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发电电气部分_第1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发电电气部分_第2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发电电气部分_第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发电电气部分_第4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发电电气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 言2001年1月,国务院为确保工程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颁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加强工程管理做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一是对业主的责任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明确了项目业主对工程质量承担主要责任,设计、施工、监理各自承担的建设环节直接责任,以此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二是对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做出了的规定,特别是实行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三是对执行强制性标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条例规定,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就是违法,同时,根据违反强制性标准所造成后果的程度,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对违反强制性技术标准而做出的最为严格的规

2、定。为贯彻落实条例,建设部于2000年组织各有关部委、行业组织编写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编制,并于2000年底发布。该强制性条文不是全面编制一本新的规范,而是依据摘录涉及安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内容的原则,直接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摘录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章、节、条、款的内容,按照工程分类、内容联系和逻辑关系,排列汇总,在摘录的过程中,原则上应保持条、款、项的完整。强制性条文颁布与实施,初步解决了标准过多过细,强制性内容范围偏宽、数量偏多,强制性条文和推荐性条文混杂在一起等问题,在从技术管理角度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引导和规范建设市场行为

3、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几年来新标准的颁布和超龄标准的修订,2000年颁布的强制性条文的内容已不全面,且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系统性、完整性差,内容有粗有细,掌握的尺度不一致,整体上不够协调及以偏概全等问题,因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于2004年组织了强制性条文的修订工作。在此次修订工作中,编写组注重解决了2000年版中存在的问题,在内容上纳入了新的技术要求,同时更加注重了实施的方便和不产生歧义,在结构编排上也作了适当的调整。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7号文的要求,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国电电力建设研究所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

4、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国电龙源集团公司、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东北电业管理局第二工程公司、北京电建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及北京送变电公司等单位共同修订完成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的内容,是摘录工程建设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的、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规定,并考虑了保护资源、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政策要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非工程建设类标准不摘录;企业标准、政府部门文件也不摘录;对于标准之间存在矛盾或争议的条款不摘录,不具备操作性的条款不摘录。第一篇火力发电工程配电装置:火力发电

5、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 50531996 SF6电气设备的配电装置室及检修室,应符合下列要求:.1 SF6 电气设备的配电装置室及检修室,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室内空气不允许再循环。室内空气中SF6含量不得超过6000mg/m3。SF6电气设备配电装置室应设事故排风装置。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 管沟、地下管线与建筑物、铁路、道路及其他管线的水平距离以及管线交叉时的垂直距离,应根据地下管线和管沟的埋深、建筑物的基础构造及施工、检修等因素综合确定。高压架空线与道路、铁路或其他管线交叉布置时,必须按规定保持必要的安全净空。架空管道在跨越道路时应保持4.5m5.0m的净

6、空,有大件运输要求或在检修期间有大型起吊设施通过的道路应根据需要确定。在跨越铁路时,一般管线应保持离轨面5.5m的净空,当为易燃或可燃液体、气体管道时,应保持6.0m的净空。当采用电力机车牵引时,与铁路轨顶应保持6.55m的净空距离。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32200511 与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间距应从构架上部的边缘算起;架空高压电力线边导线与丁、戊类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距离:110kV为4m,220kV为5m,330kV为6m,500kV为8.5m。但对自然通风冷却塔宜算至零米外壁。高压输电线不宜跨越永久性建筑物,当非跨越不可时,应满足其带电距离最小高度要求,建筑物屋顶

7、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间距由安装工艺确定。变压器安装: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32200510 屋外布置油浸变压器时,其最小间距不宜小于10m;当在靠近变压器的外墙上于变压器外廓两侧各3m、变压器总高度以上3m的水平线以下的范围内设有防火门和非燃烧性固定窗时,与变压器外廓之间的距离可为510m;当在上述范围内的外墙上无门窗或无通风洞时,与变压器外廓之间的距离可在5m之内。厂用电: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 热工用电缆宜敷设在电缆桥架内。桥架通道应避免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及易燃易爆物等的危害,并应根据防火要求实施阻隔。交流保安电源

8、的电压和中性点接地方式应与低压厂用电系统一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 DL/T 5174-2003 交流保安电源:2 简单循环及联合循环的发电机容量为200MW级及以上时,应设置交流保安电源;4 调峰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且盘车电动机需交流电源时,应设置交流保安电源。直流、蓄电池: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 选择蓄电池组容量时,与电力系统连接的发电厂,交流厂用电事故停电时间应按1h计算;供交流不停电电源用的直流负荷计算时间可按0.5h计算。控制、保护: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1部分:运煤系统) DL/T 5187.12004 运煤系统的带式输送机应设置速度信号,防偏、

9、防堵和紧急拉线开关等安全防护设施。防雷接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 DL/T 5174-20032 调压站应设置避雷设施,站内管道及设备应有防静电接地设施。电缆敷设: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 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及其电缆夹层内,应设消防报警和信号设施,严禁汽水及油管道穿越。 主厂房内的电缆宜敷设在专用的架空托架、电缆隧道或排管内。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分开排列,有条件时动力电缆宜穿管敷设。采用架空托架和电缆隧道敷设时,还应采取防止电缆积聚煤粉和火灾蔓延的措施。 发电厂应设置电气用的总事故贮油池,其容量应按最大一台变压器的油量确定。总事故贮油池应有油水分离设施。油量为6

10、00kg及以上的屋外充油电气设备的下面,应设贮油坑。贮油坑的尺寸应大于该设备外廓尺寸,坑内应铺设厚度不小于250mm的卵石层。贮油坑还应有将油排到总事故贮油池的设施。 输油泵房宜靠近油库区,日用油罐的供油泵房宜靠近锅炉房。油泵房内,应设置适当的通风、起吊设施和必要的检修场地及值班室,如自动控制及消防设施可满足无人值班要求时,可不设置值班室。油泵房内的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主厂房及辅助厂房的电缆敷设必须采取有效阻燃的防火封堵措施,对主厂房内易受外部着火影响区段(如汽轮机头部或锅炉房正对防爆门与排渣孔的邻近部位等)的电缆也必须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 同一路径中,全厂公用的重要负荷回路的电缆应采取

11、耐火分隔或分别敷设在两个互相独立的电缆通道中。 主厂房到网络控制楼或电气主控制楼的电缆应按下述规模进行耐火分隔或敷设在独立的电缆通道中:1 三台容量为100MW以下的机组;2 两台容量为100MW125MW的机组;3 一台容量为200MW及以上的机组。 所有室内沟道、隧道、地下室和地坑等应有妥善的排水设计和可靠的防排水设施。当不能保证自流排水时,应采用机械排水并防止倒灌。严禁将电缆沟和电缆隧道作为地面冲洗水和其他水的排水通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 DL/T 5174-2003 防火、防爆与安全疏散:4 厂房的防爆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5)防火门自行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面手动开启;电缆室

12、、电缆竖井等处的门,应选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6min的防火门。5 厂房的安全疏散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长度超过100m的厂房,必须设中间楼梯及中间疏散口;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规程 DL/T 50941999 各类控制室与电缆夹层、电缆井之间的各围护构件上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堵塞严密。 电缆夹层与主厂房相邻部分应封闭,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h。防火墙上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DL 612199611.11 锅炉房内应有必要的消防设施。电缆应有防火、防高温措施。非阻燃电缆不应直接敷设在锅炉构架上。照明: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 505319

13、96.1 加氯间宜布置在独立的建筑物内,当与其他车间联合布置时,必须设隔墙,并应有通向室外的外开门。室内采暖设施不宜靠近氯气瓶和加氯机,照明和通风设备的开关应设在室外。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 对烟囱和其他高耸建筑物或构筑物上装设障碍照明的要求应和航空管理部门协商确定。对取、排水口及码头障碍照明的要求应和航运管理部门协商确定。烟囱设计规范 GB 500512002 对于以下可能影响航空器飞行安全的烟囱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和标志。1 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修建的烟囱;2 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外,但在民用机场进近管制区域内即以民用机场基准点(跑道中心点)为中心,以50km为半

14、径划定的区域,修建高出地表150m的烟囱;3 在建有高架直升机停机坪的城市中,修改有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烟囱。第三篇电气输变电工程变压器安装: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防火设计规范 GB502291996(已更新GB50229-2006)第9.1.4条 变电所内各建(构)筑物及设备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的规定。表9.1.4变电所内建(构)筑物及设备的防火间距(m)名称火灾危险性为丙、丁、戊类生产建(构)筑物(一、二级耐火等级)生产建筑物(一、二级耐火等级)屋外配电装置屋外可燃介质电容器总事故贮油池火灾危险性为丙、丁、戊类生产建(构)筑物(一、二级耐火等级)101010105生活建筑物(一、二级耐火等级)1

15、06101510屋外配电装置1010105屋外可燃介质电容器1015105总事故贮油池51055注:两建筑物相邻,其较高一边外墙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不限。但两座建筑物门窗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m。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1993 油量为2500kg及以上的室外变压器之间,如无防火墙,则防火距离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35kV及以下 5m 63kV 6m 110kV 8m 220500kV 10m 油量在2500kg及以上的变压器与油量在600kg及以上的充油电气设备之间,其防火距离不应小于5m。 室外单台油量在1000kg 以上的变压器及其他油浸式电气设备,应设置储油坑及排油设施;室内单台

16、设备总油量在100kg 以上的变压器及其他油浸式电气设备,应在距散热器或外壳1m 周围砌防火堤(堰),以防止油品外溢。储油坑容积应按容纳100%设备油量或20%设备油量确定。当按20%设备油量设置储油坑,坑底应设有排油管,将事故油排入事故储油坑内。排油管内径不应小于100mm,事故时应能迅速将油排出,管口应加装铁栅滤网。储油坑内应设有净距不大于40mm 的栅格,栅格上部铺设卵石,其厚度不小于250mm,卵石粒径应为5080mm。当设置总事故油坑时,其容积应按最大一台充油电气设备的全部油量确定。当装设固定水喷雾灭火装置时,总事故油坑的容积还应考虑水喷雾水量而留有一定裕度。应定期检查和清理储油坑卵

17、石层,以不被淤泥、灰渣及积土所堵塞。 高层建筑内的电力变压器、消弧线圈等设备,应布置在专用的房间内,外墙开门处上方应设置防火挑檐,挑檐的宽度不应小于1m,而长度为门的宽度两侧各加0.5m。 凡穿越墙壁、楼板和电缆沟道而进入控制室、电缆夹层、控制柜及仪表盘、保护盘等处的电缆孔、洞、竖井和进入油区的电缆入口处必须用防火堵料严密封堵。发电厂的电缆沿一定长度可涂以耐火涂料或其他阻燃物质。靠近充油设备的电缆沟,应设有防火延燃措施,盖板应封堵。厂用电: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DL/T51532002接有类负荷的高压和低压明(暗)备用动力中心的厂用母线应设置备用电源。当备用电源采用明(专用)备用方式时

18、,还应装设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接有类负荷的高压和低压明(暗)备用动力中心的厂用母线,应设置手动切换的备用电源。 全厂应设置可靠的高压厂用备用或启动/备用电源。 容量为200MW及以上的机组,应设置交流不停电电源。 当机组采用计算机监控时,应设置交流不停电电源。 厂用配电装置室长度大于7m时,应有两个出口;对长度超过60m的厂用配电装置室,宜增添一个出口;当配电装置室位于楼层时,至少有一个出口应通向该层走廊或室外的安全出口。 厂用配电装置室门应为向外开的防火门,并装有内侧不用钥匙可开启的锁,如弹簧锁。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的门,应能双向开启。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第条 配电室内除本

19、室需用的管道外,不应有其它的管道通过。室内管道上不应设置阀门和中间接头,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配电屏的上方不应敷设管道。第条 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设备设在同一室内时,且二者有一侧柜顶有裸露的母线,二者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m。第条 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m时,屏后的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的两端,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其间尚应增加出口。第条表 配电屏前后的通道的最小宽度(m)配电屏种类单排布置双排对面布置双排背对背布置多排同向布置屏前屏后屏前屏后屏前屏后屏间前、后排距墙维护操作维护操作维护操作前排后排固定式不受限制时1.51.01.22.01.01.21.51.

20、52.02.01.51.0受限制时1.30.81.21.80.81.21.31.32.02.01.30.8抽屉式不受限制时1.81.01.22.31.01.21.81.02.02.31.81.0受限制时1.60.81.22.00.81.21.60.82.02.01.60.8注:1、受限制时是指受到建筑平面的限制、通道内有柱等局部突出的物限制; 2、控制屏、柜前后的通道最小宽度可按表的规定执行或适当缩小;3、屏后操作通道是指需要在屏后操作运行的开关设备的通道。第条 在有人的一般场所,人距裸带电体的伸臂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裸带电体布置在有人活动的上方时,裸带电体与地面或平台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2

21、.5m;二、裸带电体布置在有人活动的侧面或下方时,裸带电体与平台边缘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25m;三、当裸带电体具有防护等级低于IP2X级的遮护物时,伸臂范围应从遮护物算起。第条 配电室通道上方裸带电体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下列数值:一、屏前通道为2.5m;当低于2.5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不应低于2.2m;二、屏后通道为2.3m;当低于2.3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不应低于1.9m。第条 安装在生产车间和有人场所的开敞式配电设备,其未遮护的裸带电体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当低于2.5m时应设置遮护物或阻挡物,阻挡物与裸带电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8m;阻挡物的高度不应小于1.

22、4m第条 配电室长度超过7m时,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当配电室为楼上楼下两部分布置时,楼上部分的出口应至少有一个通向该层走廊或室外的安全出口。配电室的门均应向外开启,但通向高压配电室的门应为双向开启门。直流、蓄电池: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GB/T50442004蓄电池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室内的通风换气量应按保证室内含氢量(按体积计算)低于0.7%,含酸量2mg/m3计算。通风电动机应为防爆式。蓄电池室内的门应向外开启,应采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实体门,门的尺寸不应小于750mm1960mm(宽高)。防雷接地: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1-19974.1 电气装置

23、和设施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a) 电机、变压器和高压电器等的底座和外壳;b)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c) 互感器的二次绕组;d) 发电机中性点柜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和封闭母线的外壳等;e)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接地端子;f) 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g) 铠装控制电缆的外皮;h) 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和钢筋混凝土架构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i) 电力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电缆的外皮,穿线的钢管和电缆桥架等;j) 装有避雷线的架空线路杆塔;k) 除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外,其他居民区内,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无避雷线架空线路

24、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l) 装在配电线路杆塔上的开关设备、电容器等电气设备;m) 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发电厂和变电所有爆炸危险且爆炸后可能波及发电厂和变电所内主设备或严重影响发供电的建(构)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 发电厂的易燃油和天然气设施防静电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 发电厂、变电所的接地装置应与线路的避雷线相连,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当不允许避雷线直接和发电厂、变电所配电装置架构相连时,发电厂、变电所接地网应在地下与避雷线的接地装置相连接,连接线埋在地中的长度不应小于15m。 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中下列部位应采用专门敷设的接地线接地。a) 发电机机座或外壳

25、,出线柜、中性点柜的金属底座和外壳,封闭母线的外壳;b) 110kV及以上钢筋混凝土构件支座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c) 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d) 直接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e) 变压器、发电机、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所接消弧线圈、接地电抗器、电阻器或变压器等的接地端子;f) GIS的接地端子;g) 避雷器,避雷针、线等的接地端子。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第条 爆炸性气体环境接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不需要接地的下列部分,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内仍应进行接地:1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380V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440V及以下

26、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2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电气设备。二、在爆炸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三、接地干线应在爆炸危险区域不同方向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连接。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01992第2.1.3条 采用条型底座的电机应有2个及以上的接地点。行车滑线: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561996 起重机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0.11.1 装有接地滑接器时,滑接器与轨道或接地滑接线,应可靠接触

27、。.2 司机室与起重机本体用螺栓连接时,应进行电气跨接;其跨接点不应少于两处。跨接宜采用多股软铜线,其截面面积不得小于16mm2,两端压接接线端子应采用镀锌螺栓固定;当采用圆钢或扁钢进行跨接时,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2,扁钢截面的宽度和厚度不得小于40mm4mm。.3 起重机的每条轨道,应设两点接地。在轨道端之间的接头处,宜作电气跨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 滑接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滑接线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3.5m;在有汽车通过部分滑接线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6m。.2 滑接线与设备和氧气管道的距离,不得小于1.5m;与易燃气体、液体管道的距离

28、,不得小于3m;与一般管道的距离,不得小于1m。.3 裸露式滑接线应与司机室同侧安装;当工作人员上下有碰触滑接线危险时,必须设有遮拦保护。电缆敷设: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第明设塑料护套电缆,当其敷设方式采用能防止机械损伤的电缆槽板、托盘或桥架方式时,可采用非铠装电缆。在易燃物质比空气轻且不存在会受鼠、虫等损害情形时,在2区电缆沟内敷设的电缆可采用非铠装电缆。铝芯绝缘导线或电缆的连接与封端应采用压接、熔焊或钎焊,当与电气设备(照明灯具除外)连接时,应采用适当的过渡接头。在1区内电缆线路严禁有中间接头,在2区内不应有中间接头。表爆炸性气体环境电缆配线技术要求项目技

29、术爆炸 要求危险区域电缆明设或在沟内敷设时的最小截面接线盒移动电缆电力照明控制1区铜芯2.5mm2及以上铜芯2.5mm2及以上铜芯2.5mm2及以上防爆型重型2区铜芯1.5mm2及以上,或铝芯4mm2及以上铜芯1.5mm2及以上,或铝芯2.5mm2及以上铜芯1.5mm2及以上防爆、增安型中型第条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内钢管配线的电气线路必须作好隔离密封,且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内,下列各处必须作隔离密封:1当电气设备本身的接头部件中无隔离密封时,导体引向电气设备接头部件前的管段处;2直径50mm以上钢管距引入的接线箱450mm以内处,以及直径50mm以上钢管每距15

30、mm处;3相邻的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之间;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与相邻的其他危险环境或正常环境之间。进行密封时,密封内部应用纤维作填充层的底层或隔层,以防止密封混合物流出,填充层的有效厚度必须大于钢管的内径。二、供隔离密封用的连接部件,不应作为导线的连接或分线用。第钢管应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为了防腐蚀,钢管连接的螺纹部分应涂以铅油或磷化膏。在可能凝结冷凝水的地方,管线上应装设排除冷凝水的密封接头。表 爆炸性粉尘环境钢管配线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爆炸危险区域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接线盒、分支盒管子连接要求10区铜芯2.5mm2及以上尘密型螺纹旋合应不少于5扣11区铜芯1.5mm2及以

31、上铝芯2.5mm2及以上尘密型,也可采用防尘型螺纹旋合应不少于5扣第条 在10区内敷设绝缘导线时,必须在导线引向电气设备接头部件,以及与相邻的其它区域之间作隔离密封。供隔离密封用的连接部件,不应作为导线的连接或分线用。第条 火灾危险环境电气线路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在火灾危险环境内,可采用非铠装电缆或钢管配线明敷设。在火灾危险环境21区或23区内,可采用硬塑料管配线。在火灾危险环境23区内,当远离可燃物质时,可采用绝缘导线在针式或鼓形瓷绝缘子上敷设。沿未抹灰的木质吊顶和木质墙壁敷设的以及木质闷顶内的电气线路应穿钢管明设。二、在火灾危险环境内,电力、照明线路的绝缘导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线路的额定电压,且不低于500V。三、在火灾危险环境内,当采用铝芯绝缘导线和电缆时,应有可靠的连接和封端。四、在火灾危险环境21区或22区内,电动起重机不应采用滑触线供电;在火灾危险环境23区内,电动起重机可采用滑触线供电,但在滑触线下方不应堆置可燃物质。五、移动式和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线路,应采用移动电缆或橡套软线。六、在火灾危险环境内,当需采用裸铝、裸铜母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需拆卸检修的母线连接处,应采用熔焊或钎焊。2母线与电气设备的螺栓连接应可靠,并应防止自动松脱。3在火灾危险环境21区和23区内,母线宜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