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西教授:大黄附子增味汤疗疝气_第1页
毛德西教授:大黄附子增味汤疗疝气_第2页
毛德西教授:大黄附子增味汤疗疝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毛德西教授:大黄附子增味汤疗疝气医学心悟:大黄附子增味汤寒热互济开郁结方药组成:大黄 5 克,炮附子 5 克,川楝子 10 克,淡干姜10 克,山楂核 15 克,元胡 10 克,木香 5 克,小茴香 10 克,橘核仁 10 克,青皮 10 克,生甘草 10 克。加减:小腹胀满加炒乌药、炒香附;伴有泌尿感染者加桉树叶、瞿麦;大便秘结者加生白术、火麻仁。功效:寒热互济,开结散郁,行气消胀。主治:男子疝气、女子下焦杂症。用法:水煎服。一日 1 剂,煎取 2 次,分 23 次服用不得冷服。方解:本方的整体组成来源于罗止园止园医话 ,原出处没有方名。 原文为“中医治疝之药,率用川楝子、 小茴香、 青木香

2、、橘核仁、荔枝核、山楂核、元胡等,轻症疝气,相 当有效,甚则用附子, 其效卓然。 然以余之经验, 最效之方, 则为附子与大黄合剂,此种用药系合大热大寒,同时并用, 纵有古方,未免骇俗。然余实已经过数十年之临床实践,以 附子、大黄,加入普通治疝之药中,即上列川楝子等药速收 特效,不可思议,此治外疝之经验谈也。”大黄附子合剂,在 张仲景书中叫大黄附子汤(内含细辛),出自金匮要略腹 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篇,而在伤寒论附子泻心汤中,亦 有大黄附子配伍。 大黄附子汤主治“胁下偏痛, 发热, 其脉紧 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汤乃治 寒热互结的痞证。既是寒证,自然用温药下之,为何用苦寒

3、之大黄呢?这一方面是为了监制附子大辛大温伤阴之弊,另 一方面则是为了开结所用,清代医家邹澍本经疏证说得 好,“大黄实斡旋虚实通和气血之良剂”。大黄与附子的配伍 可以说是这个方的骨架,其余药物多是理气解郁、疏肝散结 之用,抽掉这个骨架,整个方子的功效就会大减。典型病案 左某, 62 岁,炊事员, 1978 年夏初诊患者形体消瘦,罹患疝气 3 年,因拒绝手术而求中医治疗。言退休后常被乡亲们请去做饭做菜,每因站立劳作而致 睾丸胀痛偏坠, 伴少腹作痛, 此时必须休息后才能继续劳作。 在当地也服用过中药,多是理气疏肝之味,效果甚微。诊其 脉象弦细无力,舌苔白腻,其他无痛苦。随用大黄附子增味 汤治之,处方

4、:大黄 5 克,炮附子 5 克,炒山楂 15 克,川 楝子 10 克,淡干姜 10 克,木香 5 克,小茴香 10 克,醋元 胡 10 克,青皮 10 克,橘核仁 10 克,炒乌药 10 克,生甘草 10 克。服用 6 剂后,未闻其果。半年后来诊,言服用上方6剂后,疝气之苦从未发作。近又感睾丸胀痛,要求仍用上方 治疗,照书上方,嘱服 6 剂,半年未发作。按 本案是毛德西教授用大黄附子增味汤治疗疝气的第一例 病人。患者服用此方,每服 6 剂,其疝气半年可无复发,效 用之奇,出乎预料。 止园医话言:“将附子与大黄加入普 通治疝气方中,收效迅速。 ”毛德西治疗多例疝气, 验证此条 经验,乃非虚语。 岳美中医话集 中介绍罗止园的方子有 3 个,一个是治疗偏头痛的,一个是治疗肺痨咳血的,另一个 就是这个治疗疝气的。岳美中说:“本方主药为附子、大黄, 大寒药与大热药相配伍,可起激化作用,攻邪之力雄猛,舍 此,止痛效力当即逊色。”依据大黄与附子配伍的激化作用, 毛德西还常常将此方用到其他疾病,如妇女盆腔炎、子宫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