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强夯施工方案设计_第1页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设计_第2页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设计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为指导路基强夯加固工程严格按设计施工,控制其施工质量,按照设计要求在现场选 取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夯,以检测设计强夯参数下的施工效果,从而择优选取最佳的强 夯控制参数,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用以指导今后路基强夯施工。特编制本方案。一、编制依据1铁道部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2、 铁道部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3、 铁道部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4、 铁道部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二、适用范围本段正线SDK0+000SDK36+911.69区间内共有

2、10段路基需要强夯加固处理,共计6581顺延米长,约计18.5万平方米。本方案选取 SDK31+100SDK31+300段作为路基强 夯实验段,长度为200米。三、工程概况1、概况本线线路以填方通过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周围为城镇和农田。路堤最大填高为10.53m,属于蔬菜大棚区段。据现场调查,该区蔬菜大棚内局部部位分布有较厚的人工填 土,一般深约4-5m,最厚可达8m沿大棚长轴呈条带状分布。经现场选取部分大棚取土 试验并进行轻便触探试验,其基本承载力c =80-100KPa,随时间增长逐步增加。本线设计 采用强夯方法进行路基加固处理。路基填筑分路基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基床以下层三部 分,路

3、基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填料采用外购方式获取,填筑厚厚度为0.6m,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采用C组填料,就近采用取土场选取 C组填料进行填筑。2、工程地基概况本线主要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根据设计地质勘测报告显示该场地自上而下各土层的名称及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表 1-1。该场地土的名称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表1-1层号土层名称湿度密度或软层面深度厚度(cm)fk硬状态(m(kPa)1素填土(以粉质黏土为主)干燥稍湿软塑-硬塑0 3.503.5902粉质黏土稍湿硬塑3.5-11.07.51603粉砂潮湿中密11.0-21.5010.51904粉砂潮湿中密-密实21.5 26.551905粉质黏土潮

4、湿硬塑26.5-33.57190通过对浅层土层分析,土的空隙比较大,地基承载力为90 kPa,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因此设计采用强夯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从而提高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四、强夯工程设计参数夯击能量:点夯lOOOkN.m;施工机具:夯锤直径2.0m,锤重100200kN,落距大于10m夯击方法:分四遍夯,第一、二、三遍为点夯,采用跳夯法,第四遍满夯;夯击次数:点夯为815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cm; 夯点间距:3.0m,正三角形布点,满夯四点中心搭夯一点;间隔时间: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 3-4周。五、施工总体方案1、人员配置强夯加固地基处理施工人员配置表序号岗

5、位/职务人数岗位职责备注1施工负责人1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文明施工总负责2技术主管1现场技术总负责,总体负责现场技术安排和把关3质检员1开工报告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并进行现场质量自检4技术贝1做好技术交底,纠正施工中安全、质量、环 保、工序、工艺、文明施工等问题,做好施 工日志和技术资料。5安全员1负责现场安全技术、并对所有施工人员进仃安全技术交底和检查指导6领工员1负责工班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环保和文 明施工管理。7实验员1按要求现场试件抽样取样与实验检查8材料员1确保现场机械设备、施工材料、施工+用电正 常,并满足施工需要9工班长1带领工班全体劳务人员完成内部下达的施工 生产任务。10

6、生产工人、司机20按现场各层管理人员的要求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与验标要求、汽车按需要作业2. 机械设备及测量实验仪器配置强夯主要设备: 50t覆带式吊机二台 10t夯锤二个 自动脱钩装置两套 轻型动力触探仪两套 水平仪、经纬仪等其他设备见下表:强夯加固地基处理设备配置表机械设备名称机械型号数量GPS华测X203台全站仪拓普康GTS-3321套水准仪北京博飞DZS3- 11套钢尺50m2把灌砂筒2套强夯机1台压路机山推-20T振动压路机1台推土机山推160型1台挖掘机ZAXS2001台平地机徐工180G1台自卸车15斥1辆施工准备工作1施工便道施工便道贯通至施工现场,保证施工设备顺利到场。

7、施工场地已经平整,满足施工需 要。2、路基填料准备取土场已经选定,并已完成各项土力学试验,同时取土场便道打通,满足施工需要。3、施工测量测量班应根据项目部测量组复核加密的导线和水准控制点,测放路基中桩并按设计要 求在夯击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4、内业准备1)、对施工设计图纸、规范进行熟悉。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让各层管理 和作业人员熟悉图纸和工作内容。2)、制备各种数据记录表格,施工过程中随时记录各项检查数据。具体见后附件。5、现场准备1)、组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到位,并组织有针对性的工前培训。2)、路基地表清理完毕,具备施工条件。3)、测量布置夯点,并用白灰点

8、标识。六、施工工艺1强夯工艺流程施工准备T场地平整T夯点放样并测量场地标高T设备就位对准夯点T第一遍夯点施工f夯坑整平f测量场地标高、实验数据(获取各项参数)f第二遍夯点施工f夯坑整 平一测量场地标高、实验数据(获取各项参数)一按设计间隔4周时间f第三遍夯点施工f第四遍满夯施工f整平f测量标高、实验数据(获取各项参数)f整理参数强夯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强夯施工工艺框图”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2、夯实原理强夯法地基加固处理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重锤 (一般为1040t)起吊到640m高度 后,自由下落,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很大的冲击应力,土体产 生瞬间变形,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

9、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缝,形成良好的排 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 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3. 强夯法施工要点。1强夯法施工的主体是地基,各个工程项目的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具唯一性,在强 夯参数的选择时,应依据本工程的实际地质情况及规范的经验取值初步确定强夯参数,本 次强夯试验段采用设计院设计提供的强夯参数。通过试夯综合检测手段,对各项参数进行 判定、测试和选用。2. 进场后施工前,必须对所需强夯处理的场区实施动力触探检测,其目的在于检查确 认勘察报告所揭露的地质情况,检验施工方案所确定的工艺参数的适用性,在每遍夯击结

10、束后,也要实施动力触探自检,以检验夯击效果,视检测情况进行必要的工艺调态。施工结束后,要对所经强夯处理的场区进行综合检测判定。 原则上每遍动力触探检测孔约为10 个。3. 对强夯参数的选择尽量避免因超过临界夯击能使土的宏观结构破坏并产生明显的 水平位移,进而影响土体的整体强度。这需要在试夯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调整。若试夯 过程中出现水平位移,应及时减少夯击能量,并做好详细观测记录。4因受夯击能量影响,土中孔隙水压力将有一个平缓的消散过程。因此,每遍夯击 结束后,必须留有一定间隔时间,以确保土中孔隙水压力能按改变后的纹流形式得以逐步 消散。此间歇时间称为技术间歇期。本次试夯第一遍和第二遍之间间歇

11、采用以往经验初步 选定为5个小时,第二遍和第三遍之间间歇采用设计图纸间隔时间为3周,第三遍和第四遍间歇依据前三遍情况而定。4. 施工工艺标准及要求1、施工工艺 在清表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清表; 重复上述步骤,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换夯点,重复上述步至,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

12、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根据上述强夯施工顺序,在最后一遍点夯夯击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满夯 采用小夯锤夯击,并适当增加满夯的夯击次数,以提高表层土的夯实效果。2、施工要求1开夯前应检查锤重和落距,计算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2、每边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 及时纠正。3、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并记入强夯 夯击监测记录表。见附表1:4、施工过程及时记录各项参数和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5、试夯施工步骤1. 单击夯击能本工程初定单击夯击能按设计为 1000K

13、N- m。根据以往试验表明,在相同单击夯击能 的条件下,重锤低落距较轻锤高落距加固效果更好。因此在起吊能力许可情况下,宜采用 较重的夯锤。结合当地的机械起吊能力和强夯设备情况,选取夯锤重W=10吨、落距H=10m(设计要求大于10m,故采用最小值),实际单击夯击能为:WH=1000 KN m由Me nard公式D=K/ WH/10( K影响深度折减系数,对于砂土类规范建议取值K=0.5 )可计算出理论有效加固深度:D=5.0m2. 最佳夯击能强夯时,空气被排出,土体压缩,孔隙水压上升,由于孔隙水的消散需要时间,故强 夯时引起的孔隙水压可叠加。理论上最佳夯击能是有效影响深度底层孔隙水叠加至上覆土

14、 压力时的累积夯击能,应根据现场实试孔压决定,但因现场缺乏测量孔压的设备,本工程 采用以下方法确定最佳夯击能:记录试夯时夯坑内土体竖向压缩量(观测沉降量)和夯击次数,当每击的夯击量出现 由大一小一大的拐点时,说明此时夯坑底部地基土已发生侧向挤出破坏,开始产生较大的 侧向变形了,则这时的夯击总量即为最佳夯击能。按照设计初步参数,试夯中确定此值为 8击/点,此时最后一击的夯沉量为5cm,在实 际施工中即以此作为最佳夯击能的最后控制值。3. 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国内一般为23遍,本工程按设计采用四遍,即三遍点夯,一遍满夯。第一、 二、三遍目的是处理深层;第四遍为低能量满夯,目的主要是处理表面土层尤

15、其是夯坑之 间的空隙。第四遍取落距5.0m,每点连续二击,满夯四点中心搭夯一点。由Me nard公式可计算出满夯的有效影响深度:D=K/WH/10 =0.5 V100KNX 5.0m/10 =3.5m为改善深层处的处理效果,点夯宜采用较大的夯点间距,本次试夯按照设计采用3m以免夯击时在浅层形成密实层而影响夯击能往深层传递。4. 间歇时间相临两遍夯击的间歇时间应根据孔隙水压力消散的情况而定。因本工程地表面层为含 水量较低的夹砾砂粉质粘土。下卧层为透水性强的中粗砂层,故可在前一遍夯完后,将土 推平,间歇5小时,进行第二遍点夯。5. 强夯效果的检测和评价为了检验强夯的加固及处理液化效果,强夯后 7d

16、检测单位对强夯区域进行了平板载 荷试验,标准贯入实验、动力触探实验、压实系数检测试验、地基系数K30检测试验。(1)检测方法 平板载荷试验现场采用707 X 707mm压板,慢速维持荷载法,千斤顶分九级加荷,压板埋置深度在 设计基础底版下约0.10 m,在荷载板上对称安置四个百分表观察地基土沉降量及各级荷载 相对稳定情况。静载点主要布置于独立基础部分场地,共进行 10个检测点载荷试验,以 评价夯后地基的承载力。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标准贯入器、穿心锤重 63.5kg,自由落距76cm标贯试验的检测每3000m2检测 9个点,以评价夯前、夯后地基土承载力等力学指标,并判断水下砂土的液化情况。 动力触

17、探试验采用轻型动力触探头,穿心锤重 63.5kg,自由落距76cm,整个场地内均有布置。在 夯前、夯后布置6个和12个检测点以评价地基土均匀性,并评价填土的承载力。 压实系数检测试验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进行。压实检测频率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规定进行,即每纵向100m等间距2个断面6个点,每个断面检查左中 右个1个点。2 检测评价根据试验检测数据,评价强夯效果,满足设计院提出的强夯地基处理后地基土:K30大于等于80MPa/m压实系数K大于等于0.90,基本承载力不小于120KPa地基加固检测成果评价表试验指标单位实测值设计值备注压实系数100%地基系数K3

18、0K30(Mpa/m承载力标准值(米用平均值)fk (kPa)6.施工注意事项1、当场地同时包含有不同能级区时,应先夯高能级区加固深部,后夯低能级区加固浅部。2、高低能交界区按高能能级处理。3、在高低能级分布区,如施工条件不允许看,低能级必须先夯时,高能级满夯实必 须覆盖低能级区一排夯点。4、点夯时,边缘夯击点一般每一点应多打 2击。5、对振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或精密仪器设备等,当强夯振动有可能对其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检测点,采取挖隔震沟等减震措施。一般既有建筑50c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当桥台附近、涵洞等结构物附近需进行强夯是,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 再施工桥台、涵洞等结构物。6

19、、强夯时有土块、石子等飞击,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做好安全措施,划出影响 范围,禁止闲杂人员进入。7、施工中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大于 50mm寸,应通知监理和设计单位,对夯击参数 进行调整。七、工期安排1强夯试验段工期计划安排 工期计划安排见下所示强夯试验段工期安排序号段落工序工期安排1SDK31+100SDK31+300布点夯机就位2012年7月15日第一遍点夯2012年7月16日第二遍点夯2012年7月17日第三遍点夯2012年8月9日第四遍满夯2012年8月10日试验检测2012年8月17日整理参数总结2012年8月20日主体工程2012年9月23日2012年9月31日防护及附属2012

20、年9月31日2012年10月6日八、质量要求1强夯实测项目强夯质量主控项目检查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夯点布置每100n检查3个断面6个点,尺量2夯击遍数满足设计要 求观测,尺量3最厚两击平均夯击沉降量满足设计要 求检查每遍总夯击点数10%尺量4强夯加固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 求100m检查3个断面6个点,触探试验强夯一般项目控制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处理范围+150, -150尺量,100m检查3个点2夯坑中心偏差0.1D尺量,检查总夯击点的10%3强夯后顶面咼程+50, -50水准仪测量,100n检查3个点4中线至边缘距离+50, -50尺量,100m检查3个点5宽

21、度不小于设计值尺量,100m检查3个点6横坡+0.5%,-0.5%尺量,100m检查3个断面7平整度填土 50mm 填石 100mm2.5m直尺,100m检查5个点2、质量保证措施2.1组织措施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懂技术、精管理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由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总工,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机构,保证工程的领导力量;按照“管理有 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组建专业施工处,施工处设置处长、技术负责人、技术、 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等主要组成人员,保证工程的施工力量。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项目部设质量管理部、 安全环保部、中心试

22、验室等部门,配齐专职质检工程师,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工班设兼 职质检员。施工中严格实行“三检制”,形成项目部、工区、架子队、工班、作业人员五 级质量自检流程。详见“自检小组业务流程图”。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实行项目部、施工区段 及施工队三级技术质量管理机制。自检小组业务流程图2.2、管理措施根据合同要求和工程质量目标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PDCA循环控制原理,通过质量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使工程质量在计划控制 下逐步上升,成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实现预期质量目标。质量计划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

23、到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且体现从资源到 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全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阶段 控制质量程序,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通过三阶段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控制 始终处于监控状态。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竣工验收阶段 的质量控制。“三全”质量控制指全面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全员参与控制。从每个环节上全面 控制工程质量,从质量源头抓起,实现施工图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组织准备、检测设备 标定计量、施工过程检验试验、工程质量验收、工程竣工与交付、工程回访与维修的全过 程控制,保证质量总目标的实现。2.3、经济措施坚持优质优价的原则,定期对工

24、程质量进行检查评比,对质量优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 励,对不合格工程坚决推倒重来,对造成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严加惩处;实行质量保证 金制度,对每个架子队的工程预留5%勺质量保证金,待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返回,否则视 问题大小扣除相应的质量保证金用于问题整改。2.4、技术措施、施工设计文件(图纸)审查进场后,将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全面仔细了解和掌握工程施工技 术标准,提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施工图设计的建议。进场后,详细审查设计文件是否有遗漏内容, 设计方案、技术措施能否满足质量要求, 施工是否便利,对设计推荐的施工方案进行充分讨论,补充完善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242、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25、施工准备阶段重点做好土场材料选择。派出采购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和综合评价,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做到“先检验合格,后采购使用”。九、安全技术措施1安全保证组织措施在施工中,自觉遵循国家、铁道部关于安全生产的规定,重视施工现场作业安全,制 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避免伤亡事故发生。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自上而下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监督网络,对施工生产全过程实 施安全监控。抓好安全教育,对参建职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在施工过程中坚 持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工班每日由班长或安全员进行班前交底,提出当天的安全生产 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而确保安全生产。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

26、逐级负责制,明确责任,层层负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 个人。制定安全考核评比制度。每月,每旬由安全质量室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员负责 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奖优罚劣,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场地平整,机械设备安置稳固、材料堆放整齐、用电设施安 装触电保护器,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环境。施工现场设醒目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标志。 施工便道边坡稳定,并设置必要防护。2安全保证技术措施安全部在施工前认真检查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得开始 作业。施工中严格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按作业程序、标准进行作业,不得随意扩大施工 范围,不得擅自改变对列车的限制速度。

27、施工期间,邀请施工区域内现有设备所属维修单位派专人在现场配合施工。在接触网 杆附近及地下铺设有管线等隐蔽设备的地点,做明显的地面标志,注意保证其完好,未经 维修单位同意不得随意改动,保证既有设备的正常使用。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按规定堆放施工器材和材料,不得影响正常行车。施工期间严格按技规规定设施工防护、限速等标志,尤其是在非圭寸锁施工条件下 作业,遇大雾天气,曲线位置或其他视线不良情况下,都必须设置远方及作业设置防护, 必要时设驻站联络员,施工完毕及时撤除防护。3机械、人员安全措施机械设备及人员安全措施自卸汽车卸料前,司机先察看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方可卸料。自卸汽车翻斗内严禁搭乘人员。机动翻斗

28、车在施工现场内行驶,限速 10km/h。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严禁边走边卸料。机动车辆往坑沟槽内卸料时,距坑边 10m处减速行驶,在坑边12m处卸料,在卸料 处设车挡。作业前对机械作详细检查,如方向、制动、轮胎、水、油等,严禁机械带病作业,严 禁机械超荷载作业;机械在危险地段作业时,设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有专人指挥。机械设备要由专人保管定期养护,并配备专业维修人员修理,以保障机械设备处于良 好的工作状态。4安全事故申报制度根据铁道部关于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及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有关 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事故申报制度。若发生安全事故,要按规定程序及规定时间如实上报,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分

29、 析。积极配合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做好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接受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处 理。严禁隐瞒安全事故。5其他安全注意事项(1)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设专职安检人员,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检查,安全 技术交底。(2) 开展定期的安全技术学习,针对工程特点开展事故预想活动,采取措施,高空 作业、机械施工、塌方掉石等主要关口。(3) 严禁穿拖鞋、赤脚、酒后上班。(4) 现场道路设专人养护、站岗。(5) 挖基必须按设计或已确定好的坡率开挖,绝不允许向四周陶土施工,以防坍塌。(6) 严格用电管理,电线路架设标准,一机一闸,一闸一箱,一箱一锁。十、工期保证措施1保证工期组织措施1.1实行分工区项目经理负

30、责制,设置强有力的工程管理系统,实施工程的全面管理1.2根据工程情况和工期要求,进场施工的各作业班组,强化一线组织领导和指挥。 建立工期岗位责任制,确保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实现;发扬光荣传统和作风,群策群力 开展好目标管理;制定详细而又科学合理的施工作业计划,保持均衡生产,全面实现计划 目标。1.3全局“一盘棋”,在人、财、物上确保本工程的施工需要。加强工程调度指挥, 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齐抓共管。2保证工期劳动管理措施2.1加强用工的计划性,根据工程量、工期、工作面的可行性,实现定额用工。2.2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确保定额水平的完成。2.3关键工程要特别加强组织指挥工作,做到各工序的

31、连续施工。2.4领导跟班作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2.5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节假日照常进行施工。3保证工期技术保证措施3.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做到科学施工;信息反馈及时,适时调整和优化施工计划, 确保工期按时或提前完成。3.2组织好流水化、程序化的施工作业,保证一环紧扣一环的施工程序。3.3发挥技术管理的保障作用,细审核、严交底、勤检查、抓落实。当遇到难度较大 或一时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积极会同设计、监理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3.4技术工作者要深入一线跟班作业,及时搞好技术交底,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5加强项目总工程师技术岗位责任制,对技术负责并行使技术否决权。确保技术可 靠、工艺先进、工

32、序合理,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4保证工期物资保障措施4.1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选配。4.2材料计划要超前提出,并按施工计划安排,确保按时到位。4.3把握建筑施工的旺淡季特点,超前调查和预测市场供应情况,特别是季节性施工 要做好材料的适当准备。5保证工期设备保障措施5.1设备管理人员,要选配技术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员工担任。5.2加强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确保完好率和出勤率。5.3加强现场和工作面设备的调度调整工作。5.4根据工程进度,需购新设备时应超前考虑,超前定货,做到随用随上。6地方关系协调处理好各种外部关系,争取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6.1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当地政府、群众密切联系,理顺关系,搞 好团结和友谊,并依靠建设单位,加强密切协作配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条路一条 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6.2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与相邻管段的施工单位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密切与本工 程相关单位的合作与配合。十一、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组织机构环保、水保组织机构图文档环保、水保组织机构组长:项目经理1确保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如遇雨季天气,雨水应尽快引入施工便道两侧 的排水沟里,施工场地内不得出现积水现象。2、基坑弃土不得随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