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等”对“不等”的启示 对于解集非空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我们常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这类简缩语来说明其结果,同时也表明了它的解法这是用“等”来解决“不等”的一个典型例子从表面上看,“等”和“不等”是对立的,但如果着眼于“等”和“不等”的关系,会发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另一面设、是代数式,我们把等式叫做不等式,、相应的等式我们把一个不等式与其相应的等式对比进行研究,发现“等”是“不等”的“界点”、是不等的特例,稍微深入一步,可以从“等”的解决来发现“不等”的解决思路、方法与技巧本文通过几个常见的典型例题揭示“等”对于“不等”在问题解决上的启示 ?1否定特例,排除错解 ?解不等式的实践告诉
2、我们,不等式的解区间的端点是它的相应等式(方程)的解或者是它的定义区间的端点(这里我们把、也看作端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端点的验证,否定特例,排除错解,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 ?例1满足(4)12的的集合是() ?251221312, ?2122712, ?26256, ?226,256(21),(1991年三南试题) ?分析:当12、6、0时,(4)0,因此排除、,故选 ?例2不等式0的解集是() ?22 ?0或02 ?20或02 ?0或0 ?分析:由2不是原不等式的解排除、,由2是原不等式的一个解排除,故选 ?这两道题若按部就班地解来,例1是易错题,例2有一定的运算量上面的解法省时省力,但似有“
3、投机取巧”之嫌选择题给出了三误一正的答案,这是问题情景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利用“等”与“不等”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目光投向解区间的端点,化繁为简,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朴素思想,这种“投机取巧”正是抓住了问题的特征,体现了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地解决问题的机智在解不等式的解答题中,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探索结果、验证结果或缩小探索的范围 ?例3解不等式(11)1(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分析:原不等式相应的等式-方程(11)1的解为1(1)(1是隐含条件)原不等式的定义域为(1,)(,0)当或时,(11)0,故解区间的端点只可能是0、1或1(1)当01时,1(1)1,可猜测解区间是
4、(1,1(1);当1时,1(1)0,可猜测解区间是(1(1),0)当然,猜测的时候要结合定义域考虑 ?上面的分析,可以作为解题的探索,也可以作为解题后的回顾与检验如果把原题重做一遍视为检验,那么一则费时,对考试来说无实用价值,对解题实践来说也失去检验所特有的意义;二则重做一遍往往可能重蹈错误思路、错误运算程序的复辙,费时而于事无补因此,抓住端点探索或检验不等式的解,是一条实用、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诱导猜想,发现思路 ?当我们证明不等式(或、)时,可以先考察的条件,基本不等式都有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而且这些充要条件都是若干个正变量相等,这就使我们的思考有了明确的目标,诱导猜想,从而发现证题
5、思路这种思想方法对于一些较难的不等式证明更能显示它的作用 ?例4设、为正数且满足1,试证:13()13()13()32(第36届第二题) ?分析:容易猜想到1时,原不等式的等号成立,这时13()13()13()12考虑到“”在基本不等式中表现为“和”向“积”的不等式变换,故想到给原不等式左边的每一项配上一个因式,这个因式的值当1时等于12,且能通过不等式变换的运算使原不等式的表达式得到简化 ?13()()41, ?13()()41,?13()()41, ?将这三个等式相加可得 ?13()13()13()111(14)()()()(12)(111)(32)32,从而原不等式获证?这道题看似不难,
6、当年却使参赛的412名选手中有300人得0分上述凑等因子的思路源于由等号的成立条件而产生的猜想,使思路变得较为自然,所用的知识是一般高中生所熟知的再举二例以说明这种方法有较大的适用范围 ?例5设,是满足1的正实数,求证:3()3()3()3()13(第31届备选题) ?证明:3()()9(23)2, ?3()()9(23)2, ?3()()9(23)2, ?3()()9(23)2 ?3()3()3()3()(23)(2222)(29)() ?(59)(2222)(29)()(19)(222222) ?(59)(2222)(29)()(59)()(29)()(13)()13 ?当12时,原不等式
7、左边的四个项都等于112,由此出发凑“等因子”对于某些中学数学中的常见问题也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降低问题解决对知识的要求 ?例6设,8,求的最大值 ?分析:猜想当2时取得最大值,这时中的4个项都等于3要求的最大值,需将向“”的方向进行不等变换,由此可得3(341)222,322,322,322于是32()824,8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所以的最大值为8 ?当然,例6利用平方平均数不小于算术平均数是易于求解的,但需要高中数学教材外的知识利用较少的知识解决较多的问题,是数学自身的追求,而且从教学上考虑,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先有猜想,后有设计,再有证法,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的基本特征 ?3引发矛盾
8、,启迪探索 ?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时,都必须考虑等号能否取得,这不仅是解题的规范要求,而且往往对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特别当解题的过程似乎顺理成章,但等号成立的条件却发生矛盾或并不一定成立这一新的问题情景将启迪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索 ?例7设,21,则2422有() ?最大值14?最小值14 ?最大值(1)2?最小值(1)2 ?分析:由4224,得原式244()224(14)21414若不对不等变换中等号成立的条件进行研究,似已完成解题任务,而且觉得解题过程颇为自然,但若研究一下等号成立的条件,则出现了矛盾:要使4224中的等号成立,则应有212,这时414,第二个“”中的等号不
9、能成立这一矛盾使我们感觉到解题过程的错误,促使我们另辟解题途径事实上,原式2(2)24421,而由122得04,18,原式2121(1)2,故选?等号不一定成立而启迪我们对问题进一步探索的典型例子是1997年全国高考(理科)第22题: ?例8甲、乙两地相距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千米小时()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千米小时)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固定部分为元 ?把全程运输成本(元)表示为速度(千米小时)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分析:,(0,由2当且仅当,即当时等号成立得,当时有最小值这是本题的正确答案吗?那就得考虑是否一定成立当时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普通药物使用与管理技巧试题及答案
- 海口插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师考点知识梳理试题及答案
- 护士资格证考试分析报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临床研究设计试题及答案
- 理解系统架构设计与数据治理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提升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考易错题(苏教版)
- 明晰2025年税务师的知识结构试题及答案
- 乡村全科医师考前备考思路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电子中的可拉伸导体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公开课课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必会)军队文职(数学1)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女生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五六年级(共14张课件)
- 疫苗预防接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2022
- 【贸易战背景下华为公司危机应对措施及其启示18000字(论文)】
- 水泥标准培训考核2024
- 图书馆运营管理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落地式、悬挑式脚手架)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DL∕T 5046-2018 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规范
- DL∕T 1084-2021 风力发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 NB-T47023-2012长颈对焊法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