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_第1页
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_第2页
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         11-04-21 14:21:00     作者:叶春祥    编辑:studa20【摘要】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目前被认为是唯一的特异性促进淋巴管生成的细胞因子,与肿瘤的淋巴结侵犯和转移密切相关,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VEGFC与食管癌的淋巴管生成和

2、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局部蔓延、淋巴结转移和血源性播散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其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故经淋巴转移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及其受体是重要的调节途径之一。它在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特别是VEGFC可通过自分泌途径,引起VEGF受体3(VEGFR3)的激活,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扩增,形成新生的淋巴管

3、,从而促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1  VEGFC和VEGFR3    VEGF家族是内皮细胞的特异有丝分裂原,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能增强内皮细胞的生存能力,促进有丝分裂,增强趋化性和血管渗透性。它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其中VEGFC是VEGF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特异性促进淋巴管生成的因子,其基因定位于4q34,最初由Joory等1从人类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cDNA文库中克隆并分离出来。VEGF的受体主要包括VEGFR1,VEGFR2和VEGFR3。其中

4、VEGFR3是VEGFC的受体之一,属酪氨酸激酶受体,在胚胎早期VEGFR3可表达于VEC,至后期和出生后则仅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它既是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也是淋巴管发生的调节因子。VEGFC作为配体与VEGFR3结合,起淋巴生成因子的作用,通过激活VEGFR3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迁徙,促进淋巴管增生2。2  VEGFC对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调节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肿瘤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食管癌患者中,早期即可发生淋巴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由于长期没有找

5、到肿瘤相关淋巴管的特异标记物及控制淋巴管生成的生长因子,阻碍了对淋巴管系统及肿瘤淋巴结转移机制的研究。随着VEGFC的克隆成功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如Podoplanin, LYVE1)的相继发现,为肿瘤淋巴管生成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手段3,淋巴管生成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报道也随之增多。已有的研究证实VEGFC的促淋巴生成作用与口腔癌、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的淋巴道转移有关;在消化道肿瘤方面,近年来对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较多,而对食管癌中VEGFC的表达相对较少。    2.1  食道癌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升高  Ding MX4

6、等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43名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癌细胞的胞浆中发现了VEGFC mRNA,在43名患者中,共有18例(41.9%)阳性。而在对照组的10例正常食管粘膜中,未检测到VEGFC mRNA的表达。    Ishikawa M5等在另一项研究中,选取26名ESCC患者,11名食管先天发育异常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各自VEGFC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发现,所有食管癌患者皆检测到VEGFC的表达;9名(82)

7、的食管发育异常患者VEGFC阳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没有一例正常人食管组织中检测到VRGFC的表达。此项结果表明VEGFC不仅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其亦表达于某些发育异常的食管中,其在食管的早期癌变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2.2  VEGFC在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微淋巴管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VEGFC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atsumoto M6等研究了ESCC患者癌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和肿瘤微淋巴管密度之间的关系。他们选取87名粘膜下型ESCC患者做研究。对原发的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

8、色的方法检测VEGFC的表达;对切开的淋巴结,通过对细胞角蛋白染色来显示微淋巴管,计数CD34的表达来确定淋巴微管的密度。结果发现,在肿瘤组织中VEGFC有过量表达;其高水平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管外侵,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高水平的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见对ESCC病人,肿瘤组织内VEGFC的高表达是导致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微转移(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LMM)的高危因素。    VEGFC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及其促进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并非无差异性,而是随病程长短和肿瘤的临床分

9、期不同而有所不同。国外学者Byeon JS7等在对13例经内镜癌组织切除和21例手术后切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VEGFC表达的水平随原位肿瘤侵犯深度,临床分期等而升高。且VEGFC阳性率在早期肿瘤(20.0%)和晚期肿瘤(100.0%)中有所不同前者通常被认为尚无淋巴结转移而后者的局部淋巴结转移在手术后已被确认。Pang XiaoHong等8在对72名ESCC患者VEGFC表达情况的研究中观察到,在所有病例中,VEGFC的阳性率为38.88%(28/72),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为62.07%(18/29),无淋巴结转移组为23.26%(10/43);按分期情况不同,T2和T3分期组为58.

10、82%(20/34),而T1分期组为21.05%(8/38)。可见,ESCC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与VEGFC的水平密切相关,在ESCC的淋巴转移中,VEGFC可能起到重要的易化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结果皆是基于对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研究所得,那么对食管腺癌其结果会是怎样呢?Mobius C等9对ESCC和食管腺癌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59例ESCC和54例食管腺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结果发现,在两种不同组织类型的食管癌中VEGFC的表达水平有显著

11、差异,存在淋巴结转移的ESCC组明显高于腺癌组(P0.01)。在腺癌组,VEGF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无相关性。在ESCC,高水平的VEGFC与低生存率相关;在食管腺癌组却无此种相关性。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在ESCC,VEGFC可通过促进肿瘤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而在肿瘤的外周侵犯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腺癌中其可能不具有此能力。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阐释ESCC和食管腺癌在淋巴结转移和外侵等生物学行为方面的不同。3  血清VEGFC水平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鉴于VEGFC在ESCC中的高表达及其在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重要意义,ESCC患者循环血液中VEGFC的水平可以作为估计肿瘤恶性程度和术后复发风险的一个生物标记。Kimura H等10通过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在检测了80名食管癌术前患者以及志愿者的血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