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_第1页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_第2页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_第3页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_第4页
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工艺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艺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实习报告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号:121705137级:建电1201名:邹宇航指导教师:靳宏绪论随着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复合火灾探测已经成为火灾自离子感烟和感动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复合火灾探测器的主要有光电感烟和感温复合、温复合以及光电感烟、 离子感烟和感温三复合等形式。采用复合探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探测器能够均衡探测各种类型的火灾,特别是散射光烟雾探测器通过温度补偿,克服了其对带温升的黑烟不敏感的缺点,有力地推动了光电烟雾探测器的应用。但是光电感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复合探测器对低温升的黑色烟雾相应较差,离子感烟由于其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性

2、而越来越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不论是光电还是离子感烟方法,本质上还是离子探测, 各种灰尘、水汽和油雾等粒子干扰同样对它们产生影响。尽管可以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抑制这 些干扰,但很难做到完全消除,因此需要寻找能更加有效探测火灾和减少误报的新的火灾探 测方法。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火灾都要产生一氧化碳(CO)气体,在燃烧不充分的火灾早期更是这样CO,而且co气体比空气轻,扩散性比烟雾强,特别是许多常用感烟方法的误报源并不产生 气体,因此将CO传感器引入火灾探测,构成复合火灾探测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早期火灾探 测方法。九十年代以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特性,弓I起了各国消防界和工程界的极 大关注。

3、日本的Y. Okayama提出使用一种三层前馈BP神经网络来探测火灾,具有一定的自学习性和自适应性,但它对传感器信号的特点考虑不够全面,而且仅仅采用简单门限直接进行判决,不利于减少火灾的误报率。S. Naka ni shi等人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处理烟雾浓度信号的烟、温、CO复合信号,系统的调节还采用了神经网络算法,实际结果显示误报率降低了50%,火灾报警时间还有所提前,但它只是用模糊逻辑方法调整报警延迟时间,没用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的优势目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领域中网络化、自动化技术日臻完善, 但火灾探测器还存在着误报 和漏报等问题。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整个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因此,

4、 火灾探测器技术己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本次实习,让我们在实践环节上能够了解火灾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设备选型;施工图设计,了解从火灾探测到报警、联动的全过程。能达到扩大知识面,使实践上升为理论。从而表现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要求:1.了解常用的火灾报警系统结构,性能特点;2.了解火灾报警系统设备的装配、调试过程及要求。3.学生应熟悉常用的火灾报警系统结构,能熟练握二次接线的安装、调试工艺;4. 能正确选用火灾报警系统及其配置。5. 能独立完成火灾报警系统安装图的设计与配线工作;6. 具备火灾报警系统安装、调试及验收的初步

5、能力。二、火灾报警消防系统原理1.1概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消防设施,受到日益推广与普及, 我国规范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目前许多设计中允许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向建筑物 自动化系统发送信号,即平时BA系统可以从火灾自动报警主机上获取其运行状态的各类信 号,火灾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向 BA系统发出信号,但消防的专用设备仍然归到消防联动中,设计消防专用总线, 成为独立系统。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将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和 火灾自动报警的一些功能混合起来,将消防联动系统设备纳入建筑物自动化系统中去控制,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各项子系统实现智能化集成,是今后的规范和技术值得进一步研

6、究探讨 的问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 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能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 量,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 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一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内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相关设 备联动,自动或手动发出指令、启动相应的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1.2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能够在火灾

7、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 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 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一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挡 烟垂壁等相关设备联动,自动或手动发出指令、启动相应的装置。(一)触发器件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自动或手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称为触发件,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是能对火灾参数(如烟、温度、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 )响应,并自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按响应火灾参数的不 同,火灾探测器分成感温火灾探测

8、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复合火灾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和不同的场所。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是手动方式产生火灾报警信号、启动火灾自动报警 系统的器件,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二)火灾报警装置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接收、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设备称为火灾报警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就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火灾报警控制器担负着为火灾探测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源;监视探测 器及系统自身的工作状态;接收、转换、处理火灾探测器输出的报警信号;进行声光 报警;指示报警的具体部位及时间;同

9、时执行相应辅助控制等诸多任务。是火灾报警 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火灾报警装置中,还有一些如中断器、区域显示器、火灾显示盘等功能能不完整的报警装置,它们可视为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演变或补充。在特定条件下应用,与 火灾报警控制器同属火灾报警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主电、备电自动转换,备用电源充电功能,电源故障监测功能,电源工作状态指标功能,为探测器回路供电功能,控测器或系统 故障声光报警,火灾声、光报警、火灾报警记忆功能,时钟单元功能,火灾报警优先 报故障功能,声报警音响消音及再次声响报警功能。(三)火灾警报装置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警报信号的装置称为火灾

10、警报装置。它以声、光音响方式向报警区域发出火灾警报信号,以警示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措施。(四)消防控制设备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火灾报警后,能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关消防设备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称为消防控制设备。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灭火系 统的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防烟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以及火灾应急广播、火 灾警报装置、消防通信设备、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等控制装置中的部分或全部。消防控制设备一般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以便于实行集中统一控制。也有的消防控制设备设置在被控消防设备所在现场,

11、但其动作信号则必须返回消防控制室,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五)电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属于消防用电设备,其主电源应当采用消防电源,备用电采用蓄电池。系统电源除为火灾报警控制器供电外,还为与系统相关的消防控制设备等供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结构打印机I三、安装与布线JTW-ZCD-G3N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1. 安装方法ft « 和W启a布线管预埋盒通用底座探测器图2 探测器安装示意图探测器的底座示意图如图 3所示。底座上有4个导体片,片上带接线端子,底座上不设 定位卡,便于调整探测器报警确认灯的方向。布线管内的探测器总线分别接在任意对角的二个接线端子上(不分极性),另一对导体片用

12、来辅助固定探测器。待底座安装牢固后,将探测器底部对正底座顺时针旋转,即可将探测器安装在底座上。/Z220- ZD “AXV.安装孔图3探测器通用底座外形示意图2. 布线方式:探测器二总线宜选用截面积1.0mm2的RVS双绞线,穿金属管或阻燃管敷设。GST-LD-8300输入模块1. 模块采用明装方式,底壳与模块间采用插接式结构安装,安装时只需拔下模块, 从底壳的进线孔中穿入电缆并接在相应的端子上,再插好模块即可安装好模块。2. 模块采用线管预埋安装, 将底盒安装在86H50型预埋盒上,安装孔距为60mm参见图3), 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布线管预埋盒86H50模块图2进线管预埋示意图3.模块端

13、子示意图如图 3所示。安装方向安装孔安装孔图3端子示意图接线说明如下:Z1、Z2:接控制器两总线,无极性I、G:与设备的无源常开触点(设备动作闭合报警型)连接;也可通过电子编码器设置 为常闭输入4.布线要求:信号总线 Z1、Z2采用RVS型双绞线,截面积1.0mm ; I、G采用RV线,截 面积1.0mm。GST-LD-8301输入/输出模块 1.模块采用明装方式,底壳与模块间采用插接式结构安装,安装时只需拔下模块,从底壳 的进线孔中穿入电缆并接在相应的端子上,再插好模块即可安装好模块。86H50型预埋盒上,安装孔距为60mm参见图3),2.模块采用线管预埋安装,将底盒安装在 安装示意图如图2

14、所示。布线管预埋盒86H50模块安装孔IT310003WWW安装方向安装孔端子示意图图2进线管预埋示意图3. 模块端子示意图如图 3所示。接线说明如下:Z1、Z2:接控制器两总线,无极性;D1、D2: DC24V电源,无极性;V+和NO短接(注意:出NO之间的短路片断开),V+、G间一直G NG V+、NO DC24V有源输出辅助端子,将 G和NG短接、 厂默认已经短接好,若使用无源常开输出端子,请将G NG V+、用于向输出触点提供+24V信号以便实现有源 DC24V俞出;无论模块启动与否 有DC24V输出;I、G:与被控制设备无源常开触点连接,用于实现设备动作回答确认(也可通过电子编码器设

15、为常闭输入或自回答);COM S-:有源输出端子,启动后输出DC24V COM为正极、S-为负极;COM NO无源常开输出端子。4.布线要求:Z1、Z2采用截面积1.0mm的RVS双绞线;电源线D1、D2采用截面积1.5mm2 的RV线;G NG V+、NO COM S-、I采用截面积1.0mni的RV线。HX-100B/T火灾声光警报器(86H50型标准预埋盒上,警报器底壳与警报器之间采用插接方式,安装时为明装,可安装在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警报器图2安装示意图图3底壳示意图Z1、Z2:接控制器信号总线,无极性;S1、G:外安装底壳时应注意方向,底壳示意图如图3所示。1-11 DI Z七|卡

16、|十丨一| +1十H*_ 、11h1 -9-1Z:-11+1+1 +11S G+1安装孔其中:D1、D2:接DC24V电源,无极性; 控无源输入。布线要求:截面积大于等于 I.Omm;电源线D1、D2采用BV线,信号总线Z1、Z2采用RVS双绞线, 截面积大于等于1.5mm。1.信号总线和电源线与警报器底壳端子连接处应做密封处理(无裸露铜线)J-SAM-GST912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时只需拔下报警按钮,从底壳的进线孔中穿入电缆并接在相应端子上,再插好报警按钮4)。报警按钮安装采用进线管明装和进线60mm (参见图2、图3所示。按钮进线管预埋盒按钮进线管图2进线管明装方式报警按钮端子示意图如

17、图 4所示。图3进线管暗装方式即可安装好报警按钮,安装孔距为 管暗装两种方式,安装示意图如图端子接线说明:Z1、Z2:报警控制器来的信号总线,无极性。K1、K2:额定DC30V/100mA无源输出端子,当报警按钮按下时,输出触点闭合信号,可 直接控制外部设备。TL1、TL2:与 GST-LD-8304连接的端子。布线要求:信号Z1、Z2采用RVS双绞线,截面积1.0mm ;消防电话线 TL1、TL2采用RVVP屏蔽 线,截面积1.0mm。J-SAM-GST9123消火栓按钮1.按钮采用明装方式, 分为进线管明装和进线管暗装:进线管暗装时只需拔下按钮,从底壳的进线孔中穿入电缆并接在相应端子上,再

18、插好按钮即可安装好(如图2);进线管明装将底壳下端的敲落孔敲开,从敲落孔中穿入电缆并接在相应端子上,(如图 3);安装孔距为60mm (参见图4)。再插进线管图2进线管暗装2.将导线按顺序接入对应接线端子上,端子示意图如图预埋盒进线管601*14 B打,、J-!ill'll441TTHjg时只需拔下按钮, 好按钮即可安装好图4端子示意图Z1、Z2:接控制器二总线,无极性;24V电源。K1、K2:无源常开触点,用于直接启泵控制时,需外接3. 布线要求:可选用截面积1.0mm的双绞线。APO-TS-100A总线制固定式消防电话分机、AP 0-TS-100B总线制手提式消防电话分机1. 手提

19、式电话分机的电话线插头,直接接入APO-LD-8312消防电话插座的插孔内, 既可使用。2. 固定式电话分机安装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安装处打出间距为 150mm勺两个0 将电话分机底座直接挂在胀钉上。图6的孔,3布线管明装示意图穿入0 6的胀套,用0 6的胀钉固定好后,JTY-GD-G3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探测器安装示意图如图 2所示。预埋盒布线管图2 探测器安装示意图探测器的底座示意图如图3所示。底座上有4个导体片,片上带接线端子,底座上不设 定位卡,便于调整探测器报警确认灯的方向。 布线管内的探测器总线分别接在任意对角的二 个接线端子上(不分极性),另一对导体片用来辅助固定探测器。待底

20、座安装牢固后,将探测器底部对正底座顺时针旋转,即可将探测器安装在底座上。厂4 C-7S20- ZD 摇7' 安装孔 - - A ffor<图3探测器通用底座外形示意图3. 布线方式:探测器二总线宜选用截面积 1.0mm2的RVS双绞线,穿金属管或阻燃管敷设。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程2引用标准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3材料设备要求3.1探测器性能要求 3.1.1各种探测器有定温式探测器、差动式探测器、感烟式探测器、光电式探测器以及火灾 报警柜等。3.1.2探测器工作条件,根据我国探测器设计标准,探测器应在下述

21、环境下工作。安装方式:外露式、半嵌入式(需装接线盒)。环境温度:应符合设计及使用条件。工作电压:DC24 伏± 20%。3.1.3感烟探测器使透过的光线减少、III 等三个等级。级用于允许有较灵活度以“减光率”表示。其定义为:在1m距离内,由于烟 的遮挡,的百分比。分为10%、20% 30%等三档,与之相对应的探测器分为 I、II I级灵敏最高,适用于禁烟场所;II级用于允许有少量烟的场所;III多烟的场所。3.1.4感温探测器灵敏度以其对温度及温度变化的反应来划分,其分为三级。定温、差定温两探测器在升温速度不大于1C /min时,动作温度不低于54 C。具备各级灵敏度的探测器动作温

22、度应分别为 不大于以下所列数值:定温:一级为 62 C;二级为70 C;三级为78 C。除动作温度外,响 应时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升温速率与响应时间灵敏度关系升S响应时可1换响应时间上JIS1圾灵題S1级議曉III33$nin3129037204丘4034037131540IEiotA的549344340'11阳1003040251061320025,551125533T300151342002差温探测器不分等级,当升温速率在5 C min至30 C /min之间时,其响应时间上限为10.5min 至 1min。3.1.5线制:探测器的线制是指每个探测器的接线根数。在我国一般使用以下三

23、种线制:(1)四线制:+、-、信号、检查;三线制:+、-、信号;二级制:+、-、信号(或不分正负极)。3.2绝缘导线3.2.1交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铜心绝缘导线或铜心电缆, 250伏,并有产品合格证。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3.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的线芯截面选择除满足自动报警置技术条件的要求外, 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绝缘导线,电缆线芯按机械度要求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下表的数值。NE; d 弓壬圭应口兰藝書旦-特1. Hf 三U.7 =* r铜芯绝缘导线、电缆线芯的最小截面3.3其它材料:配套铰螺丝、螺母、垫圈、接线端子、塑料绝缘粘胶带(或黑胶布),终端电阻。4主要机具4.1克

24、丝钳、电工刀、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剥线钳、尖嘴钳。4.2万用表、兆欧表、高凳、升降车(或临时搭架子),工具袋无线电话或步活机等5.消防系统安装要求5.1布线要求:(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采用绝缘导线时,应用采取金属管、阻燃硬质塑料管、阻 燃半硬质塑料管或封闭线槽保护方式进行布线。(2)消防控制。通讯和警报线路应穿金属保护,应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 mm如果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采用阻燃绝缘护套的电缆,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井内。(3)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4)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

25、传输线路如采用穿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应穿入同一根 管内。(5)弱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应与强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分别装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同一 竖井时,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6)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应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 色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同一工程中相线别的绝缘导线颜50%。(7)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8)(9)布线使用的非金属管材、线槽及附件均应采用阻燃(非燃性)材料制成。5.2探测器安装要求敷设于封闭每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截面的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1)装,距离不应超过15m,探测1

26、/2。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应居中安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 采用阻燃绝缘护套的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消防控制。通讯和警报线路应穿金属保护,应暗敷在非(2)不应小于30 mm;如果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电缆,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井内。(3)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4)槽向敷设的报警传输线路如采用穿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应穿入同一根内。(5)弱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应与强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分别装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同 一竖井时,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6)火灾探测器的传

27、输线路应选择不同的绝缘导线,同一工程中相同线别的绝缘导线颜色 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7)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敷设于封闭每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截面的50%。(9)5.3布线使用的非金属管材、线槽及附件均应采用阻燃(非燃性)材料制成。 探测器安装要求(1)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应居中安装,距离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1/2。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送珥口fS3?"二閲典口A 2米探«觀应安装住回风口附近距送风

28、口的小平距*韶大护1.5米mtti探测器在有空调的室内安装位图(5)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底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贝y每个被隔开的部分应至少安装一只探测器。(7)距齿形屋顶和坡度大于 15度的人字形屋顶应在每个屋背处设置一排探测器, F表面距屋顶阳光处的距离同样见下表所列数值。(6 )当房屋顶部有热屏障时,感烟探测器下表面于顶棚的距离见下表。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屋顶)的距离(伽)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屋顶)的距离(mm)顶棚(屋顶)坡度QQW 15°15°W QW 30°Q> 30°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hw 6302003002003005006< hw 8702504002504006008< h w 1010030050030050070010< hw 12150350600350600800感烟探测器下面至顶棚的距离探测器45度。(8)探测器应水平安装,如果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度不应大于(9 )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应将探测器安装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10 )下列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