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2.3(2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2.通过参与用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4.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2.在实验他那就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重点: 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难点: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
2、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教学准备: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 2米的细绳。教学过程:一、引入使用机械,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节省距离,那么我们能不能使用机械而节省功呢?大家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二、实验 实验原理: 器材与装置:实验操作:(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算出。(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
3、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实验记录:数据填入表格中,注意清楚的记录数据。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分析与结论: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通过刚才的操作,大家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两部分的功不相等。使用机械时人对机械做的功比不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多。这个差是哪里来的?这个差就是额外功,我们在完成一件事时,总会有一些不是我们需要的,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功。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尽量减少额外功,提高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也就是提高机械效率。三、小结我们测量的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理是: 。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评价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表现,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到位的评价,提出表扬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逐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等能力。四 强化练习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
5、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1)、请计算出后两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2、比较1、2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_(3、比较2、3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_ 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测力计的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 /120.10.90.374.1240.11.60.3340.11.10.52、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 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 本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
6、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632.592652.5183682.524(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小红的做法是为了控究 _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得到的结论是:_ _. (3)小军也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物理量控制因素物重G/N绳端拉力F/N机械效率 /较小提升速度104.279.4中等提升速度104.279.4较大提升速度104.279.4在小军的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_。3、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
7、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J,人做的总功为_J。钩码总重 G(N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50.051.40.15(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_;结合测力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_。(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是_。钩码总重 G(N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50.051.40.154、某班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以后,进行了小组交流,下表是甲乙两小组的实验数据记
8、录:实验小组钩码重G/N动滑轮重 G/N拉力F/N机械效率 /甲0.50.40.3547.6乙0.50.40.3843.9甲、乙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在测定“各种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了下面表格中。实验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110.10.60.355.6220.10.90.3 330.11.10.3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根据数据组装滑轮组 ;并计算出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就这一问题的研究,你认为她收集的数据是否充分?说明理由。6、在研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中,小聪同学预设的实验过程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按照图甲组装滑轮组,静止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根据 =G/Fn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再按照图乙组装滑轮组(动滑轮大小变化),改变所提物重,提升两个钩码,重复上述实验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比较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低只与物重有关。指出实验方案有哪些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7、学校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在探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下载)
- 2025年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2025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典型题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我们家的男子汉》精美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精美课件
- 2025职场攻略:求职过程中如何识破并规避“陷阱”合同的综合指导
- 2025公寓租赁合同样本
- 2025热水供应合同
- 2025版权转让合同样本参考
- 2025网站开发合同范本参考
- 分公司负责人全权授权书3篇
- 《始得西山宴游记》名师课件1
- MOOC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诗意中国》朗诵稿
- DB12∕T 822-2018 路用高粘结力环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 “两票三制”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含检查表)
- JIS G3507-1-2021 冷镦用碳素钢.第1部分:线材
- 授居家二众三皈、五戒仪规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 米字格A版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
- 生日快乐祝福快闪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