的局限性要求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第四,公共管理只能的转变要求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的基本对策。现实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在观念上奉行权力本位和经验主义、权力运用随意独断、制定法分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第一,树立现代化的公共决策观念。第二,完善公共政策制定的系统机制。第三,推进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学化的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保障。F 分析绩效管理的困难主要有哪些,请针对其中的1-2个问题说明其应对策

41、略。P284答:绩效管理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公共部门的垄断性。公共部门具有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公共部门生产过程的难确定性。公共部门产出的特殊性。公共部门管理机制的重规则性和过程性。绩效评估标准的限制。公众监督的困难。应对策略:强化绩效意识;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理念;促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规划。建立多重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重视管理者的作用。F 分析公共管理伦理的弱化和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P309答:公共管理伦理的弱化和失范的主要表现:1 组织的责任缺失和官僚主义。权力腐败。过分注重效率的功利主义倾向。公共管理伦理的弱化和

42、失范产生的主要原因:1 公共管理伦理自身特点的影响;公共管理理论导向的失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F 分析说明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的主要内容。P320答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公共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公共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F 分析说明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标准及步骤。102答: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一般来说,政策评估是一个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所以,政策评估要坚持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公共政策评估的步骤:()准备阶段。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评估对象,明确需要评估什么政策或政策的哪些方面,并对政策评估旨在发挥的效果做出大致的判断;二是制定评估方案,阐明评估的主体和对象、评估目标、评

43、估标准、评估方法等;三是物质和组织准备。()实施阶段。首先要利用访谈、问卷调查、文件审查等有效手段手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与政策影响等方面的信息;其次就是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利用评估技术,运用前后对比、控制实验对比等方法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结束阶段。在这个阶段,第一,要撰写评估报告,将评估的结论以书面的形式公布,并对评估方案进行说明。评估主体要通过评估报告等进行评估反馈,提出政策性的建议。第二,评估结束时,也应当对评估活动自身进行总结,对评估方案、评估人员、评估的具体操作进行反思和评价。第三,要对政策评估的结果进行处理。根据唐恩的研究,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有

44、:政策方案调整;政策方案持续;政策方案终止;政策方案重组。F 分析说明解决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困难的主要策略。289答:解决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困难的主要策略有以下七点:()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理念()促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建立多重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全新的激励机制。()重视管理者的作用。F 分析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政社不分;第二,经费不足;第三,能力不足;第四,法制缺陷。解决以上问题可以

45、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对策):1 政府应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以承担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为社会公共事业提供服务,并依法给予其自主权和自治权,营造有利于非政府公共组织发展的优良环境。2 正确认识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一切依靠政府的观念以及传统的公益事业观,树立和强化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和意识,提高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社会地位。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护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如对组织人员构成、资金来源等作出明确规定,对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和志愿者的个人利益给予保护,以鼓励其为社会公共事业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如果在以上几个方面能够有重大的突破和进展,非政府公

46、共组织资金匮乏的问题就会有所缓和,同时应倡导在公益活动中开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合法经营,以保证组织的活动经费和正常运作。J结合实际,说明公共组织在设计上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职能目标原则,即指一个组织的存在和运行必须以明确的职能目标为基础。完整统一原则,即指公共组织的体系、职能、目标、机构等诸方面应完整统一。精干效能原则,即指在组织的设计和建立上,要作到组织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工作效率高。法制原则,即指组织的数量、性质、职权、编制、隶属关系、管理程序、行为规范等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 职、权、责一致原则,即指担任某一职务就可行使相应权力,同时必须承担相关责任。职、权、责必须是相称一致的。

47、人本原则,即指以人为本,在关注组织目标的同时,注重人的发展和价值的体现。J 结合实际,分析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并阐述消解其阻力的对策。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认知、利益、变革成本、组织惰性、变革的不确定性、习惯性等方面的问题。公共组织变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采取对策,消解反对变革的力量,使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降到最低点。为此,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强弱;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强化革新行为;折衷妥协;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

48、冲击的人员。J 结合公共部门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阐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受公共部门自身性质的决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除了具有一般人力资源所具有的能动性、社会性、再生性、时效性和高增值性特性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殊性质,即政治性和道德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殊性质,使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较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其独特性:1 就价值观念而言,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只有一个,即效率。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不只一个,政治责任、个人就业的权利、效率和社会公平等价值同等重要。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是与庞大的公共组织体系契合的纵横交错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它们在上级机关的

49、统一领导下,承担着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其人事权的划分和人事管理部门的构造比其他组织复杂。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行为和管理行为受法律规制,以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行使权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获取应强化德才兼备的观念。“德”保证了忠诚和责任,“才”保证了效率和质量,二者不可或缺。公共部门人员的绩效评价标准是灵活的,随着机构任务的不同而变化。私营部门就要看员工为组织创造了多少利润。在公共部门中,对人员的激励机制是依靠强调公共部门任务的重要性及组织成员的使命感、增加员工的责任范围,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等非物质性的激励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私人组织可以用金钱来鼓励

50、个人对利润的贡献。J 结合实际分析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并阐述消解其阻力的对策。P128-P130答: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是:第一,环境。组织的变革常常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第二,技术。主要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第三,目标与价值观。公共组织的目标是其价值观的反应和真实体现,价值观则是其组织的灵魂和理性支撑。第四,职能。管理职能是公共组织存在的基础,是确定赋于公共组织何种权利责任、机构设置、职位安排等内容的根本依据。因此,管理职能的变化必然引起公共组织结构的变化。第五,组织成员的心理。组织成员的心理,尤其是组织成员的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 一致的群体效应对组织变革

51、具有推动作用。第六,专家。专家不一定是组织的正式成员,也不一定拥有固定的职权,但他们丰富而优越的系统知识、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对组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途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而这些正是变革所必需的。由于他们的介入和帮助,公共组织的变革往往变得比较清晰和容易。因此,专家是推动公共组织变革的特殊动力。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第一,认知。人们对公共组织变革的目的、机制和前景的理解和看待有时差别很大,其结果可能导致基于理解不清或理解混乱而抵制、干扰变革。第二,利益。从实质上说,公共组织的变革,意味着组织内权利、利益和资源的调整和再分配,因此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切身利益,进而形成不满和阻力。第三,成本。任

52、何组织的变革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成本投入大于收益,改革的发展就难以继续进行。第四,组织惰性。公共组织的成员是独此一家的专业人员,他们在本质上趋于僵硬、保守、墨守成规、动作缓慢。而变革的本质就是对既定模式和习惯的一种否定,因此容易受到组织惰性的抵制和阻挠。第五,变革的不确定性。公共组织变革的复杂性,人们很难在变革付诸实践之前证明改革是有益的,更难对自己从变革中获得的预期收益进行精确计算,这容易使人们产生不安心理,对变革产生疑虑,进而形成消极态度和抵触性行为,妨碍和制约变革的顺利进行。第六,习惯性。当变革试图改变公共组织成员的某种习惯性的时候,就会给他们带来强理性的感情震荡,使他们失去公正的判

53、断变革的客观尺度,或者招致他们下意识的不良反应,产生抵制态度。消解阻力的对策:第一,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强弱。采取措施,增强支持因素,消弱消极因素,推动变革前进。第二,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消除人们的误解,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第三,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从宏观的组织体系上保证未来的改革能顺利进行。第四,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从而尽量降低组织变革的阻力。第五,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里。第六,强化革新行为。对表现出新态度、新行为的团体和个人给予积极的宣传和充分的肯定。第七,折中妥协。在实际过程中,多数变革都存在这种现象,只是这种妥协的程度不同而

54、已。第八,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第九,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R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P14答:第一,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重在公共利益。第二,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统一,重在政府组织。第三,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统一,重在问题解决。第四,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统一,重在结果管理。第五,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统一,重在公平。 第六,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统一,重在外部管理。第七,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统一,重在服务。 第八,管理制度与技术统一,重在制度创新。R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伦理的基本理念?P307答:公共管理伦理的基本理念有五个方面:公证原则。效率原则

55、。人本原则。诚信原则。服务原则。T 谈谈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特性的认识与理解。P152(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人有思想感情,能够有目的的进行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2)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人力资源是在身份资源,其再生性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3)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任何人力资源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4)人力资源的时效性。人力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效性。(5)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6)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自身的特殊性。第一,政治性。第二,道德性。S试述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