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应是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_第1页
学校教育应是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_第2页
学校教育应是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_第3页
学校教育应是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教育应是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             提要:国家提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学校肩负重要责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道德和知识是构成人的素质的两个重要支柱,道德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在此基础上,学校教育要固强补弱,力争做到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关键词:学校教育;知识;道德;统一体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这说明,通过教育可以把

2、我国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但是,要真正搞好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专职教育机构的学校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合格的人才必定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均衡发展的,特别是在道德方面应该是健康的。今年的中央8号文件和在教育部举行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周济部长的讲话明确地提出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这为我们学校,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主要集散地中小学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容。新形势下,学校要继续履行好为社会育好人的职责,就必须要使学校教育成为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一、道德和知识是构成人的素质的两个重要支柱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学校就是传授学生

3、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理论的地方,道德教育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家庭和社会的事情。产生这种认识误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因为道德教育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并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正如德洛布尼斯基所认为的那样,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侵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这样就使人认为学校不用安排单独的时空进行无形的道德教育,让家庭和社会去渗透就可以了,因此学校在学科教学设置上有形有位,而德育工作仅仅是讲起来重要,实际工作中并不存在。主观上,就在于我们在教育观念上长期存在着一种“泛政治化”倾向,从而导致无法在摆正德智体美劳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4、真正认识到道德素质在整个人的构成素质中的基础地位。其实,人的综合素质是由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各种素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道德和知识是两个重要支柱。在人的素质结构中,知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知识是道德进步的促进力量。知识中所包含的科学技术部分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它的发展最终必将和其他社会生产力因素一起,导致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从而引起道德的发展进步。而道德的发展与人们的知识程度和认识水平有密切的联系,道德上的文明总要依赖于知识的一定发展,道德上的愚昧落后往往是与知识上的愚昧落后相关联的。诚然,个人的道德品质主要

5、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阶级地位、世界观以及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决定的,但是,个人的道德自觉性、道德修养程度以及道德评价能力,则是与他的知识上的修养,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水平分不开的。知识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直接影响人们的某些道德观念和某些道德生活的变化,从而推动道德的进步。当然,知识和道德的发展也会存在不同步现象。最明显的事实就是当今有极少数人掌握的知识很多,但社会道德却低下,经常干着损人利己的事。另一方面,道德对知识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学校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道德教育就构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

6、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作为人的价值尺度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渗透性的特点,它渗透到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领域中去,调节和评价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社会活动的方向。科学文化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也同样会受到道德观念、道德价值的重要影响。一般说来,进步的道德促进知识的发展,而腐朽的道德则阻碍知识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也要大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两者既不可偏废,也不能相互替代。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众所周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在竞争激烈的

7、当今社会,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以下素质的人: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立;能适应社会,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有能力迎接挑战,忍受挫折,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能合作,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培养这样的人,就要求学校教育围绕道德教育展开。究其原因,一方面,按照上面的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学校教育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学科知识,而是要积极探索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新途径,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倾向。特别是在

8、国家提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后,学校道德教育的担子就更重了。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为我国未成年人的主体是中小学在校学生,除了节假日,学生日常生活大约13的时间是在学校,在校34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为此,学校应确实把德育摆在核心位置。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要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美德、民主法制教育纳入教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富有趣味、益情益智的课外活动;积极探索育人艺术,采取措施使逆变顺、虚变实、远变近;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切实克服重智轻德的倾向。另一方面,正向价值是人类道德体系的基础,而学校道德

9、教育在传递正向价值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道德教育界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比如在美国,人们为了突破传统的单一价值传递的所谓“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模式,曾一度认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而使其学会在多元文化中进行自主的价值选择,而不必明确提出传递某种正向价值。但在经过短短的一二十年的实践之后,就有学者开始对这种道德教育模式进行反思。一种意见认为,固然道德判断能力很重要,但当一个人尚不能清醒地、健全地和理智地区分各种价值的时候是无法使其具备基本的价值观念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既然存在着多元的价值文化背景,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各种价值之间是无法沟通和相互认同的,换言之,在多元价值中是否

10、也还包含一些基础性价值。基于这种责难,加拿大有学者就明确提出,人类要过美好生活就需要传递正向价值,而其中包含的一些基础性价值又具有相对的恒常性,因而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中都是需要尊崇的。通常,这些基础性的恒常性的正向价值都是在学校以基础理论的形式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的,其它地方很难做到这一点,仅能提供帮助或配合。         三、固强补弱,力争做到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了加强道德教育,不少学校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推动下,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德育工作稳步发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得到加强,

11、师资队伍和德育工作者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加强,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可喜的。但是,由于过去我们不够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造成了学校的智育与德育不同步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必须在进一步发展智育工作这个强项的情况下,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大力加强德育工作,力争做到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在工作指导上,要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统一协调发展。培养“四有”新人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因此,学校的教育都要围绕这个根本目标进行,要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统一协调发展。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实质上是红与专的关系。专不等于红,不能认为知识传授好了,学

12、生道德水平就一定高;红一定要专,一个具备良好道德的人,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立足培养“四有”新人这个大目标,才能从指导思想上确保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统一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知识传授,又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在组织实施上,要切实保证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要高度重视,切实摆在重要位置。校长负总责,专职人员亲自抓,其他教师各司其职,是加强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并使它们统一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其次,要以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一些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活动。智育和德育同其它教育一样,必须通过

13、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大张旗鼓地开展学先进活动、读书育人活动,广泛开展歌咏、演讲、影视欣赏、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具体、有益的活动,既能使广大学生学到各种知识和技能,又能在活动中陶冶道德情操。再次,灵活调度时间表、学校空间、环境和各种资源,以配合德育、包括德育课程的教学需要。单独指出这一点的原因是由于过去学校德育相较于智育偏弱,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到现在,还有很多学校仍然固执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把学生禁锢于课堂和“题海”之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存在,使他们既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也没有时间去丰富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事

14、实上,道德产生于交往,倘若一个学生没有时间去和多彩的历史文化交往,没有时间去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交往,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由这种交往所生发的心灵体验,就不可能真正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同样也就不可能懂得体面生活的真义。由此可见,灵活地调度和安排教育时空直接关系到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在综合配套上,检视学校的文化、校规、各种制度与措施,营造有利的环境,促进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虽然今天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但是学校是可以通过精雕细刻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浓厚知识和道德氛围的小环境的。前苏联心理学家鲍诺维奇就认为,人和外部存在之间的关系构筑起一种文化,由文化刺激就产生了各种需要并形成了所谓的“动机圈”,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和态度。既然学校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均衡发展,而人的发展性向和潜能又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处于不同境遇中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知识需求和道德认识,所以,学校教育就要求形成刺激多种动机、满足多种需要的多层次的文化环境。总之,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学生的知识多了,视野就开阔,鉴赏和识别能力就能得到提高,一些精神垃圾就没有市场;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了,又将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动力。虽然道德建设成果不像知识那样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