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中的自主创新问题研究(下)_第1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中的自主创新问题研究(下)_第2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中的自主创新问题研究(下)_第3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中的自主创新问题研究(下)_第4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中的自主创新问题研究(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中的自主创新问题研究(下)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人才紧缺,结构性矛盾突出。尽管辽宁拥有众多的国家级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基础和实力雄厚,然而,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却相对不足,人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首先,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不足,能够将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据统计,2008年,辽宁大中型企业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的比重仅为2.72%,位列全国第30位,且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的增长率竟然出现负增长;其次,科研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主要集中于试验开发领域,而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人才相对较少。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辽宁从事试验开发的研

2、究人员为5937人,占全部研发人员总量的64.1%,高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48.37%近16个百分点;而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合计3327人,仅占总量的35.91%,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再次,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集中于高校和科研单位,直接就职于企业的很少。根据我们对沿海经济带企业的不完全统计,仅有约15%的企业拥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专业研究人员,大多数企业不仅没有设置专业的研发机构,更没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即使有专业的研究人员,也多因企业在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缺陷,而未能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科技创新作用,科技人才外流的现象也十分突出。辽宁全省的数据为:2008年

3、,在全省1085个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研活动的企业为294个,设有专门科研机构的企业仅为179个,分别占企业总数的27%和16%。2.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弱化,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学研合作是现阶段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科技创新模式。所谓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自主协商,为市场需求和共同利益联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所进行的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咨询服务等经济活动。然而,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是基于外联机制的松散合作模式,即企业与大学或科研机构之间基于具体的项目研发,通过委托一承接关系,建立短期合作关系。由于大学和科研机构自身产业化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不高,而企

4、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又较弱,导致这种以项目为基础的短期合作往往只停留在技术难题解决层面,尚未提升到对产业基本技术的持续研发层面,也较少具有产业化推进和市场化开拓的内涵。因此,尽管在政府的大力资助下,高校和科研机构产生了许多科研成果,然而,由于缺乏企业的参与和推动,加之高校的学术价值观和科技评价制度的作用,这些技术成果往往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而大量闲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资源的不合理使用、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依赖引进等问题广泛存在。对此,本文认为,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弱化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从本质上讲,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市场活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理应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然而,

5、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首先,企业不是科技投入的主体。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的科技投入过多集中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据统计,2006年,辽宁研发经费中政府投入44亿元,其中78%分配给独立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而企业只获得了9.77亿元,仅占其全部研发经费的7.1%;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水平较低。据统计,2006年,辽宁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4%,仅处于维持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0位,与发达国家3%-5%的水平相比,也相去甚远。其次,企业的创新能力低下,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实施与推进主体。在上文对辽宁创新能力综合指标的分析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是所有分项指标中排名

6、下降幅度最大的,由上一年的第6位降至第11位。2006年,辽宁企业新产品开发数量3934项,不足广东省的32%,仅占全国的3.9%。2008年,辽宁企业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增长率分别为4.91%和-2.92%,排名均为第26位;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2.44%,在全国排第17位。可见,企业已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自主创新中最薄弱的环节。究其根源,企业创新能力的薄弱既有自身技术能力的限制,也受资金短缺和投入匮乏的影响,但无论如何都导致了企业对技术创新需求的不足,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实施与推进主体。对于导致企业主体地位弱化的原因,本文认为还是在于体制性因素。

7、作为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地区,计划经济观念和价值体系在辽宁仍具有强大的主导作用和惯性。受此影响,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时有发生,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心理也较重,“等、靠、要”思维依然存在,从而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主体意识和市场意识。此外,国有企业的弊病也是导致辽宁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另一深层原因。上文提到,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辽宁的国有企业比重偏高,“大而全”的组织机构容易使企业成为一个封闭的组织,不利于引入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直线式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封闭的区域文化,也妨碍了优秀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及主动性的发挥;此外,辽宁国有企业亏损面相对较大,也影响了对

8、技术创新的支撑能力。3.技术引进效益低下,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不足据统计,从1984-2003年的20年间,我省技术引进投资约为318亿美元,与日本全国1950-1972年23年间的技术引进费用相当,然而,引进效果却天壤之别。日本达到了当时世界技术的领先水平,而我们用差不多的时间和投入,到今天绝大多数行业还落后国际先进水平约20年左右。同为技术引进,结果却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关键就在于我们只是注重技术引进(实质上是技术买进)和产品升级,而忽视了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这与日本为了学习和再创新而进行的技术引进有本质的区别。导致这种现象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环境因素,又涉及体

9、制层面的问题,而从企业自身来看,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大多数国内企业在技术选择上,侧重技术引进,并且是单纯为了引进而引进,只是对技术进行表面的使用,而不做后续性开发;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研发队伍和能力不足,科研技术水平仅停留在简单引进的水平上,不能进行有效的二次创新与增值创新。两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选择上更依赖技术引进,且仅停留在技术买进层面,没有实现科技成果的潜在价值,更体现不出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4.缺少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环境氛围首先,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对进行技术创新的认识不足,创新意识淡薄;其次,沿海经济带现有的科技政策及相关规定也不够完备,对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激励不

10、足,特别是在财税、信贷、政府采购、土地供应、配套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优惠政策,在基层尚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政策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此外,支持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不够健全。总之,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中鼓励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氛围尚未形成,软环境有待完善。四、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强自主创新的对策分析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促进创新的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的干预,提高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政府应逐步减少或退出直接投资经营竞争性领域的经济行为,而在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由干预、管制向引导、

11、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另一方面,应加快有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建设。市场环境既包括交易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中介服务市场等硬件设施,又涉及市场准入条件和交易规则制定、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等规范交易主体行为的软件,它是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物质和技术保障。在这方面,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市场的开放度,使区域市场的运行在更大程度上与国际接轨;逐步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交易手段,实现市场交易活动的信息化和无纸化;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形成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局面,建立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培育中介组织,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构建中介服务体系,使中介组织真正承担起交易的纽带与桥梁等

12、。2.加大财政科研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当今世界,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主要体现,而加大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力度则是提高技术进步水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一方面,应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直接投入力度。例如,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以及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开展竞争前沿的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等。另一方面,在增加财政科研直接投入的同时,综合运用财政补助、贴息、担保、风险投资、税收优惠等多种扶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进行科研投入的

13、积极性,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外资等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投入,从而构建起多元化、多渠道、具有内在活力与动力的支持科技发展的良性投入体系与机制。3.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作为市场的直接参与者,企业的创新需求和创新意识都更为敏感和强烈,在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方面,也具有其他科研主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企业应该在由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居于核心和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增强沿海经济带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要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改变过去那种政府科技投入过多集中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局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规模和力度。同时综合利

14、用财税与金融政策,鼓励企业自身不断增加科研投入,例如企业研发费用可税前列支并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可以加速折旧、为企业自主创新与成果产业化贷款提供贴息、担保等。其次,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拥有权、责、利的市场主体。引导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再次,探索新方式新途径,在新的平台上推进产学研合作。应逐步改善目前的这种基于外联机制的松散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新的平台上推进产学研的深层次合作,即建立基于外联机制和内生机制共同作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大学和科研机构通过自身孵化

15、,衍生的公司逐步形成自身的产业化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使大学的研发建立众多与市场对接的出口。而企业则通过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的建立,形成吸纳外部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借助这种内生机制,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市场意识得到强化,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通过市场机制建立其技术研发链与产业创新链的有效链接,如图1所示。4.改善技术引进的单一模式,加强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还相对较弱。因此,借助外来力量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就成为现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目前技术引进效益低下的现状,在引进的过程中,应注重以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

16、技术为引进重点;注重对引进技术再创新,重点支持那些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又进行自主创新的项目;规定引进技术的企业要制定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计划、目标和进度;同时,转变技术引进的单一模式,积极拓展多种有助于自主创新的引进模式。5.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保障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引进海外及国内其他地区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为此,沿海经济带可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项目洽谈会等方式,依托重点项目、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来辽宁创业,加快培养和凝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专家队伍;依托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高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可考虑采取“订单培养”方式对装备制造等行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进行集约化培训;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适应人才流动的人事、户籍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