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与皮肤衰老的机制探源_第1页
五脏与皮肤衰老的机制探源_第2页
五脏与皮肤衰老的机制探源_第3页
五脏与皮肤衰老的机制探源_第4页
五脏与皮肤衰老的机制探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脏与皮肤衰老的机制探源于凌(辽宁中医学院,110032, 辽宁沈阳/女,1978年生,2000级硕士研究生关键词:五脏; 皮肤衰老; 机制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276(2002 06-0779-02衰老是所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体皮肤的衰老, 特别是经常裸露的面部皮肤的衰老是整个机体最易察见的外部表现。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千百年来在人们与各种恶疾顽症抗争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养生驻颜抗衰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在内的五脏与在外的形体官窍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肤的各种颜色、态, , 即侧重于通过滋补五

2、脏, , 疏通经络等措施来延缓皮肤的衰老, 而不同于现代医学中以外治(尤其是整形 为主的治疗措施。“藏居于内, 形见于外”是中医治疗各种皮肤病以及延缓皮肤衰老的理论基础。本文从五脏与皮肤的具体关系, 调理五脏以延缓皮肤衰老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以及五志过极对皮肤产生的各种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1心与皮肤衰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为全身的主宰, 有“君主之官”之称。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也提到:“心之合脉也, 其荣色也。”由此看来心主血脉, 其华在面是心与头面皮肤关系的根蒂所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提出:“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3、, 其血气皆上于面。”心脏在人体内主宰血液的运行, 濡养头面及皮肤, 可使面部皮肤红润光泽靓丽, 因为人面部皮肤的特点是脉络极其丰富, 所以心脏功能的盛衰, 很容易从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上反映出来。心气充沛, 则血行正常, 面部皮肤才会红润光泽; 若心气不足, 运血无力或心血亏损, 则面部血液供给不充分, 皮肤失于滋养, 则晦暗枯槁, 苍白无华, 并易出现皱纹; 若心血瘀阻, 则面色会呈青紫苍老之象。正如灵枢决气篇中说:“血脱者, 色白, 夭然不泽。”可见, 心功能的正常确实能延缓人体皮肤的衰老。在损容性疾病中有一种病叫做“红血丝”(西医称面部毛细血管扩张 , 以面部红赤粗糙, 日见衰老为主要表

4、现, 在日晒强烈的地区多发, 夏季加重. 中医认为此病就是心经火盛的结果, 泻心火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丹参是一味养颜防衰的良药, 近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丹参在改善人体微循环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从中医的观点来看, 丹参入心经, 有良好的“活血养血祛瘀”作用, 对养颜防衰大有裨益。心在志为喜, 喜笑能使人身气血流畅而无郁滞, 正如古人所说:“气贵舒而不贵郁, 舒则周身畅利。”但过度的喜悦也可以使身体气血阴阳失去平衡, 精神失常或皮肤和毛发焦枯而导致颜面衰老。正如古人所说:大喜过度则会伤魄, 魄伤则生癫狂, 致使皮毛焦。”皱纹加深, 。2, , 还赖, 肺助心行血, 血荣周身, 才会更好地起到保养

5、, 祛病延年的作用。肺能够“温分肉, 充皮肤, 肥腠理, 司开阖”, 肺的功能失调, 输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减弱, 会使皮肤失去光泽而憔悴, 枯槁, 并易为外邪所感, 产生各种疾患。肺主宣发肃降, 肺气向上的升宣, 向外周的布散以及向下的通降, 调节人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 能够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就人的皮肤而言, 肺的宣肃作用会加强皮肤的呼吸功能, 促进其吸收(营养成分 、分泌(汗液及油脂 、排泄(皮肤表层代谢废物 等生理活动的进行; 尤其是肺的宣发作用, 它可以将脾所转输的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 外达于皮毛, 正如灵枢决气所说:“上焦开发, 宣五谷味, 熏肤, 充身, 泽毛,

6、若雾露之溉, 是谓气。 ”另外, 肺还可以宣发卫气, 调节腠理之开合, 化津为汗以滋润皮肤, 防止干燥。由于皮肤的干燥是导致衰老的一大原因, 所以在美容与抗衰老的过程中, 肺功能是否正常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灵枢中曰:“肺气弗营, 则皮毛焦, 皮毛焦则津液去, 津液去则毛枯毛折。”由此可见, 肺脏在发挥其呼吸功能的过程中带动营养精微物质充肤, 润泽毛发, 正像自然界中的雾、露一样, 雨露滋润则禾苗壮(肺气滋润则皮毛壮 , 反之, “手太阴气绝, 则皮毛焦”。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提出:“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肺的功能失调会导致皮肤汗孔排泄不畅甚至堵塞, 在人的面部或胸背部的皮肤会产生痤疮。痤疮在古代

7、中医文献中又称“肺风粉刺”, 在临床上大多辨证为“肺经风热”或“上焦火盛”, 治疗多以清肺热为主。“肺合皮毛”的理论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 很多皮肤病的中医治疗多从肺入手。因此人的皮肤与肺脏的功能有直接关系。悲忧为肺之志, 过度的悲忧情绪会导致肺功能的损伤,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中所说:“忧者肺与脾病也, 肺居华盖之顶, 下通心肝之气, 心有所愁苦而不乐, 则上搏于肺而成忧, 故忧为肺病。”长期悲伤可使肺气闭塞, 耗气伤阴, 除了肺部内在病变外, 在外还可以表现为形悴气乏, 容颜憔悴, 毛发焦枯易脱落等。因此, 要美容抗衰, 情绪的调节也是至关重要的。9772002年12月第20卷第6期中医药学刊

8、3脾与皮肤衰老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内经 。脾胃功能正常, 才可以化生精微以“灌溉四方”, 肌肉皮肤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健壮, 面部也会容光焕发。若脾虚, 则不能将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 人会出现精神萎靡, 面色萎黄, 或面如土色, 晦暗无华。内经中云:“肉瘅者, 饮食不节, 膏梁肥美之所谓也。脾者肉之本, 脾气已失, 则肉不荣, 肉不荣则肌肤不滑泽。”也就是说, 脾气健旺, 则脏腑肌肤得到濡养, 气血得以补益, 肌肤润泽, 乌发美容; 反之, 脾失于健运会导致气血乏源, 脏腑功能低下, 面无光泽, 目无色彩, 毛发枯干, 老象丛生。脾气主升, 可以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输于心、肺、头目

9、, 滋养头面皮肤; 脾还能统摄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 防止出血, 这些都可以间接地对皮肤的延衰起到辅助作用, 因为皮肤的营养主要是靠分布于全身各处的浮络和孙络运行的气血提供的。此外, 皱纹是皮肤衰老的最重要表现, 皱纹的出现除受遗传, 营养状况, 日光等因素的影响外, 还与脾的功能关系极为密切, 因为脾主肌肉, 脾虚时肌肉的弹性、有所降低, 因此皱纹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肌肉松驰, 面部出现皱纹, , 从古到今, , 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扁豆、甘草、大枣等, 它们都有很好的健脾功效, 能改善有脾虚引起的面黄憔悴, 皱纹增多等衰老之象。脾在志为思, 思源于脾而发于心, 当

10、人思虑过度时可伤脾并累及于心。思虑不解致病的机理在于“思则气结”, 气机郁滞则脾气结于中焦, 可表现为神疲乏力, 纳呆, 皮肤干枯, 毛发焦燥等。久而久之, 全身各组织缺乏营养而导致心悸气短, 面色萎黄晦暗, 皮肤的早衰则是必然的结果。灵枢中说:“过分思虑, 则神气耗散, 故败则发斑。”由此看来, 过度的思虑是不利于养颜抗衰的。但在紧张的现代生活中思虑过度日益成为人们的通病, 所以对于一些工作紧张, 精神压力大的人来说, 通过补脾来延缓衰老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4肝与皮肤衰老肝为人身之“血库”, 有贮藏血液和疏通气血运行的作用。肝主疏泄是肝脏养颜防衰的重要基础, 因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人身的

11、气机才能疏通, 畅达, 气血和调, 经络通利, 是其他各脏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 是保证气血滋养皮肤的根本条件, 更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使气血充盛, 皮肤润泽。肝失疏泄会导致气滞血瘀, 从而皮肤失养, 晦暗无华或偏青枯槁而日渐衰老。黄褐斑在中医学上又称“肝斑”, 从中可以看出肝功能的调节在黄褐斑的生成和加重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黄褐斑多辨证为肝气郁结而血瘀于面, 治斑也多从疏肝、养肝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方药也多为行气疏肝, 活血祛瘀类。女子以血为本, 以肝为用, 所以“肝斑”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肝在志为怒, 在某些情况下, 发怒有宣泄情绪的作用, 有助于肝的疏泄调达, 但在多数情况下, 怒

12、对于人的生理来说是一种不良刺激。古人认为“忿怒则气逆, 大怒破阴”, “盛怒者, 迷惑而不殆”, 提示怒气太过可使人气血上逆, 阴阳失衡,甚则神志昏迷, 会出现各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在外部则表现为皮肤干燥, 目赤面红, 须发早白, 或毛发干枯, 指甲变色变形, 甲癣等多种肝气太盛的症候。也可由于情绪激动而引起面部血流量突然上升或郁结于面部而生黄褐斑。而一般说来, 面部有斑的人情绪也较常人容易激动。5肾与皮肤衰老肾为先天之本, 生命之根, 肾所藏的精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所以肾精的盈亏与人体强壮及衰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的论述:“女子七

13、岁, 肾气盛, 齿更发长五七, 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堕; 六七, 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 发始白”这段论述明确指出了肾气盛衰与机体各器官衰老(包括皮肤、毛发、颜面的衰老 。从古至今, 补肾抗衰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 其延衰方法也不可(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性激素 。天癸的衰。目前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雌激素是防止女性皮肤衰老, 恢复皮肤弹性, 增强其新陈代谢能力的最有效成分, 很多有驻颜抗衰作用的中草药中都含有类雌激素样物质。五液中的唾为肾精所化, “唾液涂面可驻颜去皱”的记载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另外肾虚可以成为临床上大量损容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如由于肾水不足, 血瘀孙络而形成的皮肤色

14、素沉着, 老年斑, 皱纹加深, 须发早白等。现代各种中药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大量补肾中药的延衰功能。肾在志为惊恐, 在正常情况下, 惊恐是人遇到重大事件后, 为适应发生变化的情况, 保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而出现的紧张状态。它有利于动员体内的潜在能力去应付非常事件。但当人肾虚时, 阴阳失去平衡, 即使在安全环境中, 也出现易惊善恐, 而这种心理状态, 又会加重肾虚。灵枢本神中说:“恐惧者, 神荡惮而不收”, “惊悸使心无所倚, 神无所归”所以惊恐的人正气下陷, 导致机体头面部位失其营养, 头面部会出现面色白光白, 失去血色, 皮肤干燥, 毛发脱落, 焦枯或斑秃, 变白等损容性症候。古人认为:“血气内怯, 令人善恐。”也就是说机体气血衰弱是善恐的主要原因之一。证治准绳中也提出:“脏腑恐有四:一曰肾, 二曰肝胆, 三曰胃, 四曰心。”这些论点虽未被确切论证或广泛应用, 但能说明恐是以肾为主的全身脏腑功能减弱的综合性反映, 对于延缓皮肤的衰老是非常不利的。从以上论述来看, 五脏与人体皮肤衰老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每一脏器各自的作用及五脏的整合作用均对皮肤的老化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 深入研究每一脏对皮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