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学概览_第1页
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学概览_第2页
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学概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学概览 知识经济社会强调终身学习。将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 活、学会生存”作为 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已经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共识。 这种共识带来了学习内涵的全面更新, 使得“学会学习 ”在教育中占据 了核心位置,也即 “学习 ”不仅仅是接受已有知识、使个体的存量知识 得到累积,更重要的是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学习的策略,知道 应当如何学习,形成知识的自我生成能力, 掌握知识的自我管理技能, 使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全部才能 (如记忆力、想象力、推理能力、 交往能力、体力、审美观、领导者的气质等)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 相应的, 课堂教学的任务也不仅仅是为学生走

2、向社会、 参加工作做好 准备,更加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 这就要创造出一种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并努力开发学生的潜 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 交流与合作的新的教学模式。显然,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行为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观念, 设计出符合学生 学习规律的教学情境, 努力使自己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做到恰到好 处。而做到这些的基本前提是对教和学的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有全面了 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正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与学相互作 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因此,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于现代意义 上的

3、“好教师 ”是极其重要的。一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简介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并不长。 一般认为它经历了 初创期( 20世纪 20年代以前)、发展期( 20年代末到 50年代末)、 成熟期(60年代到 70 年代末)和完善期(80年代以后)等四个时期。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 有两条基本线索, 一条是在实验室中研 究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规律, 另一条是在真实的学校和社会情景中探究 人类学习的规律,研究如何改进教和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因此, 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心理研究的强大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 广大中 小学教师因为具备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因此也具

4、有掌握教育心 理学基本原理的实践基础。 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心 理思想,我国许多思想家、 教育家都提出过一些闪耀着教育心理学思 想的教学原则,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学相长 ”、“导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孔子说, “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荀子说,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 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将孔 子和荀子的言论合在一起, 就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思想中所特别强调的 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知识学习原则。这些教育心理思想在我国 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发挥着作用, 而且即使在今天

5、也不失其 先进性。在国外,教育心理学的许多思想也早有萌芽,例如, 19 世 纪前后,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中就包含了教学要使学生 的头(心智)、心(情意)、手(行动)三者均衡发展、重视学生的兴 趣、教学中讲究准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五个程序等教育心理 学思想;捷克的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也提出了许多教育与 心理学相结合的原理、原则,如教材必须符合学生发展水平、应使学 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等。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 是西方第一本以 “教育心理学 ”命名的专著, 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发 展基础。 19131914年又扩充为人的本性 、学习心理学和工

6、作、疲劳与个别差异 三卷本。书中提出的学习律 (效果律、 准备律、 练习律)以及个性差异观点成为 20 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用普通心理学原理来解释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经过 30多年的努力,从 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渐 趋集中,教学与发展、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德育心理、 教学策略、教学评估、教师心理等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这一时期,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为学校教育服务的研 究取向日益明确,教育过程的探讨、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教材、教 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等受到高度重视,这种研究取向一直延续至今。 另外,教育心理学家还把视野扩

7、展到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 把学校和 课堂看成为社会情景, 对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研究。 这 一时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受到重视, 而且这种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迅速深化, 如多媒体环境下 学生学习的特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学习的自我监控问题 等都得到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深刻地影响着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80 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渐趋完善,在如下四个方面都取得了 突出的研究成果: (1)主动性,即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 学过程, 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即从内部理解所学知 识的意义,研究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研究元认知、学

8、习的自我监 控机制等;(3)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即 “学习共同体 ”的营造,教学 情景的设置,以使“学习共同体 ”中成员能够共享教学环境中的一切学 习资源,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交流活动的组织,等等; (4)把学生的 学习看成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上的建构活动, 研究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 响。近来,由于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日益受到重视,教育心理学领 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以学校教育为背景, 由于各民族均有自己 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因此,如何使教育心理学研究植根于本民族的 教育、心理文化传统之中, 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来理解、解释和 干预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活, 是今后教育心理学需要

9、面对的一个主要问 题。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心理学家们也都提出了心理学研究本土 化问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以普通心理学原理为理论基础,进一步 在学校情景中进行有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个别差异、教学评价和 测量等研究,从而更加深入地认清学生学习以及学校教学的内在规律, 并以此为依据改进我们的教育, 使学生在一个有效促进认知和情感健 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应当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以下我们介绍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心理的研究, 它是教育心理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学习心理概述只有了解了学生 “学”的规律,教师才能真正把握 “教”的规律。为 此,广大教师应当特别关注和研究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程、学

10、习的 策略、学习的迁移、学习中的非认知因素等问题。这些也是学习心理 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1什么叫学习?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 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个定义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首先,学习 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 这种经验既可以来自外部刺激, 也可以通过 练习获得,但无论从那种途径,都必须通过个体与环境之间反复的、 复杂的相互作用; 其次,由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既可以表现为直接的外 在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内部心理结构的改变,当然,这种变化必须是 比较持久的。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了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 习外,还包括行为准则、态度等的学习。实际上,就现代

11、社会生活而 言,日常工作、 生活都包含着学习。学习是一个经验的获得和累积的 过程。2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与人类一般学习有共同之处, 但又有其特殊性。 学生 学习的最根本特点是接受 建构式学习。也许有人认为, 接受学习一 定是机械的、被动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谓接受学习是指这种 学习本身是占有人类社会已有经验、 把别人发现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 验,并使其成为自己辨别事物、处理问题的工具的过程。由于经验是 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主体反映客体时所产生的主观产物, 因 此,经验的接受和占有不能像物的接受那样, 在既不改变性质也不改 变存在形式的状态下进行。 经验的接受过程是主体重建经验结

12、构的过 程,也即是一个主体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 主体必须处于一种十分主 动的状态, 积极主动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运作, 才能完成构建过 程,真正地 “接受 ”相应的经验。因此,学生的学习,从结果看是 “接 受”了已有经验,而从过程看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经验建构过程。顺 便指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 有人片面强调创造学习 (或发现学习), 否定学生学习的接受性本质, 已经造成一定的教学思想混乱, 应当引 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学生学习的接受性本质可以派生出一系列特点。 首先,由于学生 所要掌握的是已经整理好的、客观化了的、系统化了的经验,是一种间接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在学习动机、过程和学习条件等方面

13、,都 有特殊性。其次,学生学习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活 动,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教师正确有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 已有经验的意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再次, 由于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因此这种学习不一定是从学生的直 接需要出发的,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重建经验结构的过程首先是从模 仿建构已有经验开始的, 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建构过程的完成主 要依靠理性思维。当前,有人片面强调直接经验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认为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在主动状态下的, 只能以学生的直接需要为教 学的出发点, 这是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一种曲解, 不利于教师掌握教学 规律。实际上

14、,正因为学生学习有强制性、被动性一面,才需要教师 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内在规律如何、 具体过程 怎样、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等等。古今中外,在对学习问题的研究 中,由于心理学家的哲学基础不同,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此形 成了众多流派。但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 派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他们的基本假 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 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 认为所有行为都

15、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 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 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 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 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 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 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 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推向了高峰, 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 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 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 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2)认知派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格式塔学派。 几乎在行

16、为主义学习理论产 生的同时, 在德国就出现了以韦特海墨为首的格式塔学派。 该学派认 为学习是一种顿悟, 当个体面临一个问题时, 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 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求得新平衡, 而问题解决是在对问题 情景有了整体把握,并对其内在实质有所顿悟后才实现的。 20 世纪 60 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统治地位被认知心理学所代替,认知学 习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的学习 理论等都有很大影响。在环境与个体的关系上,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 是个体作用于环境 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加工, 取决于人的内部心理结构, 是人根据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做出的选择。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赋予经验以意义, 并对经验进行组织和 再组织,从而修正或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认知学习理论要研 究的是个体处理环境刺激时的内部心理过程。例如,皮亚杰认为,儿 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都不是环境直接内化的结果, 而是环境与个体图 式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内部的协调、创造而得到建构的,这是一个个 体利用自己已有图式(即认知结构)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同化 和顺应而达到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布鲁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