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答案_第1页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答案_第2页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答案_第3页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答案(1~3题,6~7题,11~12题,15题,每小题3分)1.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二“动作组合时要注意动力的顺势、舞蹈所要表现的主题以及整体编排的合理性”“围绕着表现主题去创编动作”“动作组合与舞蹈要表现的主题吻合,舞蹈作品的意境才会产生”可知,舞蹈要体现作品的整体风格,创造大的境界,需要注重的是“动作编排及其与主题的契合”,而不是“情节”。2.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一“笔意墨象使书法线条随时间展开而构成空间形式,又使人于空间形式中体悟到时间的流动”,材料二“书法中的‘势’来源于书写过程中毛笔运动轨迹和趋势,将多个笔画连成一体,构建互相包容、跌宕起伏的张力,形成一个气脉生生不息的有机整体,冲破静态的空间,真正地飞舞起来”可知,应是“空间和时间分别成就了书法的静态美和动态美”。3.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论点、论据的能力。思路点拨原文是“书法意境重表现性而不重再现性”,B选项内容强调的是吴琚对米芾书法的刻意学习,只是重“再现性”,没有体现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等。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①笔墨的变化能使书法呈现审美意趣,超越单纯字形,成为具备筋骨、血肉、刚柔、神情的生命意象。②书法家把自然中的节奏、韵律借助书法艺术表现出来,能使作品富有激情和活力,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③书法意境体现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及人格襟抱,具有深邃的生命内涵。(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答案①书法是一种精神寄托,重在内涵意蕴之美,展览体过分追求视觉艺术,强调视觉冲击力,重在形式,忽略了书法的内在美。②书法注重整体的气象与意境,而展览体多采用拼贴、配色的方法,难以形成书法的气韵与意境。③书法以抒发性情为目的,反映书法家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意境营造,而展览体以追求功利为目的,淡化了书法的情感因素。(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B项,根据“女儿家的心思扑通扑通飞出来”可知,在井边,“扬州瘦马们”是在“唱了一天、舞了一天之后”的释放,不是“自怜自叹的心思”。7.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思路点拨文中对“他”进行了动作、语言和神态的细节描写,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苏唱街传统的热爱,没有体现“保守谨慎的一面”。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①虚写了“扬州瘦马们”相约井边的场景,将历史中的生活场景再现于读者眼前,是对往昔繁华的想象。②实写古井、井口边缘的辙痕、清澈透亮的井水以及井边的水桶等具体物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苏唱街的历史痕迹与岁月变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结尾表达效果的能力。答案①以年老的白发妇人痴迷昆曲的形象,连接历史和现在,使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纵深感。②白发老妇人的发问,体现了其对昆曲的怀恋与敬意,可看出昆曲这种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③“兰花指”“浅浅雨丝”“盈盈一笑”等词,营造了唯美、典雅的画面,淡化了前文苏唱街清冷、衰败的氛围,与昆曲的诗情画意相映衬。(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CEG(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能力。思路点拨“折中群论而从违不爽”和“殷忧而道著”中的“而”都表示顺承关系,两者用法相同。12.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正确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二“太宗制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故当时言无不尽,而治得其理。然则以是为尽听言行政之理乎?抑有未尽然者”可知,王夫之对太宗的做法予以肯定,但也有自己的质疑。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答案(1)没过几天,有假冒被发觉的人,太宗要杀掉他。(关键词“未几”“觉”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2)下边的利弊能够得以传达到朝廷,皇上也能够责问大臣的勤勉懈怠和公私之情,用以制约他们欺骗的行为。(关键词“诘”“制”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①“治惟其人,不惟其法”的意思是治理国家重在人,不重在法律。②执法官员要公正、守法。材料一中的戴胄作为大理少卿,不畏皇权,坚持依法办事,体现了人在执法过程中的重要性。③君主的明智、包容。唐太宗听取裴弘献的建议,改断趾之刑为流放之刑。(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己亥(十五日),唐朝廷下制文:“从今以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入朝堂议事,都应让谏官随行,有失误立即进谏。”太宗让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与学士、法官重新议定律令,放宽绞刑五十条,改为断右趾,太宗仍嫌其残忍,说道:“肉刑废除已经很长时间,应当用其他刑罚代替。”蜀王府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求改断趾为加服劳役的流放,流放到三千里外,服劳役三年。太宗下诏依此办理。太宗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正耿直,提升他为大理寺少卿。太宗因为选拔的人才多假冒资历和门荫,—2—

下敕书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就处以死刑。没过几天,有假冒被发觉的人,太宗要杀掉他。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应当流放。”太宗大怒道:“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道:“敕令出于君主一时的喜怒,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气愤于候选官员的假冒,所以想要杀他们,但是现在已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再按照法律来裁断,这就是忍住一时的小愤而保全大的信用啊。”太宗说:“你如此执法,朕还有何忧虑!”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而执行法律,奏答时滔滔不绝,太宗都听从他的意见,国内没有冤案。有人上书请求除去奸佞之人,太宗问:“谁是奸佞之人?”回答道:“臣身居草野,不能确知谁是奸佞之人,希望陛下对群臣明言,或者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己见、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耿直的忠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佞之人。”太宗说:“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混浊了源头而去希冀支流的清澈,是不可能的事。君主自己做假使诈,又如何能要求臣下耿直呢!你的建议虽好,朕不采用。”材料二:太宗规定谏官跟着宰相入朝堂议事,所以当时人们毫不保留地提出建议,国家治理也符合治理的规律。然而,就把这全部作为听取言论治理国家的道理吗?或许未必全是这样的。治理国家在于人,而不在于法律。让王珪、魏征作为谏议大夫,房玄龄、杜如晦作为宰相,凭借太宗的英明,足以用来调和众人的言论,听从或不听从这些言论都不会出现差错,这样就可以了。一定要依靠这并将其规定为长久的制度,又怎么可以呢?朝廷认定的官员治理国家的道理,没有比官员各自明白自己的责任,政务由相应的人担任更重要的了。所有事务由六部分别治理,下属官员知道政事的具体条目,长官把持治理事务的纲领,都有现成的法制作为标准。有的人被推举,有的人被废黜,有的人凭借法律而携带私情,有的人根据时机而斟酌商量,各自把它施行的效果作为评论得失的标准;然而对于需要天子宰相裁断定夺的事情,依据太宗的制度,让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着在内省值班,用以等待别人的咨询,这本来就是好的方法。下边的利弊能够得以传达到朝廷,皇上也能够责问大臣的勤勉懈怠和公私之情,用以制约他们欺骗的行为;如果有小的过失或错误,就教导训诫他们而等待他们改正错误。如果让谏官将细枝末节都拿出来予以纠正,那么治理国家就会失去大的标准,大臣也会因为细微之事而争论结党,这就是在乱世时,说得越纷乱,而事情越衰败的原因。15.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思路点拨“以记叙为主”说法不当,本诗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中间两联属于对景色的描绘,应是“以描写为主”。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答案①同:都表达了对所咏之景的喜爱之情和作者在此景中内心的愉悦与自在,以及对官员治理有方、百姓生活安定的赞美。(2分)②异:本诗以田园风光为背景,反映了诗人闲坐野亭、聆听民谣的闲适与美好。柳词以繁华都市为背景,抒发风流潇洒的情怀,反映的是对都市生活的热爱与向往。(4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7.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案(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2)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3)示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每空1分,第(3)题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答案纹饰多以音相谐,随音象征寓意,(1分)在创造性的联想中,寄寓人们对福、禄、寿、财等的心理愿景和幸福追求。(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3--

1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案A高官厚禄B荣华富贵(每处1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2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案③句改为“再到自由的跨越/发展”;⑦句改为“已然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美学风范独特而重要的象征”。(每处2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酌情给分)21.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答案甲:通常以牡丹象征富贵乙:一方面创造着纹饰(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22.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语言文字实际运用的能力。答案场景一:“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谐音,“橙子”的“橙”与“心想事成”的“成”谐音,“柿子”的“柿”与“事事如意”的“事”谐音。(3分)送友人这三样水果,寓意为希望友人平安、心想事成、事事如意,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福。(2分)场景二:“粽子”的“粽”与“高中”的“中”谐音,“向日葵”的“葵”与“魁首”的“魁”谐音,“旗袍”的“旗”与“旗开得胜”的“旗”谐音。(3分)在高考中,用这三样事物祝福考生金榜高中、一举夺魁、旗开得胜。(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23.写作提示作文材料列举了人们对中国“00后”运动员孙颖莎、黄雨婷、潘展乐等人的评价。这些评价中突出的字眼是“最”:最年轻、最厉害。这些运动员“最”年轻,他们保持着“00后”的本真:奶气、萌、纯真、有个性。但在赛场上又“最”厉害,他们敢于挑战,不断突破着自己的极限,体现出运动员的专业水准,在赛场上刮起了青春风暴。他们勇于承担青少年的责任,在比赛中为国争光。写作时,可结合以上角度进行立意。参考立意:①保持本真,追求梦想;②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可以有为;③青春登场,为国争光;等等。评分细则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一类(20~16分)二类(15~11分)三类(10~6分)四类(5~0分)基础等级内容如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