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8 古诗二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 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等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理解
2、题意。1.小朋友,你们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两首听听。2.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3.小朋友,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结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楼“,并指导书写)题目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准节奏?(登/鹳雀楼) 4.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 5.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课件出示2):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师贴图)【设计意图:学习古诗就从背诵古诗入手。古诗,背起来朗朗上口,正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新课教学(
3、 )分钟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看看从这首诗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和停顿。(课件出示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尽”是前鼻音,“层、黄、穷”是后鼻音,“依、欲”是整体认读音节。3.领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 过渡: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1
4、.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诗,看看图,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2.交流: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白日、群山、黄河、大海)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课件出示5)如:即将落山的太阳、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板书:落日 群山 黄河) 3.作画: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来,你能帮帮我吗? (1)白日依山尽。“白日”在诗中指傍晚落山的太阳。 在师生共同的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往下落。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依)再猜猜,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板书:夕阳)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尽)
5、(板书:依 尽)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小朋友,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 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 教师动情地以描绘作结:(课件出示6:夕阳落山图)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指导学生朗读) 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7)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6、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2)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诗句二:黄河入海流。 小朋友,站在鹳雀楼上,你还能看到什么? (课件出示8)出示文中插图。(看看文中的图,想象一下) 如:归舟、小岛等,教师用画笔将画面变得更为丰富。 (课件出示9)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又想到了什么呢? (3)(课件出示10:诗人登楼图9)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呢?学生畅谈: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
7、,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板书:站得高 看得远) 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样呢? 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指导朗读 (1)注意诗句的节奏,体会作者的心情。 (2)朗读。先试读,再指名读,读后评议。 (3)有感情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3.当堂背诵 4.教师小结: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
8、(1)字源识记:“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出示甲骨文字形对照识记。(2)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楼、依”,“木、亻”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3)组词扩展法识记:“欲”,可组词为“欲望、食欲”。(4)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谷”加“欠”是“欲”。 2.教师指导书写。(课件出示11) “楼”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女”的撇点的折点在横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依”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从竖中线起笔。
9、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3.学生练习写字。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设计意图:课前搜集资料,把自己搜集的成果展现出来,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谈谈登高的经历,感受古诗表达的意思,就变得很容易了。】【设计意图:多元认字,是统编版教材强调的重点,书写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爱写字、会写字。】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群山 黄河 夕阳 依 尽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 lóu y jìn huáng c&
10、#233;n 高() ()傍 ()头 ()河 云( )2.用自己的话把登鹳雀楼的意思说一说。 3.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参考答案:1.楼 依 尽 黄 层 2.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滔滔的黄河水奔向大海。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3.白日:傍晚落山的太阳。 依:靠着。 尽:完,指太阳落下去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设计
11、意图导入( )分钟一、激发兴趣正确读诗。 (课件出示13:庐山风光图)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 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望庐山瀑布,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板书:望庐山瀑布) 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设计意图:出示庐山风光图,直观、形
12、象地展现庐山之美,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瀑、布”的韵母都是“u”,以“p”和“b”为声母的两个字易混。注意“照、川”是翘舌音,“烟”是前鼻音。2. 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还有什么不懂的? 读准诗的节奏和停顿:(课件出示1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开火车读。 4.点拨评价。 5.出示生字,识记生字zhào lú yn uà chun pù bù yá
13、;o 照 炉 烟 挂 川 瀑 布 遥 源识记:“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出示甲骨文字形对照识记。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遥、烟”,“辶、火”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瀑、烟”。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品析“日照香炉生紫烟”。 1.引导:同学们,看图,(课件出示15:香炉峰图):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什么地方?(香炉峰)你还看到了香炉峰上有什么?(板书:香炉峰) (峰顶升起的紫色烟雾、陡峭的岩壁、急速直下的瀑布) 2.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生)能说说你的体会吗?(板书:生) “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像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
14、山好像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 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二)品析“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1.谁见过瀑布,说一说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瀑布从山崖上飞落下来,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课件出示16:庐山瀑布图):遥看瀑布挂前川2.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瀑布?(课件出示17:庐山瀑布图):飞流直下三千尺。 从“飞流直下”看出瀑布快、急、猛。从“三千尺”看出瀑布太长了。 2.瀑布
15、的快、急、猛、长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板书:快 猛 长) 这瀑布简直太雄伟、太壮观了。(三)品析“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件出示18:银河图,瀑布图):疑是银河落九天。 1.老师和你们一样,被这奔腾飞泻的瀑布深深吸引。站在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他应该陶醉不已。他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 他被这壮美的瀑布迷住了,好像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2.(说得太妙了!老师觉得你的思维火花真灿烂!)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李白的这种心境?(板书:疑) 从“疑”字可以让我体会到。师:“九天”指天极高,表现瀑布之高。“九”不是实指。 3.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读,努力读出如梦似幻
16、的飘渺感。) 4.李白在庐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们在李白的诗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师来读这首望庐山瀑布吗?(课件出示19):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韵律,重点把握“生、挂、飞流直下、疑、落九天”)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吟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背诵这首古诗)(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谁会背这首古诗? (指名吟诵,评价朗诵)2.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赞美了瀑布的壮美。 诗人也抒发了对秀美山川的热爱。(板书:热爱 赞美)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20
17、)出示生字课件:田字格:照 炉 烟 挂 川1.指导书写: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照”上下结构,“昭”窄、大,“灬”宽、扁,“昭”日窄“召”宽,“刀”在右上格,“口”上宽下窄,竖笔在竖中线右侧,顶部在横中线;“灬”上合下开。“挂”左窄右宽,提手旁横笔在横中线上方,“圭”,两“土”分写横中线上下,竖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学会多元识字。扫清阅读障碍,为下面的分析做准备。】【设计意图:古诗比较抽象难懂
18、,一定借助图片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句子。】板书内容望庐山瀑布香炉峰 生 快 猛 长 疑热爱 赞美课堂作业新设计1.解释词语生: 遥: 三千尺: 。 2.( )香炉( )紫烟,( )瀑布挂( )。 3.用自己的话说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 1.生:烟雾冉冉升起的样子。 遥:远远地。三千尺:形容瀑布很长。2.日照 生 遥看 前川 3.那奔流直下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低年级儿童的语言特点就是形象具体,如何将抽象简练的语言变成学生可以理解的生活语言,如何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这是
19、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落实。 1.读诗看图,感受诗意。 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看看图,说说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了课文插图的提示,学生一下就知道了诗句描写的景物。 2.画一画诗,解读诗意。 我让学生指导我把诗人看到的画下来,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强调了太阳是靠着山很近的,一点一点落下去的。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感悟到了“依”,感悟到了“尽”。 3.读一读诗,理解作者的诗情。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
20、形态美。还是这个“疑”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不足之处:诗歌的朗读范读得还不够,最好能配乐朗读。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
21、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王之涣、李白描写大自然的古诗: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望天
22、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看拼音,写词语。 lóu céng hu lú shn chun guà zài jìn tóu二、填空。1.“烟”字用音序查字典,查( )字母,用部首查字查( )部。2.“照”用音序查字法,查( )字母,用部首查字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3“楼”共( )笔,第十一笔是( ),部首是(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疑是银河落九天 ( ) 不相信 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猜忌2. 白日依山尽
23、( ) 依靠 同意 按照 3.欲穷千里目 ( ) 需要 将要 &
24、#160; 想要 阅读能力大提升四、课文整体梳理。1.望庐山瀑布是( )朝诗人( )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 )时写的。我还知道 也是他写的。2.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著名诗人(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 ),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1. 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2. 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香炉峰在
25、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诗句: 3.这首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思维创新大拓展六、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诗句。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_,_ 。”答案一、楼层 火炉 山川 挂在 尽头二、1.y 火 2.z 灬 9 3. 13 木三、1. 2. 3.四、1.唐 李白 庐山瀑布 静夜思 2.唐 王之涣 景物 情感五、1.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3.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六、飞流直下三千尺
26、,疑是银河落九天。第四单元导学【单元导教】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和葡萄沟四课,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能够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热情和赞美家乡的情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升。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的泡泡提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语文园地四的“字词句运用”中再次实践运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借助字典验证,促进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第二个语文要素。黄山奇石葡萄
27、沟两课安排了仿写练习,古诗二首黄山奇石和日月潭三课中有词语积累内容,并安排了内容背诵。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写话”环节安排了学写留言条。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写留言条也是我们生活交流的需要的同时,掌握写留言条的基本格式。【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64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32个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3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4.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5.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阅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2.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3
28、.背诵风景名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4.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表达: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2.能展开想象,用“像”说生活中的事物。写作:1.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2.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与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8.古诗二首【课前解析】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述了作者登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前两句写了诗人登楼时的所见,后两句寓理于诗,写了作者的所思。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关注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29、流。”这两句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白日依山尽”是远处的景色,“黄河入海流”是近处的景色。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写了“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寓理于诗,写了作者的所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表达了诗人广阔的胸襟与抱负。诗中的“千里”和“一层”为虚数,表示“更远”和“更高”。“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两句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好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在山川之间。”诗中的“生”字吧水汽冉冉升起的景
30、象写得生动形象,“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壮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的意思是“瀑布从很高的山峰直泻而下,让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斜下来。”诗中的“飞流”写出了瀑布凌空飞泻的样子,“直下”写出了崖壁陡峭,水流湍急,“三千尺”是虚数,夸张地写出山的陡峭和瀑布飞泻的壮景,而一个“疑”字直接点明这是作者的想象。关注生字:本课共有10个会写字,其中“楼、依、炉、烟、挂”这5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需要注意“炉、烟”两个字中火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关注情感:登鹳雀楼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阐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对大自然
31、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重点】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字。2.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大家喜
32、欢古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登鹳雀楼)题目中的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它坐落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边上,因为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就称之为鹳雀楼。我们来看题目中的“楼”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的横笔和“米”的横笔大致持平,“女”的横要长。请同学们认真书写“楼”字。二、生字认读1.同学们,鹳雀把本首诗的生字带送到屏幕上了,你会读吗?2.我再加大难度,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提出要求:先试着自己读一读。3.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认识它们。(1)加一加:亻+衣=依;谷+欠=欲;尺+两个点=尽;穴+力=穷;尸+云=层。(2)组词识字:我们还可以组词帮助识记,
33、一起读一读,记一记。(设计意图:学习字词,为阅读扫清障碍,采用多元识字方法,丰富学生的识字方法。)4.相信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了这几个字,提出要求:齐读,每个字读两遍。三、品读释意过渡:同学们认识了生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登鹳雀楼。(一)学习题目:登鹳雀楼这个题目应该怎样断句?“登”是“登上”的意思,“鹳雀楼”是一个词,我们不能拆开,所以要求“登”字的后面断句。提出要求:齐读课题“登/鹳雀楼”。(二)学习第一、二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预设:白日、山、黄河、海。2.“白日”的意思是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依山尽”是说“太阳紧靠着山渐渐西沉下去。”
34、3.请同学们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两句诗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预设: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板书:所见:夕阳落山 黄河入海)(三)学习第三、四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诗人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会想些什么?2.“千里目”是指看到很远的地方,要想看到很远的地方就必须要“更上一层楼”。3.哪个字表示出了还要登楼?4.“更”字告诉我们还要向上登,再登一层就可以了吗?5.“一层楼”并不是真的一层,作者是要告诉我们“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就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板书:所思: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通过理解词语意思,结
35、合插图,想象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四、朗读背诵1.提出要求:让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诗人的情感。2.借助插图,让我们尝试背诵。五、指导书写1.请同学们观察“依、尽、黄、层”,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2.范写指导:(1)依:左窄右宽,右半部件“衣”的竖提在竖中线上,末笔捺从竖中线起笔。(2)尽:上宽下窄,两个点被“尺”字罩住,斜向平行,竖中线处收笔,撇和捺写舒展。(3)黄:上部扁、宽,第四笔横长,在横中线上侧,“由”字的竖落在竖中线,撇和点上合下开,底部相平。(4)层:左上包围,“云”字的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示书写姿势。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
36、及时改正。六、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高远望时写下了这首不朽诗篇,展现出他不凡的胸襟抱负,同样也是在激励着我们努力奋进,积极进取! 七、布置作业1.背诵登鹳雀楼。2.给爸爸、妈妈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八、板书设计8 登鹳雀楼所见:夕阳落山 黄河入海所思: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楼 依 尽 黄 层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5个字。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理解诗句意思。3.了解诗句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描写瀑布的古诗。(板书:望庐山瀑布)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题目。二、
37、介绍作者三、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本诗中的会认字你认识吗?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3.识记会认字: (1)加一加:氵+暴=瀑;火+户=炉;火+因=烟。(2)换一换:“摇”把“扌”换成“辶”,就是“遥远”的“遥”。(3)字理识字:“川”字的甲骨文像弯弯曲曲的河道中流动的水,有点甲骨文把中间的点简化成弯曲的实线。(4)图片识字:瀑布、烟。4.相信同学们都认识这些字了吧,让我们一起来玩识字游戏。(设计意图:通过识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巩固识字。)四、品读释意(一)学习题目:望庐山瀑布同学们,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庐山的瀑布,庐山位于江西省,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庐山瀑布。(二)学习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单位劳务分包合同样本
- 书法采购合同样本样本
- 产品开发协议合同样本
- 充电桩验收合同样本
- l录用合同标准文本
- 临时便道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仓库建设合同样本
- 学校辅导员中介合同(2篇)
- 2025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东坑市场摊档铺位租赁合同样本
- 学前儿童游戏自考复习资料考纲
-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 《村居》获奖版 教学课件
- 无菌技术操作PPT
- 周版正身图动作详解定稿201503剖析
- 第6章工厂布局设计课件
- 叉车定期检验研究分析报告
- 雷达生命探测仪培训-PPT课件
- 光缆和管道的施工规范标准
- (高清版)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_T 317-2014
- 陕西沉积钒矿勘查规范(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