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808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经历观察、操作、画图、测量等学习活动,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2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利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3使学生在由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4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和同伴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较流利、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包括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长的小棒)、三角尺、钉子板、饮料吸管、剪刀等。教学过程: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课。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袋子里藏着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你知道可能有哪些图形吗?你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吗?指名学生摸出三角形,并说说怎么能一下子就摸到三角形的。设计意图:课始,教师巧妙地安排摸图形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构建 “愉悦”的数学生态课堂,为学生主动交流表达创设了氛围。学生凭借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思维处于一种定向的认知活跃状态,这样不但有话可说,而

3、且能以积极的姿态来摄取新的知识,满足了学生好学、好奇的心理需求。2提问: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请学生欣赏大桥、高压线杆、自行车、房屋的人字梁、雪花等含有三角形物体的图片。)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板书:三角形的认识)评析: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言之有物。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欣赏含有三角形的物体的图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三角形,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二、合作探究,体验感悟。(一)活动一:感知三角形的特征。1做三角形。谈话: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

4、确实有很多的应用,同学们,你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 介绍材料和要求: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小棒、钉子板、三角尺和白纸,你能选择其中合适的工具创造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做三角形,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可能会用以下四种方法:(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2)在钉子板上围成三角形;(3)直接沿着三角尺的边画三角形;(4)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展示学生制作的三角形,并指名说说做的过程和想法。在展示小棒摆出的三角形时,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别和点评,明确三根小棒必须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2画三角形。大家先在头脑里想一想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在作业本上画出三角形。观察比较:看刚才我们一起完成的三

5、角形,做法不同,材料不同,大小也不同,但为什么都叫它们三角形呢?通过讨论明确:它们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都是封闭图形。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讨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交流后明确: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评析:为学生提供 “做数学”的平台,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呈现出来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位置也不同,让学生由不同去发现相同,在做数学中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学生在“做三角形、画三角形、比较三角形”等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由生活到数学,可逐步实现三角形概念的主动建构,这一过程也是数学化的过程,因为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就能用

6、比较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进行表述自己的想法、做法和思考过程。(二)活动二:探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1设疑。谈话:几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三条线段一定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讨论,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初步感知。谈话:老师请大家用一根塑料吸管任意的剪成三段,然后首尾相接,摆一摆,看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活动交流后,谈话:有的同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同学却不能,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哪位同学有勇气展示自己没有围成三角形的作品?评析:这里让学生用吸管任意剪三段摆三角形,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取样,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原生态的问题情境,特别是在众多学生都很容易摆成三角形的情况下,出

7、现一些围不成的情况,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冲击力,问题更具有挑战性。展示“失败”的作品,提问:这样的三根小棒真的围不成三角形吗?有没有不同意见?学生交流后教师操作,使学生看到这样的三根小棒的确不能围成三角形。小组讨论:为什么这样的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呢?汇报交流结果:观点1:如果上面的两根短的小棒的长度的和与长的小棒相等,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了。观点2: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因为上面的两根短的小棒的长度的和与长的小棒相等时,组合成的图形就平行或者重合了。观点3:我的观点是只有上面的两根短的小棒长度的和大于下面的小棒,才可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评析:关于围不成的问题,教师重点抓住学生容易关注的两根短的小棒进行充

8、分探究和演示,让学生的思维随着小棒而动,在直观中顿悟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课堂上形成了一种较好的探究、讨论的氛围,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为顺利引出“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核心问题打下伏笔。谈话:老师为难了,有的同学认为两根短的小棒的长度的和与长的小棒的长度相等时,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对此表示反对,还有的同学认为两根短的小棒的长度大于长的小棒时才有可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然而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想,有的时候我们还真的不能光凭自己的想象,不是说口说无凭吗,那就需要我们用实验来检验。3合作探究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信封,内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1)各小

9、组测量4根小棒的长度。(2)小组合作,任意取三根小棒围三角形,并且记录好每次选用的小棒的长度以及能否围成三角形。学生小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3)汇报交流结果。展示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提问:通过这四种情况,你们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应该有什么关系?讨论交流后,明确:只有当两根较短小棒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才能围成三角形。4操作验证谈话:同学们刚才剪三段吸管围成的三角形情况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请你把其中的任意两根接起来,和第三根比一比。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当两条较短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时,应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较短边长度的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时,就不能围成三角形。评析:教师组织学生小

10、组讨论,探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发生争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的体验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的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5完善规律谈话:看黑板上老师画的这个三角形,你能很快地说出哪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吗?提问: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与第三边比,结果怎么样?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解决问题,发展新知。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哪种方法最简单呢?2完成“想想做做”

11、第3题。提问:假如是你到少年宫去,你会选择走哪条路呢?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3玩一玩: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第三根小棒可以有多少种情况?学生通过操作会发现: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在4厘米与16厘米之间,它有无数种可能。评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练习设计层层深入,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教学反思: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在价值引领下的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以动态生

12、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紧贴学生思维,从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探究,使其真正经历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并且为他们搭建广阔的自主交流、展示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静下心来想一想,原来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发言,主动表达,关键在于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说”。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说”的欲望呢?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一、创设条件,让学生“想说”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13、课上要给每个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给他们更多说的机会。学困生让他们回答难度低、简单的问题,如“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使他们明白他们也能参与教学活动,他们回答问题时,教师用亲切的微笑、满意的点头、欣赏的眼光、亲热的握手等肢体语言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中等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说不好的可以重说或者听其他同学说。回答后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优等生让他们说推理过程,如“为什么当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相同的题目说出不同的思考方法。任何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

14、自己的知识。教师要有一定的驾驭课堂能力,根据设置的问题不同可以让学生自己说给自己听,有的说给同桌听,还有的说给全班听。这样让学生在“说话”活动中,充分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就能很自然的激发起学生“想说”的欲望。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敢说”让学生“敢说”我们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课上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多一点说话的机会。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无论答对答错都平等对待一律坐下。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并有意识的加以引导,说错的给予纠正,说得不完整的由学生先补充,学生不会的教师再补充。不同意见的允许学生讨论交流,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就让学生去说。(因为学

15、生的语言更能让大家理解和接受。)不会说的可以先听别人说然后自己再说。重点的问题学生回答时我有时假装不懂,让学生再说一遍加深记忆;有时我还让学生自己重复一遍或说给同桌听。例如三角形的特性有哪些?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老师忘记了,谁能说给老师听一下。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学生个个不甘落后畅所欲言,从而获得了所学知识。三、采用激励措施让学生“抢着说”同一道题目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想法,就像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堂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勤于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同学间集思广益,互相畅谈,在“说”中学,在“说”中悟。课堂讨论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针对某一个问题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我没有及时做出回答,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小组讨论解决,想不到通过交流学生想法很多,各抒己见,语言表达的非常清楚,这不仅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而且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为了培养农村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先前我从上课发言开始,采用了许多激励性的措施,提高学生“说”的积极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收效不错,学生敢想、敢言,表达的条理性越来越好。“说”是学生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