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笔法分析_第1页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_第2页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_第3页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_第4页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 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 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

2、许多可为范的魏楷, 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 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 型见棱见角。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 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 是“唐猛

3、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 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 究。一、魏楷典型性笔画一一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1、点我们先看原碑典型方笔一一点:、/从以上原碑这几个字之点可以看出,它的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这一笔的

4、书写如果以唐楷常规的“顿藏”笔法技巧,那么它的运笔路线是这样的情况:(小字左点放大图)把这种运笔方法进行动作分解,它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写别 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往往我们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这样 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的讲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 出了“方笔”。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繁琐,太累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 了无生气。实际上,这样的手法其实不是写,而是填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上好的科学的方法。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

5、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一一切翻之法。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A、正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 切点”。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再看实际的书写:岀锋B、反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Q -11.善:B'ts切;0.I * Jp- = 4-J

6、I . p捻管II. tj l t iLI翻锋、逆时针宴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 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 峻度,大小等方面。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

7、,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轻切则小,重切则大。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2、横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标准典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型的魏楷之横”。无论是什么字体,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动作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所以,研究笔法就须从这三

8、个微观环节着手。我们专对此横的用笔技巧作详细的分析:魏楷的横实际上是两个点的连接,入笔是正切的点,收笔是反切的点,行笔环节是将两点连接。这样,我们对魏楷横的三个用笔环节就非常清晰了。1亠匸我们一直在强调魏楷笔法的“切”与“翻”。那么,为什么写方笔必须要切锋要翻锋呢?其技巧的关键和 要领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切锋都是以侧锋切笔的。用侧锋会给笔画的刻画带来方便。切锋的目的,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副毫)刻画左下的棱角。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态运行。这是魏楷切翻技巧笔法的原理所在。 掌握了由侧锋切锋刻画棱角,并转换为中锋 行笔这一技巧,就是魏楷方笔技巧关键的

9、要领所在。如果这样的技巧掌握娴熟而准确,那么,所有的方笔就都可以驾驭了。图示:V J - . -;4一仝舀JLRJ -LW T< /* r.E0 -k- f 1 IL.42孑K/.5.*7品 o 逸4、¥IF髦: 临賢护鶴 姬;勺垃?*w4J*4如*辰-A横的造型也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中,也还是用笔的幅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它是魏楷的用笔技巧,而不是唐楷的方法。尽管有些笔画是圆笔,但不是唐楷之笔,它还是魏楷的意味,两者是有区别的。如果细细观察,其中的差异是清晰的。切翻笔法技巧解析到这里,就基本把它的原理与要领说清楚了。 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来分析其它的笔画了。(以下的笔画解析将

10、作简单描述)3、竖先看原碑典型竖的形状:实际上,这笔悬针也是点的延伸。切翻之后中锋下行即是一竖。实际书写图例:ED07 3 9trk. 72亠V亠 q .;洩 >&叫寸-mF3皿轻电4、撇原碑中“撇”的情况:撇仍然是点的延伸,其实撇与竖的写法属于一类,入笔一样切翻,只是中锋向左下运行。(示范省略,参见竖画)5、捺原碑的情况:捺笔同样是与点有关系,不是在起笔处,而是在捺脚的部位。典型的方笔捺,需要用副毫来刻画捺脚的造型,虽然有些难度,一旦明了点的变 异概念,并驾驭得了点的变形技巧,写主笔捺其实并不是分困难。当然,这一笔是由难度的,需要强化训练。切实际的书写示例:£-語飞

11、+;杂L . .-V M報:弋 r;i、竹_- 、-' - -:- : n:' 庄冷?: .二熒菽厂总K “ liii岀锋6、钩原碑钩的各种形态:钩的部位是一个很清晰的三角点,只是角度和位置的不同而已。这一笔应该 是魏楷笔法中最具难度的一笔,道理是,难在它都是处于笔画的末端,它前面有很长笔画,需要连续准确的运笔技巧才能完成(竖弯钩一笔最难)。它的难点是:侧锋转中锋,中锋再转侧锋,这样用笔的转换,并且,在转换的最 后还要刻画关键的笔形。此外,再加上竖弯钩一笔中还有运笔方向的问题, 所以, 是很不好驾驭的。其中,关键技巧是用副毫刻画钩脚的方笔, 必须要反复地揣摩 和练习,甚至要以强

12、攻的姿态专攻此笔。此笔是最有魏楷笔形特点的一笔,笔法技巧最难的一笔,同时它还是绝对的主笔,因此,必须掌握,并确保书写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另外,对钩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更需悉心揣摩临拟,要达到写任何形状的钩都能信手才行。看分解图:先看竖钩一笔的实际书写:CH;I N 議-J _ ,.上紀加 严:寸 W8 F斗,Ad-pLi"'' 'iBbJhwlEoEn,V浄颅TL I;.7'I閔酗J / wWWW7蘭 _L -qL 2007籃严护I0时7.l;:A 讦bx处,1>J-I忘"-h I阀i打敦已"打70;去沁3浄|阳piSs jSs _

13、.一售、:、飞'、倂卩 k淨加7养IV 5 吉 鼻尽小汽鼻 巴恣號* '川J <.' 沁 看X葢;亡池超宀认t=u_, 沁lE適疳二汐 “F5壶縮或出ZP7f盯.竖钩的写法前一段与写悬针是一样的,只是写道钩的位置向左上翻锋,如 同写点一样,出钩。这里,由于是连续的用笔,前面的笔法准确与否是关键,如果不准确,笔的形态没有调整到位,最后写钩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笔要求“入、行、收”三个用笔环节都必须准确到位,同时,动作还必须干净利索,否则,钩的部位写不出来。再看抛钩的实际书写:"八 rM«-£墩” ;-,豊:fr?.匸 IAQIrm:I般&a

14、mp;:僅显痹-,-; CFj JI YKI 3A JU ” =7r* <v <-Th L:'总 A hW翩、Jr7峯!出宅0这一笔应该是张猛龙最难的一笔了。其道理也同竖钩一样,连续的运笔,必须保持每一个环节都准确到位, 才能写得 出来。由于斜向的行笔,角度也是需要把握准确的。出钩的时候,笔是向左上翻 锋,一般情况下,初写时比较别扭,我们必须适应这样的斜向翻锋,否则,往往 写不准确。这一笔更需要反复地强化训练,一定要做到书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我们在以后深入的学习中,还会遇到钩的各种各样变化问题,这样的钩如果写不 准确熟练稳定的话,写变化的钩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一定的功夫

15、专题攻克这一难点。、非典型性笔画的分析魏楷标志性的方笔属于共性特征,绝大多数的北魏书法带有这一特征,所以,我 们称之为典型性与标志性的笔法特征。典型性的笔法特征是构成魏碑楷书特殊风 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魏楷体系中绝对完全的方笔与绝对完全的圆笔作品, 所占的比例不是非常大的,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属于“混合型”的,笔法形态是多 样化的。张猛龙就是这种“混合型”的代表性作品。假如我们一味地强化方 笔,把其它造型的点画都写成棱角分明的话,就和始平公造像一类混淆了,张猛龙笔法的丰富性就给弱化了。更重要的是,单一的笔法会导致作品表现力的空泛,使技巧语言匮乏。因此,我们绝不能忽略所谓非典型性笔法的存在和作

16、用,还需对非典型性的笔画作细微的考察研究和临拟训练。(因篇幅所限此话题从略)三、值得注意的倾向张猛龙虽是经典,但我们还不能过于迷信,它所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我们看到,有不少学习此碑日久者,曾染有习性。特点是,笔画一味右上斜,造成字形字势的倚侧。(注:笔画斜与字势斜还不完全是一个概念,笔画右上斜是楷书共性特征,斜应该是有度的,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更不能一斜再斜,斜而无度。字形左低 右高,耸肩低头,重心失衡。字势斜是一种中轴摆动的技巧,是左右都有摆动, 如果只一味左摆则属习性。习性,就是有模式有规律的不良的习惯性的手法。)细细究察,原碑就有这类现象,且有些个别字斜势严重,它应该是不可为法 的东西

17、。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特点更不能当作优点,它应该属于笔病。凡是染此病 者,就是不知不觉,忽略了这一点。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以示注意。这些例字就是张猛龙典型的斜画笔性的习性所在,我们临习此碑时须力避之,或者,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不必求“精准”了。I«r.«*厂9t四、对于漫漶斑驳笔画的解读问题由于此碑常年立于地表,剥蚀严重,尤其是碑的下部,十分严重,有的笔画以彼字解此完全失形。这是学习碑刻普遍遇到的问题。 一个比较合适的办法是,字。方法一,参考其它同一个字。4、例:“将”字非常模糊,无法准确把握。以另一个清晰的“将”作为参照。方法二,选择有相同“零件”的字,移植活用。“鹤”字不清,细节无法临拟。例:可以参考“帝”“勸”“鳨”来组配鹤字。以上是对张猛龙最具特点的笔画进行了分析,这些最具特点的笔画实际也是魏碑楷书的最具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