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服务业发展现状及_第1页
为农服务业发展现状及_第2页
为农服务业发展现状及_第3页
为农服务业发展现状及_第4页
为农服务业发展现状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为农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发展初步设想调研报告“十一五”时期是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服务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农业外部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我市在积极发展传统种养业,抓好增收致富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外部功能的拓展,积极推进以农林牧渔服务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流通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有力地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农业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不足,农业服务比重偏低 我市农业服务业占GDP比重较低,形成这一

2、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供给与需求双重不足。一是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低,导致农业服务业发展不足。二是农业企业效益低和农民收入少,只愿接受免费服务,不愿接受有偿服务,直接影响了农业消费、农业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二)结构不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农业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主要体现在常规单纯的农药、种子经营、技术指导等传统农业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测土配方施肥、植保专业服务、农机跨区作业、农业技术承包服务等新兴农业服务业发展不足。主要原因是对新兴农业服务业的地位认识不够及投资扩张不足。 (三)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亟待完善,科技服务功能弱 全市现有基层种植业推广机构110个,农技推广专业人员 765人,

3、其中高级33人,中级 169人,且多集中在县级。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已完成,人、财、物"三权"全部收回,乡镇农技站由县农业主管部门直管。但村级农技人员农业服务跟不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亟待完善;推广手段落后,办公条件差,化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薄弱,推广工作经费不足,科技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四) 金融服务业跟不上 特别是农业、农民和小企业贷款难,单一农业经营实体抵御风险能力差。 (五)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模小 全市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16家,但大部分组织规模较小,服务和带动功能较弱 ;其主要原因是:合作组织发展资金不足,自筹资金难,组织松散,人才、科

4、技知识缺乏,内部管理不够规范,政府扶持资金投入不够。 (六)龙头企业带动水平有待于提高 全市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2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26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个,市级以下龙头企业410个。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2个,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94个;全市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5.4亿元,2009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52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达12万人,带动农户数72.4万户。但存在龙头企业多而不强,牵动能力较低;与基地结合程度差,比例失调;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意识差,出口创汇能力弱;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放任自流现

5、象严重;集约化经营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七)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全市已形成具有20多个农业信息网站和县、市、区农业局城网的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其中滁州农业信息网已建成具有自主域名的滁州市农委门户网站,并延伸至各县市区农委形成网站群;全国统一的农业系统公益服务专用号码“12316”,在我市整合“农技110”咨询服务电话以后全面开通,并以融合手机拨打的方式开展咨询服务;农业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项目在我市启动实施,整合了农业信息服务资源。目前全市已拥有众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和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单位和个人网络用户。全市已形

6、成了一支400多人的专兼职农业信息员队伍。每年采集发布农业信息1万多条,整理、上传上级部门信息一千余条,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金额近亿元。尽管我市已完成县级农业平台和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但网络延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信息对行政村的覆盖面来看,“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是阻碍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乡镇机构改革后,由于资金的制约,乡镇站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缺乏,设备配置层次低且不完善,信息服务方式单一,农业信息服务针对性、时效性差,亟需探索新的方法。 (八)农业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受计划经济顽疾的影响,现在农业经营者和消费者,仍习惯于找政府、托关系解决问题,农业服务实体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竞争力较弱。

7、二、“十二五”农业服务业发展初步设想 当前农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迫切需要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我们认为,农业现代服务业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为重点,建立完善农业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重点是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宏观指向,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实施综合配套,建设高效灵活、上下贯通、左右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1、科学规划,明确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和任务。为认真贯彻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规划,市政府2008年下发了滁州市农业产业化“52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对全市

8、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正认真抓好落实。规划提出:到2012年全市要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在结构调整和产业不断升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加工能耗显著降低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加工产值年均增长18%以上,在此基础上到十二五未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亿元,农业产业化为全市农民户均增收2800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做出艰苦的努力,明确奋斗目标、分解各项任务,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市农委将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查指导工作,并适时进行通报。市政府把农业产业化

9、“52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纳入考评各县、市、区工作指标。使规划真正落到实处。2、抓住关键,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市继续全力抓好以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包装、销售等一条龙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建立和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大、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是育强特色产业,增加各类龙头企业的数量。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偏重于大宗粮油的生产加工,特色产品少,精深加工少。我们针对这一局面,抓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农产品培植,使之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为龙头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二是加大资本、技术的投入,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当前我市的龙头企业,将着力解决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

10、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一方面研究开发新产品,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另一方面抓技改、上项目、扩规模。市政府在农业产业化“522”提升行动方案中计划实施“1315”强龙工程,即:到2012年末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超10亿元的3家、超5亿元的10家、超亿元的50家。今后,市政府将继续对发展前景好、市场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贴息扶持。各县市(区)也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3、注重特色,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将在认真总结以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实施十村示范,百村带动行动,在抓好22个省市级示范村的基础上推动

11、100个特色产业村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推广。走出一条一村一品、几村一品、一乡一品或一县一品的特色产业路子,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尽快形成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明光市将做好甜叶菊产业这篇大文章,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定远县将通过种种措施把生猪养殖大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其他县市区也将依据现有农业产业特色,培植各自的主导优势产业。4、强化拉动能力,培育货畅其流的市场体系。一是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扶持和发展多专业、多品种的长途调运、销售的民间运销队伍,促进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和流通;二是培育和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立产销衔接、内外相连、城乡开通的大流通

12、格局。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原有和新建的农产品综合市场的辐射功能,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流通,四是积极组织优质农产品参展,增强产品知名度,提高生产效益。五是加快“农改超”步伐。结合各地实际,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改超”和“农加超”,走农贸市场超市化之路。推广 “衔接基地、连锁配送、全程控制、保险承诺”模式,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拍卖交易等现代流通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或专卖店,引导和鼓励连锁经营企业直接从产地采购,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提高农产品在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5、招大引强,强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我市农

13、业资源丰富,但资源条件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里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一批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很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要解决龙头企业发展不足的问题,除了奋力拼搏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外,一个更有效更现实的途径就是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不仅能增加农业投入,缓解我市现阶段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的压力,还能将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和优秀人才嫁接给传统农业,整体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崛起。我市树立农业招商引资是农业工作重中之重的理念,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对已引进的企业搞好服务,精心呵护,为其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实现“以商招商”。吸引更多的外资知名企

14、业来滁投资或通过嫁接改造,兼并重组参与滁州农业开发,使滁州农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6、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一是大力推动“科技兴农”,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作用,针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计划地安排科研攻关。积极抓好技术培训和推广,建立高科技、高产量、高效益的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的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强化技术部门专业化服务功能,健全农技服务组织,走科技带动产业化发展之路。鼓励各种类型的科技人员大力开展科技承包,把科技人员推向市场,到产业化发展第一线去建功立业。三是强化运行机制服务。加强产前产中产后配套建设,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15、。 (二)以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建设为中心,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到企 1、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包括推进广播电视、电话和互联网等信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推进乡村信息员队伍建设,要注重从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农民经纪人、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以及村组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同志作为农民信息员,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和分析应用相结合、精干高效、干事创业的农业信息专业队伍。 2、加快信息服务应用的系统建设。重点是抓好“二个平台、三个系统”建设,即抓好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

16、抓好农村致富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抓好乡村电算化应用系统建设,抓好农业农村社会化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抓好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形成以市、县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为平台、农业各涉农部门及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为支撑,延伸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中介组织、乡村经纪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市场主体的完整信息咨询服务应用系统,实现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到企。 3、强化农业信息综合项目的投入。积极争取农业与农村信息系统开发项目资金或支农资金来重点扶持本地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争取地方政府增加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建设完善市、县“三电合一”工程项目,充实完善农业信

17、息化服务本地数据库。做好新农村示范村镇的政务信息网站群建设工程,培训好农业信息队伍,从而真正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1、以科技知识培训为重点,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平台建设。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整合人才教育培训资源,启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工程”,有计划、有重点、分行业、分层次地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人才培训网络。采取集中培训、科技讲座、参观考察、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的合作理论、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重点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专

18、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实现县级以上示范社每个专业合作社、协会有二至三名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将农村种养加大户、农民经纪人的培训,纳入各级培训计划,促其提升素质,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 2、为合作社搭建产销对接服务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参加省内外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博览会、产销洽谈会,促进合作社农产品进超市、打通国内外市场。依托县级农业网站、“滁州市三农网”、“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等信息平台,开展农民合作组织信息化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为发展比较好规模比较大的合作经济组织设立网页。争取实现市、县和合作经济组织三级联网,同时搞好与其他涉农信息网站链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贯通,并积极发展网上交流、网上

19、宣传和网上交易;支持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 3、多元化投入,增强实力。采取财政扶持、会员入股、银行信贷、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的办法,解决合作社生产经营资金短缺问题,发展壮大合作社规模,增强服务带动功能。4、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申请注册合作社的品牌产品、实现组织机构健全,运行机制规范,经营服务强化、与会员的利益联结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通过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行为,降低农户市场给予风险,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四)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服

20、务新思路 1、抓好良种服务。良种是农业服务业最基础的产业。近年来,种子市场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种子种苗产业的蓬勃发展。培育了一批种子种苗龙头企业。今后良种服务业要加强种子企业的整合,推进种苗专业化生产,做强做大良种产业,提高种业市场竞争力。 2、开展农资连锁经营服务。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是净化农资市场,保证农民用上放心农资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以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价格和统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资连锁经营,初步凸现了高效、畅通、有序的农资经营新体系的优势,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3、探索新型农技服务。发展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主导,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业专业性服务组织、各类农民中介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改革完善现有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一支高效、精干、稳定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水平。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